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調撥兵馬

整個議事廳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羅陽身上,在座的沒有一個傻瓜,都明白郭嘉這個主意背後所隱藏着的意義。不用此計,則荊州就難以拿下,就算是強行拿下,大軍也會損失慘重!而用此計,固然能夠輕輕鬆鬆拿下荊州,可問題是這擅動兵馬的罪名可是不小啊,正如郭嘉所說,計策已經出了,就看羅陽有沒有那個膽量用了!

羅陽沉吟了片刻,其實他心裡倒是並不怎麼在乎什麼罪名,別人或許還不知道,不過從後世來的他可是很清楚,等到明年,各路諸侯聯手將董卓給逼離洛陽之後,那就是天下紛爭的開始!到時候各路諸侯相互攻擊也是常事,不會有人來對羅陽的行爲說三道四。對於漢室,羅陽可不像這個年代的人那般敬畏。

不過要說羅陽完全不擔心,那也是假的,羅陽猶豫的原因,就是擔心自己這麼一來,會不會影響到即將發生的陳留會盟。特別是那南陽可是有個袁術,這傢伙的野心可不比孫堅小多少,而且又與自己有仇,羅陽要是打了他的老窩,可保不定這傢伙會不會在陳留會盟的時候來陰的!

深深地吸了口氣,羅陽思索了半天,終於是擡起頭,咬着牙哼道:“打!錯過了這個機會,老子晚上睡覺都睡不着!不過那南陽我們先不動!等我們參加陳留會盟,打完了董卓之後,再去南陽!”

聽得羅陽做出了決定,包括郭嘉在內,所有人也都不由得鬆了口氣,若是不用此計,對於羅陽來說固然是比較穩當,但郭嘉等人也同樣會不甘心!要真說起來,在羅陽的這幫手下當中,除了一個黃忠對漢室還有點念想之外,劉闢、龔都、裴元紹和周倉,全都是出身黃巾軍,自然不會向着漢室,那甘寧和趙強也是當了這麼多年的江匪。至於文聘和郭嘉,兩人都是寒門出身,若不是碰上羅陽,只怕也沒有這麼早出仕,對支持世家的漢室當然也沒有什麼好感。剩下一個黃忠,雖然對漢室有些忠心,但羅陽救了黃敘,他也早已經一門心思效忠羅陽,所以也不會多說什麼。

而羅陽做出暫不攻打南陽的決定,郭嘉也是猜出了羅陽的擔憂,點了點頭,只要能夠將荊州大部分領土拿下,暫時讓出一個南陽也算不得什麼。當即郭嘉便是說道:“既然如此的話,少了一個目標,我軍反倒是少了一份負擔!上庸的兵馬較少,只需一將帶着兩千餘人就足夠拿下了!江夏雖然有不少人馬,但大多數都是水軍,攻佔江夏的時候,我軍只需從陸路進發,那些水軍也就完全發揮不出作用了!其餘諸郡更加不用擔心,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南郡!”

“唔!”羅陽也是同意郭嘉的分析,正低頭謀劃着,忽然眼睛一亮,他這纔剛剛想起來,幾年前褚貢不是被任命爲了武陵太守嗎?怎麼聽剛剛劉闢的彙報,那武陵太守變成了一個叫曹寅的了?當即,羅陽連忙問道:“劉闢,那武陵太守的確是叫曹寅?你沒有聽說過一個叫褚貢的嗎?”

聽得羅陽提起褚貢的名字,早就認識褚貢的黃忠和郭嘉都是眼睛一亮,郭嘉倒是記起了褚貢被任命爲武陵太守,而黃忠自從當年南陽一別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褚貢,當即便是問道:“主公,怎麼褚大人到荊州來了嗎?”

黃忠這麼一問,羅陽頓時心就不由得一沉,黃忠五年前就到了襄陽,按理說褚貢要是來荊州赴任,理應先到襄陽來覲見刺史王睿,怎麼黃忠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褚貢的消息?果然,劉闢聽得羅陽的問話,那也是一頭的霧水,問道:“主公,你所說的,可是當年南陽太守褚貢褚大人?他不是在洛陽嗎?什麼時候來荊州了?”

