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城外接敵

營寨火光將黑暗的天際勾出一抹紅色的邊框,戰事已經徹底消停,火光映照下,來來往往的人影,或徒步奔跑、或騎行掠過,看似混亂的場面漸漸有了一些規律。官兵們忙着搜繳戰利品,一車一車的糧草向城內送去。

在營寨的南邊,文丑正在處決被俘的黃巾軍,他性情暴躁,從昌城討賊失利之後一直對這些黃巾賊衆恨之入骨。敗回郡府後不久又遭受這些逆賊封城,此時此刻好不容易得了這樣的機會,自然少不了將心中的一股怒氣全部傾瀉而出。

被俘的黃巾賊一個個蓬頭污垢,在一衆官兵的勒令之下一字排開跪在地上。

文丑擰着一柄五尺長的大刀,親自上前一個接着一個砍掉這些俘虜的腦袋。在後面等待行刑的俘虜看着死亡一步一步迫近,許多人早已嚇得不成樣子,哭泣、求饒甚至癱軟在地上。文丑的衣衫上早已沾滿了血跡,大刀切下一個人的頭顱時,從脖頸大動脈處併發的血飛濺得到處都是。

祖昭率領郡北義勇的騎手們跟祖陵、奎安等人會合,在追趕了一會兒逃跑的賊寇之後,便調頭返回到營寨這邊,正好與周治碰上。

周治對祖昭一陣感慨萬千的稱讚,少不了提及夕陽縣斬殺賊酋張玩的功勞。

祖昭這會兒倒是沒有太多功夫重提舊事,他象徵性的先向周治詢問道:“周都尉,如今順利破賊,又起獲諸多糧草,算是重創了這幫黃巾賊寇的元氣,敢問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他心中自然早有打算,但畢竟周治是郡府都尉,在這個時候多少要給其面子。

周治幾乎沒有多想,當即說道:“賊寇大軍想必很快就會趕來,眼下我們儘快將糧草搬進城內,你等義勇也同進到城內。有了這些糧草,再堅守一兩個月的時間不成問題,再者這些黃巾逆賊失了糧草,用不了多久便會糧盡,自然會自行潰散。”

祖昭早有想過周治、文丑等官兵會有這樣的想法,畢竟面對強敵,理所當然應該採取更爲保守的策略。一旁的火光映在他的臉色是一片波瀾不驚,平靜而又從容,耐着性子聽完周治的話後,他馬上說道:“周都尉,我以爲眼下絕不應該退回城內。賊勢雖大,然則已是連番遭受重創,等到那些潰逃的賊寇將消息傳出去後,必然會引起人心惶惶。我等則應該抓住眼前大好機會,穩住此間這道缺口,決計不能讓賊人再次圍城。”

周治微微皺起眉頭,沉聲說道:“這是何意?明明可以避免更多的損失,讓這些賊人自行退散,若是在此間堅守作戰,賊勢之大,又有新敗奪糧之恥,萬一發狠,我等不僅沒有把握堅守,若稍有不慎,甚至還會讓賊人趁勢破城。這等風險,你我可都擔當不起。”

祖昭強調的說道:“若是兩軍對陣,必然會有這番考慮。但這些黃巾賊不過是烏合之衆,連續攻城十多日毫無進展,張玩又在夕陽落敗,今日又讓我等劫了糧草,接連創傷之下士氣紊亂、人心不穩實屬情理之中。其鋒銳無非是接下來的第一輪進攻,我等若是迎鋒而上,破其銳氣,奪其軍心,一戰可定全郡。”

他的這番話說得十分有氣勢,更有一種不可動搖的鏗鏘之力。

周治倒也不是一點都聽不進祖昭的話,仔細尋思,從戰略和大局觀瞻的角度上來看,祖昭的方案的的確確是有一定意義。只是,他畢竟要考慮郡府以及整個右北平郡目前的現狀,賊寇橫行,郡南兩縣淪爲賊窩,如若祖昭的方案不成功,甚至會牽連郡府出事,這樣的風險可不是自己能承擔得起。

