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定都長安!

書接上回卻說此時此刻江東的吳候孫權還有漢興王劉備、北方的曹*集團都暫時性的擱置了爭議,熄滅了戰火!讓天下的黎民百姓各自在各自的領地內休養生息!農業和商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復甦和發展!也使得天下的黎民百姓深深的收到了實惠!

而這一切事情的功勞,都給歸功於這位當時的活佛安世高的功勞,這才讓天下的黎民百姓可以暫時的可以沒有顧慮的休養生息!但是三國這個亂世還在繼續着,誰也說不好下一次的戰爭會是什麼時候!下一次的戰爭會打多麼久,這是誰也說不好的事情!而此時此刻只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了!就是這樣,也讓天下的黎民百姓受益不小了!

而此時的漢興王劉備也已經徹底完成了國都從成都遷都到了西漢古都長安城內!國淵更是將漢興王劉備的王府修建完畢,並且這一切的修建工程!國淵都是按照鎮軍將軍王雪的命令去辦的,按照皇城的規格去辦的!雖然這樣花了不少錢!但是因爲在西漢古都長安的皇城的基礎上從新修建了一番,雖然這樣花了不少錢!但是這錢花的還是比較少嗎?再有爲什麼漢興王劉備會要選擇長安城當作國都呢?並且還要放棄已經用了多年的古都成都城呢?甚至不遠千里趕到長安城來呢?

這是因爲長安城時濃縮了我中國歷史的精華:從我中華五千年曆史的奴隸制社會的頂峰西周王朝在到我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國再到中國第一個盛世王朝西漢!可以說此時此刻的長安經歷了很多很多了!長安更是如今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也是我中國絲綢之路的起點。

並且長安城地處我中國陸地版圖中心位置雖然不比天下之中的洛陽,但是論其距離也是差不了太多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有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長安,更是使得長安城更加增添了龍氣進取!古代人都願意選擇龍脈和龍氣多的地方去!而這所謂的八水繞長安的八水分別是渭水和涇水、灃水和澇水、潏水和滈水、滻水和灞水!這也是漢興王劉備會選擇長安爲國都的原因之一,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爲,當初漢武大帝劉徹說的一句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證明了當時大漢王朝的強盛,而這句話就是漢武帝劉徹從長安說出來的!並且大漢王朝最鼎盛的文景之治就是從長安爲國都的時期發展出來的!著名帝王陵黃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漢高祖長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都在長安城裡,可以說長安聚集了天下的龍氣和集中了天下的走勢!並且見證了很多朝代的起落!漢興王劉備選擇長安當作古都,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漢興王劉備一心想要恢復大漢王朝最鼎盛的文景之治的時期,這一次選擇長安這纔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長安也是如今的陝西省的省會西安!早在我們中國的古都的時候長安便是與羅馬和開羅還有雅典(或伊斯坦布爾)並稱爲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建都最早、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也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長安,在《史記》中被譽爲“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漢朝時期,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到公元前八十七年),在位期間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更是讓長安更加輝煌起來!也是從漢武帝劉徹的時代開始,我長安古都便是正式成爲了我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漢長安城是鼎盛時期羅馬城的六倍大,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羅馬,東長安”是其在世界古代歷史地位中的寫照,朝鮮古都以及日本的奈良、京都等城市都是嚴格按照京師長安的建制規劃建造的。長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爲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爲起點;在漢興王劉備遷都長安的問題上,李宇雖然也有過意義,想要讓漢興王劉備遷都洛陽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爲什麼李宇會向漢興王劉備進言要讓漢興王劉備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呢?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李宇想要從自己開始便建立中國郡主的這種意識,不要學清朝的皇帝動不動就跑!這可以說是很危險的!清楚的屈辱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要不然我中華怎麼會成爲別的國家的殖民地呢?中國明朝長期爲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很多人總是認爲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恥大辱也是無能的表現,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漢高祖最後的解決方案,則是由漢朝去給單于的閼氏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一舉打敗了蒙古,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漢武帝劉徹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徵蒙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與唐朝相比:唐朝初年國力強盛,四海鹹服。可盛唐以後,特別是唐玄宗時期唐軍在中亞怛羅斯被阿拉伯帝國打敗之後,唐朝國力日漸衰落,後來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唐朝就從此一蹶不振。

