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若降,其之一脈與國同休

儒家與嬴斐的目標不同,兩者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一個代表着鐵血強權,代表着森嚴的法制。

一個代表着仁義,崇尚道德,可以說儒家與法家走的是兩個極端。嬴斐雖然崇尚百家爭鳴,但其骨子裡依舊是一個法家。

……

內聖外王,這是一種成熟的思想,只是並不適合亂世。內聖外王即指,對內以王道以服其民,對外以霸道鐵血服其國。

這是治世之策,或者說是天下一統之後的國策。

只是亂世用重典,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只能推行霸道。以霸道滅其他勢力,一統中原九州。

只有這樣才能將戰亂結束的時間縮短到最短,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原大地保留更多的元氣。

“主公,只是與儒家關係惡劣到了這一步,恐怕對主公日後的霸業有所阻礙,畢竟儒家之勢太大。”

周瑜的小臉上露出一抹擔憂,出身官宦世家的他,自是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儒家之勢。

……

“天下熙熙,皆爲利往,天下攘攘,皆爲利來!”

嬴斐朝着周瑜搖了搖頭,笑着解釋,道:“公瑾,汝多慮了。不管是儒家還是諸子百家的其他,他們追求的最終還是利益。”

“雖然此刻本侯與儒家敵對,但只要本侯給他們足夠大的利益,儒家就一定會倒戈相向。”

望着大帳之外的藍天,嬴斐低聲嘆息,道:“被董仲舒閹割了儒家,只剩下了一味的迎合帝王,更何況當今天下也不再是春秋戰國。”

……

“嘶。”

……

倒吸了一口涼氣,周瑜的臉色也不在輕鬆,他不是白癡,自然能夠聽懂嬴斐話中的意思。

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極其興盛,百家爭鳴,學術璀璨奪目。那時候的儒家雖然並不強大,但極其獨立。

如今被董仲舒閹割的儒家,早已經失去了獨立生存的本能,它只能依附皇權而存在,一旦秦侯取得天下,儒家只有繳械投降。

想明白了這一點,周瑜心中震驚於嬴斐的高瞻遠矚,心裡念頭一轉,其起身朝着嬴斐躬身,道。

“主公深謀遠慮,瑜佩服!”

這一句佩服真心實意,是周瑜的心裡話。他心裡清楚,眼前的秦侯嬴斐不僅是一個戰略高手,更是一個戰術高手。

……

“公瑾。”

“主公。”

瞥了一眼神色恭敬的周瑜,嬴斐微微一笑,道:“派遣使者入成都,告訴劉焉就地投降,封侯,他之一脈與國同休。”

“諾。”

周瑜震撼於嬴斐給出的手筆太大,封侯還好,畢竟劉焉貴爲一地州牧,原本就是侯爺。

可是這他之一脈與國同休,這代表着日後秦侯嬴斐立國,大秦不滅,劉氏一族長存。

這句話比封侯誘惑大多了,只是周瑜明白此刻嬴斐的想法,清楚秦侯在擔憂幷州戰事。

袁紹與曹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梟雄,他們的手段層出不窮,麾下大軍更是強大。兩個人麾下都有數一數二的謀士團,徐庶與蔣琬雖強,終究有點勢單力孤。

此刻唯有兼併巴蜀,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下來,秦侯嬴斐才能抽身北上。然而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劉焉。

只要劉焉跪地乞降,巴蜀之地將會在短時間民心盡收,同時也能得到劉焉手底下的七萬大軍,北上之事將會更有力量。

……

成都城。

州牧府中劉焉高坐其上,臉上的頹廢,根本無法掩飾而去。偌大的巴蜀之地,如今就只剩下成都一地。

作爲一個梟雄,這一刻的劉焉身上散發出一抹遲暮。梟雄遲暮,這對於一個人,一個勢力是最大的悲哀。

“高卿。”

法真恭敬的坐在下首,臉上掠過一抹凝重,其朝着劉焉,道:“主公。”

“嗯。”

點了點頭,劉焉眼中閃過一抹莫名,其盯着法真,道:“城中局勢如何,秦侯有何舉動?”

這是劉焉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故而一出口就是重點。

聞言,法真眼珠子一轉,立即躬身,道:“稟主公,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屬下現已將巴蜀四大宗族軟禁。”

“此刻他們沒有了與秦侯通敵的機會,至於秦侯嬴斐正在採南山之石。”

“嗯。”

點了點頭,劉焉凝重的臉色終於有了一絲鬆動,朝着法真,道:“密切關注秦侯的一舉一動,至於四大宗族就先軟禁吧!”

