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雲海落成

短短時日之內,一則詔令,從益州之地,傳向四方。

“大將軍劉赫,文武兼濟,創世有功,本應謹守臣節,爲國盡忠,然欲意叢生,致有篡逆之舉。”

“劉赫此人,其罪有四:一曰臣奪君位,以下犯上,是爲不忠。”

“二曰背棄祖宗,藐視家法,是爲不孝。”

“三曰黃河決堤,天怒人怨,是爲不仁。”

“四爲擅殺忠良,屠戮功臣,是爲不義。”

“有此四罪,劉赫雖萬死難贖。今國統混亂,奸佞當朝,朕劉焉,即爲孝景帝玄孫,漢室之胄,不得已而挺出,暫攝帝位,正宗廟之器,扶社稷之功,待除賊之後,再行禪位,特此昭告天下!”

此詔一出,天下譁然!

洛陽朝廷再發詔書,稱當今天子,嫡傳血脈,有獻帝禪位之詔,衆臣擁立之表,祭告天地,稟明祖宗,於法理之上,無絲毫逾矩之處,益州劉焉,自負野心,對新君妄加指責,罪不可恕,來日定當發兵剿滅,且號召天下羣雄,共討奸賊,有功之臣,事後自有封賞。

雙方分別在漢中一代,還有長安關中地區,佈下重兵,劍拔弩張,眼看着就要等開春之後,爆發出一場大戰。

在新春來臨的前一天,一個莫大的喜訊,從雲海郡傳了過來。

“雲海郡五城,業已全部建造完畢,城中府衙、屋舍、店鋪、街巷,城外官道,以及一些小型的水利設施,全部修建結束,此次耗費朝廷糧食,共八十九萬石,牛羊各數千頭,錢八億七千餘萬,涉及參與商戶兩百七十三家,工匠一百九十三人,勞工四十一萬六千餘人,隨本章附上功勞簿一冊,呈請陛下御覽。”

荀彧唸完了這份荀諶送來的奏章後,便將奏章與功勞簿,一起遞給了劉赫。

劉赫將那厚厚的功勞簿,大概翻看了一遍,這排第一的,竟然就是那賀昌,倒是讓他有些意外,畢竟賀昌雖然緊隨荀諶身邊,但終究是一個半路出現的,劉赫也沒想到他能後來居上,而且看那功勞記錄,他比後面的幾人,要高出一大截。

“提出定河城地基澆築之策、提出定戎城外河道改向之法、解決安馬城南城牆易塌陷一事,以計七條而省開支三千四百餘萬錢,改善富德城胡市建造之法……”

一樁樁,一件件,每一記功勞,都清清楚楚記錄在案。

“這賀昌果然是個人才,那陳清當日倒沒有吹牛。”

劉赫說了一句。

荀彧說道:“此次雲海郡得以如期完工,這些商戶與工匠,功不可沒。依照當初朝廷詔令,當據此功勞簿,對他們一一封賞,友若特來請示陛下,不知該如何封賞?”

劉赫聞言,稍稍想了想。

“你們三人有何提議?”

崔鈞第一個開口:“回陛下,臣以爲,當日陛下曾允諾,對有功之人,封以爵位,賜其同士人出身。不過此次參與之商戶、工匠委實過多,若全部封賞,恐怕有些不妥。故此,臣建議,挑選功勞簿上前十名,封以鄉侯爵位,前五十名,封以亭侯爵位,五十以後,不予爵位,只賜以士人出身便可。”

劉赫聽完,沒有表態,而是看向了荀彧和荀攸。

荀攸站了出來:“陛下,臣所見,與州平相同。”

“嗯……”劉赫微微頷首,不過還是沒有表態。

三人看了看天子的神色,心中都有些納悶。

荀彧眼珠一轉,似乎有了想法。

“回稟陛下,微臣建議,對名單中,所有有功無過之人,全部加以封爵。取前八十,授以鄉侯,對八十以後,授以亭侯。另外對賀昌等功勞前十之人,或商家之家主,可御賜一物,以示特別嘉獎。”

“左右不過是幾個虛銜罷了,既無俸祿,也無封地,若是隻取部分加以封賞,難免令其他衆多有功之人,心生怨憤,豈不是弄巧成拙?”

崔鈞聽完,也是不斷點頭:“還是文若考慮周到,理當如此。”

劉赫卻是一笑:“文若之言甚善,不過,朕倒以爲,這還不夠。”

三人都有些詫異起來:“不知陛下之意如何?”

劉赫微微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直接提起筆,在一封空白的詔書上,開始書寫起來……

雲海郡,富德縣。這座縣城是五座城池中,唯一一處設立了胡市的,同時也是安漢商行最早入駐的城池,因如今五城新立,百姓尚未搬遷進來,因此商戶幾乎都沒有開業,不過儘管如此,安漢商行的富德縣分行,卻是已經早早開張。

而這一天,新春佳節,剛過去兩天,這雲海北境,天氣十分寒冷,風比尖刀,哮如異獸,而這商行之中,卻是十分暖和,而且人頭涌動,異常熱鬧。

上百人聚集在此地,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之色。

不久之後,太守荀諶,以及此地商行的分掌櫃,從那高高的櫃檯之後,走了出來,所有人頓時都朝他倆圍了過去。

“見過太守!”

“拜見荀太守!”

荀諶笑着虛扶一把:“諸位不必多禮了,各位皆是雲海郡的大功臣,雲海郡如此龐大之事,能在這短短時間內順利完工,實乃可喜可賀!”