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卻從未有過這種例子。永樂大帝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羣臣何無一人相從?,當時北京形勢很危急,江南卻依然保留有相當實力,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這與清廷的咸豐皇帝置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皇逃離北京避難和清廷末代皇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的舉動,絕對是天壤之別。

所以李宇覺得我中華古都的歷朝歷代的君主若是都能夠有這樣的一種心態的話,那麼我中華帝國將會更加輝煌!但是李宇的建議雖然被漢興王劉備所接納了,但是漢興王劉備所選擇的國都地點卻不是李宇所選擇的洛陽而是古都長安!漢興王劉備一心一意是要復興大漢王朝最輝煌的時刻的!

李宇也不能任何事情都替漢興王劉備拿主意,畢竟李宇怎麼說也是一代臣子!他漢興王劉備接受李宇的建議已經不錯了,不見得就非給任何事情都對李宇言必聽計必從才行!不過李宇在這件遷都的事情上,也並沒有強迫漢興王劉備,最後也是順着漢興王劉備的想法選擇了遷都長安!並且在當時留下了部分部隊,進行長安城的整肅問題!而這也是李宇服從了漢興王劉備的命令!雖然漢興王劉備和李宇是結義兄弟,但是同時也是君臣的關係!這個時期不能過分!要是過分了,他李宇纔是自取其禍呢?

正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而此時卻說這個被漢末大學究鄭玄稱讚爲:“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爲國器。”國淵並沒有辱沒自己老師的誇讚,在漢興王劉備遷都長安的事情上,也是一心一意的!同時在國淵自從在長安之戰以後,歸降了漢興王劉備,剛剛開始雖然並不是真心的,但是後來經過時間長了接觸的多了,也就漸漸的發現漢興王劉備之所以能夠讓天下的黎民百姓愛戴也是因爲漢興王劉備這邊的政策確實是要比北方的曹*集團的對民政策好得多,同時對軍的政策也是好的很多很多!這才使得劉備軍內外一心,軍民一體!君臣之間更加是親密無間,彼此可以託付心事!少了很多爾虞我詐的事情。並且在右丞相陳宮的調派下,劉備軍中的很多同僚雖然也有一些磨合!但是在陳宮的調派之下,永遠都能同心協力去爲國家辦事!而且這樣時間一場,很多隔閡也就逐漸的磨合沒了!國淵並且通過和劉備軍的一些高層接觸,發現劉備軍的高層幾乎都沒有什麼架子!並且在這一次爲這些當朝一品大員們建立府邸的時候,一個個都要要求儘量的簡樸一些!並沒有非要要求建造那麼富麗堂皇的府邸,並且不僅不如此!在這次與曹*交戰的時候,他們都知道國家有難,每個人都沒有袖手旁觀!開始積極的籌備資金,和劉備軍內的商人和百姓一樣踊躍的捐款捐物,這是國淵在北方的曹*集團壓根就沒有看到過的事情!並且劉備軍的政策是先富民,後強軍!走的是先民後軍最後君主的政策!這纔是國淵最佩服的地方,也正是因爲這樣國淵纔會心甘情願的去做李宇給安排的任務。並且國淵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也越來越願意去做!越做越想做!做好事是有癮的,國淵是上癮了!

