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萬年公主

“劉刺史,今日怎麼有空入宮來?”

迎接劉燁的依舊是黃門侍郎荀攸,兩個人經過驛館的交談以及在何進府中相見之後,雖然說不上是知己,不過也算得上是好友,荀攸敬重劉燁在涼州的赫赫戰功,而劉燁則是佩服荀攸洞察時局,智謀百出。

劉燁笑笑:“本將在洛陽已經待了挺長一段時間了,心中有些擔心涼州的局勢,所以明日便要啓程迴歸涼州了,今日特來拜別陛下。”

荀攸頗爲遺憾的嘆了一聲:“好罷,洛陽雖然繁華,不過涼州更需要劉刺史這樣的名將坐鎮。”

說罷,荀攸當即引導劉燁朝着宮中走去,隨手叫住一個小宦官。

“陛下在何處知道麼?”

“荀黃門,陛下正在宣德殿接見大臣。”小太監恭恭敬敬回道。

荀攸點了點頭,隨後引着劉燁朝着宣德殿走去,剛剛走到宣德殿附近,只見得一名中年大臣從中走出,面露不忿之色。

荀攸低聲對劉燁道:“劉刺史,此乃從事中郎王允,字子師,向來與十常侍不合,因此屢遭貶官,不過在朝中頗有聲望。”

司徒王允?

劉燁心頭一震,雖然這位王司徒此刻好像還沒能當上司徒,不過也算得上是在漢末攪風攪雨的人物,王允連環計誅董卓,在後世可謂三歲小兒都知道的故事。

而王允滿臉憤懣之色,嘴裡低聲說着些什麼,也沒注意到荀攸和劉燁兩人靠了上來,直到荀攸開口出聲這才反應過來。

“王從事,爲你引薦一二,這位乃是涼州刺史劉玉卿,前幾日陛下剛剛賜了他天子劍。”荀攸開口道。

王允一愣,勉強一笑,對劉燁拱了拱手。

“荀黃門,劉刺史,在下家中尚有要事,這便要去處理,還請兩位原諒允無禮。”

說罷,王允行色匆匆的便要離去,劉燁卻搶先開口了。

“王從事且慢,本將有一語相告。”

王允站住,想不到不熟的劉燁會開口叫住他,只好道:“不知道劉刺史要叮囑允什麼?”

劉燁上前一步,低聲道:“宮中十常侍耳目衆多,王從事最好還是少說幾句,保存有用之身。”

王允聽到劉燁這句話,憤憤道:“十常侍耳目衆多又如何?大不了再罷官就是,王允雖無比干之才,卻有七竅之心!”

荀攸見到王允說話這麼犯衝,不由得眉頭一皺,不由得走上前去:“王從事,劉刺史乃是一番好意,汝豈能如此無禮?”

隨後荀攸又看向劉燁:“劉刺史,王從事爲人耿直,曾因上奏十常侍之事而罷官,劉刺史多多擔待。”

劉燁笑笑,這個王允畢竟是史書記錄在冊的忠臣,爲了拯救獻帝竭盡智謀,最後更是爲獻帝而死,他對忠臣還是比較敬重的。

“無妨,王從事家中不是還有事麼?且先回去處理吧。”

王允告罪而走,一旁的荀攸無奈的對他笑了笑,劉燁則是表示沒事。

“走吧,與陛下見一面,某就要回涼州了。”兩人走上前去,早有小黃門入內稟報。

“陛下正在殿中等候,兩位請入內吧。”

荀攸和劉燁走進殿中,只見得靈帝坐在椅子上,都吃了一驚。

而靈帝見到荀攸和劉燁,則是微微一笑,招手道:“兩位愛卿來了,快快快,這是從西域胡人傳來的胡牀,坐上去頗爲舒服。”

荀攸吃驚是因爲從來都沒有見過椅子,因爲漢朝之前的百姓,平常所謂的“坐”實際上也就是跪坐,一個人兩條腿跪在地上,屁股坐在腳後跟上。

而椅子則是在唐宋時期流行開來,而源頭正是漢靈帝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國的所謂“胡牀”,因爲是西域胡人之物,所以叫做胡牀,這就和火柴被稱之爲“洋火”是一個道理,火柴就是洋人先造的。

