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禦敵於國門之外!

天子雅樂!

這是周王朝的天子專屬祭祀和朝賀之時用的音樂,此刻在元城的大營上空飄蕩,給人一種厚重感。

如今天下無帝,自從劉協之後天下以王爲尊,趙王呂布戰死沙場,自當以秦國最強,以秦公嬴斐爲尊。

……

韓公袁紹眼中掠過一抹精光,轉頭朝着田豐,道:“丞相,隨孤前去盟主大營,商議瓜分強秦事宜。”

“諾。”

點頭應諾一聲,田豐的軺車跟隨着袁紹的戰車,向着五國合盟的盟主大營行去,一行人氣勢洶洶,浩蕩而起。

兩千韓國鐵騎兵戈森森,森冷的氣息沖天而起,這一刻,整個盟主大營氣氛一下子死寂起來。

與此同時,關東五國的君主全部齊聚,今天盟主韓公袁紹到來,正是他們商議瓜分秦國事宜之時。

秦國地大物博,富庶之地極多。遠比當下任何一國,不管是魏公曹操還是楚公袁術對於秦國瞭解極多。

自然清楚巴蜀之地,荊州,關中之地都是富庶千里的糧倉。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得到其中一地,都會極大的逆轉天下局勢,從而改變當前的天下局勢。

……

“諸位君上,當今天下局勢緊張,秦國獨大,今日關東諸侯會盟,就是商議瓜分秦國。”

韓公袁紹眼中掠過一抹精光,轉頭看着關東諸國君上,沉吟了片刻,道。

“瓜分秦國一事,想必諸位君上早已經得到了丞相田豐的坦言,不知諸位意欲何爲?”

隨着韓公袁紹的這一番話出口,盟主大營之中的關東諸侯,在這一刻紛紛沉默了下來。

因爲他們心裡清楚,關東諸國會盟已成定局,此刻瓜分秦國的地盤,獲取利益纔是王道。

秦國故地,除了巴蜀與荊州,關中等地之外,其餘各地都是人口匱乏,地廣人稀的戈壁灘。

涼州,漢州,幷州等地都是如此,富庶程度不一樣,自然而然會讓會盟的關東五國心中各有想法。

……

韓公袁紹眼中掠過一抹精光,看着兩側的各國君主,道:“諸位,瓜分秦國並非不可能,秦國佔據司州,漢州,幷州,涼州,益州,荊州六州。”

“除了益州,荊州,司州三地之外,其餘各州人口稀少,比較荒蕪。孤以爲,這一次瓜分秦國在於利益均沾。”

“楚國取荊州,涼州,越國得巴蜀,魏國得司州,韓國取並,漢二州,與此同時由於吳國牴觸偏遠,由楚國割地以補吳國。”

說到這裡,韓公袁紹虎目之中掠過一抹精光,看着在場的衆人,沉默了片刻,道。

“對於孤的分配,諸位愛卿可有何異議?”

不得不說,韓公袁紹這一番話說的恰到好處,正因爲如此,方纔讓此刻在場的關東諸國君主,在同一時間沉默,不再發表言論。

魏公曹操眼中掠過一抹精光,在心中計算了許久,方纔朝着韓公袁紹微微拱手,道:“誠如盟主所言,孤贊同這樣的分配。”

魏公曹操心裡清楚,這樣的分配下來,不管是韓還是魏國都在吃虧,正因爲如此,爲了大局,他不得不忍着。

隨着曹操的點頭,頓時讓整個會場之中,衆人的臉色變得尷尬起來,因爲任何人都清楚,合縱連橫,歸根到底還是利益的維繫。

……

眼中精光閃爍,關東諸國君上在心中沉吟了良久,方纔朝着韓公袁紹,道:“盟主所言,孤贊同。”

綜合比較下來,說到底韓國其實並沒有佔據到一丁點的優勢,因爲漢州與幷州大都是荒涼之地。

遠不能比荊州以及巴蜀,兩者之間的差距,大到了難以描述。

“呼……”

聽到了衆諸侯的消息,韓公袁紹在心底裡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心裡清楚,如果其餘諸侯退縮,自己的優勢必將會更大的發揮。

扔下這個猶如地崩山裂的驚天鉅變,打了各大諸侯措手不及。

心中念頭閃爍,到了這一時刻,韓公袁紹也不再繼續旁敲側擊,因爲他心裡清楚,他作爲五國會盟之首,絕不能就這樣善罷甘休。

一念至此,韓公袁紹沉吟了許久,方纔朝着在場的衆人,道:“瓜分秦國一事就此決定,不論是天下任何一國都不得有異議。”

一言爲定,相比於其他人,韓公袁紹的描述無疑是極其清楚的,正因爲如此,他纔會擺出盟主的權威。

“諾。”

