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孔明過

卻說魯肅見了諸葛亮兩個各自禮畢,魯肅問諸葛亮道:“子敬嚮慕臥龍先生之才德,未得拜晤;今日幸得相遇,願聞目今安危之事也。”諸葛亮聽魯肅發問輕搖羽扇答道:“今曹*奸計,孔明早已盡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等候時機也!”魯肅聽此問諸葛亮道:“漢興王劉皇叔今將止於此乎?”諸葛亮答魯肅道:“今吾主漢興王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將往聯盟,然後四將軍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將盡起川蜀兵馬前來接應。”魯肅聽此說道:“吳臣糧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與漢興王聯盟?”諸葛亮聽此答道:“吳臣處雖兵不精糧不足,但如今之計也只有聯盟制約國賊曹*,然後亮自別有良圖也。”魯肅聽此說道:“今江東吳候孫將軍虎踞江東六郡,文臣武將比比皆是!更兼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江表英雄,多歸附之。今爲漢興王計。莫若遣心腹往結東吳,以共圖大事。”諸葛亮聽此說道:“吾主漢興王與已故吳候孫堅孫文臺將軍自來有舊,但你主吳候即位以後背棄盟約攻取江夏,此時聯盟誠意不足也。再者言今且別無心腹之人可使。”魯肅聽此說道:“臥龍先生之兄諸葛瑾,現爲江東參謀,日望與臥龍先生相見。子敬不才,願與臥龍先生同見吳候孫將軍,共議今日之大事。”漢興王劉備聽此說道:“臥龍孔明是孤王之師也,頃刻不可相離,安可去也?”魯肅見此堅持請臥龍諸葛亮同去江東去見吳候孫權。漢興王劉備與諸葛亮早就商議好了,佯裝不許諸葛亮去江東。諸葛亮見時機已經成熟便說道:“大王,今事急矣,孔明請奉命一行!”漢興王劉備見此方纔許諾。魯肅遂別了漢興王劉備和長公子劉琦,自與孔明登舟,望柴桑郡來見吳候孫權,商議聯衆抗曹大計。

卻說魯肅和諸葛亮辭別了漢興王劉備和長公子劉琦,登舟望柴桑郡來見吳候孫權。諸葛亮與魯肅二人在舟中共議抗曹大事、魯肅對孔明說道:“今我來先生見吾主吳候孫將軍,切不可實言曹*兵多將廣。”諸葛亮聽此輕搖羽扇說道:“不須子敬叮嚀,孔明今自有對答之語。”不久及船到岸,魯肅請諸葛亮於館驛之中暫歇,徑自先往吳候府邸來見吳候孫權。此時吳候孫權正聚文武百官於堂上議與曹*大戰之事,突聞魯肅從江夏回來,吳候孫權急召魯肅進入問道:“今子敬往江夏,探聽曹*大軍虛實若何?”魯肅聽此答吳候孫權道:“今子敬已知其略,尚容徐稟。”吳候孫權將曹*檄文遞交給魯肅說道:“曹*昨日遣使齎文至此,孤先發遣來使,現今會衆商議未定。”魯肅接過孫權遞於的曹*檄文觀看。曹*檄文內容爲:“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雄兵百餘萬,上將千餘員,欲與吳候孫權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川蜀之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速賜迴音。”魯肅看畢對孫權說道:“主公尊意若何?”吳候孫權搖頭說道:“未有定論。”張昭這時上前進言道:“今曹*擁有兵卒何止百萬之衆,借天子之名,以徵四方,拒之不順。且主公大勢可以拒*者,長江也。今曹*既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有之矣,此時曹*之勢萬萬不可敵也。以愚之計,不如納降於曹*,爲萬安之策。衆謀士見此皆言道:“張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吳候孫權聽此沉吟不語。張昭又上前進言道:“主公不必多疑。如若降了曹*,一則東吳民安,二則江南六郡可保矣。”吳候孫權聽此就是低頭不語。

