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兄弟相聚

時間是189年的12月,劉玄德以驃騎將軍事,出震關東,天下震動。

而以如此之尊,出震關東後,他的第一站並非虎牢關外,距離最近的兗州,也非黃河以北的冀州,而是馬不停蹄的穿過太行陘,快馬從幷州大草原向着新設的遼州方向前進。

目的,自然是去回見如今最重要的盟友,公孫伯圭。

兄弟兩人見面之後,自然歡喜得很。公孫伯圭自然要擺宴,邀他麾下諸將衆臣,以及草原諸部的頭人們都來,宴請劉備,大大的給驃騎將軍面子。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場面活。這種宴會上,兩個人只要做出友好的姿態來,叫他們麾下的這些人知道,他們之間的友誼地久天長。他們之間的聯盟牢不可破。

真正說事兒,是要等到第二天,兩兄弟私下見面的時候。在稍微問候了一下之後,兩人屏退左右,而後纔開始聊天。

起頭的仍舊是劉玄德,說起的乃是遼州如今的局勢。

如今的遼州包括的地區非常廣闊。理論上從北冰洋到南方遼東半島的大片領土,全部都屬於遼州的管轄範圍。同時遼州也並非採用“州牧,這種管理方式,而是使用了更加獨裁,也更加軍閥化的都護府。軍事與政治一把抓。如今大權獨攬的便是如今的公孫伯圭……

擁有整個遼東半島,整個高句麗,整個東北三省以及後世的外東北與東西伯利亞,甚至理論上,如果他願意的話,整個蒙古高原與中西伯利亞也可以算作是他的領地。

如許廣闊的萬萬裡土地,甚至比如今的帝國本土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了,計算一下這裡的人口,則非常遺憾,恐怕連內地一個富庶的郡都比不過——

當然,這裡說的是漢人的數量。”

“如果說的話,諸雜胡、鮮卑、烏桓、匈奴、夫餘、高句麗、三韓……這些人口數量,多半也有個幾百萬。”

在與劉玄德談話時,公孫瓚如此說道。

“其中牧馬兒一半多一點,農耕之民少一些。而且大多是高句麗與三韓之民。”

說着這樣的話,公孫瓚有些無奈的搖着頭:

“賢弟與某經年運輸諸民出塞,往遼東與朝鮮四郡輸送人口。然而時至今日,塞外漢民數量也不過二十餘萬。連諸蠻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兄長含辛茹苦,經略北地,着實有功。備敬兄長一杯。”劉玄德春風滿面的說着話,同時舉起酒杯,向公孫瓚敬去。

“哈哈,都靠賢弟幫襯。愚兄不過賣賣力氣,真正拿主意的,還得說是賢弟你啊。”

與劉備碰杯了一下,抿了一口劉玄德帶來的果酒。公孫瓚咂咂嘴,皺着眉說道:“賢弟這酒的確香甜可口,奈何不夠烈啊……還是之前帶來的燒刀子有味。怎麼……”

“備也知曉兄長所欲。然則,咱們今天還有要緊事要談。”劉備笑着,又給公孫瓚擺菜,而後說道:“待到事情談完之後,你我兄弟再一醉方休,兄長以爲如何?”

“哈哈哈,都依玄德。我們一言爲定。”公孫瓚哈哈一笑,便答應了劉玄德所言。兩人對視一眼,而後不約而同的,愉快的哈哈大笑起來——

……

就是這樣的談話,談話的地點,乃是是頗有紀念意義的彈汗山,曾經的鮮卑單于庭。劉玄德出五原郡後,先至受降城略作修整,而後便馬不停蹄,奔行兩日。終於與同樣得到消息,等候許久的公孫瓚會面了。

如許草木茂盛,水草肥美之地,在經歷了數年前的一場殺戮後,現在重新繁榮起來了。

曾經的血腥與廝殺痕跡已經消失不見。山腳下,山麓邊,水草肥美的牧場重新被牧羣填滿。林地之中也同樣有人在砍伐……當然變化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今放牧牛羊與戰馬的人們,已經從鮮卑單于與諸貴族的奴隸,變成了遼東軍的奴隸。

