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孤要天下文明皆出於秦

秦公嬴斐與丞相蔣琬在對話間,便將這一重大的事情決定了下來,不管是軍師郭嘉,還是太尉徐庶都未曾開口。

因爲他們心裡清楚,這件事乃內政,而他們一個乃太尉,一個是軍師,在這種事情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

秦國之中軍人不得干政以及後宮不得干政,這是鐵律。任何人都不能觸犯,他們可是清楚就連太后荀姬都不例外。

更何況他們對於這件事持贊同意見,書籍入秦學,必將會讓秦學大興,從而令秦國在將來國力強於關東六國。

同爲寒門學子,他們自然清楚在這個天下,寒門學子想要出人頭地到底有多難。

而天下多爲寒門,一旦秦公嬴斐將下令書籍入秦學,必然會令寒門學子紛紛入秦,就像戰國之時,有志之士紛紛入秦一樣。

到時候藉助書籍入秦學之勢,便可以凝聚出一股強大的力量,令秦國的底蘊大增。

……

幾句話下來,秦公嬴斐與丞相蔣琬將秦學入秦學,秦酒行天下商量妥當,這讓在座的三個人心裡一鬆。

因爲他們都清楚,這件事對於秦國,以及天下局勢的巨大影響。

……

秦公嬴斐雙眸閃爍,他決定書籍入秦學,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打響秦學的名聲。

一旦書籍之名響徹中原九州,到時候秦學也會傳遍天下,隨着時間的影響,秦學必將會成中原大地最高的學府。

普天之下所有學子,不分敵我,都會以進入秦學爲榮,一旦這樣的觀念形成,必將會讓秦國文化侵蝕四方。

而這一次書籍入秦學一事,就是爲了提升秦學的知名度。

……

沉默了一會兒,秦公嬴斐雙眸一閃,望着蔣琬一字一頓,道:“丞相,漢州學府建立到了那一步,儒家弟子組織的如何了?”

……

在漢州設立學府,派遣儒家弟子入漢州,這一直都是秦公嬴斐堅持不懈的一件事。

因爲他清楚要在短時間內徹底中原化漢州。就必須要下狠手,以二十萬外籍軍團震懾,以漢州學府教授儒家思想來讓漢州百姓加速中原化的進程。

……

心中念頭閃爍,秦公嬴斐望着丞相蔣琬,雙眸之中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熱切,因爲他想要劍指羅馬。

而劍指羅馬,就必須要漢州徹底中原化,唯有如此他才能放心以漢州爲大本營,部署軍事行動,吞併康居以及羅馬。

……

聞言,太尉徐庶與軍師郭嘉也是眸子一亮,因爲他們都聽過秦公嬴斐的計劃,自然清楚加速中原化漢州的意義。

感受到三個人的目光,蔣琬在心裡思考了一會兒,朝着秦公嬴斐,道。

“稟君上,漢州學府以延城爲中心,分別設立三處,其中一處爲延城,一處爲大宛,一處爲溫宿。”

“其中以延城爲主,這些年派遣入漢州的儒家弟子大部分都在延城,而且臣嚴令學府之中只准教授儒家。”

“這些年來漢州百姓中原化極大,他們已經習慣了穿戴中原服飾,說中原話,起中原名字。”

……

“嗯。”

微微頷首,秦公嬴斐雙眸之中掠過一抹精光,望着在場的三個人,沉聲,道。

“此事不要停止,繼續加大力度,同時從天下召集儒家弟子派遣入漢州,一旦中原局勢落幕,孤會親提大軍出大宛,攻打康居以西的國度。”

“到時候儒家弟子將會是除了大軍之外,最爲鋒利的劍,唯有如此才能徹底的佔據他們的國家,毀掉他們的文明。”

說到這裡,秦公嬴斐微微一頓,沉默了片刻,道:“加大對大宛秦學的支持力度,孤要大宛秦學成爲西方最燦爛的文化聖地。”

“從而引康居以西的國家紛紛前來學習,一旦秦學的儒家席捲整個康居以西,到時候我軍出兵,將會容易許多。”

“諾。”

這一刻,丞相蔣琬與軍師郭嘉等人心中大震,他們沒有想到秦公嬴斐的野心會這麼大。

如今中原九州還沒有統一,他就已經佈局兵出大宛,企圖吞國滅族。

……

“君上,康居以西真的有極其繁華的國度,竟然引的君上如此念念不忘?”