須臾,吳候孫權起身更衣,魯肅跟隨於吳候孫權身後。吳候孫權心知路肅之意,乃親執魯肅之手而言道:“卿欲如何?”魯肅見此便說道:“恰纔衆人所言,皆是深誤吳候之言也。已子敬來看,今江東衆人皆可降了他曹*,惟有吳候萬萬不可投降於曹*。”吳候孫權聽此問魯肅道:“子敬何以言之?”魯肅答道:“如魯肅等江東之臣降了他曹*,最次當以魯肅還鄉黨之間,就算累官故也不失州郡之位也;但如若吳候降了曹*,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再南面稱孤哉!衆人之意,各自爲己,不可聽也。吳候今宜早定大計。”孫權聽此仰天長嘆道:“今張子布等諸人議論,大失孤望。子敬開說大計,正與吾之所見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但曹*新得袁紹之衆,近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以抵敵。”魯肅聽此說道:“今魯肅至江夏,引了諸葛瑾之弟漢興王劉備三顧茅廬之軍事諸葛亮在此,主公何不問之,便知曹軍之虛實也。”吳候孫權聞聽魯肅之言大喜道:“今臥龍孔明先生在此乎?”魯肅答道:“現在就在柴桑館驛之中安歇。”吳候孫權聽此說道:“今日天晚,且未相見。來日當聚文武大臣於帳下,先教孔明見我江東之英俊,打壓其氣焰!然後方可升堂與之議事。”魯肅聽此領命而去。

次日天明魯肅親至館驛中去見諸葛亮,諸葛亮見魯肅來至親自出迎,魯肅便說吳候孫權今日要召見諸葛亮!諸葛亮欣然領命而去!魯肅不放心有在路上囑咐諸葛亮道:“今孔明先生去見我主俗話,切不可言曹*兵多將廣。”諸葛亮聽此輕搖羽扇呵呵輕笑道:“今孔明自會見機而變,決不有誤。”魯肅見此乃引孔明至幕下。

此時魯肅早見張昭和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魯肅逐一領諸葛亮與其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已畢,坐於客位。張昭等見諸葛亮丰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遊說。張昭先以輕言挑釁於諸葛亮道:“今子布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臥龍孔明先生高臥隆中之時,就自比那管仲和樂毅二人,不知此語果真有之乎?請臥龍先生賜教!”諸葛亮聽此輕搖羽扇道:“此乃孔明平生一小可之比也。”張昭聽此再問諸葛亮道:“近聞漢興王劉皇叔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更是幸得孔明先生,以爲是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之地。但今荊州全境早以屬了曹*,未審孔明先生是何主見?”諸葛亮輕搖羽扇心中暗自思索道,此人張昭乃是吳候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動孫權,諸葛亮聽此輕搖羽扇站起身答張昭道:“今吾孔明觀取漢上荊州之地,乃易如反掌也。我主漢興王劉皇叔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荊州候劉景升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之輩,聽信佞言,暗自投降於曹*,致使曹*得以猖獗。今我主漢興王劉皇叔屯兵江夏,護國公大將軍李宇親提十萬大軍出川蜀駐紮於夏口!然自有良圖,非等閒之輩可知也。”張昭聽此哈哈捧腹大笑道:“若如此,是孔明先生言行之相違也。孔明先生自比管仲和樂毅兩位古之大賢!可不知管仲曾輔助於桓公,稱霸於諸侯,曾一國於天下天下諸侯莫有敢於其爭鋒者也;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曾率軍連下齊國七十餘城,血戰千里,使燕國國力大振:吾張子布觀管仲和樂毅此二人者,真乃天下濟世之才也。今孔明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但今既從事漢興王劉皇叔,當爲天下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肅清寰宇,佐助漢興王劉皇叔再興大漢江山。且漢興王劉皇叔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稱霸川蜀,依仗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尚且割據城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今得臥龍先生,天下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爲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在此時也。但不知爲何臥龍先生自歸漢興王劉皇叔後,曹兵一出,便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荊州候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險無容身之地:是漢興王劉皇叔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和樂毅二位前賢,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諸葛亮聽罷,啞然而笑道:“鵬飛萬里,其志豈羣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爲難矣。吾主漢興王劉皇叔,向日被國賊困於許昌之中,幸得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率軍拼死解救,然荊州候劉表請吾主漢興王駐紮新野以抗曹*,吾主漢興王欣然領命。新野小縣人口不過數萬而,然護國公李宇帥二將軍關羽、三將軍張飛、虎威將軍趙雲更是大敗曹*於方城:後曹*得志一統中原,吾主漢興王劉備請荊州候提兵與其配合一舉奪取中原,然荊州候劉表鼠目寸光,言不聽計不從,此正如病勢尪贏已極之時也,試想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怎能抵擋曹*百萬雄兵!但吾主漢興王劉皇叔不忍背棄與荊州候劉表的盟約,只好率軍暫借以容身抵抗國賊曹*,豈能真將坐守於此耶?吾主漢興王坐擁川蜀沃野千里之地,兵精糧足何懼曹*乎,更有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李漢興、忠義公驃騎將軍關羽關雲長、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張翼德。虎威公衛將軍趙雲趙子龍,此四人哪一人不足以讓國賊曹*見之膽寒!如此看,吾主漢興王真乃天下之英雄也!再者言,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和曹仁之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和樂毅二人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吾主漢興王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漢興王劉皇叔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衆,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爲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立時便無一言而回答。

