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西域列國

與幽州、豫州的緊張局勢不同,此刻的洛陽城中,張燈結綵,一片喜慶氛圍。

依照朝廷規制,皇太后壽誕,每十年一大慶,每年一小慶,只是無論徐氏也好,劉赫自己也罷,歷來習慣了相對簡樸的生活,不喜歡那太過鋪張的慶典,往年的壽宴,都是叫上自家人,聚集在後宮飲宴一番。

因此劉赫登基十多年來,這是第一次爲徐氏舉辦壽誕慶典。

劉赫彷彿要將過去十多年所欠下的慶典,一次性都彌補上一般,耗費巨資,將洛陽城,還有皇宮,裝扮得十分華貴,街道也比往日更加整潔。

現在的洛陽城,本就已經是今非昔比了,這些年來,每年都會由以賀昌爲首的朝廷工匠隊伍,對城牆、城門、城中街道等進行修繕乃至重建,幾年下來,總共耗費了不知幾百億錢,可謂成果顯著。

城中共有三條大道,分別是南北縱向的興漢大道,以及分別位於南北城的東西向街道:安民大道和永寧大道。

這三條大道,都寬有十二丈,道路中間還有一條綠蔭帶,將道路分爲左右兩側,大道側邊,還另有小道,乃路人與馬車分道而行。

大道之上,平日裡便是川流不息,人頭攢動,這幾日更是繁榮無比,每日都堪比過節趕廟會一般,比肩接踵,而各種商戶、攤販不斷叫賣着,熱鬧非凡。

劉赫早已頒旨下去,太后壽誕所在的當月,洛陽城中所有商戶、攤販,一切賦稅減半,同時朝廷治下各州郡,也免去半年田賦,以示舉國同慶之意。

也正因如此,惹得周圍各城中的不少商戶,都紛紛涌入了洛陽,城內不便擺攤了,便在城外官道兩側,擺開了數里長的臨時街市,可謂繁榮無比。

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百姓商旅,談論的都是太后的這次萬壽盛典,朝廷治下各州郡,承平已久,百姓生活安定,本就有些百無聊賴之際,有這樣一件大喜事,自然是人人都盼望着來湊湊熱鬧。

而皇宮之中,更是喜氣洋洋,上至太后、天子,下到宮女、太監,個個臉上洋溢着笑容,一者是因爲徐氏和張妤執掌後宮,向來仁慈,多施恩澤,二來此次慶典之際,徐氏做主從內府中拿出一些錢財贈予他們,以爲同慶,他們自然是歡喜不已了。

皇宮,北宮,芳林園。

“陛下,慶典與壽宴各項事宜,皆已準備妥當。各州刺史,還有諸多領兵大將,也已全部趕回洛陽。此次慶典,共耗費錢五億七千六百萬,糧十七萬四千餘石,絲綢兩萬餘匹,另宰殺牛羊豬驢雞鴨等牲畜五萬餘,瓜果蔬菜不計其數。”

錢理總攬此次慶典事務,此刻他正在向劉赫彙報着慶典舉辦的耗費。

劉赫微微頷首:“嗯,辦得不錯。朝中大臣們的禮單都呈上來了麼?”

錢理回道:“都呈上來了。此次賀禮,以當今的幾大家族爲最重,每一家送來的賀禮,都是世間奇珍,價值不下數千萬。而其餘大小家族,無論是否有人在朝中出仕,或單獨呈送,或由某位大臣轉送,都獻上不菲之厚禮。另外,朝中文武大臣,另有孝敬。所有賀禮,這算錢幣,總計約一百三十億上下。”

“嚯,當真是不少,這收賀禮可比辦壽宴的花費多得多了,朕倒是賺大發了。”

劉赫調侃了一句。

“呵呵,臣子向太后賀壽,本是分內之事,不過此番賀禮之所以如此厚重,其中卻也有那滿寵的幾分功勞就是了。”

荀彧的話,倒是提醒了劉赫。

“不錯,文若說的在理。伯寧這幾個月來,巡視各地,將那些暗中有倒賣田產藉機偷稅者,橫行鄉里欺壓百姓者,都一一懲戒,悉數抄家,那些家族和大臣,自然是膽戰心驚,想借助此次賀壽,以求得平安罷了。”

劉赫笑着說道,緊跟着又話音一轉,向錢理問去:“對了,王司徒他們這販書一事,如今是何光景?”

錢理再次稟報:“王司徒向陛下采購書籍,共計十六批,得利約三千四百億。而王司徒等人,藉此也是賺得盆滿鉢滿,獲利也當在兩千億上下。”

劉赫點了點頭,這紙質印刷書籍,在這個年代,實在是一件稀世珍寶,稱得上是搶手貨,利益自然是極爲豐厚的。

“可曾查到他都賣給了誰?”