當即,他用十分嚴肅的口吻說道:“祖昭,我知你連戰得勝,但此時絕不能意氣用事。正所謂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尤其是在郡府城下,任何行動都必須深思熟慮,斷然不可有任何冒險之舉。至於一戰平定全郡,眼下我們已經取得關鍵勝利,之後大可循環漸進,不必急於一時。你且放心,今後自然少不了你等用武之地,待到平亂結束,我定會將你等功績如實上報,保管能消去之前的罪名。”

祖昭看得出周治心意已決,心中多少有一些躁意,只當周治太過保守。他的眼界絕非只在右北平郡之內,如今右北平郡的動亂較之全國上下的黃巾起義而言,根本算不得十分嚴重。要想在黃巾之亂中混出一番豐功偉業,少不了要真正的去迎接一些大陣仗。他正是希望能儘快平息郡內動盪,以此爲基礎,獲得三、五分勇名,旋即再統率本族義勇出征外郡,融入歷史洪流之中闖出事業。

周治的擔憂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他對右北平郡的黃巾賊還是能有所掂量,尤其是前期已經給黃巾軍制造了衆多打擊,在這個時候迎鋒相對並非沒有可能。退一步來說,圍城的黃巾軍即便人多,但調遣起來也是需要時間,最快時間趕到此間的黃巾軍人數肯定不會那麼龐大。更何況,黃巾軍正若撤走圍城兵力全部集中到此間,郡府同樣可以抽調城內尚且駐守的兵力,或從其他城門殺出、牽制,又或是轉移到此處來支援。

不過,周治都把話說到這樣的語氣上面,他當然不會不識相,全然沒有必要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他用平靜的語氣說道:“都尉大人既然心意已決,在下也不多說其他。”

言罷,這便要轉身離去。

周治忽地又喚了一聲道:“祖昭。”

祖昭勒了一下繮繩,回身看了周治一眼。

周治問道:“李獻巖現在何處?”

本以爲周治會有什麼其他想法,沒想到卻是問及這件事。祖昭心中自然有許多百無聊賴之感,然而猶是回答道:“夕陽縣一役後,李獻巖便趕去州府通報此事,順便請求州府派遣援軍。這幾日人應該已經到州府了。”

他說完,不再遲疑,策馬帶着祖成、祖陵等人離去。

回到營寨,祖昭在南邊找到文丑。文丑連砍了二十多個黃巾賊的腦袋,這會兒正坐在地上喘着粗氣歇息,他的手下已經把剩下的黃巾賊全部處死,平地上染紅了一大片,一條直線上到處能看到那些身首異處的頭顱,場面十分血腥。

祖昭雖然不贊成殺俘,但這會兒顯然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去理會這件事,跳下馬來到文丑跟前,他將自己決定在此地拒守接敵的想法又說了一遍給文丑聽。

文丑與周治同爲本郡都尉,職責和權力上幾乎相同,無非是轄區不同罷了,然而文丑與周治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算上之前出征討賊失利,文丑心中正憋屈着一股不平,聽完祖昭的話後,打心底已經有了蠢蠢欲動的念頭。眼下對於他來說,不單單是泄憤,更重要的就是一戰而挽回個人的地位和名譽。

當然,他也絕非是囫圇之人,對祖昭的想法依然有過思考。正如祖昭所分析那樣,他贊成眼下黃巾軍陣勢不穩,從昨日到今天又是來來往往調度兵力,官兵與義勇正處於連勝又是反轉局勢的風頭上。單單從士氣的對比上,已經佔據了一定優勢。

考慮到這裡,他點着頭說道:“你說的沒錯,這些黃巾賊雖然人多,不過強弩之末、不能穿縞,他們至多也只剩下最後一次殘喘之息。只要能迎其鋒,破其銳,賊勢彈指可定。”

祖昭這時又說道:“只是,周都尉並不這麼認爲,他的意思是繼續堅守城郭,待賊寇糧盡之後自行退散。”

文丑臉色一下子黑了下來,果斷的說道:“他若這麼想,那就由他去好了。我下令麾下部從與郡北義勇留駐此地,也無須太多人,只要有足兩千即可。”

