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戰俘

回營的路上,劉備以軍務繁忙爲由,拒絕了郡尉鄒靖會晤的邀請。

所幸張飛不在,不然他多半要大聲抱怨這羣郡兵見死不救,幫不上忙。

不過這不是重點。

劉備知道,鄒靖雖然膽小了點,但還算識時務。是不會因爲一點小事就和自己過不去的。

更何況程遠志所部還在。

這一戰黃巾軍北伐部隊損失慘重。傷亡,俘虜數量超過五萬,其中有八千左右是精銳主力。

算上前三天的戰鬥,程遠志所部傷亡數量要超過三分之一。

不過這些損失絕大多數都是臨時裹挾的炮灰,沒有重組建制的苦惱——因爲他們根本沒有所謂建制。

唯一困擾黃巾軍的只有士氣而已。

只要士氣恢復,十幾萬黃巾軍就能繼續發動進攻——理由之前已經說過了。

對黃巾軍來說沒有太多戰略選擇。他們只有進攻,繼續進攻,才能保持他們的存在。

一旦某一天,黃巾軍的攻勢被抑制,就代表他們的末日到來了。

就是這樣,面臨十幾萬黃巾軍的威脅下,任何聰明人都不會得罪自己的盟友。更何況劉備說的也不算錯。

他的確有很多事。說是軍務繁忙併不爲過。

……

在回到營壘後,關羽主動去巡營,而劉備則去主持慶功。

他雖然是司馬,但司馬前面還要加個“別部”,級別不夠,無法代表朝廷許諾封賞。

不過這也代表他麾下將士都是他的私兵。榮辱恩賞皆出於己。這種情況在中央皇權日益衰落的東漢末年,會變得越來越常見,越來越普遍。在李儒發明出“主公”這個稱呼後迅速擴散蔓延。

東漢末年的大小軍頭,指揮着與他們榮辱與共的私兵集團,將東漢朝廷撕扯的支離破碎。

一方面爲了自己的野心,更爲了滿足他的屬下們的野心。這種野心會不斷膨脹,支撐他們攻城略地,侵吞兼併。直到敗亡,或者建立自己的國家。

幸運的是,東漢年間的武裝集團,還沒有演變成唐末藩鎮武裝那種殘暴野蠻。所以劉備不用害怕無法滿足他們的胃口,就被兵變推翻,一刀砍了再換個新主公。

當然退一步說,就算真是唐末藩鎮那種野蠻的軍事集團,劉備也自信能掌握得住。

因爲他有錢。有相當多的錢。手上有大量新式商品,且壟斷了對遼東草原地區貿易的他,說得上富可敵國。

又因爲他雖然暫時無法在官職,地位上滿足兵士們的慾望,但他的能力,威望,以及剛剛獲得的勝利都讓士兵們充滿希望。

即使刨除這些不說,他的名聲,他待人接物的態度,風範,也足以讓人堅信他會成功。

這樣的人絕對可以出人頭地。只要稍微與劉備說幾句話,絕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得出這個結論。

所以劉備的犒賞三軍,也僅僅只是犒賞三軍而已。

用語言,感謝將士們的努力。拿出酒肉,用物質獎勵他們。當然,酒不能喝的太多。還有每名士兵都額外增發一個月的軍餉。是的,與當代絕大多數軍隊不同,在劉備麾下當兵有軍餉可以拿。雖然不多,每個月只有五十枚五銖錢。但卻大大激發了士兵們的戰鬥意志。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士兵,一個子兒拿不到。這個時代的帝國沒有“軍餉”這個概念。除了戰後的戰利品與戰功首級獎勵之外,什麼都拿不到的。

這也是當代軍隊的士氣不足的原因之一。

隨着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義務兵役制逐漸走到了盡頭。因爲沒有足夠多的自耕農當兵了。隨之到來的是募兵制,以及募兵制伴隨而來的軍閥的產生。

再之後,就是天下大亂。

農民起義在這裡,只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而已。

劉備相信這一點絕對有很多人,很多人都見到了的。因爲他那個腦子不太靈光,實際上直覺非常準的三弟都感覺到了。

只是他們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種變化會產生多可怕的後果。

就好像劉備的兩位義弟。他們只覺得,這樣一來武人的地位就會上升,英雄有用武之地,他們也能有了前程。也能爲國家做出貢獻。

如果讓關羽、張飛知道這樣發展的後果,是中原人口損失大半,從漢末三國到東晉南北朝,戰火連綿數百年的話,他們絕對不會覺得興奮。

想到這裡,劉備的心情非常沉重。

先知先覺也有先知先覺的壞處。尤其是想到白天殺死的那些黃巾軍兵士。理論上也是“漢末人口損失”的一部分。他就覺得心裡刀子絞一樣痛。

“死的都是漢人,是我大漢百姓,在大漢朝廷下生活,他們不能安居樂業,只能去從賊!

我也沒辦法救他們。我甚至還要殺了他們。甚至的甚至,我還會用殺戮他們的功績做我的墊腳石,供我在這個吃人的朝廷裡繼續向上爬!”