錢理回道:“司徒將這筆買賣,分給三十餘個大小家族操持,他們在各州的州府所在地,開設書館,其在太學和官學門口的書館,生意尤爲興隆。另外,王司徒和諸多大臣、家主,與天下諸多家族都暗中有所聯絡,他們每次都會大批向其訂購書籍,據臣所知,單單是曹操帳下謀士程昱所在的潁川程氏,就前後三次採購了不下七八千本書籍。這其中有以錢幣支付,也有以絲綢、宅院、良田作爲交換。”

“還有,這幾個月來,王司徒聯合諸多家族,在各地開設私學,至今已不下六七百所私學,其中學子稍有家業者,也會購買幾冊或幾十冊。不但如此,他們所辦私學,收取學費,亦是不小之數目,少則兩三鬥米,多則一兩千錢幣,也是收入不菲。”

劉赫聞言,眉毛一挑:“他們倒是斂財有方,如此算來,只怕他們如今的收入,比起當初翻倍都是不止了。”

“陛下所言不差,正是如此。如今這些家族,已不似以往,依靠族中田產所獲以爲生計,他們所剩田產,多已十不存一,如今他們買書所得,再去買糧買肉,過得倒比以前更好。”

“呵呵,他們只怕到現在也還不知,他們那些田產,其實都已經到了朕的手中。”

劉赫不無嘲諷地說着。

荀彧笑道:“陛下最初那半年,每出一批書籍,都比上一批數量更多,價值更高,總是讓他們買書所得不足以採購新書,故此只能不斷變賣田產宅院,直到他們將田產賣得差不多了,陛下這纔將每一批書籍的數量穩定下來,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太過貪婪罷了。”

隨後,他又對劉赫請示道:“不知陛下打算何時對他們收網?”

劉赫擺了擺手:“不急,眼下他們還算規矩,並未有什麼過分的圖謀,朕也不可負了他們。朕這一手,不過是防患於未然罷了,有朝一日他們膽敢圖謀不軌,朕再用此手段收拾他們不遲。至於眼下麼……讓他們爲朕,爲朝廷拼命賺錢,這有什麼不好?更何況這些錢裡面,還有不少是敵對陣營送來的,用別人的錢,養自家的兵,這等好事,朕又何必去破壞?”

荀彧和錢理聽了,都是笑意盎然:“陛下英明,臣等不及也。”

“啊,對了。”錢理似乎忽然想起了什麼,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外表有些華貴的清單。

“昨日,涼州刺史崔鈞還朝時,還帶來的一份特殊的禮物,只是他入宮之時,陛下正在太后宮中請安,因此崔刺史將賀禮交給了微臣,請微臣轉交。”

說完,錢理將那份清單,鄭重得遞給了劉赫。

“哦?州平的賀禮?如此鄭重其事,朕倒是有些好奇了。”

劉赫接過清單,展開來看了幾眼,隨即臉上露出了驚喜之色。

“這……這是……西域各國的禮單?”

“不錯。”錢理說道。

“陛下早年滅了南匈奴主力,又令鮮卑歸順,如今關將軍將羌人各部,都予以收服,大漢西垂從此安定。涼州刺史崔鈞,敦煌太守盧雍,酒泉太守皇甫昌等人,治理地方,修建馳道,嚴明法紀,使得我大漢的威名,得以傳之八荒。”

“昔日,西域數十國,受匈奴、鮮卑、羌人等族脅迫,再加上我大漢內亂,朝政荒廢,以至絲綢之路漸漸斷絕,原本臣服於大漢的西域各國,也就此改換門庭。如今眼見我天朝重振聲威,再加上崔刺史等人在涼州處事公正,商旅興旺,各國這一兩年來,已多有商隊來涼州貿易,在得知太后壽誕之後,不少國家便派出特使,送上禮單,以示臣服之意。”

這份禮單,對劉赫而言,簡直是意外之喜。

西域數十國,在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擊退匈奴之後,便長期臣服與大漢,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加以管轄,直到陳湯、班固等人在時,西域是大漢的附屬國。

可是後來因爲種種原因,雙方逐漸失去了聯繫,大漢西去之路,被羌人、鮮卑,還有南匈奴各部阻斷,這傳承數百年的絲綢之路,也因此斷絕。

如今這份禮單的出現,其價值,遠不止上面寫着的諸多禮物,其中蘊含的意義,可遠非這些金錢所能衡量了。

劉赫迫不及待問道:“這些使節現在何處?”

“西域共有二十一國派來使節,其中包括龜茲、精絕、車師、危須、且末、烏孫、大宛、蒲類等國,這些使節已隨崔刺史一同入朝,如今居住在城中館驛。”

“好。”劉赫額手相慶:“傳命下去,這些人乃是邦國特使,交代館驛不可怠慢。兩日後的慶典上,爲他們安排一席。”

“陛下放心,臣以加入了外邦特使進獻賀禮這一環節。”

錢理的話,引得劉赫十分滿意。

“道準辦事,無有不精。”

“陛下,臣倒是還有一個主意。”荀彧說道。

“哦?文若又想出了何等妙計?”