祖昭當即說道:“我尚要去徵詢其他各縣義勇的意見。”

文丑想了想,又說道:“你且先去。我先安排我這邊的人馬,另外過一會兒再去找周都尉仔細商談此事。”

祖昭頷首道:“好,我這就去。”

郡北各縣義勇雖然處於連連得勝的勢頭,然則畢竟都是一些鄉野村夫,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辦法,他們自然不願意太過拼命。奎安是以周治爲藉口,聲稱周都尉如何安排,他便如何行事。反倒是高奐十分有魄力,年輕氣盛,最是希望能趁勝追擊,以彌補自己未能參加夕陽縣一役的損失。

最終,祖昭只能張羅到近八百義勇的兵力留守城外禦敵,而文丑的麾下如今在城外只有不到七百人。這與兩千人數相差甚遠,也使得在城外與黃巾軍主動接戰的計劃顯得失策。文丑有些焦躁,甚至都打算派人進城,將城中部從全部調派出來。好在最後祖昭與文丑連番勸說下,還是說服了周治贊同他們的行動,具體是立刻從城中抽調更多的兵力到東北城門這邊,一旦城外作戰失利,能夠在接應祖昭、文丑的同時遏制黃巾軍趁機衝城。

第3章 ,欲加之罪第10章 ,最後一劍第18章 ,西涼之禍第93章 ,馬鈴幕下第15章 ,小小較量第125章 ,勁敵第75章 ,預備義舉第13章 ,光和七年第3章 ,徹夜難眠第2章 ,從容而去第27章第36章 ,桃李不言第86章 ,大戰之下第24章 ,不分伯仲第94章 ,接連慘敗第57章 ,火計之計第72章 ,殺有餘辜第105章 ,陳宮妙計第90章 ,義釋文丑第62章 ,糧草問題第108章第111章 ,水淹大軍第37章 ,公孫家意第23章 ,風雨欲來第77章 ,暗箭傷人第21章 ,滋生事端第82章 ,賞金五千第15章 ,小小較量第86章 ,大戰之下第86章 ,引經據典第45章 ,聚圍四方第89章 ,繁安有賊第38章 ,出兵平叛第1章 ,祖家少年第66章 ,夢兆再靈第20章 ,高奐之怒第48章 ,衝鋒陷陣第17章 ,馬騰叛亂第91章 ,大戰在即第43章 ,計策誘敵第89章 ,*之擒第14章 ,公孫客人第1章 ,祖家少年第35章 ,兩地之思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5章 ,想即刻做第10章 ,箭術之爭第32章第10章 ,箭術之爭第36章 ,助公孫瓚第66章 ,夢兆再靈第16章 ,張預求救第1章 ,寒風襲來第86章 ,大戰之下第47章 ,正面交鋒第85章 ,訓練之日第58章 ,公孫伯圭第19章 ,路遇折返第47章 ,策而後行第119章 ,三路奔襲第46章 ,田豫田憲第91章 ,大戰在即第110章 ,鮮卑大將第2章 ,從容而去第115章 ,病魔襲軍第33章 ,回程路上第100章 ,血濺宮牆第77章 ,胡姬請纓第33章 ,難得良將第96章 ,煽風點火第46章 ,再次出征第22章 ,夕陽西下第97章 ,鮮卑之猶第52章 ,遭遇黑箭第3章 ,徹夜難眠第8章 ,餘孽風波第86章 ,引經據典第40章 ,背後中傷第64章 ,首戰必敗第55章 ,名家之後第93章 ,馬鈴幕下第90章 ,慘烈之死第59章 ,動盪不安第19章 ,路遇折返第41章 ,斷水決口第117章第84章 ,大戰文丑第62章 ,糧草問題第39章 ,油有皮甲第88章 ,故技重施第56章 ,各有計謀第94章 ,遼東冤案第73章 ,最後進攻第58章 ,全軍追擊第9章 ,決死一搏第2章 ,從容而去第30章 ,對衝之下第56章 ,空空如也第93章 ,志在四方第23章 ,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