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

諸葛亮之所以之前思慮了良久,而此時卻又如此迅速便將衆將召集到了一處商議,只因他所接到的那封書信,將他最爲躊躇的一事給出了答案。

諸葛亮之所以糾結了這些時日,其原因便是在於他不能確定應當攻取何處方纔能夠帶給他最大的利益,這就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一着不慎便是滿盤皆輸,攻擊了正確的對象,能夠立即便帶給他相當多的人員和財富、資源,而難啃的骨頭則只能讓他損兵折將,討不得半分好處。

此番佔領了曹操的汝南和南陽之地後,諸葛亮憑藉着自己的手腕在那兩郡之地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不少汝南與南陽的青年皆是加入了諸葛亮的軍中,而當諸葛亮敗退回到襄陽之後,還有不少兩郡的百姓自願跟隨諸葛亮移居到了夏口等地,而且在汝南與南陽郡中,諸葛亮還留下了遍地了內應。

有了這樣的基礎,一旦日後曹**去,曹軍內部有所混亂,諸葛亮完全可以趁亂輕易便再次攻取這些郡縣,也正因爲如此,諸葛亮這一次算得上是昂首挺胸離開了汝南,許多破釜沉舟的計謀,諸葛亮都並未使出,不然縱然張遼與曹丕就算是得了汝南與南陽,也不會如此輕易。

有了這一次的甜頭,諸葛亮更加下定決心,不能在這無險可守的襄陽城中閉門不出,在可機動的兵力尚有存餘的情況之下,還是要主動出擊,以戰養戰,只要保存住這些有生力量,諸葛亮相信自己會在這亂世的戰火之中鑄就一支常勝之師,以備日後與脫穎而出的勢力之間的決戰,而諸葛亮心中也是十分明瞭,最後的這個勢力,多半會是之前在劉備麾下之時便與其鬥得難解難分的劉封。

在這數日之間,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藉由劉封不能攻取上庸之地的機緣,在上庸囤聚重兵,攻擊劉封的益州邊緣之地,但這個想法很快便消失在了諸葛亮的腦中,以他對於劉封的瞭解,他深知如果這一載之內他不在上庸之地做文章,劉封定然不會違反自己立下的承諾,但一旦他利用劉封的承諾在上庸之地做了文章,以劉封的爲人也絕不會死守承諾,說不定暴怒之下便會一舉攻下上庸,這個險,起碼在劉封的身上諸葛亮是不敢去冒的。

不能攻取劉封的地界,而剛剛又是已然將曹操惹怒,對於曹操,諸葛亮之前也是以爲其果真如同外界所傳言的那般將不久於人世,按照諸葛亮的想法,自己守住汝南之地,一旦曹操忽地病重或是死去,曹丕必然會前去爭奪儲位,無心關注汝南的戰事,曹操的魏國多半會亂上一陣,而一旦趕上了這段黃金時期,諸葛亮相信以自己的才智,奪取曹操數個郡縣都是不成問題的。

但事實證明,諸葛亮的計謀雖是十分完美,但是卻用錯了時候,曹操的身體雖然還是可以預見的會在不長的時間之內垮掉,但卻不是現在,並且在其身體垮掉之前派出了張遼,這樣的部署,不論日後如何,都足以阻止諸葛亮的這次危機。

這兩條路徑,此時在諸葛亮的心中全部被堵死了,所剩下的,便只有江東的孫權了,並且確是如同龐統之前所言的那般,諸葛亮當時請求孫權發兵相助,其中的一個原因正是想要看一看沒了周瑜的江東兵馬到底戰力如何,對於江東新近上任的左右都督,諸葛亮倒是不很瞭解,所以藉着這一戰,他可以親眼看到這呂蒙的能耐。

結果證明,江東這新任的左都督呂蒙,雖然也並非是酒囊飯袋,但其能力比之周瑜卻是差了不止一籌,這讓諸葛亮心中對於圖謀一番一直與自己表面上交好的江東也是增添了一分希望。

諸葛亮心中知曉,孫權雖口口聲聲與其結盟,並且答應了其要求派兵相幫,但實則卻是想要看看能否在諸葛亮與曹操對於汝南和南陽的爭奪之中分一杯羹,孫權的這個心理,諸葛亮早在赤壁之戰時便看得十分透徹。

對於這三個對手的分析全部呈現在諸葛亮的腦中後,諸葛亮心中的天平自然已然是傾斜到了江東之地上,但江東最大的特點,無疑就是易守難攻,雖佔地面積不大,但卻被長江天險所阻隔,這樣的地勢,就算是對於諸葛亮,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而正當諸葛亮猶豫之時,那一封他早就安插在江東的細作的信件,讓前方的一片混沌之中忽地出現了曙光,而對於把握機會能力極強的諸葛亮來說,這樣的一絲曙光,便足夠了。

這封信件之中的信息表明,在周瑜突然出走江東之後,孫權雖是第一時間便將周瑜所空出的位置填補上去,但龐統卻是趁此機會屢次派兵渡過湘水襲擊江東水軍營地,這讓不少江東將領紛紛指責呂蒙與陸遜二人辦事不利,故而江東水軍換防之事進展得十分緩慢,直至今日,依舊是連一半都沒有換完,並且那人還在信件之中指出了數個位置,因爲龐統派水軍攻擊而露了原形。

江東境內江河豐富,水軍的佈防是十分有講究的,不然若是有一點覆蓋不到,便會被悄無聲息的戰船趁虛而入。

縱觀如今中原的四股勢力,江東雖是有着最多的水軍,但諸葛亮麾下的水軍也是頗有些實力,原本關羽鎮守夏口之時,便是一直在操練水軍以及製作戰船,如今也是頗具規模,而這些水軍,原本是諸葛亮的秘密武器,所爲正是有朝一日有意攻取江東之時,如今,在諸葛亮心中這個時候終於是到了。

召集將領秘密商議了一番之後,諸葛亮與張飛二人連夜直奔關羽所在的夏口而去。

而在襄陽城外江邊的一處毫不顯眼的小舟之中,一雙好似明燈一般的眼睛緊緊的盯着襄陽城外的動向,見一艘戰船連夜向夏口方向行駛而去,那人也是立即調轉船頭,一路向南而去。

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157章 拒絕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99章 出逃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337章 後手第99章 出逃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34章 巧取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1章 救駕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69章 江中蛟龍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26章 難阻頹勢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71章 捷足先登第95章 金口玉言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27章 論江東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29章 收歸賬下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173章 智取第56章 無心插柳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62章 宴無好宴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172章 三計出第527章 論江東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437章 硬碰硬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444章 大軍至第55章 奇緣如此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88章 再相見第1章 千人守城第335章 棋逢對手第32章 救弟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186章 戰策第409章 楊修的私心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3章 父子相見第55章 奇緣如此第412章 發難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5章 剿匪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07章 曹丞相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57章 半日之緣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252章 說客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78章 脫離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