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劉正中計

成都。

這座既沒有經歷黃巾之亂,也沒有遭受諸侯戰火的城市,一直保持着安寧祥和的氣氛。

比起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成都就顯得安靜了許多。

不過,這份安靜,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馬蹄聲給打亂了。

“大軍出征,閒人迴避!”

“大軍出征,閒人迴避!”

背後插着令旗的斥候,在大街上疾馳而過,留下了這樣一句呼喝。

在街上走動的百姓,以及沿街擺攤的小商戶,聽到這句話之後,迅速開始收拾東西,將街道騰空出來。

原本劉焉,乃至前代刺史、州牧治理益州,都以寬仁爲主,並沒有這樣提前清街的規矩,劉焉稱帝以後雖然有過類似規定,但他總害怕被刺殺,從未出過宮門,所以也不曾用過。

不過軍師中郎將法正認爲,如今益州重新歸屬朝廷,人心未定,自然需要一些嚴刑峻法,來安定地方,以免有人藉機生亂。

因此在他的親自主持下,便制定了諸多新的律令法規,這出征之前的清街令,便是其中一條。

在斥候離開之後,沒過多久,一陣極爲嘈雜的腳步聲便緊隨而至。

爲首的幾名將領,全身貫甲,胯下的戰馬,一看便不是凡品。

身後跟着幾隊騎兵,約莫幾千人,再後面便是步卒。

至於糧秣輜重隊,早在昨日便已先行出發了。

最居中的一名年輕武將,自然便是當今大皇子,劉正。

剛滿十七歲不久的他,如今乃風華正茂之時,身姿挺拔,容貌俊偉,加上銀光閃閃的甲冑,座下雪白的玉麒麟戰馬,剛一出現,便惹得周圍年輕少女們的一陣瘋狂。

四萬大軍,足足用了一個上午,才全部走出城來,隨後,街道上便瞬間恢復了原樣,大家繼續逛街,買賣,只是口中多了一份談資。

此次出征,名義上以益州都督吳懿爲主帥,吳懿是劉焉入川時的隨行將領,十多年來在益州軍中威望極高。如果說張任是益州本地士族中的武將領袖,那吳懿便是外來士族中的武將領袖。

更難得的是,吳懿本人德行操守極佳,平日裡多與那些文人往來,行事極爲謙卑,因此即便是益州本地士族,對他也是交口稱讚。

而張鬆與法正等人暗中準備迎接朝廷入川,在軍中的支持者,便是此人。當初張鬆藉助生石灰暗中相助馬超,其實便是吳懿的手筆。

因此,劉赫掌握益州之後,對這位原本歷史上劉備的大舅哥,蜀漢穆皇后的長兄,也是十分優待,加封益州都督,夷陵侯,他族弟吳班,也被調至洛陽,直接在禁軍中任職。

不過吳懿顯然不是愚蠢之輩,他自然知曉,陛下把大皇子派來益州的目的,益州新降,陛下能把如此重擔交給自己這個降將,已是令自己和益州文武感恩戴德,自己當然不能不識好歹,把益州兵權抓在手裡不放。

因此,吳懿很自覺地選擇了領兵兩萬,坐鎮廣漢,一來保證後援糧道通暢,二來隨時支援漢中,並派遣劉正爲先鋒,關平爲副先鋒,出征漢中。

上庸城太守府,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劉正小兒,果然中計,竟然脫離吳懿大軍,領區區兩萬兵馬做先鋒,來救援漢中,這豈非自投羅網?”

孫策看着探子送回的情報,大爲得意。

申氏兄弟新歸降不久,正欲表示忠心,便主動站出來。

二人中的兄長申耽抱拳道:“主公,劉正乃洛陽僞帝嫡長子,亦是僞朝廷大將張勇的親外甥,不論朝臣之中,軍伍之內,支持其爲太子者,不在少數,足見此人地位極高。倘若能將其生擒,非但可以大挫敵軍銳氣,更能在之後與關羽、張勇、朱燁、趙雲等人交手時,使對方心存顧忌,可謂一舉兩得。”

“大哥說得不錯,主公,末將尚未在主公麾下立得戰功,此番主動請纓,領兵先攻漢中,定爲主公擒得此燎!”

申儀顯得極爲興奮。

孫策大手一揮:“好,二位將軍果然忠勇可嘉,乃國之棟樑也。此番二位獻出上庸,已是大功一件,若真能攻下漢中,生擒劉正,某定當上奏天子,爲二位請功,屆時封侯拜將,名垂竹帛,亦非難事。”

兄弟二人聞言,喜不自勝,當即下拜。

“主公如此知遇之恩,我兄弟赴湯蹈火,難報萬一!”

