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

隆中碼頭只是一座小碼頭,一次只能停泊十幾艘渡船,但生意卻很不錯,大多是隆中鎮的士人去樊城購物、娛樂,尤其是休學日,碼頭上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但自從蔡進一把火燒燬了三百餘艘樊城的渡船後,隆中碼頭變得十分冷寂,基本上看不到一個人,碼頭旁的江水還漂浮着被燒燬船隻的殘骸。

但天還沒有亮,看守碼頭的老者便被眼前的一幕唬得幾乎暈倒,只見若隱若現的霧氣中,碼頭外江面上密密麻麻停滿了戰船,遮天蔽日,盛況空前,這是隆中碼頭從未見過的景象。

老者連忙騎上小毛驢慌忙向數裡外的軍營趕去,蔡將軍告訴過他,若有異象,要立刻稟報。

不多時,蔡進帶着幾名隨從騎馬疾奔而至,他翻身下馬,揮手向最近的一艘船隻大喊:“我是牙將蔡進,劉太守故人,請問劉太守可在?”

片刻,放下一艘小船,有軍士搖船而來,拱手笑道:“蔡將軍,我家太守有請!”

蔡進上了船,不多時蔡進被帶上一艘大船,這便是江夏水軍的主船,蔡進被領到船艙門口,士兵稟報道:“啓稟太守,蔡將軍來了。”

“請進!”

蔡進走進船艙,只見船倉內一張桌子上擺放着大營的模型,桌子旁邊,劉璟正和幾名將領商議布營的細節。

劉璟見蔡進走入,便對甘寧笑道:“就按照這個方案紮營吧!尤其要注意哨塔防禦,寧可繁瑣一點,也不可大意。”

“遵令!”

甘寧因爲李俊傷勢未愈,被劉璟從柴桑調來,擔任這次西征曹軍的副將,他行一禮便匆匆去了。

劉璟纔對蔡進笑道:“我們有兩年沒見了吧!”

“是!兩年多一個月,上次是我來江夏公幹。”

劉璟點點頭,擺手笑道:“請坐吧!”

兩人靠窗坐下,劉璟又看了他一眼,蔡進的臉上有三條觸目驚心的血痕,脖子上也有,看得出是鞭子所抽,鞭痕很新,應該是最近發生的事情。

“你這臉上的傷是怎麼回事?”

“唉!是我的家主發怒。”

蔡進便將燒船之事說了一遍,卻沒有說是什麼原因,最後黯然道:“家主震怒,抽打了我十幾鞭子。”

劉璟瞥了一眼窗外依稀可見的渡船殘骸,其實這也是他關心的第一件事,蔡進爲何要燒船?他實在想不通蔡進的動機。

“你能告訴我,爲何要燒船?這難道是文將軍的命令嗎?”

蔡進心中苦澀,嘆息一聲道:“說起來我理應當斬,船是荊州公器,我卻因家族利益而燒燬之,心中實在是羞愧萬分,等文帥回來,我會向他請罪!”

“燒船是你們家族的意思?”劉璟不解地問道,蔡家爲什麼要燒船。

蔡進點點頭,“是我祖父的意思,他擔心家主經不住曹軍壓力,投降曹軍,所以他命我一把火燒了渡船,絕了家主的念頭,只可惜,最後還是剩了二百餘艘未燒燬。”

這個理由讓劉璟聽得很驚訝,他也知道蔡家和陶家一樣,名義上是蔡瑁爲家主,但實際家族內部大權掌握在前任家主手中,劉璟也知道蔡訓此人,是一個極有頭腦的蔡家長輩。

他心中暗忖,‘此人倒頗有見識,有時間倒要去拜訪他。’

想到這,劉璟笑問道:“最近你要去見祖父嗎?”

“過幾日要去。”

“去時不妨叫上我一聲,我也想去拜訪一下令祖。”

“太守願去,我一定會告之。”

兩人隨口聊了幾句,話題便轉到文聘身上來,蔡進更關心師父的情況,他小心翼翼問道:“不知我師父近況如何?他應該到江夏了吧!”

“文將軍已經到江夏了,他幾乎是和我同時出發,不過他要繞開張允,估計會晚兩天到襄陽,明天或者後天就應該到襄陽了。”

“那我就放心了!”

