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

張遼等人聽聞來報,張飛此番又是如同之前那般,一看便是意欲出征,軍士手中的火把已然是將其軍營照的通明,就是遠處城中的陸遜也定然是一看便知此事,這一切彷彿都和之前的數日一般,只不過這一日將攻城的時間放在了軍士更爲乏累的夜間。

“夜間攻城,顯然對於攻方並非易事,張飛乃是久經沙場之人,怎能犯下如此錯誤?看來正是如同仲達先生所言,諸葛亮今夜多半便有所佈置!”

張飛軍中的動向,張遼在得知的第一時間就告知了司馬懿與楊修,通過這些時日的相處,表現得十分穩重內斂的司馬懿顯然是讓張遼更加的敬重,特別是此時得知了張飛軍中的動向,讓張遼以爲司馬懿所言多半是對的的情況之下。

司馬懿得到張遼來報後,面上終於現出了一絲笑意,而後向張遼言道:“夜間攻城,乃是費力不討好之事,故而張飛這批軍士多半乃是佯攻,若我所料不差,張飛此番出城的軍士定然不會有之前的幾次攻城規模那般龐大,其目的不過是吸引陸遜城中的守軍,此乃是聲東擊西之計,多半真正的尖刀已然繞到了合肥以北,張飛接到了消息,這纔開始行動。”

經司馬懿這樣一分析,張遼心中也已經是信了八分,當下又是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等應當如何行事?”

張遼心中清楚,他在這裡埋伏了這些時日,今夜終於到了出手的時候了,而出手的結果,則須得是將合肥收回曹植的手中,並且將陸遜與張飛盡皆挫敗,唯有這樣,才能揚威於江東,荊州。但究竟何時出手,張遼知道曹植既然將司馬懿派遣到了這裡,那便是要聽從司馬懿之言,而楊修此番前來的作用,張遼發覺不過是監視司馬懿一二罷了。

“文遠將軍此時便應當打起精神,一旦發覺諸葛亮麾下的另一部分軍士行蹤,便準備出兵,當陸遜與張飛開戰之時,便是我等出兵之時,倒是文遠將軍不可只攻取一處,而是應將我等軍馬一分爲二,文遠將軍率軍直取張飛,另一部分直奔諸葛亮麾下伏兵而去,天明之時,我等或可以全勝。”

顯然,這就算是司馬懿已經將此戰如何行事定了下來,張遼得令後,自然是匆匆前去準備了,但楊修此時面上卻盡是不樂之情,此番曹植雖未明說,但派遣他前來就是爲了看看司馬懿是否真心爲魏國效命,但楊修看到的卻是司馬懿實則強過自己的才能,之前張遼與司馬懿之間的對話,他竟然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得到,若是長此以往,怕是自己這曹植麾下第一人的地位早晚都會不保,故而此時楊修的心中,已然是隱隱多了一層算計,並且少見的,他這一次並沒有出言表現出對於司馬懿的不滿之情。

合肥城中,此時實則是僅僅剩餘萬人左右,並且不少將士都是有傷在身,陸遜看着張飛軍營之中密密麻麻燃燒着的火把,又看了看南方依舊毫無動靜的夜空,長長嘆了口氣,他知道,這一次,自己的功勞怕是立不成了,並且論及此番的計策,自己也確是被諸葛亮算計了正着,這一次,陸遜輸的心服口服,但這合肥,他卻是不想如此輕易便交給張飛,就算是僅剩這一萬軍士,陸遜也是想要讓張飛知道他們的決心,讓諸葛亮麾下的軍士爲他們之前在江東領土之上的所作所爲付出血的代價。

但,陸遜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望着即將滾滾而來的張飛部隊之時,在合肥的另外一邊,一直同樣人數衆多的部隊已經是殺到了更近的地方,幾乎全城的守軍都在面對張飛的軍隊心驚膽戰之時,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其實能夠要他們性命的完全是另外的一部分人。

合肥城外陰暗的夜空之下,任誰也不會想到,四股人馬正聚集在此,此時若是有人能從數百米的高空俯視,便可以見得這一層層的軍隊,是何等的壯觀,對勝利的渴望,失敗的悲壯,忍耐到最後一刻即將到來的爆發,不一而足。

終於,張飛的軍隊行至合肥城下,開始了又一輪的攻城準備,而陸遜也是備好了城中最後所剩的守備之物,開始了他心中最後的戰鬥。

但當張飛的部隊行進過了護城河,正要進入陸遜城頭上守軍弓箭的射程之時,陸遜的身後忽地響起了慌張的稟告之聲:“都督大事不好,張飛這廝不知怎地,竟然多了不少攻城之兵埋伏在合肥以北,我等發覺之時已然攻到了城門,此時若是前去,則南門不保。合肥恐不能守,都督還是速速出城,趁張飛尚未進入城中,我等護送都督趕回江東,再行打算!”

顯然,此時的形勢對於陸遜來說已經是十分之危急,陸遜聽罷,口中也是狠狠的罵了一句,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是窮途末路的情形之下,諸葛亮竟然連一個表現自己英勇的機會都沒有給他,事已至此,他心知就算自己依然在這裡死守,也不會讓這場戰爭的結果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他知道,自己怕是到了真正要走的時候了,雖然帶着這不足一萬殘足回到江東恐怕會惹得孫權雷霆震怒,但再犧牲了自己和這些軍士的性命卻定然是什麼都換不回來的結果。

“傳令,全體自合肥東城門出城,而後輕裝上陣直奔建業!”

咬了咬牙,陸遜終於是將這撤軍的將令說出了口,說出這句話之後,他的心中也是鬆了口氣,他知道,雖然敗了,但這場勞心費力的仗,終於是和自己再無關係了,在諸葛亮的算計中,陸遜已經深深的看出了自己的不足,他知道,與周瑜相比,自己這個江東都督,做的並不合格。若有周瑜在此,斷然不至於被遠在襄陽的諸葛亮玩弄於鼓掌之間。

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31章 浴血第78章 脫離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72章 暫且離去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167章 痛處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93章 孤注一擲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157章 拒絕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45章 識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364章 垂釣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62章 宴無好宴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49章 救美第19章 領罰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79章 服衆第29章 收歸賬下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5章 剿匪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268章 對峙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11章 擒徐晃第27章 使者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193章 貪念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29章 收歸賬下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72章 暫且離去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39章 問計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58章 返程第132章 倒戈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436章 動員第66章 斬使立威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45章 出使江東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59章 再得伊人第248章 大力整頓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283章 龐統至第60章 危情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