點頭應諾一聲,魏公曹操等人算是在這一刻徹底的承認了韓公袁紹霸主的地位,以一國而壓服天下諸侯,再一次在衆人眼前上演。

……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幾乎就在第一時間,秦國文武就已經得到了元城會盟的具體消息,在黑冰臺的滲透下,這個天下根本就沒有秘密。

……

咸陽。

秦國未央宮中,秦公嬴斐眼中掠過一抹凝重,他心裡清楚,元城會盟的主旨,將會是秦國最大的劫難。

關東五國會盟瓜分秦國,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就算是他也被黑冰臺送來的消息所震驚。

他清楚自己的處境,但是從未想過會像今天一樣,偌大的秦國,居然面臨着瓜分的一刻。

“軍師,太尉,五國合縱瓜分秦國這便是元城會盟的核心,對於此,諸位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關東五國的這一計策,徹底打了秦國文武一個措手不及,因爲他們都清楚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願意隱藏實力。

……

聞言,軍師郭嘉眼中掠過一抹駭人殺機,沉吟了許久,朝着秦公嬴斐,道:“稟君上,這一次元城會盟,關東五國君主親至,可以說是含金量極高。”

“相比於前一次關東六國合縱伐秦,無疑要正式許多,正因爲如此,這一次我國面臨的困境,遠遠大於前一次。”

“五國會盟以韓國爲主導,它們只是利益的結合體,並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想辦法各個擊破,未必不是沒有可能。”

……

說到這裡,軍師郭嘉深深的看了一眼在場的秦國文武,道:“臣以爲這一次我國當禦敵於國門之外!”

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堅定趙王呂布一戰之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趙雲守漢中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兩路伐吳!第十五章 因緣際會第六百一十章 先定幷州再圖中原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下士子出儒門第四百五十章 殺氣沖霄之下戰書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我名大日如來,當天上地下獨尊!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咸陽大宛道竣工在即.第七百六十二章 那一槍的璀璨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第六十章 爭論第七十四章 一劍驚魂第九十六章 夫戰、勇氣也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黑衣衛第八百八十二章 儒門的背叛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稱王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屋漏偏遭連夜雨第九百四十六章 稟君上,臣願一試!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徵發五十萬民夫,疏通水系.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聯黑山以抗韓第四百五十三章 預料之外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秦軍破安風第六百八十章 旗幟所至皆秦土第八百九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淹長末,兵鋒直指山陰.第二百零八章 翻臉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猛虎需要血食餵養!第三百七十二章 以彰武功於萬世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司馬懿顯鋒芒!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紀靈突圍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扶羅韓南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魏,韓,楚三國作壁上觀!第一百七十九章 兄弟相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丁昌入吳縣!第五百一十五章 若事成汝爲太子!第九百八十七章 殺出一條通天大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場之上除了我軍一律殺無赦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魏公曹操迷茫了!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魏王與韓相的口舌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奔襲小宛強攻且末的必要性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八百六十六章 以四五十萬大軍戰死換一時苟延殘喘第一千零六十章 祭拜始皇陵 3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二將戰呂布第四百二十章 永漢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勒石記功而還第五百章 秘而不宣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大軍壓境兵指洛陽第二百一十八章 邀戰第九百零二章 練兵第九百九十七章 白登之圍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握每一個機會第六百三十二章 螳螂撲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破局之戰 2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視死如歸第九百三十九章 中原震動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太史慈與周瑜!第四百零四章 相逢於道左第二十七章 鬧劇結束第五百八十章 牛氣沖天第九百三十三章 你有一個蓋世無雙的父親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氣死了的司馬懿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角的底牌第五十一章 流言四起第七百三十二章 三萬幷州狼騎假道伐曹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帝國的劍要爲帝國的犁打下足夠的土地第五百零三章 聯軍散去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曹操的不安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郭嘉入丞相府第五百四十六章 長安鬧劇結束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君上,書罪與千秋罪碑,是否太過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有史可查第七百零四章 黃權隕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秦人的亮劍精神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這方天下,我終於有資格參與其中.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秦魏第一百零六章兩紙調令第七百五十六章 精絕從此將成爲歷史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瘋狂推進的秦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陳宮的選擇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君上,書罪與千秋罪碑,是否太過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坐觀風雲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戰書第二十一章 願爲周亞夫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吳越楚三國突然插手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名爲平叛實爲滅楚.第六百二十二章 生財之道第三百零五章 以涼州爲籌碼第二百零七章 師徒之情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兩個中原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來,任何一項偉大的工程都註定了白骨盈野.第五百三十二章 歸順第六百八十一章 藏劍兩年,一朝出手天下驚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冤鼓響之萬民審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氏出第六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屠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