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秦國重臣的無奈

“韓公袁紹乃名門之後,其見識眼界不下於君上,他自然清楚先擊相對弱小的魏國壯大自身,然後與強秦相爭的道理。”

“相比於秦國與君上的棘手,韓公一定會先行擊魏,因爲秦魏乃韓國天然之敵,不除之不快。”

軍師郭嘉目光一閃,沉聲,道:“以冀州之富饒,幽州之悍勇,兼青州之便利,韓公袁紹擁有極大的優勢。”

“臣雖然料到韓公會出兵魏國,但未必就沒有出兵攻秦的可能。”

……

軍師郭嘉的話,讓衆人震撼。因爲郭嘉所言不差,韓國未必就不會攻秦。

心中念頭閃爍,也讓他們心裡多了一絲壓力,天下風起雲涌,而秦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們跟着秦公嬴斐就是爲了博一個開國功臣,一如漢高祖劉邦等人一樣,開創一個雄霸中原的大帝國。

在這個時候,他們自然不願意眼睜睜看着關東六國不斷壯大,而秦國原地不動。

在這種天下皆爭的時代,不前進就是後退,在關東六國實力壯大的同時,就以爲着秦國的倒退。

……

聽到這裡,秦公嬴斐也是微微點了點頭,軍師郭嘉的話猶如暮鼓晨鐘,讓他在一瞬間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心中念頭轉動,秦公嬴斐心裡清楚秦國剛剛經過戰爭的洗禮,再加上徵發百萬民夫修繕直道。

接下來還要修繕隴西北地道,開鑿咸陽大宛道,這一系列的內政國策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撐。

這個時候,就算是中原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

……

察覺到秦公嬴斐望過來的目光,軍師郭嘉眉頭一皺,他心裡清楚秦公嬴斐的用意,更加明白秦國的處境。

在心中沉默了片刻,郭嘉擡起頭看着嬴斐,道:“君上,若臣所料不差,韓國使者與魏國使者,甚至於楚國使者不日將會到達咸陽。”

“作爲北地最強大諸侯國,我秦國具有主動權,這一場戰爭我秦國已經無法置身事外,與其被動加入,只能主動參與。”

……

最終,軍師郭嘉還是咬了咬牙,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他看來,這一場戰爭必將席捲整個天下,絕對不可能隔岸觀火。

與其被動捲入,讓秦國準備不足,倒不如藉助各國使者到來的機會,徹底入局,畢竟只有入局,才能破局。<>

“嗯。”

……

微微頷首,秦公嬴斐將目光落在左丞相蔣琬與右丞相陳宮的身上,道。

“左相,右相,兩位相必也是聽到了剛纔軍師的一番話,對於此事兩位有何看法,或者說難處?”

秦公嬴斐心裡清楚,只要爆發戰爭,在秦國之中太尉以及軍中諸將等人是不會有大問題出現。

真正困難的是丞相以及治粟內史等衙門,畢竟一場戰爭真正的勝負,往往不再軍隊手中,而是在於國力。

一個國家國力太差,就算有虎狼之師,也無法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因爲一場戰爭中,糧草,兵器,皮甲,箭矢等都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

正因爲如此,如果沒有蔣琬與陳宮的點頭,哪怕是秦公嬴斐也不敢輕易下令捲入接下來即將爆發的中原戰爭。

……

聞言,左相蔣琬眼中掠過一抹精光,他與右相陳宮對視一眼,擡起頭看着秦公嬴斐,道。

“稟君上,軍師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動亂,關東六國大打出手就在此刻,但我國朝廷根本無力參與。”

說到這裡,蔣琬沉默了片刻,在心底裡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先前六國合縱伐秦一戰,導致我國國庫空虛,若非君上襲破關中,得到了趙國國庫,恐怕此刻我國早已陷入了危機。”

“況且在戰後又進行了徵兵,以及撫卹陣亡士卒等,導致咸陽國庫再一次空虛,雖然有秦酒與書籍與世家大族置換糧食。”

“但不僅支援東鮮卑十萬石,更是徵發百萬民夫北上修繕直道,這其中耗費的財力物力,更是不計其數。”

……

說到這裡,左相蔣琬臉上掠過一抹凝重,望着秦公嬴斐,道。

“如今秦國上下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支持戰爭的進行,就算是在國內高價徵糧,恐怕也不可能。”

“秦國百姓除了每日口糧之外,只剩下了春耕的糧種……”

