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始皇三詔

目光熠熠,都看向了趙傳,對於秦亡的隱秘,在場的許多人都想要知道。

因爲秦朝滅亡的太突然了,相比於六國遺族,大秦帝國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正因爲如此,短短數年大廈傾倒。

這纔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遺迷,無盡的遐想。

畢竟任何王朝都是以弱滅,唯獨大秦帝國以強亡,甚至於當時做的太不明顯。

……

感受到衆人的目光,趙傳,道:“稟王上,祖傳之物一直在趙家老宅,臣可以現在過去取來。”

“嗯。”

微微頷首,秦王嬴斐便不再言語,趙家老宅就在廣信,距離郡守府並不遠,只需要短短時間就可以到來。

“王上,以你之見當年始皇帝會留下怎樣的後手?”

不愧是亂國毒士,一開口就抓到了重點上,趙家世代相傳,十有**不會是趙佗的遺物。

最有可能的就是與始皇帝有關的東西。心中念頭閃爍,秦王嬴斐在心中沉默了一會兒,道。

“始皇帝雄才偉略,他的後手又豈是我們可以預測,只不過當時局勢錯綜複雜,方纔讓大秦帝國以強亡!”

淡淡的說了一句,其實秦王嬴斐心中依舊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始皇帝選擇的繼承人根本就不是二世胡亥。

同時始皇帝東巡,恐怕也沒有想到他會突然駕崩,要不然大秦帝國完全可以撲滅任何隱患。

根據嬴斐的瞭解,當時的秦國其實算得上刀兵入庫馬放南山。對於整個帝國,太過於放鬆了。

……

當年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其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

……

始皇帝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筆,可以說從一開始他的想法就是打造一個萬世的帝國,以關中之固,收天下之兵。

可以說都是爲了大秦帝國的萬世基業做準備,結果天下有不測風雲,大秦帝國僅僅二世而亡。

秦王嬴斐心裡清楚,這其中必然是某一個環節出現了遺漏,讓始皇帝的算計出現了差錯。

按照過秦論裡面的記載,始皇帝眼界廣闊,絕對不會輕而易舉的做一些無所謂的事。

……

心中念頭閃爍,秦王嬴斐深深的看了一眼軍師賈詡以及太史慈等人,道:“相信從趙家祖傳之物之中,應該能夠窺到一二!”

……

“稟王上,這便是先祖流傳下來的遺物!”

秦一接過箱子,放在了桌案上,將目光看向了秦王嬴斐。

“打開!”

“諾。”

這一刻,每一個人的神色都變得激動起來,畢竟若是秦王嬴斐猜測不錯,他們將會見證一段歷史。

“始皇秘詔?”

瞥了一眼箱子之中的東西,嬴斐眉頭緊鎖,因爲青銅板之上,有着小篆清晰可見,甚至於都刻有傳國玉璽。

“若天下有變,南方軍團北上,以扶蘇爲帝!”

秦王嬴斐拿起第一塊青銅板,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他心裡清楚縱觀始皇諸子,也只有公子扶蘇有資格繼承皇位。

也唯有公子扶蘇可以讓大秦帝國延續下去,因爲他的仁,因爲他的德,更適合當時的大秦帝國休養生息。

最重要的是當時公子扶蘇爲北地軍的監軍,主將蒙恬與扶蘇關係良好,一旦天下有變,手握南北兩支大軍。

公子扶蘇擁有極大的機會收拾舊山河,讓大秦萬世基業繼續延續下去。

沒有人比嬴斐更加清楚,北地軍三十萬,南方軍五十萬,這可以說是全部都由關中老秦人組成。

這是大秦帝國的根基!

……

“轟!”

