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追擊

“文長不必自謙,諸葛亮紙上談兵,匹夫之見,人生在世,髮膚皆受之於父母,何來反骨只說?”劉封此時不忘點明其與諸葛亮關係惡劣,魏延也是心思通透之人,微微思索之下,便知劉封已然起了拉攏之意,不再推辭。

見魏延已然留在軍中,劉封便立即吩咐麾下軍士準備鎧甲分發給魏延所帶那十數人,並將其編入四百騎兵之列。

安頓好魏延,劉封便在大軍之中觀察局勢,由於攜帶大量百姓,行軍速度已然是緩慢之極,一日過去,僅僅走了十數裡,劉封眼見如此,心中便是憂慮起來,曹操頗通兵法,加之麾下謀臣猛將衆多,一旦曹操到了襄陽,聽聞劉備僅有萬餘兵馬,且攜了十數萬百姓行軍,必會馬不停蹄前來追趕,劉封按眼前情形計算,過不了兩日,曹操便會甩大軍追至,而那時劉備攜百姓是萬萬到不了江陵。

念及此,劉封連忙到了劉備身前,將其心中憂慮說出,依然還是規勸劉備尋個縣城便將百姓放下,大軍急速前行,爭取及時趕到江陵。

劉備聞言,長嘆一聲,卻是不忍百姓受顛簸之苦,更兼百姓中有半數皆是老幼,行這十數裡便已經是氣喘吁吁,一旦加快速度,這些老幼便難以爲繼。

“子威將軍,縱使棄了百姓,諸位將軍尚有許多家眷不能行軍,反不如攜帶這十數萬百姓,一旦事發突然,便可以將家眷混入百姓之中,否則爲曹軍所獲,後果不堪設想。”

此時諸葛亮望向劉封,低聲說出其心中所想,劉封聞聽此言,也是默不作聲,百姓尚可以放棄之,然家眷卻是不能放棄,若是失了家眷,衆將士便毫無士氣可言,甚至有投降曹軍之險,劉封此前確是未能想到這層,而劉備只說體恤老幼,到底心中是何種想法,劉封亦是無法得知,便只得點頭稱是。

“子威,若是曹軍追來,便率賬下那四百精騎,同子龍將軍共保衆將家眷,如何?”劉備見劉封此時方纔明瞭,便又是將保護百姓重任交與劉封與同在劉備身前聽命的趙雲,劉封遠遠望見那家眷之中,還藏着劉備親子劉禪,並有劉備數位夫人,劉封深知,若是此次不能保得劉禪無恙,劉備多半再不會重用劉封擔任軍中要職。

“父親放心,封縱然拼儘性命,亦會護得諸位夫人及幼弟安全!”劉備見劉封已然領會了其心中所想,便放下心來,與諸葛亮一同安撫百姓去了。

“主公,將小公子之性命安危交由子威將軍,是否不妥?”待二人走遠,諸葛亮便湊到劉備近前,低聲言道。諸葛亮對於這義子身份,尤其戒備,更是隻因這身份便數次與劉封起了衝突,此時劉備將唯一親子之安危託付於劉封,諸葛亮自然是難以理解,若非此乃是劉備家事,諸葛亮之前便已經出言提醒。

“子威亦是我子,且子威之前數次捨命救我,想來其並無二心,況且此次保護家眷,子威身旁尚有子龍將軍相助,子龍之心,日月可鑑,軍師不必介懷,我等之重任,乃是能否在此次曹操大軍圍剿之中逃出生天。”

見劉備有諸多理由,並十分信任劉封,諸葛亮也是不再出言相勸,只是微微搖頭而已。

大軍如此行了約有兩日,每每有老弱之人不能忍受這長途跋涉之苦,劉備便下令就地駐紮歇息,衆將心知如此行軍早晚會被曹軍迎頭趕上,日日都是枕戈待旦,不敢熟睡,劉封與趙雲護佑着衆將家眷,也是寢不卸甲。

這一日,大軍行至當陽縣郊外之景山,劉備便又要停下歇息,劉封一聽卻是此地,心中就是一驚,急忙策馬到了劉備近前,出言勸阻道:“父親,此山山勢太過平坦,又有這許多百姓在旁,一旦曹操大軍殺至,我軍守無可守,避無可避,百姓更是會四散逃竄,故於此地紮營並非是良策,望父親三思!”

劉備聞言,環顧四周,見確如劉封所言,此地並非是駐紮之所,但又見百姓已然是疲憊非常,不少百姓已經倒地睡下,更有埋鍋造飯者,數不勝數,劉備心知若是再趕一程,百姓定會有累死者,心下又是左右爲難。

正在劉備爲難之際,卻見斷後的張飛策馬急至,口中高聲喊道:“曹操率大軍已然近了當陽縣,即刻便會到此,哥哥率軍先走,翼德便去抵擋一陣!”言罷,張飛便又撥馬而回,顯是形勢已然萬分危急。

“曹操怎來的如此之快!”劉備萬萬未能料到,曹操得知其攜帶百姓前往江陵方向,並未在襄陽停留,只是略微瞭解一些荊州形勢,便又率軍殺出,所圖便是儘早於路上截殺劉備一行。

“事已至此,唯有將曹軍戰退,算算時日,雲長將軍去往江夏應有結果,若自劉琦處搬了救兵,便該行至此處接應,我等唯有盡力抵擋,只不知天命如何!”諸葛亮此時也是頗爲無奈,亂軍之中,又是數十倍之敵,諸葛亮心中亦是涌起一絲無力之感。

此時劉封與趙雲也是聞聽此事,因二人肩負保護家眷之重任,只能是心中焦急,卻不能前去應敵,劉封思索片刻,便對趙雲言道:“子龍將軍,我等手中僅千餘軍馬,家眷衣帶鮮明,一旦曹操發覺,全力施爲,必不能護得周全,不如教其換上百姓服飾,混於百姓之中,我與子龍將軍在此暗中守護,如何?曹操雖是奸雄,卻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濫殺這數十萬百姓。”

趙雲聽罷,亦是覺得劉封之言有理,於是便應了劉封一句,而後與劉封分頭行動,取了許多百姓服飾交給衆將家眷,衆人已知當今形勢,便換上服飾,紛紛藏匿於附近百姓之中。

劉封不管他人,目光只是緊盯糜夫人與懷中劉禪,心知這數十萬百姓外加萬餘大軍之性命,此時在劉備心中亦是不如劉禪重量,劉備年近五十才得此子,若是一旦有失,幾乎便是絕後之事。

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104章 設伏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47章 橫生枝節第436章 動員第436章 動員第39章 問計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60章 抱佛腳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277章 得與失第416章 野心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83章 兩條路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44章 大軍至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80章 龍潭虎穴第84章 志趣相投第82章 不可貌相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253章 觀虎鬥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171章 出使第95章 金口玉言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31章 浴血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48章 大力整頓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77章 反間計成第219章 搶先一步(第二更)第98章 灌醉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416章 野心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132章 倒戈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197章 回信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68章 江上交鋒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39章 問計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89章 再續前緣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97章 要挾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1章 千人守城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68章 江上交鋒第42章 江東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