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議立太子

“哎。”

這幾天,劉宏估計將自己一輩子的哀傷都嘆息盡了。大漢王朝勢至如今,其要負最大的責任。

觀察了建章宮半響之後,劉宏眸子一凝,道:“汝自己幼生長於道士人家,可知莊周否?”

“稟父皇,兒臣於史子眇家裡,始學道家經典,自是熟讀《莊子》一書。”

“嗯。”

點了點頭,劉宏,道:“汝知內聖外王乎?”

劉辯眸子精彩,緊緊盯着劉宏。半響之後,一抹激動從中閃過,其躬身,道。

“《莊子·天下》裡曰:“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以自爲方。”

聲音自信,有些輕微的顫抖,內聖外王即是帝王之道。此刻劉宏相詢於此,其透露出的信息自是不言而喻。

天子之位,九五至尊。

這是大衆的夢想,亦是諸位皇子仰望的所在。更何況劉辯身爲劉宏嫡子,對於那個位置,心裡的渴求不至一星半點。

這是每一個男兒心中的夢想,劉辯距離如此之近,更是隻有咫尺之遠。登上九五至尊位,便可威加宇內。於九州之內,尊威無上。

劉辯心裡的激動,根本就無法掩飾,甚至於其也不想掩飾。

……

聞言劉宏臉上掠過一抹欣慰,頓了一下,道:“內聖外王便是王霸之道。即,對國之百姓仁愛,以學習三皇五帝,以致於四海昇平。”

“而作爲一國之君,不僅要對其內仁愛,更要對外霸道。面對任何勢力,都要敢於直面而上,雖國滅身死族亡,亦要不墮其威。”

“兒臣謹尊教誨!”

“嗯。”

隨意的點了點頭,劉宏隨手拾起一份竹簡,翻看了一會兒,對劉辯,道。

“歷代帝王日常記載,乃不可多得經驗之談,乃先輩一生之精華凝聚。”

劉宏眸子一閃,其中掠過一抹精芒,道:“宣帝曾多用刑吏,當時爲太子的元帝向他建議多用儒士時。”

“他的回答是:“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看了一眼劉辯,這個自己期許良久的兒子。劉宏死死的盯着,認真的言,道:“天子之道,並非治國之術。”

“治國之術,在於安民。作爲天子,一國之君,熟知便可。天子之道,帝王之術,其在於用人。”

“人性趨利,利是自私的核心,亦是君臣之交的鎖鏈。君主駕馭臣子之術在於神秘,以使其無從觀測,無從掌握汝內心變化。”

劉宏眸子一閃,盯着劉辯,道:“韓非子曾有言,仁愛如水,人愛而多溺。法令如火,人畏而不傷。”

“韓非子一書,乃帝王之術大成之作。其主張用法術勢來治理國家,主張用賞罰對待臣子,用愚民政策對待百姓。”

“法乃政策法令,術乃權術陰謀,勢乃強權威懾,此乃法家精髓也!”

……

劉宏的聲音平淡無奇,在建章宮不斷響起。其此起彼伏,一陣又一陣。劉宏不斷說出的話,冷酷的近乎冷血。

大漢江山,風雲飄搖。這一刻的劉宏有了一絲急迫,天下大勢的紛亂,讓巨大的壓力傾襲下來。

如巨嶽蓋頂,其力千鈞。

劉辯眸子一閃,其有些忐忑。思之良久,才朝着劉宏,道。

“父皇,暴秦因法而亡,兒臣以爲當內儒外道,濟之於孝。”

瞥了一眼劉宏,劉辯的膽子突然間大了起來。其大聲,道:“大秦因重法而導致速亡,文景二帝崇尚黃老之術而大漢始興,爲武帝振長策而御漠北,攢下了資本。”

“故兒臣以爲,治國當以儒、道,輔之以孝。”

“嗯。”

聞其言,劉宏點了點頭。其眸子裡閃過一抹無奈,卻再未多言。劉辯的話,並不能說是算錯。

這些話,至少有一部分是對的。但是劉辯而言還是太嫩了,其只看到了最淺顯,最表面的一些東西。

根本就被表象所迷惑,不能窺盡其本質。想到這裡劉宏神色一凝,看着劉辯,道。

“自明日起,汝以三公爲師,九卿訓之,隨朕上朝聽政。”

“諾。”