荀彧微微一笑:“西域各國,此次前來朝拜,以微臣之見,其中多有深意。他們既爲尋求大漢庇護,與大漢通商往來,同時也未必就沒有試探我朝虛實之意。若大漢確實強盛而富饒,他們自然心甘情願臣服投靠,反之,則勢必離心而去,甚至與朝廷大敵聯手,也並非沒有可能。”

劉赫聞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個時代的世界格局,他還是清楚的。與大漢並列的,還有三大帝國,號稱這個時代世界上的四大強國,分別是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

這三大帝國之中,貴霜帝國與大漢之間,就相隔了一個西域。

西域這些小國,實力弱小,必須尋求一棵大樹作爲依靠,如果讓他們倒向了貴霜帝國,那貴霜勢必實力大增,難保以後不會有覬覦中原的野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嗯……文若所說,倒確實是朕沒有想到的。那你有何良策?”

荀彧說道:“此事原也簡單,陛下不妨如此如此……”

兩天時間,眨眼即過,這日,便正式迎來了太后的壽宴。

傍晚時分,北宮的永樂宮中,鼓瑟吹笙,錦緞飄揚,一排排座位,井然有序,一隊隊侍者,來往匆匆。

“太后、皇上、皇后娘娘駕到……”

龔三兒那尖銳的嗓音響起,所有大臣,都精神爲之一振。

“臣等叩請太后、皇上、皇后娘娘聖安。”

“免禮免禮,都起來吧,大家都落座吧,今日不過是爲我這老太婆過個生日罷了,不是在朝堂之上,不必太過拘禮。”

徐氏高興得雙眼幾乎眯成了一條縫。

“謝太后。”衆臣直起身子,隨後陸續來到了屬於自己的座位上。

“獻賀壽表文。”

龔三兒呼喝一聲,緊跟着便有一名中年儒士模樣的人站了出來,他手持一卷錦帛,便開始誦讀起了賀壽表文,裡面無非是一些歌功頌德之詞,說徐氏如何有德,如何含辛茹苦撫養劉赫,又如何安定後宮云云。

只不過這篇表文稍稍白話了一些,沒有那麼多華美的文辭罷了,但徐氏聽了,卻十分歡喜。

“呵呵,這人嘴可怪甜的,比起那些天天說話文縐縐,讓我都聽不懂的人而言,他可是強多了,來人,有賞。”

“多謝太后賞賜。”那人領過一盤金錠,歡喜地退了下去。

緊跟着,先是諸多皇子、公主向皇祖母祝壽,然後是關羽等幾位太后義子的賀壽,再就輪到了三公代表羣臣賀壽,一番流程下來,把徐氏哄得已是合不攏嘴了。

這時,劉赫朝龔三兒看了一眼,龔三兒當即會意,扯着嗓子高呼道:“傳龜茲、精絕等西域二十一國使臣覲見……”

第八百四十二章 殺神張飛第七百四十六章 肘腋之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問罪劉正第七十三章 喜事天降第五百零七章 險惡用心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後手連出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決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兩大人才第四十七章 政委開訓第八百六十六章 程良出走第三百五十六章 腐儒嚇壞第七百一十六章 揭穿陰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順加入第六百五十三章 典韋立誓第五百一十五章 高覽出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九十三章 突發情況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兵種第九百十八章 太學開學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實施第九百零三章 司馬動向第一千九十四章 雙面劉赫第二百一十三章 第一勇士第二百七十四章 罷戰言和第三百一十五章 九花摧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猛犯傻第二百九十章 草原異狀第三百八十七章 董卓上鉤第一百六十五章 互相算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曹劉激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伐西涼第五百一十七章 壺關之戰第二十三章 危險突至第六百七十七章 以胡制胡第四百五十九章 北境豐收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覽手段第六章 鬥熊孩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備悲慼第六百九十二章 韓遂陷阱第七百六十七章 曹操出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八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敗如山倒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問罪劉正第七十五章 花錢真爽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鬥徐晃第三百九十八章 震懾諸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真正危機第一百四十章 事前決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線大勝第六百六十六章 劉備訪才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伐西涼第四百六十三章 袁紹圖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理河套第四百九十八章 驚神連弩第五百七十三章 強攻山頭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地貴客第四百三十章 強攻趙府第七百三十九章 草原異變第九十八章 收養黑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危機爆發第七百七十八章 半夜反攻第三百七十章 董卓膨脹第二百零九章 誰主沉浮第八百零九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七十章 董卓膨脹第一千十八章 弓神之射第二百一十章 鮮卑到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勸你不聽第二百零六章 金錘之威第八百六十一章 局勢莫名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備出手第六百三十九章 貧窮劉赫第一千七十四章 雙槍對決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門驚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徐晃收人第六十七章 噩夢降臨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突圍第一千八十一章 又見伏擊第八百零六章 十惡不赦第七百章 平定西涼第四百九十六章 打開城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朝會激辯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十四章 少爺長工第四百章 奪取兵權第二百四十七章 四方震動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鬧曹營第五百八十七章 程良登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將破陣第一千七十五章 武聖一怒第九百五十九章 曹操密探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會之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豪強災難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第一千九十二章 立儲之爭第五百九十四章 劉赫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