同時山腳下也多出了幾塊永久性的耕地。與遼東軍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甚至直接就是退伍兵或者軍屬的移民們,在此開墾出耐寒的,種植小麥,以及苜蓿和大豆的農田。一座簡陋的木製城寨便修建在田地附近。供遼東軍的“貴人們”居住。

而在城寨前面,則是一大片略顯雜亂的攤販,形成的市場。

遼東軍“庇護”下的各個小部落,會獲准來此,用他們出產的皮毛與牲口,又或者別的土產來此換取生活必需品。

市集內,與遼東軍有着重要同盟關係的三義行,有着半永久性的磚瓦建築商鋪。店面佔地最大,販賣的東西最齊全。

除了大宗的生活必需品之外,還有許多奢侈品出售——

只因爲彈汗山的集市,如今已經是塞外最重要的貿易市場之一。草原諸部雖然貧窮,然而來自草原諸部的首領,頭人與薩滿們仍舊擁有一定消費能力。如玻璃器皿、瓷器、絲綢以及漢人制作的許多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奢侈品。都是他們的最愛。

當然,與奢侈品相比,那些日常用品更受一般部落民的厚愛……雖然草原諸部的首領們更喜歡奢侈享受。但現實情況逼迫財政狀況不佳的他們有所取捨。

在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很明顯生存是比享受更優先的選項。

而在這種情況下,從漢地運輸來的大宗日常用品,理所當然會受到追捧,也理所當然,是利潤極高的行當。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樣東西。

鹽巴、布匹、鐵器、茶葉與大黃——

前三種不用解釋太多。食鹽。礦物質對於所有生命都是不可或缺。至於布匹。草原上出產的皮革很明顯,不足以滿足遊牧民們對於衣物的需求。唯有漢地源源不斷輸入的紡織品纔可以。

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工製造的紡織品,也理所當然會受到熱烈追捧……

至於說鐵器就更不用說了,來自漢地的鐵鍋,在任何一個小部落,乃至中型部落,都是最爲重要的資產。

……

重點要說的,仍舊是茶葉與大黃。

在這個時代,中國人尚未知曉這兩種貿易品,對於草原遊牧部落的重要性。

一日三餐,幾乎都是乳製品與肉製品,少有植物纖維攝入的遊牧民們的腸胃,必須要有茶葉滋潤,以及大黃治療。否則的話即使是尊貴的貴族乃至頭人可汗,都會因爲一些難以啓齒的腸胃疾病,受盡折磨而死。

即使在數百年後的宋時,北方遊牧可汗都會發自內心的發出:寧願生在中國,做個普通富人。的感慨。就更不用提如今,這個更加蠻荒,更加野蠻的時代了。劉玄德經過不科學的統計,基本確認草原牧民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不到30歲。

大量的疾病與非正常死亡,以及嬰幼兒的死亡率,嚴重拉低了遊牧民族的平均壽命。

這種情況下,漢地的茶葉作爲最爲總要的維生素來源,以及一種足夠溫和的“補品”,理所當然會受到任何遊牧民族的追捧。

……當然,現如今運輸到草原的茶葉的數量、質量,以及價格,都遠遠比不上未來。畢竟現在的時代,連漢人自己也纔剛剛體會到喝茶的好處。江南的廣大地區尚未開發出來。大量的商品糧種植基地,以及更大量的桑樹園,茶園,藥園的經濟作物種植園,也都只停留在劉玄德自己的構想中——

現如今,帝國最好的絲綢來自齊地山東,來自巴蜀。至於未來的湖綢蘇綢。連影子都還沒有呢。

所以說,當那些嚐到茶葉、大黃的好處後。好像發狂了一樣拿着牲畜,駿馬,皮毛。乃至沙金、甚至奴隸的牧民們,真的來到這裡時,得到的消息往往是令人沮喪的“沒貨”。

就算他們將貨物的價值提到十倍,也只能被意猶未盡的三義行夥計們,無奈的搖着頭拒絕……

至於說那些千里,甚至萬里迢迢的趕着貨物來這的普通商人們呢……

他們的回答最好也是“沒貨”。否則的話,他們很快就會被遼東軍的諸軍頭叫去,聊聊人生,聊聊理想。

如果就算這樣,他們還是冥頑不靈的話,說不得就會有盜賊,愉快的叫他們“真的”“沒貨”了。

——劉玄德需要錢,需要更多的錢,更多更多錢,資源,以及人口來完成他的宏偉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要保證草原商路的穩定。以及絕對的控制權。所有商人,必須在承認三義行的權威的情況下,才能在彈汗山的巨大市場上好好地做生意。

