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計出

劉封自然是承諾定然將此事原原本本告知劉備,於是劉璋修書一封交由劉封,又遣了楊懷陪同,二人便出城去接那些人馬糧餉,而後趕回涪城。

到了城外,劉封一見那四千軍士,其中能戰之人不足一成,皆是些老弱之徒,年過五旬者不勝枚舉,且衣衫破爛,兵器老舊,就連楊懷得見這些士卒,也是面現羞愧之色。

而當劉封將這些軍士引到了飛羽衛紮營之處時,黎闖見得這些軍士樣貌,更是幾乎笑出聲來,劉封在荊州實行的乃是精兵之策,這等殘卒,又如何能夠入得了軍中湊數?

待行軍到了夜間休整之時,魏延悄然入了劉封營帳之中,低聲問道:“劉璋用這等殘卒敷衍劉皇叔,顯是對我等此番前來起了疑心,倘若劉皇叔就此領兵返回荊州,那我等荊州之事……”

劉封聞言,並未像魏延一般焦急,只是淡然答道:“不論此番劉璋是否派兵,更不論其是否用這等老弱殘卒敷衍,此番若不能將益州拿下,父親與諸葛亮定然不會撤兵!我等在此,只要將飛羽衛保存完好,而後見機行事便可,士元先生與元直再荊州所行之事,不勞我等擔憂。”

魏延聽言後,眼見劉封雖出使CD遭此不利卻依舊是胸有成竹,這才放下心來。

隨着劉封此番跟隨劉備前往益州,荊州之地亦是有一要事正在進行,到此時多半是到了關鍵之處,魏延雖知荊州尚有龐統,徐庶之智,甘寧,黃忠之勇,衆人皆是可獨當一面之才,但依舊有些擔憂劉備與諸葛亮此時臨時起意返回荊州,使劉封所行之事受阻。

因歸途之中有了那些年老體弱之兵卒,劉封與楊懷足足比來時遲了一日方纔到了涪城之中,劉備與諸葛亮尚在涪城之中翹首以盼,遙望見劉封並未帶回許多人馬,二人心中便有了計較,待劉封與楊懷面見劉備之時,劉備面上已然多是不喜之色。

劉封一到劉備近前,先是將劉璋那一番拙劣說辭向劉備說了一遭,見劉備與諸葛亮聞言皆是一陣冷笑,這纔將劉璋所寫書信呈給了劉備,劉備看罷書信,面上已然是十分不樂,又到校場之上檢閱了一番那四千士卒,見那四千殘卒行軍之後萬分疲敝,就宛若是四千乞丐一般,如何能夠上得了戰場?

見此情形,饒是劉備並非是脾氣暴躁之人,依舊是未能控制住劉璋這般敷衍,心中早已忘了其本意便是坑害劉璋,謀取益州之地,當下便將那書信撕得粉碎,向楊懷喝道:“劉季玉此番欺吾太甚,莫非這數日便忘了助其退張魯之恩情乎,這四千殘卒,爾等自去留用!”

將楊懷呵斥了一番,劉備便怒氣衝衝攜着劉封,諸葛亮等人意欲出涪城,楊懷此時目光急轉,忽地心生一計,這才匆忙迎上前去,一把拉住劉備衣袖,言辭懇切問道:“劉皇叔何出此言,吾主乃是心實之人,莫使此中誤會壞了兄弟之情。”

劉備聞言只是冷哼一聲,甩開衣袖不再言語,楊懷見狀又是問道:“不知劉皇叔此番出城將要去往何處?”

劉備只言其率軍回荊州助孫權抵禦張遼大軍,楊懷這才並未多問,拜別了劉備,直將劉備等人送出城門,這纔回了關內。

劉備率衆回到營中,便將衆人聚齊商議,此番劉璋有此動作,分明是察覺了劉備之心,劉備心知不可再這般拖沓,若再耽擱些時日,良機盡失,於是便向衆人問計,直言劉璋不仁不義,其意欲趁此機會取了益州。

劉備這一問之下,衆人意見頗爲不一,有言夜襲涪水關者,亦有言此時進犯益州並非良機,應回荊州好生準備一番者。

正在衆人莫衷一是,而諸葛亮又並未出言之時,劉封自座位上走出,向劉備拜道:“封此去CD一路與那楊懷同行,對涪水關之中情形倒是瞭解一二,故封思量再三,得三條計策,現說與父親,如何抉擇但憑父親做主!”

劉備聽聞劉封有三條計策,忙點頭應允,因之前劉封數次出計皆是可行之舉,故劉備心中對其還是頗爲信任。

“一者,封此番往返於CD與此地之間,暗中命麾下之人探明,此地去往CD可經由小徑,不到兩日即可抵達,而劉璋多半以爲CD之地易守難攻,這數日內不會在涪城與CD之間設防,封可攜一萬精兵,即刻出發,星夜自小徑趕往CD,奇襲之,勝算定可在大半!”

劉封說完這第一條計策,略一停頓,看向劉備,劉備卻只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出言道:“另兩計又是如何?”

劉封深知劉備秉性,劉璋雖給了劉備四千殘卒,卻也算得上是以此堵住了劉備之口,若是如此劉備依舊如劉封所言那般突襲了CD,多半會落下不仁不義之名,這是劉備絕不願見到之事,故這計策雖十分可行,劉備依舊並不滿意。

“二者,封之前觀之那高沛神情,多半是得了劉璋之命,已然知我等欲取益州,卻又裝作一副恭敬之態,心中必有所圖,我等可在明日設計將高沛與楊懷二人引出,在席間動手擒殺了二人,在假借二人之名進入涪水關,接管那三萬白水軍,如此兵不血刃將CD門戶佔領,而後再徐徐圖之,封相信不出數月,益州之地盡歸父親所有!”

劉封這第二條計策說出,劉備眼中頓時放出了不少光彩,就連之前面帶不屑之情的諸葛亮亦是微微現出了驚訝之情,雖最終目的乃是取CD,但一旦得了涪水關,CD又如何能逃得過劉備之手?

“嗯……此計倒可嘗試一二,那第三計,又該當如何?”劉備聽罷,對劉封這第三計愈加有了些興致。

劉封微微一笑,拱手稱謝後,緩緩言道:“三者,我軍此番出征僅攜這四五萬人馬,若是父親想以劉璋不義之名,進而大舉仁義之師伐之,恐多有不足……”

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72章 暫且離去第412章 發難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488章 終見成效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28章 一年之約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40章 打頭陣第146章 發難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83章 龐統至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469章 稱帝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63章 探虛實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72章 三計出第43章 探虛實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17章 誘敵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92章 緊鑼密鼓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87章 真真假假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77章 終親往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16章 先鋒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41章 大軍又至第34章 戰神揚威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437章 硬碰硬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134章 巧取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283章 龐統至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192章 兵臨蒼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