聽到嬴斐讀出來的內容,在場的衆人神色微微一變,作爲秦國文武,他們或多或少對於大秦帝國的歷史都瞭解一二。

這個時候聽到始皇密詔,一時間不由得神色大變,心中震撼不已。

原來這纔是當時歷史,而不是經過了後人篡改的歷史。

這一刻的嬴斐虎目如刀,神色一時間變得複雜,他沒有管其他人,而是將目光看向了箱子裡面的另外的青銅板上。

……

“朕統一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震九州龍脈,衛我大秦,固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化身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

“此誓,日月爲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

虎目之中精光流轉,秦王嬴斐心中震撼莫名,他對於大秦帝國的歷史瞭如指掌,自然清楚這份聖旨的出處。

這便是當初始皇帝在泰山封禪的聖旨,可以說是始皇帝一生霸道的最佳體現。

……

這一番聖旨,自信滔天,霸氣側漏,可以說除了始皇帝誰都做不到這一點。

這一刻,秦國文武都沉默了,他們的心中震撼不已,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實就算是秦王嬴斐直到這一刻,也沒有想到趙佗的遺物之中,除了始皇帝的秘旨以外,居然還有在泰山封禪的霸道宣言。

心中念頭閃爍之下,嬴斐將目光落在了最後一份青銅板上,心情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

他心裡清楚,這個時候他想要的是攻破南海郡,而不是緬懷始皇帝的豐功偉績。

……

“若扶蘇死,南方軍團坐鎮百越不動,南方軍團以及老秦人後裔,靜候嬴氏血脈出!”

目前爲止,這是唯一一個對秦王嬴斐聚攏老秦人後裔有幫助的聖旨。沉默了一會兒,嬴斐虎目如刀,深深的看了衆人,道。

“趙傳,由你立即與膠州各地的老秦人後裔聯繫,爭取一舉瓦解越軍的信念,這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召諸將回咸陽述職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最後滅魏,是給魏王曹操最後的體面.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吳越楚三國突然插手第四百四十三章 漢中郡守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野心就是一首送魂曲第九百七十二章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你若退去,孤既往不咎.第六百一十六章 秦侯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氏出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足五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就各位風雨欲起第五百八十五章 歩度根的妥協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恭恭敬敬的送回去!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攻 2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根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兄弟相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封侯第六百四十八章 父子論諸侯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九流與求和第四百四十章 行以假亂真之事第九百五十二章 罷官一年第四百九十九章 打撈第九百二十四章 楊弘的獅子大張口第八百二十六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下皆怒第二百六十四章 襲營第三百零一章 千差萬別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先滅楚,再議其他!第四百三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張頜大破奉高第二百二十八章 殺白馬祭旗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襲第五百八十二章 倉皇而逃第七十七章 凌遲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魏公韓公顫慄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成敗在此一舉!第五百六十九章 血染的風采第五百三十一章 橋門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第六百零七章 三年不過函谷關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蔡邕離世!第三百二十八章 文定之禮第八百七十二章 血流三千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攻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傳檄而定廬江,三軍合圍秣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秦王出手!第四百三十七章 天下皆白唯我獨黑第五百零九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大雪封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安排第八百四十七章 衛厲使趙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先生,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轍!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秦公心中的不安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曹操的強勢第五百零八章 美人爲陷第七百二十六章 若降,其之一脈與國同休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許攸的三國論第六百二十六章 秋收後南下荊州第五百二十八章 會獵於橋門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四國君主,同一時間到達元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王呂布的救場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動盪的吳國朝廷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越國向秦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氣死了的司馬懿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局面破冰,吳國水軍南下!第一百二十章 擲杯爲號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屠盡秦軍,揚我軍威,復我血仇.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陰謀層出,袁尚拜訪鞠義.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大秦帝國的精神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曹操的不安第一千零一章 後知後覺的秦公嬴斐第八百六十九章 賈詡心中的不安第三百零二章 母子相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環境不適第二百零八章 翻臉第七百二十一章 鐵鷹銳士出第七百七十二章 聽聞公主乃西域第一美人,本侯仰慕已久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青州一分爲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稱公立國可否?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父子開誠佈公第三百九十四章 會師於金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七百九十六章 幾乎相同的選擇第七百五十六章 精絕從此將成爲歷史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角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一人守一城第五百四十一章 去帝號第五百六十一章 徐庶的擔憂第七章 徐庶徐元直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魏公攻樂安,沮授入北海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殺了!第一百三十章 樓蘭城下的血戰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幽州與青州而來的文書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我等有何面目去見主公?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五十八章 若爲官召汝爲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