“哈哈,快快請起。”孫策虛扶一把,隨後說道:“我予你二人精兵兩萬,會同你等本部八千兵馬,即日發兵,攻打漢中。某與公瑾自領兵三萬,緊隨其後,爲爾等助陣。”

“多謝主公!”申儀正要拜謝,大哥申耽卻說道:“屬下二人只怕獨木難支,久聞主公麾下強將雲集,還請主公派一二員大將相助。”

申儀很是狐疑地看着自己大哥,自己二人剛剛歸降,威望不足,倘若有江東將領一起出徵,軍中做主者自然是對方,即便有了功勞,也未必能有自己的份了,大哥莫非糊塗了?

不料孫策卻是笑道:“哈哈,義舉少多慮了。我孫策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不必有所顧慮。這兩萬精兵我既然交託於你,便是完全信任你二人,何須另派武將統領,豈非多此一舉?”

他主動走上前去,一把抓住申耽的手,正色道:“義舉少年之時,便四處出征,剿滅上庸、西平一帶匪患,武勇之名,某早有耳聞,如今同朝爲臣,還要與你兄弟二人攜手滅敵,還望賢弟多多保重,功勳固然重要,倘若因此傷了賢弟性命,便是十個劉正,也萬萬不及。”

申耽聽得熱淚之流,再次拜倒:“耽微末之士,得主公如此重託,雖死無恨矣!”

待二人走後,魯肅走了過來:“主公,漢中乃益州門戶,軍事重鎮,其首府南鄭城,雖不遠不如長安、洛陽那般堅固,卻也絕非輕易可以攻取,何況劉正也是當世猛將,申氏二人雖有幾分勇略,可要攻取漢中,只怕不易,至於生擒劉正,更是絕無可能。主公還是另派大將統領那兩萬精兵爲好。”

“子敬多慮了。”周瑜說道:“主公自然知曉此二人絕非劉正敵手。如此安排,正是要讓他輕敵冒進,如此主公大計,方能順利施展。”

“這……”魯肅還是有些憂慮:“聽聞劉正結義兄弟諸葛亮,多有智謀,洛陽軍不費一兵一卒,奪取漢中,便仰仗此人謀劃,還是不可不防啊。”

孫策聞言,面露輕蔑之色:“諸葛亮?一個少年郎罷了,縱有謀略,如何及得上我家公瑾?何況此番計謀,也是司馬仲達籌劃許久,諒他諸葛小兒能有多少本事,可破我計?”

說完,不等魯肅再說什麼,便當即下令:“傳我將令,全軍休整一日,明日卯時初刻,發兵漢中!”

第六百八十一章 關朱之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白撿功勞第八百零一章 驚詫程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順遭逐第五百二十八章 後手發動第八十二章 梟首誓師第五百零七章 險惡用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晃動手第一百三十章 絕世良駒第八百十三章 權謀之術第六百三十四章 再至酸棗第八百六十四章 謠傳四散第七百二十五章 執行軍法第八百九十章 臨走暴殺第九百五十六章 震動朝綱第七百三十六章 兩個袋子第一千三十章 鐵壁曹仁第二百零三章 特殊禮物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波初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江東霸王第九百四十七章 孫劉異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夜宴豪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強攻山頭第八百二十五章 再陷重圍第一千七十六章 夏侯之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公進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具裝重騎第二百七十四章 罷戰言和第一千二十五章 再次增強第一百五十三章 倒黴神使第九百八十六章 劉赫神技第一千六十三章 程良魏延第七百三十五章 程朱打賭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個熟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開戰藉口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局變幻第二百二十六章 倉皇逃竄第四百三十五章 常敗將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騎之威第一千四十章 真正龍騎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葛三友第九百八十二章 誰的援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猛將華雄第十九章 大豐收啊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牢異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顏良之死第三百一十四章 危機爆發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備出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局勢突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劉赫探監第二百八十二章 驚世交易第二章 危急覺醒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三百九十三章 猛將華雄第五百零三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五十六章 真的黃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佬會面第四百七十七章 張燕跑跑第二百五十三章 杯弓蛇影第六百章 深夜激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北境豐收第二百六十七章 徐晃任務第九章 好好進補第八百五十二章 周瑜尋死第五百七十三章 強攻山頭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角現身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猛相鬥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之變第一千八十五章 失憶少年第七百四十六章 肘腋之變第九百五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四十九章 法正之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誰是漁翁第二百五十章 二袁秘議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軍回朝第一百七十章 真的天神第一千十五章 射術對決第一千十四章 融合特技第二百四十四章 特殊部隊第七百四十七章 圍困府中第九百七十五章 特殊誘惑第八百二十五章 再陷重圍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大首領第二百四十三章 幕後功臣第六百七十三章 胡騎再現第八百十五章 證人華佗第九百章 殺人誅心第一千九十章 絲綢之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豐碩戰果第四百七十三章 絕世大勝第九百五十二章 無名小將第六百九十六章 猖狂洛重第七百九十八章 酒樓衝突第六百八十三章 馬超攻城第九百八十八章 再施離間第八百七十四章 援軍趕到第九百八十五章 許褚爆發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順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