劉璟沉吟片刻,又帶着一絲玩笑的口吻問道:“假如有一天,曹操親率大軍南下,在壓力之下,貴家主投降了曹操,不知蔡兄是否也會跟隨?愚直之言,請蔡兄勿怪!”

劉璟的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極爲無禮,有點變相侮辱蔡家家主,不過蔡進卻沒有生氣,劉璟的話戳中了他的心病,他知道家主爲了保家族利益,遲早會投降曹操,那麼他蔡進又該何去何從?

沉默良久,蔡進嘆口氣道:“我跟師父走,師父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蔡進的回答在劉璟的意料之中,他繞這麼一個大圈子,其實並不是爲了蔡進,而是爲了文聘,他真正想要的人是文聘。

但劉璟也知道,文聘對劉表忠心耿耿,只要劉表在一天,文聘就不會考慮任何去處。

但劉表已經時日不多,離文聘決定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而文聘是個忠直之人,他會不會繼續效忠劉琮,或者轉而效忠劉琦?

這都讓劉璟十分擔心,現在蔡進就坐在他眼前,從蔡進這裡是否可以知道一點文聘的打算?

或者以蔡進爲突破口,最終通過蔡進將文聘招至自己麾下,說穿了,劉表去世,就是荊州大分家的開始。

劉璟坐直了身體,注視着蔡進的目光緩緩道:“蔡兄有沒有考慮過來江夏,和我一起共同抗曹呢?”

蔡進沉默了,其實三年前他就想投靠劉璟了,只是因爲師父的緣故,他沒有選擇去江夏,而是留在師父身邊。

現在劉璟正式向他提出了這個希望,蔡進心中百感交集,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最後他嘆息一聲,“請太守讓我考慮一段時間,一旦決定,我一定會忠誠跟隨!”

劉璟點點頭,“我靜候佳音。”

..........

就在劉璟和蔡進細談的同時,徐庶也出現在諸葛亮的府宅中,自從五年前徐庶去了江夏郡,便再也沒有見過諸葛亮,雖然三年前他曾回過隆中,但那時諸葛亮正好去了蜀中,兩人交臂錯過。

五年不見,兩人心中都有了一點滄桑之感,這五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讓兩人一言難盡。

書房裡,諸葛亮和徐庶對桌而坐,旁邊坐着黃月英,她也是徐庶舊友,數年不見,衆人都有一種重見故友的喜悅。

諸葛亮的寶貝女兒諸葛果才四歲,她也一本正經地坐在父親身邊,不過她在練字,細嫩的小手捏着一支小筆,一筆一劃地模仿母親的字。

寫了一會兒,她卻悄悄地畫了一隻小貓,又偷偷看一眼徐庶,見徐庶留着短鬚,她也在小貓頜下畫了一簇短鬚,小貓的眼睛也畫得和徐庶有幾分神似。

大人們卻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調皮,諸葛亮笑問道:“江夏準備幾時攻打樊城?”

徐庶喝了一口茶,笑了笑道:“暫時還沒有決定,憑江夏軍一己之力,很難擊敗曹軍,須三家合力方行,我們也在等待南郡的軍隊北上,應該就在這幾天了。”

“其實江夏軍實力也不弱,有精騎兵,有重甲步兵,倒不一定戰勝不了曹軍,關鍵是調兵得當,比如用騎兵偷襲南陽,或者截斷曹軍糧道,在這種情況下,曹軍必然會北撤。

那時江夏軍佔領樊城,就是荊州第一戰大捷,無論對振奮軍心,對你們太守在荊州的威望,都將有巨大影響,元直何不向劉太守建議?”

徐庶點點頭,“賢弟的方案是不錯,只是可惜騎兵已經用到別處了。”

諸葛亮也笑了起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去汝南或者潁川了,不過這步棋走得並不高明,或許正是曹操所盼。”

“這話怎麼說?”

諸葛亮淡淡一笑,“此時曹操率大軍遠征烏桓,中原空虛,荊州騎兵北上,雖然不至於攻下許昌,但必然會引發中原震動。

一些不滿曹操之人會趁機奔走聯絡,尤其朝廷中有不少反曹大臣,如果他們有異動,肯定會被曹操部署的暗探察覺。 Www✿т tκa n✿C 〇

等曹操率軍返回,正好一一剷除,爲他南下荊州掃除後顧之憂,你說曹操會不感謝你們的騎兵北上嗎?”