這一番話出口,劉辯略有些顫抖的神情變得激動。劉宏此言,就意味着大漢王朝的太子,非他莫屬。

巨大的誘惑,讓劉辯心裡熱血沸騰。太子之位,尊貴無比。其乃是大漢王朝的半君,是距離九五至尊最近的位置。

……

父子兩的談話,從一開始就意味着結束。劉宏並未得到滿意的答案,便轉身離去了。

此時此刻,劉辯還差的太遠。大漢風雨飄搖,阻擋力無處不在。

這個時候,劉宏需要一個性格果決的太子。能夠在自己百年之後,一力扶起大漢這座大廈,不至於傾倒。

也就是在這一刻,因爲壓力如山,劉宏決意讓劉辯走向臺前。

……

由於嬴斐的不斷髮力,在戰場上的連續勝利。導致歷史大勢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劉辯更是因之走向了臺前。

大漢王朝的走向,第一次出現了大規模的改變。一切書本上的知識,將不再是依靠。從這一刻起,嬴斐的優勢盡失。

……

三天後。

未央宮中早朝,今天是十五,是按照慣例的一次大朝。聚集朝堂之中,大小官員於未央宮,商諸國是。

“陛下早朝,百官見禮。”

張讓的聲音突兀響起,在整個未央宮中迴盪。腳步聲由遠而近,正在徐徐向前。與此同時,文武百官,紛紛躬身拜,道。

“臣等參見陛下。”

“噔,噔,噔……”

劉宏一步一步踏上龍椅,其虎目連閃,望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微微頷首,道。

“衆卿家,免禮平身。”

“謝陛下。”

文武百官立馬起身,皆站的筆直。劉宏望之神色一閃,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不立太子。”

“先秦不立太子,以致速亡。朕當引以爲戒,朕思之良久,決定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以攝羣臣。”

說到這裡,劉宏神色一挑,緊盯着文武百官,道:“關於太子人選,諸位愛卿,可有何建議?”

(未完待續。)

第八百七十七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角的底牌第七百零四章 黃權隕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司馬懿破雷振,陸遜話大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下戰書!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出兵五萬,逼近冀州.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像極了當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人心唯利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戰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藍田大營到來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八百六十一章 挫其鋒銳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孤欲一統四海八荒第三百四十四章 掘地道以通之第八百一十七章 趙雲守漢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尉氏來人第一百零五章 賀蘭一族的小心思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下士子出儒門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本單于以右賢王之位相待!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秦不守關,誓將東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袁術的恐懼!第二百三十章 趙王之爭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程昱拋出四國鼎立之策!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秦第三百八十七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一千零二章 壯士斷腕之心第二百零四章 火燒長社第三百五十八章 逼蒙鵬抉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箭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這方天下,我終於有資格參與其中.第一千三百章 毒士之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十二神將震鮮卑中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魏國和世家,曹操啓司馬!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時不我待奈若何!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王上,黑冰臺勢太大,不利於秦!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郭嘉的告誡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鞠義氣吐了血!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最佳影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佈防於合肥——壽春一帶第七百四十四章 袁軍南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受命於天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二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天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帝國的劍要爲帝國的犁打下足夠的土地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以儒家典籍爲核心,以大秦帝國爲輸出……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程昱話秦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九流與求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連否二人,秦王乾綱獨斷.第六百三十二章 螳螂撲蟬黃雀在後第一千兩百章 孤親自爲你們掠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戰爭會教會他們成長第四百九十章 秦漢時期最典型的進攻陣型第五百零二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兵鋒直指居延第一百零九章 郭嘉至第九百零九章 放魏延離開第五百五十五章 調魏良北上第一百零六章兩紙調令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統一之路 1第一百三十八章 馬其頓方陣?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揚州入秦,楚公吐血!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秦韓聯盟,魏公心憂!第一千七百章 攻滅大月氏,劍指貴霜!第二百九十七章 河南尹第五百九十三章 山陽公府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秦魏出兵,曹操窺視河北.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破第八百二十二章 首提變法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勃勃野心第二百零四章 火燒長社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下震動第九百五十四章 御天下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木偶第九百零五章 以臣算君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風雲突變,大幕兵敗第七百五十九章 連斬八將 3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累癱的李文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決裂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丁奉投降!第十六章 半夜拜訪第一百一十五章 郭嘉拜主第八百六十六章 以四五十萬大軍戰死換一時苟延殘喘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州世家大族皆辭官第四百九十一章 戰陣對決第三百零七章 天下第一劍客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魏延的速度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稱王的野心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兩路伐吳!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鑄劍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孤身入函谷第一百八十四章 嬴斐之意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秦國上下集體失聲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力迴天第四百九十章 秦漢時期最典型的進攻陣型第四十五章 咆哮未央宮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蔡邕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