心裡面這麼想着,劉備幾乎忍不住要喊出來了。他覺得他快要痛死了,快忍不住要失聲痛哭了。

如果不是周圍,察覺到他異樣的弟子,門人們關切的看着他的話,他真的會這麼做。

“玄德,玄德你怎麼了?”

點着油燈的營帳內,正計算軍功,糧草輜重,繳獲與戰俘的簡雍放下手裡的算盤和筆,鼓起勇氣這樣問道。

周圍與他一起工作的人,大部分是劉備的學生,少部分門人裡,也只有他在早年間與劉備有私交。所以這種情況下,其他人都不自覺的看向他。他也只好鼓起勇氣去問劉備。

“沒什麼,一時間有點走神。”劉備偏過頭,用衣袖眼角,然後轉回來,用有些歉意的看看周圍:“剛纔說到哪了,我們繼續吧。”

“玄德,保重身體啊。”簡雍說:“我們這羣人,可都指望你呢。”他這樣安慰一句,又回答道:“是戰俘。”

“是,是。”劉備勉強笑了笑:“是戰俘的處置問題吧。”

“沒錯。”簡雍點點頭:“這一戰大敗蛾賊,斬首近兩萬,俘獲超過三萬。可我軍兵士加起來只有三千。如果這些俘虜鬧起來的話,恐怕……”

“是啊,而且接下來,我們肯定還會與蛾賊作戰。”另一側,又一位門人說道:“到時候俘虜就更多了。恐怕要達到,甚至超過十萬。倘若這十萬戰俘鬧起來的話……”

他們起了個頭。其他門人弟子也紛紛附和,說來說去,無非是擔憂俘虜的數量太多,鼓譟起來會有問題。

而且這麼多俘虜,每天的糧食,飲食也是問題。總不能就這麼白養着他們。

有人主張乾脆全都殺了,一了百了。但也有人反對——劉備的弟子大多反對。只因爲他們接受過劉備教育的樸素民族主義思想。

人們不想這麼做,大多是因爲傳統觀念所謂“殺俘不祥”。

剛剛人們爭論的就是這件事,到現在還沒有主意,索性也不爭了。他們都眼巴巴的看着劉備,指望他拿主意。

第二十三章另一場爭論第七章帝劍,龍牙第五十五章韓遂的鐵騎第四十四章黃巾沒人了第八十章拼命基建第八十七章送別迎新第八十七章送別迎新第二章冀州牧第三十七章前面就是洛陽第十二章一切都結束了第三十章急轉直下第五十五章藏起的王牌與郡兵第十章皇甫嵩的離去第十五章雅士第八十九章接風宴,最後的晚餐第三十九章於事無補的大獲全勝第二十四章美陽之戰·軍隊職業化的問題第四十六章黑暗的角落第二章不同的政策第六十五章世界如此廣闊第五十三章援軍與援軍第十五章幸福感?第四十二章有四個張角第三十九章鏖戰第五十九章和好如初……?第六十五章世界如此廣闊第五章與曹孟德關於西方的路上閒談第九章瓜分狂潮第三十四章備非良人第五十一章天下!第十六章整軍經武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六十四章毫無懸念的勝利第二十章那麼,我們戰一場吧第六十七章激動地要命的劉玄德第二章出山第四十章第二個出局者第六章不存私心?第三十八章血與火第九章爭相拉攏第五十四章州兵第十二章起兵第五章遠航第七十二章最終的結果第三十五章禪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第七章如日中天第七章帝劍,龍牙第四章董卓的痛苦尾聲:不同的世界第六十三章關顏對刀第四十二章第三個,出局者?第三章兗州事了第四十三章分化拉攏的行動,不單單是你在做第四十章洛陽方面的慾望第十九章錯誤的選擇麼?第三十二章洛陽卷末小結第五十二章背叛與狼狽第五十九章最後一點幻想第十六章你問我支持不支持第四十三章最後的爭辯第六章董卓的憤怒第三十四章英雄,梟雄第二十九章呂布的憤怒與不甘第二十六章面色不太好看第十九章立儲之爭第四十章第二個出局者第六章先登營第十六章中黃太乙第二十章應該怎麼還這個人情第五十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第十四章府庫充實第三十三章疑惑與拉攏第十二章解放事業第三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十七章小試牛刀第三十四章憤怒與殺意第八章新軍新風新人第十四章騎兵戰第二十章黃巾力士第二十一章不可能的第二十二章利益足夠就什麼都敢做第三十四章這就是偉大第十二章解放事業第五十章黃巾遂平第四十八章崩潰第二十八章董白的未來幻想第四十五章假田制與一千幾百個農稷從事第十二章一切都結束了第二十六章面色不太好看第十四章生氣第三十七章前面就是洛陽第四十八章崩潰第三章相見恨晚第三十八章崩盤第七十六章德智體美勞第七章禁軍統領第十六章中黃太乙第五十章偶爾會有一些白癡混進革命隊伍第四章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