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必成竇武之禍

“父親。”

袁紹與袁術幾乎在同一時間到達,兩人互看一眼,皆,擺過頭去。兩人勢成水火,互不相容。半響之後,皆朝着書房,道。

“叔父。”

聞言,袁逢雙目微微一變,道:“進來。”

“咯吱。”

兩人聞言,逐推門而入。

......

望着神色恭敬地兩人,袁逢雙目裡閃過一抹柔和,左手向前一指,道:“坐。”

“諾。”

聞聲落座,袁紹二人皆目露不解,望着袁逢等待其開口。見到這一幕,袁逢莞爾一笑,道:“本初、公路,汝二人乃我袁氏嫡系,肩負袁氏興衰大任。對於宮中驚變,汝二人以爲何?”

無論袁紹還是袁術,皆袁逢親子。是以,其對於二人抱有極大的期望。以至於,到了此時此刻,袁逢依舊在提點二人。

四世三公的傳承,令袁氏規矩極其嚴苛。特別是對繼承人的選擇,更是寧缺毋濫。畢竟袁氏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帶領袁氏,一飛沖天的家主,而不是一個無能之輩。就算袁逢不介意,其他人也不會同意。

如今的袁氏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家族,而是一個利益結合體。在其的身後,站着無數門生故吏,組成了一個遍佈九州的大網。

一飛沖天、扶搖直上九萬里。與其說是袁氏的目標,不如說是這個利益體的訴求。這就像宋太祖的陳橋兵變,在其時,黃袍加身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

聞言,兩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搶答,而是陷入了沉思。望着這一幕,袁逢眼中露出一抹笑意。深思熟慮方是一個智者所爲,冒然搶答,根本就是莽夫之舉。

“父親。”

半響之後,袁術擡起頭看着袁逢,道:“術以爲,新帝雖出人意料,其手段也算不凡,然,奈何其生不逢時矣。若,其甘願平庸尚能苟全性命,否則,唯死而已。”

袁術心裡清楚,若是當今天子生於恆帝之時,尚有可能興復大漢。然,生不逢時,夫復奈何。先帝劉宏爲了復興大漢,令大漢國力於一空,此時此刻,大廈將傾,絕難匡扶。

更何況,大漢王朝先有太平道暴亂,後有北宮伯玉等羌胡之亂,如今更是張舉勾結烏恆,作亂幽州。真可謂是內憂外患,民心盡失。大漢王朝承平四百載,氣數已盡,僅憑藉劉辯一人根本就獨木難支。

“恩。”

點了點頭,袁逢臉上閃過一抹滿意。在這兩年裡,袁術的確成長了不少。想到這裡,袁逢對嬴斐生出了一抹感激。

“唰。”

熱切的目光轉向袁紹,袁逢眼中滿是期待。望着這個庶子,其,心裡感慨萬千。有過驕傲,亦有過後悔。

察覺到袁逢的目光,袁紹眸子一閃,道:“紹以爲,爲今之計當聯絡三公九卿,凝聚成一股勢力。加入到十常侍與外戚的爭鋒中,以獲取最大利益。”

袁紹看的很清楚,此時此刻,無論是外戚還是十常侍,都無法吃下對方。如此一來,世家一系將成舉足輕重的力量,無論其倒向那一邊,都足以打破這個脆弱的平衡,徹底的動盪大漢朝廷。

“嘶。”

聞言,袁逢便是一愣。袁紹委婉的回答,令其心底一驚。袁逢心裡清楚袁紹之所以能夠有此言,必定是對當前時局認真研究過,否則,其根本不可能說出這等言辭。

“恩。”

壓下心中的驚訝,袁逢望着袁紹與袁術二人,道:“汝二人之言不假,老夫已令爾等叔父前去聯絡三公九卿過府一敘。”

解釋了一句,袁逢眼中的神色由柔和變得凌厲,其望着袁紹,道:“本初。”

“叔父。”

迎着袁紹的目光,袁逢,道:“汝儘快掌控中軍一校,以作後用。”

“諾。”

......

袁紹離去之後,袁逢便沉默了。其,彷彿忘記了袁術還在,便陷入了思考。

......

西街。

整個洛陽城亂作一團,無數世家與勢力都在召開會議,研究下一步的站隊問題。可以說,劉宏駕崩來的太過於突然,令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

大將軍府,此刻人滿爲患。不僅有何進、何苗以及楊阜,更有除三公九卿之外的文武百官。劉辯登基爲帝,這說明以何進爲首的外戚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自然引得一些牆頭草所追逐。

前來拜訪的人,自然沒有資格進入這裡。書房中,何進虎目中閃過一抹厲色,朝着楊阜,道:“太子如此手段,只怕禍事矣!”

