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重臣張昭

(求月票咯)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氏(今江蘇徐州),三國時代的軍事家、政治家,因爲與孫策一見如故,因此,在孫策舉事之後,張昭曾一度出任長史和扶軍中郎將,可謂深得孫策的信任,也正是因爲如此,孫策在臨終時,纔會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由此可見,在孫策的心中,張昭的分量是何其的重要!

不過,縱觀整個三國曆史,在孫權繼位之後,張昭的仕途卻並不如意,原本以張昭的威望與才能都是東吳相位的首選之人,但是孫權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各種理由,阻止張昭成就相位,由此可見,孫權對張昭其實早就心生不滿,而這種不滿一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尤爲明顯,所以有人爲張昭感嘆:“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爲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

然而,此時這位東吳的重臣卻一個人悶坐在書房之內,孫策之死,讓他悲痛不已,要知道,他與孫策名爲君臣,實爲知己,其感情比之孫策與周瑜尤有過之,因此,這三天來,張昭足不出戶,每日窩在書房中長吁短嘆,當然,這之間除了爲孫策的英年早逝而傷悲之外,張昭卻在爲另一件事頭痛不已!

回想當日,孫策臨終託付自己與周瑜好好輔佐孫權,在囑咐完後事之後,孫策一方面遣走衆人,而另一方面卻又派人暗地裡留下自己,張昭想到此處,便覺心中一痛,在那死氣沉沉的寢室之中,孫策強撐着一口氣對張昭道:“若是仲謀成氣,爾等定要竭盡全力輔佐於他,但若他不成氣……!”孫策重重一嘆:“子布可取而代之!”

當然,當時的張昭完全沉寂在悲痛之中,並沒有深思這句話中的含義,直到他回到府中之後,才發現這句話越嚼越有深意,要知道,孫權雖然年輕、但是孫策曾一度對孫權說過:“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雖然孫策說這句話時,難免有自謙之意,但是對孫權的見解不可謂不是一針見血,而這在之後,孫權力抗曹魏便能夠看得出,由此可見,孫策其實早已將孫權看了個通透,他既然肯將位子傳給孫權,那就說明他對孫權還是有十二分的信心的,可是……

張昭的疑惑就出現在這裡,既然孫策如此看重孫權,那麼他又豈會說出如果孫權不成氣,便讓自己取而代之的話呢?這豈非前後矛盾?難道孫策只是消遣自己?只一瞬間,張昭便否定了這個想法,常人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自己和孫策又是知己相交,所以張昭斷定孫策這麼說必然是飽含深意,可是這其中的深意究竟是什麼?卻又讓他頭疼了!

整整三天,就在孫權給孫策張羅着喪事的這三天裡,張昭忽然有了一絲明悟:那就是孫策的死與孫權有關!

對於孫策遇刺這件事,江東的這些大臣們也都曾經私下議論過,畢竟孫策是江東之主,孫策的死很容易被人聯想到是其他勢力的暗害,雖然三個刺客已經查明身份是許貢的門客,但是,誰也不會撇除這其間有其他勢力的滲入,而當初他們更曾一度懷疑是曹操又或者是劉協下的手,因爲孫策的暴斃極有可能引發整個江東的混亂,一旦江東出現****,那麼距離最近的這兩方勢力都有可能是最大的收益者,不過,此刻張昭卻突然發現,孫策的死亡,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成爲繼承人的孫權!

這個想法一進入張昭的腦袋,各種各樣的理由便鋪天蓋地而來,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在所有人都將懷疑的目光投向外邊的勢力時,卻完全忽略掉江東的內部人員,而孫權一直都十分低調,在江東的官場上,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這也就無法讓人懷疑了,而第二點,孫策這個人平時狩獵都是率性而爲,所以一般情況下幾乎沒有人能夠掌握到他的行蹤,所以,僅憑三個刺客估計還沒有這麼大的手筆,如果沒有人遇先告訴他們孫策的行蹤,僅憑這個三個人的力量就能跟蹤到孫策?張昭微微搖頭,當然,如果是作爲孫策最疼愛,又相處於同一個院落內的弟弟,那麼孫權知道孫策的行蹤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所以,這一條也成了張昭的懷疑孫權的一個疑點,當然,還有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孫策在對自己說這一番話的時候,表情十分痛苦,似乎內心十分掙扎!

張昭十分了解孫策,一個豪爽、豪氣又十分重感情的漢子,所以即使他知道是自己的親弟弟對自己下了黑手,他也不會如何去報復,更何況,他已經走到了鬼門關,如果此時將孫權謀害他的陰謀揭發,那麼江東的這些臣子定然不會輕饒於他,他不想看到,孫權那悲慘的下場,更不願看到母親連失二子的悲痛,所以,孫策強忍住心中的悲慼,將江東之主這個位子傳予孫權,並吩咐衆人好好輔佐,可是,就在他下完這些命令之後,他又突然間覺得不妥,雖然他分外瞭解自己的弟弟,可是一個連親哥哥都忍心下得了手的人,他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所以,孫策這才召來張昭,囑咐了這一段話,當然,這些都是張昭的猜測,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所以,張昭在完全懷疑到孫權之後,他便陷入了兩難之地!到底自己是應該盡全力輔佐孫權還是揭發孫權的陰謀?這個問題讓他十分困擾,要知道,如果自己揭發了孫權,那麼自己似乎就對不起孫策,可是如果不揭發,自己的良心又十分不安,說到底,孫策也是自己的朋友,難道他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孫策這麼枉死?