“先別說這個!”羅陽心裡已經意識到有些不妙,連忙問黃忠,“漢升兄,你在襄陽呆了這麼久,可知道這武陵太守曹寅是怎麼回事?”羅陽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當年褚貢是接了朝廷頒下的旨意,前往武陵赴任,的確是擔任武陵太守一職,怎麼好端端地突然變成了這個曹寅了?

黃忠不由得一愣,低頭回憶了一下,回答道:“這個,我倒是有點印象,好像直到三年前,武陵太守一職一直都是虛空無人。後來這個曹寅就突然蹦了出來,手裡拿着朝廷的任命書,就任武陵太守。有朝廷的任命,王睿當然不會說什麼,安排了一下,就讓他去赴任了。不過這些年來,王睿一直想要拉攏此人,卻是沒有得到任何結果,此人反倒是和蔡家走得很近,只是卻又沒有完全投靠到蔡家那邊!”

蔡家?羅陽似乎有些明悟地轉頭和郭嘉相互看了一眼,既然曹寅的任命書經過了王睿的認可,那就說明這任命書不會是假的!可偏偏當年朝廷任命的武陵太守是褚貢啊!任命書也應該是在褚貢手中,難道說,褚貢遇到了什麼不測?

“嗯!”羅陽點了點頭,原本還想着派個一兩千人就能將武陵郡給拿下,現在看來恐怕沒有那麼簡單了!羅陽心中再次將剛剛定下的計劃推翻,開始重新盤算了起來,最後擡起頭喝道:“文聘聽令!”

羅陽突然喊文聘的名字,讓衆將都是不由得一愣,隨後又看到羅陽竟然拿起手邊的空白軍令書和筆墨,開始揮筆書寫着什麼,頓時就明白了,羅陽則是要調派兵馬了!文聘見到自己是第一被指派的人,當下就是大喜,連忙上前對着羅陽抱拳喝道:“末將在!”

羅陽在軍令書上寫了兩行字,最後拿起腰間的虎符印便是蓋在了軍令書的最後,吹乾墨跡,直接就抓起軍令書丟了下去。文聘見了,忙是上前接住,就像是捧着寶貝一般,小心翼翼地捧着。羅陽則是大聲喝道:“我撥給你三千兵馬,五日內拿下那上庸城!你可做得到?”

“做得到!做得到!”文聘連忙是將軍令書當成寶貝一般藏在自己的懷裡,生怕有人會跟他搶。這個可是文聘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啊,文聘可是期盼這個機會很久了,收好軍令書之後,文聘便是對着羅陽抱拳喝道:“請主公放心!末將五天,不,三天!三天之內保管拿下上庸!”也虧得文聘還記得這上庸郡距離樊城還有些距離,要不然非得直接蹦出個一天不可。

看到文聘樂滋滋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將領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羨慕的目光。不過他們也不急,羅陽這才只調撥了一路兵馬,還有其他幾路,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

果然,羅陽看了一眼衆將,看到衆將全都是高高挺起了胸膛,生怕羅陽注意不到自己。只見羅陽嘴角微微一翹,喝道:“甘寧!趙強!聽令!”

被點到名字之後的甘寧和趙強不由得大喜,連忙起身出列,對着羅陽就是抱拳喝道:“末將在!”

羅陽又是疾筆奮書,寫好了一份軍令書,同樣是蓋了個虎符印,丟給了甘寧,喝道:“我撥給你們五千兵馬!以甘寧爲帥,趙強爲副!七日內拿下江夏!可有問題?”

甘寧和趙強哪裡會有什麼問題,都是興高采烈地對羅陽抱拳喝道:“請主公放心!末將一定拿下江夏!獻於主公!”總算甘寧和趙強不像文聘那麼毛躁,沒有亂許承諾,接下軍令之後,也是滿臉笑容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了。

羅陽又是再次提筆寫一份軍令書,卻是口中喝道:“劉闢!龔都!聽令!”