就在此時座上忽一人抗聲而起問諸葛亮道:“今曹公兵屯百餘萬,將列千餘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孔明以爲何如?”諸葛亮轉而視之,乃江東名士虞翻也。虞翻不等諸葛亮說話,便搶先在次發難諸葛亮道:“今曹*收袁紹蟻聚之窮於夏口,區區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孔明此乃真大言欺人也!”諸葛亮聽此輕搖羽扇哈哈大笑答虞翻道:“吾主漢興王劉皇叔以數萬仁義之師,安能敵曹*百萬殘暴之衆?今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更具有長江之天險,仍猶欲使其主吳候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吾主漢興王劉皇叔真乃天下第一不懼國賊曹*者矣!”虞翻聽此無奈只好歸座,無言能對答諸葛亮之語。而此時諸葛亮舌戰羣儒到底能否成功,諸葛亮能否勸說孫權,共同抵抗曹*呢?請看下章分解!

第36章 隴西大捷(下)第26章 天子蒙塵!第38章 李宇大勝曹軍!第146章 偷襲!第67章 討價還價(二)第6章 大戰之前的寧靜!第64章 涇陽郡之戰(中)第61章 涇陽之戰(上)第110章 偏向虎山行!第56章 李宇和王雪的感情!第13章 大戰在即!第110章 反心畢露!第10章 涼州之戰爆發!第50章 曹操圖徐州!第28章 郭李之死!第31章 再下一城!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28章 郭李之死!第44章 破陣!第158章 指點迷津(下)第62章 可怕的國淵!第59章 孫權的面子!第25章 劉備震怒抓李宇,法正忠直斷案!第149章 清者自清!第139章 必死無疑第52章 兩難之地!第20章 孔明過第149章 清者自清!第24章 周瑜之謀!第152章 益州局勢!第66章 孫劉聯盟!第20章 孔明過第11章 諸葛亮VS周瑜!第225章 援軍到來!第148章 王星的結局第13章 大戰在即!第194章 追擊!第3章 徐庶來投!第32章 諸葛說周郎!第68章 馬騰之死!第84章 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61章 袁紹的末日!第68章 馬騰之死!第219章 雁門關大捷!第33章 李宇戰白帝!第53章 虎威趙雲!第28章 郭李之死!第96章 金臺拜將!第81章 金批令箭!第49章 宋濂很不客氣!第150章 藏富於民!第123章 追擊!第6章 三顧茅廬(一)第204章 攻取上黨!第32章 諸葛說周郎!第187章 虎賁張任!第10章 涼州之戰爆發!第6章 天生郭嘉!第19章 威武張翼德!第30章 中震盪第19章 激戰!第7章 扳回一局!第50章 百草林大捷!第37章 劉備的密謀!第4章 首戰!!!!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3章 黃巾之亂第18章 威名蓋世!第16章 石城大捷!第23章 老張是個文化人!第75章 定都長安!第64章 李宇顯危!第39章 決戰開始!第66章 孫劉聯盟!第66章 潼關之戰第127章 收徒!第198章 血濃於水!第169章 兩軍罷戰!第65章 河北忠臣如此多!第60章 袁紹大敗!第147章 張紹之死第135章 天羅地網第158章 指點迷津(下)第51章 曹操戰呂布!第3章 徐庶來投!第45章 國喪!第47章 鳳雛龐統!第104張 毒計!第58章 官渡之戰的開始!第165章 東虎將第47章 二劉聯盟!第85章 亂局!第27章 劉備到來!第10章 周瑜的計策!第113章 援兵來了!第210章 兩下呼應!第36章 遵旨出賊!第45章 涼州大捷(下)第9章 虎口拔牙爲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