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困擾了張昭整整三天,而今天便是孫權的第一次朝議,張昭頗爲無奈,他害怕自己若是去了,看到孫權忍不住破口大罵,所以,索性就沒有去參加朝議,而剛剛他也得到消息,闞澤和程秉因爲沒有參加朝議,已經被罰,他想到此,不禁輕聲罵道:“這兩個傢伙,居然盲目的跟隨自己!”他嘴上雖罵,心中卻爲有這樣忠誠於自己的手下而欣慰!

張昭突然間微微嘆了口氣,事情不能總一直這麼耗着,難道自己永遠不見孫權,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他必須儘快做出一個決定,而無論做出哪個決定,都將影響到整個東吳日後的發展!

眨眼間,約莫又過了刻鐘的光景,張昭腦中忽然一片清明,自己和不遵循孫策的遺願?既然孫策已經將位子傳給了孫權,自己又何必去拆這個臺?要知道,一旦孫權的醜事敗露,那麼必將引起所有官員的公憤,到時候必定是難逃一死,而一旦孫權死了,就必定要有人來接替他的位子,到時候江東孫家只怕就此沒落下去,那麼自己到時候豈非對不起九泉之下的孫策?而且,一旦事情敗露,江東動盪,其他勢力趁機發難,以江東無主之勢,又如何與之抗衡?他想到此,心中竟一陣通透,想來孫策早已盤算至此,倒是自己因爲孫策之死,範了糊塗了呢?

張昭一念至此,心中便打定主意,既然事已至此,自己就應當完成當初答應孫策的承諾,竭盡全力輔佐孫權,完成孫策一統中原的夢想,如此,自己也不算辜負孫策的知遇之恩,至於孫權嘛,既然孫策都原諒了他,自己一個外人也不會舊事重提,當然,前提是孫權不能再犯如此大的錯誤!

張昭解了心事,胸中的抑鬱之氣,一掃而光,竟長長地伸了個懶腰,就在這個時候管家匆匆來報:“老爺中護軍周瑜周將軍求見!”

“哦?”張昭先是一愣,但轉瞬間卻明白了過來,只見他微微笑道:“你去告訴周將軍,就說老夫明日便去拜訪吳候!”

鐵馬金戈書勤政 得三英鐵馬金戈書勤政 許昌新政(三)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齊聚江東(二)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戮戰樊城(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亂樊城(二)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名將(二)龍爭虎鬥許昌城 曹昂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大敗曹軍(七)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大戰(五)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孫尚香的拉攏鐵馬金戈書勤政 陳宮之禍(一)鐵馬金戈書勤政 陳家父子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十八)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十四)鐵騎橫渡荊襄地 發兵荊州(求月票)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三)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鐵馬金戈書勤政 捲入風波(二)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神箭鐵馬金戈書勤政 奪小沛(一)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故敵鐵騎橫渡荊襄地 試探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許昌暗流鐵馬金戈書勤政 陳宮歸漢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天子之詔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七)鐵騎橫渡荊襄地 黃祖的威風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八)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三)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御駕荊襄(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十二)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大敗曹軍(三)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虎豹騎(三)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十三)鐵馬金戈書勤政 陳家父子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水軍統領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袁紹的敗局龍爭虎鬥許昌城 龍爭虎鬥(六)鐵騎橫渡荊襄地 橫禍(一)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虎豹騎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建鄴大亂(六)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二十一)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二十三)鐵騎橫渡荊襄地 許田圍獵(二)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大敗曹軍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完)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美人如玉(二)鐵馬金戈書勤政 陳宮之禍(二)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楊修的捷報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虎豹騎(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神機諸葛龍爭虎鬥許昌城 離間鐵騎橫渡荊襄地 許田圍獵(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神機諸葛(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智取新野(三)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十九)鐵騎橫渡荊襄地 突來一戰(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策反(四)龍爭虎鬥許昌城 錦帆賊(二)鐵馬金戈書勤政 三英戰呂布(二)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三)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神兵堂的使命(二)鐵馬金戈書勤政 奪小沛(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亂樊城(三)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十三)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御駕荊襄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洛神甄宓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十)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大敗曹軍(五)鐵騎橫渡荊襄地 暗生間隙(求月票)龍爭虎鬥許昌城 龍爭虎鬥(九)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忠義無雙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八)鐵騎橫渡荊襄地 訓導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齷齪的勾當(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貂蟬的選擇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鐵騎橫渡荊襄地 文治武功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十)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大敗曹軍(四)龍爭虎鬥許昌城 太尉楊彪決戰天下,誰主沉浮(大結局) 兵壓荊襄(二)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議江東(二)鐵騎橫渡荊襄地 戰襄陽羣英會,江東起干戈 女傑尚香(三)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五)鐵馬金戈書勤政 救美(二)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七)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十四)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罪罰關羽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迴歸許昌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六) 2龍爭虎鬥許昌城 風起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火拼劉備(二十六)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赤壁之戰(七)龍戰四野,君臨天下 噩耗鐵騎橫渡荊襄地 西涼來客(四)鐵騎橫渡荊襄地 亂樊城(二)鐵馬金戈書勤政 金屋藏嬌(一)龍爭虎鬥許昌城 奇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