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登基稱帝立國大夏

三公九卿,是一個王朝得以運轉的支柱。只是大漢王朝的三公九卿,在一夜之間被董卓的斬殺的一乾二淨。

這樣一來,將會造成中樞空缺,一旦漢帝退位,必然會導致社稷崩塌。是以,不管是爲了野心還是天下,三公九卿之數,一定要有。

代漢之心,昭然若揭!

……

漢初平三年,七月二十四。老黃曆之上,顯示着大吉二字。這一天是董卓召集全長安的神棍,精心卜算出來的黃道吉日。

這一刻的長安城戒備森嚴,留守於此的二十萬精銳,傾巢而出分佈在長安城的每一個街道之上。

皇城正中央,早已經築起了九尺高臺,祭臺之上旌旗招展。九尺高臺,每一層之上都有御林護衛。

董卓身穿着明黃色龍袍,自丞相府中走出,一大隊宦官緊緊跟隨。與此同時,劉協臉色鐵青,在一隊小黃門的簇擁下自皇宮之中向着高臺走去。

玄色龍袍在北風之中被吹的擺動,劉協亦步亦趨的踏上高臺。每一步,都是心酸苦痛,這九尺高臺,劉協走的艱難。

“陛下,開始吧!”

一道聲音傳來,劉協的身子輕猛的一顫,隨及嘆息了一聲。

“哎。”

劉協雙眸緊閉,眼角一點淚滴徒然落下。這一刻,其心中充斥着一抹蒼涼,這是一種被全天下拋棄的感覺。

“歷代先皇,列祖列宗,劉協不孝,致使祖宗基業毀於一旦。”

心裡呢喃了一句,劉協雙拳緊握,逐將袖間的退位詔書取了出來。

“嘩啦。”

聖旨打開,劉協雙眸之中的失落一閃而過,其深深提了一口氣,道:“高祖攜三尺劍,斬白蛇於芒碭山,先於十八路諸侯討伐暴秦,其後與項楚五年之爭。”

“其後有文景盛世,漢武帝振長策而御宇內。遣大軍北擊漠北,自有武帝之剛強。二百年之後,始有王莽之亂。”

“恰是時,有光武帝橫空出世,攜雲臺二十八將橫掃天下,而立後漢二百載江山,以至今日。”

“朕無能,武不能橫擊漠北,平定叛亂,以至於大漢江山生靈塗炭。朕無能,文不能定國安邦,中興大漢。”

“嘩啦。”

……

旌旗在北風之中獵獵作響,這一刻,全場靜若鬼域,每一個人心中都生出一抹悲憤。

傳承四百載的大漢王朝,終於成了昨日黃花。劉協聲音低沉,夾雜着無盡心疼,其一字一頓,道。

“朕上不能無愧於祖宗社稷,下不能無愧於黎明百姓。朕思之再三決定退位,將江山社稷託於賢者之手。”

“轟。”

劉協的此話一出,頓時令九尺高臺之下的衆人心中一震。這番衝擊,不吝於九天驚雷炸響於心。造成的衝擊,當真是久久無法平復。

“轟。”

……

長安城中,萬人齊跪。除了董卓以外的所有人,盡數朝着劉協跪了下去。

“陛下。”

這一聲陛下,聲震長空,其中的悲憤,幾乎就在一瞬間便充斥於天地之中。數萬人大軍,數萬百姓雙眸猩紅。

這個人曾經是這片天下的主人,是這個星空下最強的男人。同時也是他們的君主,是天下人的信仰。

這一跪不關敵我,恩怨皆消!

這一跪君臣之誼,從此斷絕!

……

在此之後,劉協在衆人的服侍下褪去了龍袍,離開了九尺高臺。

……

就在此時,九尺高臺之上一個小黃門,大喝,道:“國不一日無君,今大漢皇帝禪位於丞相,請新皇登臺,以安天下。”

“請新皇登臺!”

“請新皇登臺!”

“請新皇登臺!”

……

近乎十萬人跪拜在地,巨大的聲音迴盪於天地之間,很有一股浩大之感。

“陛下。”

李儒雙眸璀璨,聞及天地之間的聲音,其眼珠子一轉,道。

“文優,汝有何事乎?”

迎着董卓威嚴的目光,李儒身子一低,微微躬身,道:“萬民歸心,陛下登基稱帝當是時也!”

李儒眼力勁兒很是有些犀利,其一眼便看出了董卓內心深處的忐忑。眼珠子一轉便開口,道。

“此時此刻,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唯有藉助此刻的萬民之心,登上帝位大封天下,以拉攏同盟,防止關東聯軍的聯合兵鋒。”

李儒的話,說的極其在理。雙眸一閃,董卓心裡念頭如水一樣流淌而過,其直起身子,向着九尺高臺走去。

“參見陛下!”