紙始終包不住火,毒殺先帝這件事,遲早會東窗事發,何進自然不願意新帝太過於強勢。聞言,楊阜神色一變,道。

“新帝殺伐果決,手段霸道,確實出乎了我等預料。爲今之計,當聯絡袁氏,剷除十常侍,徹底掌控朝堂。”

此時,兩者乃同一條線上的螞蚱,楊阜對此並未藏私。其,心裡清楚,這件事關乎生死,一旦出了差錯,何進或許不會死,而他則必死無疑。

“恩。”

點了點頭,何進雙目之中掠過一抹思索,道:“先生之言,甚善。”

何進走到今日,亦絕非等閒。其,心裡自是清楚,如何選擇纔對自己有利。如今,因爲一時之念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何進已經沒有了退路。爲今之計,只能一路向前,重複王莽之路。

竊取大漢天下爲己有,窺覬九州神器於今日。

......

“大兄,十常侍數十年積累,其勢不可小覷。愚弟竊以爲,目前,當不應於十常侍交惡。”

何苗的想法十分實際,其,也比何進與楊阜更加理智。此時此刻,其,看似勢大卻不過鏡花水月。北軍雖強,卻剛剛接手,面和心不合。這等境況下,於十常侍魚死網破,勝算太低,誠不可取也。

聞言,何進臉色一變,逐將目光看向了楊阜。其,清楚何苗之言,並非駭人聽聞。

他要做的是最後的勝者,而不是爲世家徒做嫁衣。

“嘶。”

聽到何苗之言,察覺到何進目光之中的質疑。楊阜凝聲,道:“十常侍若不早除,必成竇武之禍。”

(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八章 沙漠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鑄劍人!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第九百九十四章 袁紹怒不可揭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培養嬴御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意志的比拼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焚未央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各執一詞,各有千秋.第七百八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震動第九十六章 夫戰、勇氣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計定大將軍府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悍然出手第四百七十章 華雄之威第八十八章 四大羌族第五百八十九章 嬴斐殺人不用刀第一千零四章 秦軍的血性第五十六章 潁川書院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六大營,百萬大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絕殺第七百二十六章 若降,其之一脈與國同休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氣勢對決第八百零八章 天下第一統帥的鋒芒第八百五十章 四世三公也是一種桎梏第六百三十章 清君側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六百五十七章 天下何人可爭雄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秦楚對罵!第六百九十章 風骨與氣節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章宮中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十數萬百姓助我翱翔天際第八百七十六章 引狼入室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嬴斐之意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此刻秦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魏國徵兵十萬!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秦國唯一的目標——統一天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若汝怒,此刻便是我弩下之鬼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揚州入秦,楚公吐血!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其之血洗刷恥辱第三百零一章 千差萬別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秦公嬴斐的轉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中原之爭乃兄弟之爭第三百二十五章 涼州亂之金蟬脫殼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祭拜始皇陵 2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羌令第八百零一章 殺敵使於康居王宮第六百二十二章 生財之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路唯艱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最堅固的壁壘往往都是在內部打開的第六十八章 被脅迫的郭奉孝第二九十八章 一問一答第四十七章 人命如天需要敬畏第一百九十四章 陰險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文人骨子裡的清高第九百零八章 漢水之上一場亂世煙火第二百一十九章 誰敢一戰!第九百零九章 放魏延離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以書籍易糧草第九百二十二章 敢問趙王,你還敢戰否?第九百六十五章 罪魁禍首就是嬴斐第八百零七章 法治國 儒育德第六百六十章 氣的龐德公吐了血第七百八十章 以大漢之名第五百零二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守——第六百八十五章 袁本初的選擇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魏良奇襲會水第二十八章 親孃舅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何不借此機會逐鹿中原?第九百九十五章 戰況升級第八百九十四章 臧霸戰文聘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悍然出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魏公失色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太湖水軍的一紙書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華彥倒戈,決戰逼近!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大纛傳令,三軍總攻——!第六百三十八章 荀姬到來第六百四十九章 奸雄論國考《一》第七十三章 史阿第三百五十六章 隱於貧民區第五百三十五章 守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下皆怒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州世家大族皆辭官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卓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築九尺高臺,立三軍令旗.第六百七十三章 萬千戰陣存乎一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遣使朝洛陽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親手打開潘多拉魔盒第一百一十二章 胃口吞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天欲其亡,必先使人瘋狂.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四國瓜分秦國第九章 擊劍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那便是大秦的旌旗!第九百零一章 平衡纔是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