……

左相蔣琬的一番話,讓未央宮的每一個人都沉默了下去,一時間變得啞口無言,不知道在心裡想着什麼。

前一次六國合縱伐秦,雖然秦國以一己之力抗衡關東六國勝了,但是其中的後遺症在此刻展露無疑。<>

秦國舉國大軍調動,無數糧草耗費,這不是秦公嬴斐英明神武就可以改變的。

自漢末亂世以來,秦公嬴斐一直都在挑起或者捲入戰爭,況且秦國四州之地,大多數爲荒涼地。

只有巴蜀之地,作爲糧倉支援整個秦國,如今雖然秦國兼併八百里秦川沃野之地,卻時間太短。

根本沒有太大作用,除非經過數年,關中之地,八百里秦川才能爲秦國源源不斷提供糧草。

“嘶!”

……

高坐在龍椅上的秦公嬴斐倒吸一口涼氣,神色一下子變得難看至極。他心裡雖然對秦國府庫有所擔憂,但從來沒有想過會如此嚴重。

在他看來,書籍與秦酒的火爆,足以讓秦國國庫充盈,這一次的戰爭中,秦國也將大顯身手。

只是當具體的情況擺出來,秦公嬴斐方纔清楚如今的秦國局勢到底有多嚴峻,這根本就是堪堪平衡,稍有不慎就會崩盤的情況。

……

心中震動不已,半響之後,將心中的驚駭壓下,秦公嬴斐深深的看了一眼底下的三公重臣,道。

“丞相所言就是當今秦國的局勢,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我秦國糧草不足,而中原戰火眼看着就要燃起。”

“就算是我軍不出,也難保關東六國不會出兵我國,特別是前一次,我軍趁亂奪取關中,這意味於秦國與趙國勢同水火。”

“以趙王呂布的性子,以及軍師賈詡的謀略,他們未必就不會趁亂北上,再一次奪取關中……”

第四百三十九章 佈下驚天之局第一千七百章 攻滅大月氏,劍指貴霜!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右賢王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最佳影帝?第二百三十二章 伏擊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五十一章 局勢轉危爲安第五百五十八章 消息傳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滄桑鉅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驚人的一致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搶購國人餘糧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爲大軍唯一帥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就各位風雨欲起第五百四十章 未央宮中欲君臨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如神臨塵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侯使者向扶施第四百二十九章 拳頭大就是道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只有靠自己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百六十一章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韓 | 國舉世矚目第五百三十一章 橋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秦公嬴斐的轉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先生,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轍!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太史慈與周瑜!第四百八十七章 百人弩第八百五十二章 徐庶的霸氣側漏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親手打開潘多拉魔盒第五百七十四章 箭陣救曹第二百零七章 師徒之情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埋伏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處於四戰之地的壓力第八百零七章 法治國 儒育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趙家祖傳之物第八百一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如於巨人角力第五百九十七章 殺臧霸者封萬戶侯第一百六十四章 對此唯有殺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心甚堅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函谷關下的沉默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一同送來的文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聯黑山以抗韓第二百章 梟雄之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袁本初的選擇第七百六十七章 黑冰臺的效率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仁爲本 以義治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秦軍破安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孤身入函谷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路齊出以穩秦國第一百零六章兩紙調令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視死如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再至虎牢第六百八十一章 藏劍兩年,一朝出手天下驚第八百七十章 箭術之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一夜之間,咸陽城安靜了下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章宮中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魏良大戰孫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破城第九十一章 鍤血爲盟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代孤巡狩整個秦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健將第四百零九章 這羣老不死的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從這一刻,秦趙戰爭開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圍而不攻,黃巾自破 1紅塔山的一些廢話, 兄弟們一定看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紙亂諸侯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戰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郭嘉拜主第八百零一章 殺敵使於康居王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鳴冤鼓響之脣槍舌劍第十七章 詩動京華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最後滅魏,是給魏王曹操最後的體面.第六十五章 以重金聘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事不宜遲當早做決斷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東宮六衛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劃時代的會見第四百八十四章 敗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戰之一觸即退第六百二十六章 秋收後南下荊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告誡王菂第二百七十五章 奸雄之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否則死!第八百五十一章 論勢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動盪的吳國朝廷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與司馬懿交手第九百零九章 放魏延離開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詔令第六百一十六章 秦侯第四百零二章 南下荊襄第八百九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陣前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孤這一生從不弱於人第二百零二章 長社之典韋神威第二百一十八章 邀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恢復我嬴氏天下有何不可?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越國向秦第六百六十一章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