漢興王劉備此時此刻也在國淵爲自己準備的漢興王府邸之中,而漢興王王后孫尚香也覺得國淵準備十分妥當!而此時此刻劉備軍的右丞相陳宮也上前跟漢興王劉備進言要從新分封各路功臣!同時國庫空虛的現實,是不能改變了!不能總讓老百姓捐款捐物啊!漢興王劉備也知道這個問題,所以也覺得是到了與民生息的時候了!同意了右丞相陳宮的進言,準備近日召集兵馬大元帥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和忠義公大司馬關羽、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荊州都督武侯丞相諸葛亮還有總軍師龐統。左丞相郭嘉、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等等人趕赴長安,從新分封有功之臣!同時漢興王劉備命令將李宇的護國公大將軍的府邸,按照王府的規格建造,並且漢興王劉備親筆書信一字並肩王的招牌,等候李宇和王雪等人回來就分封了!漢興王劉備準備和護國公大將軍自己這個桃園結義的四弟一同共享富貴!不僅如此漢興王劉備還準備在封兩個王爺,一個是忠義王,一個是勇武王!不用說當然都知道是關羽和張飛這位大人物!可是漢興王劉備沒有說出來,因爲漢興王劉備準備給自己的這三個結義兄弟一個驚喜!可以說漢興王劉備此時此刻的野心也更加膨脹了,爲什麼呢?因爲漢興王劉備此時此刻已經準備登基爲帝了!只是還沒有想好而已!他漢興王劉備不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提出登基爲帝的想法,會不會遭到羣臣的反對!畢竟漢興王劉備登基爲帝的事情不是小事啊!還是需要商議的!這種事情,大意不得!而此時此刻漢興王劉備只是一心等着自己的三個桃園結義的異性兄弟,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忠義公大司馬關羽、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好好商議商議!而這次商議的人選還有丞相諸葛亮、左丞相郭嘉、右丞相陳宮、吏部尚書田豐、兵部尚書徐庶、禮部尚書簡雍、戶部尚書田豐、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等人,這些可都是劉備軍的關鍵人物,而這些人物更是劉備軍的中流砥柱!而這個時期到底最後結局如何呢?請看下章分解!--6581374921394572345+dliineda+417-->

第15章 請君入甕!第231章 三劍客!第117章 名將交鋒!第7章 決戰開始!第13章 諸葛亮再敗曹操!第135章 天羅地網第42章 援軍到來!第31章 周瑜佈陣!第28章 甘寧逃生!第6章 轉戰第8章 大戰呂布!!!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32章 曹操的慘敗!第12章 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第92章 一字並肩王!第34章 大戰開始!第79章 漢興王的抉擇!第86章 虎牢關之戰!第45章 曹劉對戰!第209章 不損一人!第54章 周瑜來了!第186章 老將之威!第54章 合圍之勢!第16章 虎威趙雲!第181章 排兵佈陣!第200章 畢其功於一役(下)第68章 李宇兵進長安!第141章 張三爺到了!第122章 艱難的一戰!第59章 孫權的面子!第22章 鎖二喬!第39章 荊州的歸屬!第16章 石城大捷!第22章 鎖二喬!第139章 必死無疑第39章 龍飛牢籠!第21章 舌戰羣儒!第13章 諸葛亮再敗曹操!第106章 兄弟情深(上)第53章 名將隕落!第9章 魯肅問計!第14章 諸侯聯合的破裂開始,劉備軍團遠救公孫瓚!第71章 血戰長安!第3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11章 虎口拔牙!第47章 呂蒙的決斷!第176章 決心以下!一百一十八掌虎牢關大捷上vip第26章 出征漢中!第211章 損失嚴重!第120章 虎牢關之戰第5章 程昱的奸計!第2章 馬超歸漢!第187章 虎賁張任!第139章 必死無疑第42章 呂蒙論道(二)第二白二十七章 戰前部署第21章 威武趙子龍!李宇破董卓!第98章 曹軍第二代人物登場!第8章 中計了!第17章 兵進金城!第100章 零二章 馬超vs夏侯淵(二)第42章 呂蒙論道(二)第30章 神仙孔明!第175章 爭論第33章 李宇戰白帝!第10章 進宮見駕第26章 天子蒙塵!第2章 馬超歸漢!第38章 安定之戰的部署!第61章 袁紹的末日!第93章 老曹怒了!第17章 槍王出世!第76章 李宇回朝!第11章 李宇再戰呂奉先!第112章 亂局迭起!第105章 洛陽合軍!第79章 漢興王的抉擇!第71章 血戰長安!第64章 李宇顯危!第121章 大捷(上)第81章 金批令箭!第91章 張三爺兵發洛陽城!第11章 李宇再戰呂奉先!第11章 諸葛亮VS周瑜!第72章 曹操的計謀!第42章 援軍到來!第42章 援軍到來!第74章 曹操慌了!第145章 突變!第47章 呂蒙的決斷!第2章 桃園結義第102章 函谷關之戰!第56章 江東三傑!第28章 郭李之死!第27章 生死一線!第29章 岐山關之戰。第64章 首次交鋒第176章 決心以下!第230章 決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