徐庶默然無語,他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見識更高一層,自己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

這時,黃月英也嘆息道:“這幾年變化很大,以前的舊友大多各奔前途,我也常勸孔明出山致仕,造福天下蒼生,以實現心中抱負,不要終老山林,可他就是不聽,元直,你也勸勸他吧!”

“我正是爲此事而來!”

徐庶連忙取出一封劉璟的親筆信,放在桌上,推到諸葛亮面前,笑道:“不知孔明是否願意出仕,出任江夏軍師一職,璟公子對賢弟慕名已久,願以賢弟爲軍師,共謀匡扶漢室大業!”

諸葛亮仰頭呵呵一笑,“元直之才勝孔明十倍,璟公子爲何不用元直爲軍師,非要惦記我這個山野村夫?”

“賢弟讓我臉紅了,我有自知之明,我的才華遠比不上賢弟,我常對璟公子說,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若遇明主,就如興周八百年之姜尚,興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璟公子對孔明賢弟也悠然神往,今天若不是忙於軍務,他一定會親自前來拜訪。”

諸葛亮還是搖了搖頭笑道:“元直太高看我了,我生性疏懶,不願忙於政務,恐怕讓元直失望了。”

旁邊黃月英見丈夫婉拒了徐庶的好意,心中有些過意不去,也勸諸葛亮道:“璟公子應該很不錯,否則元直和山民也不會對他忠心耿耿,縱觀荊州,興旺者唯有江夏,妾身也聽說江夏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正是明主治國之象,夫君也讚揚江夏治理有方,既然璟公子誠心邀請,夫君爲何不去試一試呢?”

諸葛亮笑而不語,不管徐庶和妻子怎麼勸說,諸葛亮都堅持不肯答應,徐庶無奈,只得告辭離去。

諸葛亮送客回到書房,黃月英已經收拾好了茶具,有些埋怨丈夫道:“我真不明白你怎麼想的,你不是說只要璟公子誠心來邀請,你可以考慮去江夏嗎?現在人家請你做軍師,位在元直之上,你卻又不答應了。”

“誠意?”諸葛亮冷笑一聲,“我可看不出他哪裡有誠意!”

“唉!”

黃月英太瞭解丈夫了,骨子裡固執又驕傲,她嘆息一聲道:“無非就是人家不肯親自上門罷了,元直不是說了嗎?他軍務繁忙,否則一定會來拜訪。”

諸葛亮笑而不言,他摟着女兒,提筆也畫了一隻貓,臉卻有點長,又添上長鬚,就像他自己,諸葛果咯咯直笑,搶過筆在旁邊寫了‘諸葛貓’三個字。

黃月英沒有注意到這父女倆的小動作,她還在想剛纔之事,她雖然替劉璟辯解,但心中着實也有些奇怪,劉璟明明就駐兵隆中,他爲何不親自上門?要知道,這不是請書佐之類的小吏,而是請軍師。

她不解地問道:“明明璟公子就在隆中,他爲何不親自來拜訪夫君?非要先派山民來,又派元直,其實我覺得他既然一心想用夫君,親自來一趟,不更顯得有誠意嗎?”

諸葛亮笑了笑,“這就是璟公子的聰明之處,他要考慮元直的感受,畢竟元直跟隨他多年,按理應該是元直爲軍師,他卻來請我,如果他表現得太熱情,會傷元直的心,所以他讓元直來,如果元直願意接受,過些日子他自然就會親自來。”

黃月英默默點頭,其實她覺得劉璟很不錯,幾次三番來請自己夫君出仕,已經做到仁至義盡,她也希望夫君能夠幫助劉璟,而且是陶湛的丈夫,於公於私都是好事。

“如果璟公子親自來請夫君,夫君會答應嗎?”

“說實話,我也不知。”

諸葛亮嘆了口氣,“此事一言難盡,劉璟確實不錯,年輕務實,胸有大志,是一個明主,但我觀察數年,覺得劉皇叔也不錯,寬厚仁德,又有天下名望,值得追隨,他們都是胸有遠大抱負之人,不瞞娘子,我心中委實拿不定主意啊!”

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2章 一輛牛車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1056章 兵壓蒼梧第40章 蒯越之勸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73章 獲封新職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941章 如假包換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1008章 劉曹聯姻(上)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327章 安陸激戰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41章 伯侄夜談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044章 再搬新家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79章 刀下留人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639章 來易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