因爲實際上,這條商路的大宗貨物,幾乎全部被他與他的盟友們壟斷。所以如果這些商人散戶願意與他保持合作,他也不會拒絕他們來這裡分一杯羹。

這些小而分散的交易,對於中、小商人來說或許已經足夠可觀了。

然而,對於劉備,以及三義行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永遠是大宗的,鉅額貿易——

來自冀州工坊的大量布匹、來自徐州、青州地區。劉玄德的商業盟友提供的食鹽。以及曾經的涿郡鐵場,如今的邯鄲鋼鐵廠提供的足夠鐵器。以換取草原上的大量牲畜,毛皮,以及重要的奴隸資源……

這纔是劉玄德與公孫伯圭兩人聯手,用快馬彎刀,鮮血與商業手段趟出來的,鋪着金子的商路。

第三十一章勝利凱旋第十一章獲勝了第三十九章於事無補的大獲全勝第二十章那麼,我們戰一場吧第十三章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一章在路上第六章不存私心?遲到的本章小結:第二章向外第八十八章問題兒童與沮授第三十五章四州牧守第二章冀州,全面掌控第三十五章把涼州諸將賣了,換一個劉玄德第二十六章面色不太好看第十五章幸福感?第二十四章美陽之戰·軍隊職業化的問題第二章冀州牧第七十章玄德公活我第四十三章最後的爭辯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三章夏糧憑據第七十章玄德公活我第二十四章期許第二十八章董白的未來幻想第九章再見董仲穎第九章戰爭就這樣開始了第三十二章洛陽第三十五章非正常手段第七十三章你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第二十五章我纔是真三國無雙第五十六章豪邁或者瘋狂第二十九章殺戮天下第一章徐州之事第二十二章利益足夠就什麼都敢做第二十七章正面之敵(二更)第八章國之干城(第一更)第四十八章崩潰第五章這樣可不行啊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三十二章奪纛第二十章應該怎麼還這個人情第五章末路?第五十一章天下大吉第七十章望向洛陽第五十八章概念衝突第三章解決辦法第三十六章張角的現狀第四十一章邊軍與全民兵役制第五十八章張郃,張儁乂(junyi)第三十八章崩盤第二十章極致VS極致第二十三章勝利第十四章生氣第九十章人事安排第一章洛陽的狂歡第六十九章最終抉擇第六十二章龐大卻拙劣的戰爭第七十章另一次背叛第六十四章狂熱第十三章一種預見性第五十三章即將揭曉第八十五章冀州密諜,繡衣使者第四十二章如此一來,事情就妥當了第六章先登營第二十五章野人軍第十一章璀璨第九章再見董仲穎第二十六章強弩三段式射擊第三十九章計劃中的軍隊改革第三十一章勝利凱旋第四十四章崩潰的審正南第二十三章勝利第四十六章公田的兩種生產製度第四十二章第三個,出局者?第三十四章這就是偉大第十三章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第一章洛陽的狂歡第二十五章野人軍第三十二章不甘心第二十三章勝利第五十一章天下!第三十八章幕府,代替了朝廷第四章董卓的痛苦第二十二章前鋒(二更)第四十六章鉅鹿之野第二十七章大獲全勝第十一章兩千萬人口第八十章拼命基建第九章再見董仲穎第四十五章李儒之策第三十章機會!!第五十七章擔憂第七十一章背叛,背叛,然後還是背叛第三十七章叛軍風格的人事調整第三十六章新時代,舊時代第十五章雅士第十章賑濟,刺殺第十八章白馬將軍震九州第三十七章我們都是認真努力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