劉闢和龔都兩人畢竟單獨領軍這麼多年了,可不像其他人那麼急切,聽到羅陽的話之後,也沒有什麼表情變化,直接站起身,走到羅陽的面前,抱拳喝道:“末將在!”

羅陽寫完這份軍令書之後,卻是猶豫了起來,並沒有那麼快就蓋上虎符印。這路兵馬可是要去攻打最爲重要的南郡,本來羅陽給這路兵馬安排的是黃忠。不過有了剛剛那一碼事,羅陽卻是想要把黃忠安排到武陵那邊去了!想了想,羅陽又在軍令書上加了幾筆,喝道:“裴元紹聽令!”

裴元紹沒有想到會突然又叫了自己的名字,不由得一愣,不過馬上回過神來,急急忙忙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劉闢和龔都的身後,對着羅陽抱拳喝道:“末將在!”

羅陽最終還是蓋下了虎符印,對三將喝道:“我撥給你們一萬五千人!可敢去取南郡?”

一萬五千人!那可是甘寧手中兵馬的三倍啊!不過就算是如此,羅陽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劉闢、龔都和裴元紹不像甘寧與文聘,雖然做事比較沉穩,但能力卻是有些欠缺。南郡可沒有那麼容易拿下,所以就連劉闢他們三個也沒有立馬回答,而是思索了片刻,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後劉闢抱拳喝道:“主公!末將等定拿下南郡!”

第168章 陳留再會第212章 袁紹的心思第413章 黑心的郭嘉第815章 范陽之戰(完)第583章 隴西守衛戰(上)第568章 一封密信第80章 志向不同第183章 驕敵第47章 棋局第598章 劉備的妥協第631章 玄菟城之戰(上)第60章 劉瑩姬第840章 識破身份第93章 殿第199章 路人第913章 連環伏擊第123章 女子第357章 一石三鳥第21章 收服第628章 老者第73章 何皇后的妥協第879章 將計就計第490章 徐州煙雲第370章 龐統之問第810章 范陽之戰(十三)第394章 荊州戰火第14章 小兵大將第814章 范陽之戰(十七)第455章 連環計成功?第545章 破百鳥第562章 函谷關大戰(八)第689章 挾持第894章 攔截第516章 蔡小姐第488章 逆轉第144章 輕取上庸第448章 馬超戰張飛(下)第78章 清和宮第794章 廣陵再戰(七)第257章 周倉和小鬼第495章 羅乾第864章 等待第797章 北國烽煙第395章 驅民與誘民第175章 黑鬼對黑鬼(下)第116章 父母心第439章 老冤家第582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239章 兗州第422章 襲擊第421章 陷陣營顯威第195章 虎牢關大戰(四)第767章 廣陵之戰(二)第738章 羣戰王越第386章 絕招第445章 聖旨的作用第690章 誰留下?第99章 突圍成功第71章 夜襲第938章 援救高順第212章 袁紹的心思第439章 老冤家第572章 長安使者第800章 范陽之戰(三)第552章 函谷關大戰(一)第220章 張機的表妹第648章 納妾第212章 袁紹的心思第545章 破百鳥第188章 董卓之怒第414章 長安變故第519章 引入第647章 蒙諾第724章 上郡之戰(六)第482章 暴怒第210章 瘸九第303章 城門第854章 任俠第326章 師兄第150章 水戰(完)第406章 夜襲第122章 立威第450章 諸葛第766章 廣陵之戰(一)第903章 渤海狼煙第384章 陳留大戰第828章 奸雄的反擊(中)第669章 至情楊修第460章 涼州變故第625章 強人?第368章 主公是神仙?第6章 一語成鑑第79章 惻隱之心第497章 世家密會第920章 諸葛亮的自信第450章 諸葛第433章 百鳥朝鳳槍第825章 廣陵末戰(十)第896章 許氏功法第211章 董卓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