……

漢帝禪位的消息不脛而走,幾乎就在一瞬間便席捲天下。原本安靜的中原九州,頓時炸了鍋。

大漢王朝滅亡了!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於勁爆,震的天下百姓都在一時間都傻了。漢帝退位的消息傳出,平靜的天下,醞釀着驚天的風暴。

冀州。

剛剛不費一兵一卒便取得整個冀州的袁紹,此刻正是意氣奮發之際。然而此刻幾個人待在書房之中,臉色皆難看至極。

“漢帝劉協頒佈退位詔書,董卓於長安城中築九尺高臺,祭祀天地之後,登基稱帝,改國號大夏。”

袁紹臉色難看的像是吃了死娃娃一樣,袁氏佈局百年,歷時四世,不就是爲了登基稱帝,巡視萬里河山麼。

只是自己方纔取得冀州,正在沾沾自喜之際,卻聽到了這樣的噩耗。

“董卓膽大包天,居然敢倒行逆施,對於此,諸位以爲何?”

袁紹臉色雖然難看,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喪失理智,此時此刻的袁紹,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少年。

取得冀州,此時的袁紹就是冀州之主,一個勢力的上位者。所以做事,就必須考慮其他人。

“出兵!”

其他人還在沉默思考,田豐便在第一時間開口,道。

雙眸熠熠,袁紹心中一動,看着田豐,道:“元皓,汝這是何意乎?”

“唰。”

雙眸之中射出一抹凌厲,田豐望着袁紹,道:“如今天下羣雄並起,十八路諸侯每一位都有機會逐鹿中原的機會。”

“如果主公對於天下還有一絲渴望,那麼就必須要聯合關東諸侯,一起出兵討打董卓。天下一日未定,一日不能有帝。”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重組黃巾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連否二人,秦王乾綱獨斷.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太史慈破代郡,連下七城.王力敗於陽翟,退入荊州.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以血淬鋒!第五百九十二章 我等有何面目去見主公?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此刻秦國第七百八十二章 屠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十二神將震鮮卑 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拒絕審配的提議第八百六十九章 賈詡心中的不安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秦公暴怒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廢除人頭稅的提出第五百七十五章 主公可聞火牛陣乎?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這一戰,我大秦帝國必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以彰武功於萬世第六百一十九章 來自文官的聲音第一百六十五章 生而爲王第一千三百章 毒士之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遷都咸陽,祭拜始皇陵.第六百一十九章 來自文官的聲音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想象中的大秦海軍!第六百八十二章 周郎出手驚衆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狼騎亂宮闈第九十八章 擴軍第七百八十二章 屠城第五百二十章 論鮮卑的威脅第九百六十七章 令趙雲火速馳援武陵第六百七十三章 萬千戰陣存乎一心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圍而不攻,黃巾自破 1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摧枯拉朽之勢.第二百零三章 營中定計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秦帝不僅要武城,還有韓魏聯軍以及你我的性命.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子午關中計中計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韓 | 國舉世矚目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瞄準關羽第五百二十一章 唯有戰!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許攸的三國論第四百二十八章 陽平關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依附在秦國之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武夫當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畫下一張大餅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廢除人頭稅的提出第七百五十三章 爾等讓本侯失望了第三十章 儒表法裡,道本兵用第八百四十六章 不出十日秦使必至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鬥將之趙雲風采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魏國三公九卿集體失聲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九十六章 夫戰、勇氣也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笑天堂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伏擊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拒絕審配的提議第三十三章 心性變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何不借此機會逐鹿中原?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城牆坍塌,追殺一百里.第五百三十一章 橋門第八百七十八章 黃承彥的反戈一擊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第一武將實至名歸!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人守一城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最後滅魏,是給魏王曹操最後的體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從這一刻,秦趙戰爭開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以血淬鋒!第七百六十五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趙王呂布虎視洛陽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世子的教育第四百四十三章 漢中郡守第九百零一章 平衡纔是帝王之道第六百二十八章 上中下三策以伐之!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十萬對戰三十萬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荀彧辭官致仕第八百三十七章 拉上兩人一起去拜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消息不脛而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驚雷乍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九百八十一章 如此袁譚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被人下戰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代帝守孝天下縞素第八百六十八章 劉表的選擇、呂布的自負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八十五萬大軍,一言而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秦第八百零一章 殺敵使於康居王宮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來自治粟內史的報告第八十八章 四大羌族第八百四十五章 呂布的困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舞劍助興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角的底牌第一四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田豐讓步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林峰的建議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派遣徐庶北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若大秦立國,本侯當爲秦四世.第三百零四章 做狗、就得有死亡的覺悟第三百三十八章 渾身是血的傷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遣使朝洛陽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攻——!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秦第六百一十六章 秦侯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人強則硬,國強則霸,學強則橫!第一百二十五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