由於大秦帝國滅亡已久,長久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原人對於向外侵略一點也不感興趣。

一直守着自己的一畝二分地,樂享其成。

秦公嬴斐心裡清楚,在華夏文明傳承的五千年裡,華夏文明有無數次的機會擴張到全世界。

以前人們不懂,只認爲中原九州爲王道,是天下之中,但是秦公嬴斐對於此一點也不感冒。

後世大|英帝國依靠着堅船利炮打開了世界的大門,成就了強大無雙的日不落帝國,如今秦國雖然沒有堅船利炮,但是中原強大的騎兵,鋒銳的兵器,足以碾壓一切敵人。

哪怕是同時代最強大的羅馬也一樣,秦公嬴斐的記憶中,此時的羅馬正處於最爲混亂的時期。

羅馬共|和國就在最近這十數年裡,變得混亂,這也是秦國出兵的最佳時機。

……

秦公嬴斐雙眸一閃,望着軍師郭嘉,道:“在最西方,有一個長存的國度,一直在大秦帝國建立之時,它們就已經存在。”

“只不過大秦帝國還沒有開始擴張,就因爲一些變故,中道崩殂,而羅馬帝國一直都在。”

“等到天下安定,大秦的鐵騎必將會遠征萬里外,爲中原大地奪取資源,爲中原兒女擴大生存疆域。”

這一刻的秦公嬴斐神色激動,言辭之間更是瘋狂無比,整個人就像一個神棍,在描繪自己的霸業藍圖。

秦公嬴斐的話帶着極大的蠱惑,在蔣琬等人感受到震驚的同時,不由得激動了起來。

特別是軍師郭嘉與太尉徐庶,他們都是武將,都是軍人,一旦中原九州被平定,到時候他們的處境將會無比尷尬。

而秦軍出大宛而戰,這就意味着有生之年,秦軍攻伐的腳步不會停下,他們也不必擔憂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

一念至此,軍師郭嘉與太尉徐庶對視一眼,兩個人的眼中充滿了炙熱。

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戰之一觸即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八十五萬大軍,一言而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分而擊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下令:投石車無差別攻擊半個時辰!第九十一章 鍤血爲盟第七百二十二章 風、大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嬴斐的滅越之計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伸出來的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程昱拋出四國鼎立之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一別數載,衛羽再使韓.第四百三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六百零八章 政治上的成熟第八百三十六章 劃時代的重寶第三百四十二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一十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信使到來第二百五十章 遣子追隨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是三國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連屠十五城,殺絕貴霜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十載寒窗,自問不弱於任何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命陳宮爲右丞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盡起一郡之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世襲罔替的汝南王第六百九十九章 益州宗族與士族的矛盾第三章 竊國要趁早第一百一十六章 箭陣第二百八十一章 嬴斐兵至曲周第八百九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出乎預料之外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未央宮的愁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頭滾滾第七百零六章 鬼才的點火之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鍤血爲盟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袁尚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金從何來!第二百八十章 較量第一百三十一章 驚天噩耗第七百一十二章 鬥將之上位者絕不能太妖孽第五百六十二章 諸侯北上前的最後一次會議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下皆怒第三百零四章 做狗、就得有死亡的覺悟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笑天堂第五百四十章 未央宮中欲君臨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章宮中第五百零三章 聯軍散去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袁尚的劍走偏鋒第四百三十六章 誰纔是最後那一隻黃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徐庶的自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車的設想第三百九十二章 說客耳!第五百九十三章 山陽公府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黑山易主第一百三十章 樓蘭城下的血戰第九百零二章 練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準備第六百八十五章 袁本初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神都!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先生,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轍!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圍三缺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鮮卑之怒第八百六十六章 以四五十萬大軍戰死換一時苟延殘喘第二百九十五章 以封冠軍第九百七十六章 全殲越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魏國三公九卿集體失聲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魏韓楚三國的不安!第七百四十九章 五天破七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五百三十五章 守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局面破冰,吳國水軍南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秦王嬴斐的底氣.第三百零八章 人性如此第九百七十六章 全殲越軍第四百零一章 不足以做王霸之基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攻——!第八十八章 四大羌族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紀靈突圍第八百三十八章 化私學爲官學第三十九章 以庶伐嫡,是爲不臣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嬴斐的滅越之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本侯親率十萬大軍南下,試問天下何人敢阻之!第六百二十一章 取巴蜀以互補第九百一十三章 勝了我們就投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一閃而過的想法第七百七十一章 爲我侍寢亦要滅你國民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袁譚的不滿第八百四十三章 變法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動盪的吳國朝廷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大戰步度根第七百二十二章 風、大風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一別數載,衛羽再使韓.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函谷關下的沉默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縱橫五百里,不得不止步.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反威脅第二百三十三章 斬殺劉小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戰爭會教會他們成長第五百七十六章 試問爾等敢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