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坐看雲起

“那依照諸位之見,我等當如何處之?”劉封顯然也是對徐庶之前的分析十分滿意,頷首後,便又是向衆人問道。

“上庸乃是要地,既然曹操不取,那也不能長久在諸葛亮手中把持,若是諸葛亮日後羽翼豐滿,定會自上庸向我等進發,故上庸還是掌握在我等手中,方纔是穩妥之事。”

魏延雖只是飛羽衛統率,平日裡皆是跟隨在劉封身側行護佑之事,但耳濡目染之下,對於劉封諸多策略也是看在眼裡,這些年來,魏延已然是有所發覺,劉封一旦遭遇戰事,多是主動出擊,若非另有打算,絕不會被對手攻至城下方纔起兵反擊,加之近日劉封率軍連戰連捷,使得其麾下將領也是信心大增,故此魏延提出了奪取上庸的建議。

魏延言罷,劉封並未評論只是微微一笑,而後看向馬超,問道:“孟起將軍先在涼州,後出潼關,又在漢中一載有餘,不知對上庸可有了解,依孟起將軍之間,此番諸葛亮取了上庸,對我等有何影響?”

馬超聞言,面上並無慌亂之色,只是略略整理了一番思路,看向劉封道:“自秦漢以來,上庸便是漢中所屬之地,如今我軍得了漢中,上庸若是歸諸葛亮所有,正如文長將軍所言一般,日久必會生亂,但依超之見,此時卻並非是攻取上庸之良機,諸葛亮與趙雲攜重兵在上庸遲遲不回襄陽,多半便是在等待我等揮軍前去,但我等得了益州,漢中,更兼主公荊州五郡之地需要守衛,故而所能夠調動至兵並不甚多……”

顯然,馬超說到此時雖是停下不言,但其想要表達的意思卻是十分明顯,那便是這上庸自然是要取的,但是劉封現在擴張有些太快,兵將多有不足,且益州之地並不穩固,故而此時並不是攻取上庸的良機。

“那孟起將軍可知,何時發兵攻取上庸方纔是良機?”劉封對於馬超心中所想也是頗有些興致,馬超此時正值壯年,乃是劉封日後諸多硬仗都要依仗之人,故而馬超到底有何能耐,是劉封不得不瞭解的,除去攻守兼備的老將黃忠之外,劉封陣中最大的殺器,非馬超莫屬。

“主公坐擁天時地利,不如坐看雲起,待得張飛與曹丕之間分出勝負再決定不遲,待得南陽與汝南,弋陽皆被曹丕奪回之時,怕是諸葛亮再不能穩坐於上庸。”

顯然,馬超的這番分析已然是十分透徹,只此一言,便讓劉封可以放心使馬超獨自帶領一支軍隊獨當一面,在劉封心中,若非是有時那滅族的血仇會使得馬超的頭腦之中少幾分清明,馬超的能耐,應該不在關羽,張飛二人之下,加之關羽孤傲,不將旁人放在眼中,張飛輕慢,治軍無方,馬超的能耐,理應比二人還有勝上一籌。

“孟起將軍之言,使封受用頗深,此時我等確是不該出兵與諸葛亮爭奪上庸,以不變應萬變,方纔是上上之策。”

劉封的心中,自然是也是早已經知曉不應在此時出兵上庸,其實在這一載之中,不光是劉封用奇謀得了益州與漢中之地,諸葛亮得了南陽,汝南與弋陽之地,也是萬萬讓劉封沒有想到之事,加之曹操在已然不能親征之時,依舊是沒有出兵與諸葛亮爭奪剛剛失去的上庸,而是派兵直接攻向了張飛坐鎮的南陽。

這些謀略,盡皆是上上之策,劉封知道,此時對於中原大地的爭奪,已然是陷入了白熱化的境地,比之前世所知的三分天下,不但因自己的橫空出世在時間上提前了許多,也比那三分天下之勢更加的錯綜複雜。

劉封前世所知的三分天下之勢,蜀漢雖是國力不濟,但卻坐擁地勢之險,曹操縱有無數精兵,若無壓倒性優勢,也絕不可能攻入西川,而如今這樣的地勢之險,正是落到了劉封之手。

而前世的江東,因後來得了荊州之地,中原水路幾乎盡皆被江東所佔,如此一來,並無水軍的曹操也是不敢輕易率軍攻入江東,尤其是在曹操曾經率八十三萬大軍前去,卻依舊在赤壁慘敗而回的教訓之下。

正是因爲這些原由,前世劉封所知的三分天下之勢才得以維持了數十年之久,而現如今,水路並未完全掌握在孫權之手,有萬丈雄心的孫權被劉封與諸葛亮幾乎死死壓制在揚州之地,而諸葛亮,雖說智謀無雙,但卻實在是無險可守,而此時又正值曹操暮年,何人繼承魏國尚無定論。

所以,劉封已然敏銳的覺察到,不出數載,最多在曹操身死之時,中原大地之上會爆發出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而這一場大戰,纔會真正決定以後數年,甚至十數年的版圖,想要在那時佔據十分的優勢,劉封現在就不能輕舉妄動,正如之前馬超所言,坐看雲起,纔是劉封此時真正應該做的。

念及此處,劉封就地便不再提及上庸之事,而是與三人商議了一番益州與漢中之地所能夠帶給劉封的除了天府之國,易守難攻這些世人皆知的優點之外,還能夠帶給劉封一些什麼。

一番商議之下,劉封最終決定,當先要做的,除了將益州與漢中之地緊緊掌控,篩查出因之前劉封倉促佔領之下對其陽奉陰違之人外,最爲要緊之事,便是在益州與漢中徵兵練兵,劉封如今所轄之兵,與佔據區區江東之地的孫權數目相當,但劉封所佔的領土卻是比孫權多了不少,這並非是好事,若是劉封不能將兵力分配得當,一旦一地遭了突襲,兵力不足之下便會疲於奔命,這是劉封此時所面對最大的隱患。

而正當劉封在益州與漢中招兵買馬,準備將其麾下軍士總數擴張到三十萬的時候,一場已然持續了許久的戰役依舊是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

汝南郡郡治之所平輿城外二十里一處空地之上,此時滿是營帳,帳中數面帥旗迎風飄動,上面大大的‘曹’字顯示出,這正是曹丕所率的大軍。

第317章 風暴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187章 王對王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153章 詔命第77章 反間計成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357章 解惑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46章 風起雲涌(一)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167章 痛處第102章 戰況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452章 說服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31章 浴血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15章 喜訊第488章 終見成效第74章 非汝不可第279章 服衆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107章 曹丞相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197章 回信第197章 回信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252章 說客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73章 論斷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98章 灌醉第80章 龍潭虎穴第136章 四郡定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158章 獻圖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89章 再續前緣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436章 動員第67章 點將出徵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96章 提請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85章 尚有一事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1章 千人守城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62章 宴無好宴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407章 渾水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396章 三軍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