“太守過獎了,我等也是大漢子民,爲國出力,分屬當然。”

“不錯不錯,理所應當,理所應當啊。”

這些人雖然都這麼說,可是臉上的期盼之色,卻比之前更加明顯了。

荀諶笑了笑,也不賣關子了。

“各位想必也等急了,如今工程結束,大家定然迫切地想知道,陛下究竟會對各位如何封賞,哪些人能得到封賞,是吧?”

見他一語道破了自己的心思,衆人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起來。

荀諶見狀,從袖口中取出了一份詔書,衆人一看,個個都神情異常緊張起來,不少人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鉅商富賈,此時卻都緊握雙拳,冷汗直流。

所有人都有些猜測,此次對雲海郡建設有功勞的商戶和工匠,加起來足有四百多位,只怕是不太可能全部都得到爵位的封賞,自大漢開國以來,從未有如此規模的封爵之事,簡直是天方夜譚。

正因爲如此,那些在功勞簿上排名不是太靠前的人,才顯得更加緊張。

荀諶看了一眼詔書的內容,再看了看眼前這些人。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雲海郡落成一事,傳至京師,朕心悅然,朝野俱歡。朕心知,若無衆商賈與工匠鼎力相助,爲國解憂,此事定要遷延日久,耗資靡費,諸位雖不在朝堂,然功勳之著,不下於前線將士,朕深表謝意。”

詔書唸到這裡,衆人的臉色都十分寬慰,自己如此低賤的身份,自古以來,從未得到過上流皇族勳貴們正眼相待,如今卻能被堂堂天子,這般稱讚,拿他們和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相比,還親自向大家致謝,如此舉動,可謂是聞所未聞,料所難料,衆人心頭都爲之一暖。

有一人忽然感慨了一聲;“唉,當今陛下,真乃仁人天子,單憑這一句話,縱然沒有得到爵位,我木家也值了。”

他這一說,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感慨之色。

荀諶卻笑了笑,繼續唸了下去:“此次有功之人,去除曾有作奸犯科,偷工減料,矇混過關之奸佞之徒外,剩餘者,共有商戶二百二十九戶,工匠一百七十六人,共計四百零五之數。”

聽到這裡,大家都知道關鍵的內容便要來了,紛紛豎起了耳朵。

荀諶笑了笑,卻沒有開口,可還是有一個聲音傳入了衆人的耳中。

“朕感念諸位勞苦功高,對國家社稷,忠心耿耿,特此決意,對功勞簿上,前三十名,授以縣侯爵位。前一百五十名,授以鄉侯爵位。其餘之人,盡皆授以亭侯爵位。另外,朕於此地商行,擺下夜宴,特邀前十之工匠,或商戶之家主,共進晚宴,功勞簿十一名至一百名,於此城縣府設宴,由太守與縣令作陪。”

這話一出,全場啞然!

第七百二十八章 氣死蜀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張遼顏良第三百五十五章 皇甫清冷第七百七十章 希望全無第九百五十五章 少年身份第二百七十一章 單挑關羽第五百八十五章 攻城利器第八百五十二章 周瑜尋死第七百四十一章 重重埋伏第二百八十九章 再次北伐第九百六十五章 酷吏手段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一百四十六章 城頭激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雁門主角勢力一覽第七十五章 花錢真爽第一百零六章 防旱措施第十五章 隊伍壯大第二百七十章 鮮卑王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辯論完虐第七百九十章 張勇受傷第六百四十章 久違兌換第一百六十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水師首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箭連環第九十三章 縣令反應第二百零一章 對戰呂布第四百九十章 猖狂陳紀第一千三十一章 幾經波折第五十六章 關朱神威第十三章 聰明丫頭第二百零六章 金錘之威第八百五十八章 高順連敗第六百十六章 狠辣奸雄第五百八十三章 壺關對峙第九百三十四章 龍膽趙雲第五百八十三章 壺關對峙第四百二十三章 無敵軍容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千九十八章 輿論洶洶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賴臉第二百零五章 突遭夜襲本書大概走向說明第八百十九章 曹操難題第九百零七章 劉備搶人第二百八十章 莫名大火第五百五十九章 衆人後代第九百十一章 臥龍之見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赫下套第一千七十章 十年大計第一百五十章 兵圍劉赫第六百八十五章 雙戰齊發第二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零八章 震動商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鮮卑囚徒第二百九十章 草原異狀第二百七十章 鮮卑王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理河套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石廣元第二百九十四章 鮮卑囚徒第八百五十章 錦帆水賊第三百四十四章 具裝重騎第一千零二章 大胃公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霹靂驚雷第六百十八章 陳宮出走第七百四十七章 圍困府中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六百七十九章 割裂徐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猛將會面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八十一章 衛氏計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黃巾兵臨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太守第二百九十七章 霹靂驚雷第四百六十二章 四路大軍第五十八章 又中埋伏第八百零二章 煩死劉赫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姓震動第一百六十章 賞罰分明第九百九十九章 鮮卑援軍第二百八十章 莫名大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光復雁門第六百一十章 另類逼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無恥勾當第三百八十五章 討董聯盟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利局勢第八百十七章 世家雲動第七百九十七章 益州聖旨第四十八章 思想改造第八百九十一章 徐庶獻計第一千四十一章 破甲第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強勢一箭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姓震動第八百八十九章 割讓三州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勇落馬第二十六章 慶功賀宴第四百五十六章 處置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