劉燁二話不說,輕輕鬆鬆坐了上去,頓時感到一陣愜意。

古代有很多與現代並不同的習慣,跪坐就是其中之一,經歷過跪坐的人就知道椅子的好處了。

而荀攸見到劉燁大馬金刀的坐在了椅子上,無奈之下,也只好跟着小心翼翼的坐了上去。

靈帝見到劉燁和荀攸兩人坐到了胡牀之上,頓時樂得眉開眼笑,畢竟這胡牀算得上是“奇技淫巧”了,雖然靈帝蝨子多了不怕咬,不過見到劉燁和荀攸兩人如此配合的坐了上去,倒是頗爲高興。

“兩位愛卿有什麼要事麼?”坐在胡牀上的靈帝笑眯眯的問道。

劉燁開口道:“陛下,臣在洛陽已經待了月餘,這幾日想要回到涼州,因此特來向陛下請辭。”

靈帝點點頭,嘆了一口氣:“也好,涼州羌胡混居,羌人亂事不斷,有玉卿這樣的猛將朕也就放心了。”

靈帝雖然讓劉燁認祖歸宗,不過兩個人的感情說不上是多麼親近,因此他倒也沒有阻攔劉燁。

“回到涼州,招募軍隊,鎮撫羌人,屯田安民諸事,玉卿可自作主張,朕信得過。”對於打了勝仗的劉燁,靈帝還是頗爲信任的。

劉燁剛想回答,卻被一道女聲打斷。

“父皇。”

劉燁循聲看去,不由得微微一愣。

只見得來者是一名女子,穿着頗爲華麗,不過面容稍顯稚嫩,一張臉龐白淨如玉,隱約有一抹雍容華貴的氣質,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頗有興致的看着劉燁這張生面孔。

“陛下,這是?”劉燁詢問道。

靈帝微微一笑:“萬年,到朕身邊來。”

“喏。”這女子面帶微笑,輕輕走到靈帝身邊,乖巧的依偎在他的身旁,姿態小鳥依人。

靈帝執着年輕女子的手,對劉燁道:“玉卿,此乃朕之皇女劉韞姬,封號爲萬年公主。”

隨後靈帝又對萬年公主道:“韞姬,這便是朕常跟你說的涼州刺史劉燁,正是他擒斬韓遂,平定羌人十萬之衆,安定涼州。論輩分,你還要叫他一聲皇叔呢”

劉韞姬略顯驚訝,對劉燁施了一禮,真誠道:“韞姬沒有什麼珍寶,只能以禮相謝小皇叔。”

第771章 周泰衝陣第857章 劉琦遁逃第268章 步騎配合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914章 虎豹合擊第8章 縣令召見第498章 可有蜜水?第126章 孤注一擲第312章 迎陳留王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147章 途中設伏第92章 嚴正軍法第21章 驚退三十里第697章 首戰失利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256章 奉命迎帝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780章 長沙亂起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171章 親小人第630章 負嶽軍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71章 傳檄而定第609章 滅絕人性第98章 歃血爲盟第164章 臨涇之戰(1)第23章 慕名而來第230章 朝廷封賞第952章 旗鼓相當第62章 玄德兄的橄欖枝第366章 居中調度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158章 陰雲籠罩第964章 鐵壁堅守第833章 孟獲慘敗第571章 騎兵南下第786章 不動聲色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265章 東守西進第580章 宛城激戰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205章 內鬼黃衍。第374章 甕中捉鱉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191章 救孫堅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871章 強攻水寨第797章 成都震動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676章 應對之策第679章 推斷第423章 劉關張趙第571章 騎兵南下第380章 天下動盪第849章 圍而不攻第787章 兩軍對壘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97章 聽從調遣第490章 兵臨淮南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399章 將計就計第936章 兩軍對壘第494章 袁術出逃第406章 放火殺人時第600章 棋高一着第204章 岌岌可危第613章 小勝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449章 敗退汝南第606章 野蠻?第414章 平定中原第352章 合力北伐第308章 幷州之變第154章 去而復返第130章 風助火勢第227章 戲劇性反轉第925章 減竈記第596章 告一段落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109章 縱火“行兇”第44章 血染原上草第672章 美周郎來了第712章 太史慈請戰第500章 暗流涌動第775章 縱兵夾擊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312章 迎陳留王第268章 步騎配合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31章 名將之姿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78章 爾等白身?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477章 夜襲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