“諾。”

法真躬身而出,他心裡清楚方纔的最後一句話便是劉焉對自己的敲打。這個時候,不是與四大宗族交惡的時候。

劉焉害怕法真暗地裡下黑手,畢竟南下士族與益州四大宗族之間的矛盾,無法緩和。

“高卿,希望汝能夠明白,此刻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本侯不想教訓四大宗族,只是時機尚不成熟。”

……

望着法真離去的身影,劉焉心中微微一嘆息,呢喃,道。

……

益州四大宗族在關鍵時候背叛自己,劉焉心中殺機滔天,只是他心裡清楚,此刻殺不得。

一旦冒然殺了四大宗族,成都必亂,而且南下永昌郡的劉璋等人,將會得到四大宗族瘋狂的追殺。

……

“主公。”

聽到孟達的聲音,劉焉眼珠子一轉,開口,道:“發生了何事?”

走進大廳,孟達朝着劉焉行了一個軍禮,道:“稟主公,方纔屬下在巡城時發現一少年,自稱秦侯使者想要見主公。”

“秦侯使者?”

雙方已經是不死不休之局,此刻嬴斐派遣使者到來,一時間劉焉還未猜不到嬴斐此舉的用意。

“孟達,將人帶進來。”

“諾。”

……

“秦侯麾下週瑜,見過益州牧!”

周瑜的禮節一絲不苟,沒有一點錯誤,高坐在上首的劉焉眼中精光閃爍,頓了片刻,道。

“周使者不必多禮,坐!”

“多謝劉益州!”

等到周瑜落下來,劉焉虎目中掠過一抹精光,其盯着周瑜,道:“周使者,不知昔日河南、尹周大人是汝什麼人?”

聞言,周瑜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其擡起頭盯着劉焉,一字一頓,道:“不瞞劉益州,正是家父!”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宿荒地第一千三百章 毒士之計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囂張的秦使第三十六章 來謁建章宮 爲擼Sir賀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三千楚軍詐開城門!第一千零二十章 大秦軍陣震曹呂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滅趙提上日程第一百零五章 賀蘭一族的小心思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伸出來的手第九百零六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再提變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野心就是一首送魂曲第八十五章 圍而不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與天下萬民約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箭陣之威,扶羅韓的末日.第三百一十七章 亂成一鍋粥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下震動第六百三十三章 點醒郭嘉第七百五十一章 局勢轉危爲安第一百三十一章 驚天噩耗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名爲平叛實爲滅楚.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準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對於黃月英的渴望第九百零六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五百五十七章 作那四海之內的王第六百零一章 若如此,那便準備戰爭吧!第九百四十五章 乾了這碗酒,他日相見不留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張惠破鬲國,左諱重金入平原.第二百八十四章 舞劍助興第七百八十八章 漢州第九百三十九章 中原震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語泯恩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宿荒地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孫權氣吐了血 2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取名牧第五百四十八章 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第七百三十章 妥協第八百九十七章 殺文聘者封萬戶侯第一千兩百章 孤親自爲你們掠戰!第八百九十八章 文聘重傷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重組黃巾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消息不脛而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曹操的不安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軍隊帶來的壓迫.第三百二十章 鳴冤鼓響之輕騎入城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出兵五萬,逼近冀州.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秦帝不僅要武城,還有韓魏聯軍以及你我的性命.第九百零二章 練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滾滾人頭祭變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下殺胡令,重拾中原衣冠.第三百二十九章 曹孟德之邀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郭嘉倉促入咸陽第六百二十六章 秋收後南下荊州第七百三十二章 三萬幷州狼騎假道伐曹第三百八十三章 傳檄而定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青州不可棄,豫章不可不救!第二百七十六章 廖化之死第九百一十六章 猛攻荊州前軍第六百零九章 一個承諾三個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華彥倒戈,決戰逼近!第一百五十二章 關內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可控制的變數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蛇穴第一百八十六章 求援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染旋門關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孫策殺入秦營第九百四十四章 依此勢,十年之後天下再無敵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徐庶的自信第七百一十一章 本侯親率十萬大軍南下,試問天下何人敢阻之!第一百六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揚州入秦,楚公吐血!第八百一十九章 當年玉門關下的你我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周瑜的目標是太湖水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戰開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十里長亭之中,曹操的三件事.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舉目四望,舉世皆敵.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紙書信破長安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秦王嬴斐的瘋狂第八百六十九章 賈詡心中的不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這一場亂世煙火第六十三章 欲見陛下一面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秦法的威嚴就握在他的手裡第二百八十九章 進不得,那便唯有退!第三百零三章 袁氏的分歧第三百二十三章 逼殺三公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袁尚的劍走偏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谷城破,趙軍至樑縣.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第一六十二章 勢如累卵第二百五十章 遣子追隨之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於虎牢關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主公可聞火牛陣乎?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與魏相約第五十六章 潁川書院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五十年爲期的徹底改造!第七百六十六章 這個世界上哪來那麼多仁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退守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