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明經算術

儘管祖昭在心中早有尋思,但也沒料到陳縣君竟是爲此事而來。

察舉是漢朝最重要的取仕途徑,凡能獲得察舉資質者必然是當地德才出衆之人。即便如此,每年名額有限,各縣所推舉的賢能也要經過一定角逐。

祖昭自知自己名聲不菲,從小便能孝順長輩、禮賢下士,又認真刻苦研讀詩書經文,再加上祖家大族的世家背景,的確並不缺乏參加察舉的資質。但重要的是,他現今年歲尚輕,較之縣裡其他德才之仕而言着實資歷不足。縱觀過去十餘年的察舉歷史,所錄取者皆是弱冠才俊,根本未曾有過十六歲少年破格取用的前例。

當然,這並非說沒有任何機會。只不過他從始至終就沒考慮過以察舉步入仕途,祖家三代將門,人丁興旺,家族富甲一方,單憑本家勢力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完全沒必要多費心思在選舉一事上面。若未能選入朝中授官,留在郡縣擔任一官半職倒是好的,萬一機緣巧合真被選入朝中,遠離本家勢力範圍,反而得不償失。

如今漢室式微,黃巾起義即將揭開帷幕,天下很快會迎來羣雄並起的時代。亂世之中沒有什麼比手握實際兵權更能體現優勢,無論是爲了生存還是別有所圖,只有真正掌握一支屬於自己的強軍,才能在這個世道上奠定話語權。

正因爲如此,選入朝中爲官雖然對培養政治資歷和積攥政治資本極好,可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顯然會有太多雞肋之處。與其困鬥廟堂,還不如於江湖壯大勢力,何況黃巾起義原本就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晚生何德何能,實在難以當得縣君大人這般擡舉。察舉雖無明文限制年歲,但往來舉仕從未有過弱冠之下者,晚輩年方十六,涉世未深,豈不是自討笑話麼?”腦海中飛快的尋思過後,祖昭禮貌的推辭道。

“祖公子又謙虛了。”陳縣君深意的笑道,表面上似是隻當祖昭是故作謙虛,而笑容背後卻有許多弦外之音。

“昭兒,該說的話適才我已與縣君說過了,此次縣君着實煞費苦心,再者今歲縣裡也確實沒有其他出衆的人選。你可別以爲自己有多麼了不起。縣裡先舉你入名,至於是否能取仕提名,還要看你的造化。”祖舉語氣漸露嚴肅之意,目光森嚴的盯着祖昭。

祖昭深知祖父雖是年近古稀,但絕非是一個慈和守本分的老人,可以說祖家能發展到今時今日成爲一方豪強的家勢,正是因爲祖父不懈和用心經營的結果。無論是幼年拜盧植爲師,還是避嫌黨錮,又或者是與公孫家聯姻,如此種種都不難看出祖父的城府與野心。此次要求參加右北平郡察舉,顯然也是希望祖家能重新踏入官場。

可惜的是,祖父雖然心機勃勃,卻對國家大勢缺乏有效的判斷。

不過即便如此,他依然得需要取得祖父的支持,所以絕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背道而馳。於是,他故意裝出一副憨厚的樣子笑了笑,沒有再刻意去接這番話。畢竟他多多少少還是有幾分把握,此次郡裡察舉自己未必能順利錄選,歷史上年紀不過弱冠能入朝爲官者屈指可數,這種概率可不是說破就能破的。

“大公子品德出衆,又文武兼備,當真是我徐無縣不可多得的人才。縱然年紀尚輕,可只要心懷社稷,又能盡心盡力爲之,有何不可?”陳縣君笑呵呵的說道。

“晚生先謝過陳縣君如此愛擡了。”祖昭保持着謙虛的笑容道。

“適才陳縣君與我說過,今歲郡裡依舊是以舉孝廉爲主,舉賢良方正爲輔。不過經學和明算也並非無用武之地,劉太守那邊早傳出一些說法,郡裡今歲正巧有計曹掾史的空缺。”祖舉頗有提點意味的說道。

聽到這裡,祖昭徹底放心下來,看來祖父的本意並非是讓自己通過察舉入朝爲官。只要有祖父在背後的支持,憑藉祖家的家勢在郡裡某個一官半職絕非難事。

“大公子孝名已布全縣,而舉孝廉又是歷來最受青睞,相信若祖公子以孝廉入名,必能十拿九穩。”陳縣君像模像樣的說道。

祖昭的孝名確是有幾分聲揚,但並沒有到達家喻戶曉的地步。畢竟身爲世家子弟,家境富裕無憂,哪怕表現的再殷勤也無法讓世人體會到足夠的孝順。也因此他很清楚陳縣君的話只是單純的客套或敷衍,本沒有打算認真對待此次郡裡的察舉。

“晚生才疏學淺,德行愧欠,於孝只不過是皮毛,更遑論廉潔自守,實在當不得。晚生自以爲察舉應是長輩察言觀行之後方纔有定奪,此番既是縣君大人美意,晚生榮幸之至,一切聽憑阿公安排,除孝廉之外一應盡力而爲。”祖昭規規矩矩的說道。

“如此,果不其然還要由子正公斟定了。”陳縣君轉向祖昭,輕描淡寫的說道。

祖舉倒是一個強勢的人,寧願爲孫兒前途和祖家發揚光大親力親爲。早先與陳縣君閒聊過程中,他便有了一些想法,不過這會兒還是假裝思索一陣。

“若說賢良方正,這小子資歷尚且,萬萬是不足考據。倒是對經學有過鑽研,曾師從當世大儒盧子幹,去年還枉自編著了詩經、論語二賢書的斷句註解,也算是有三兩分小成了。”祖舉表面言語很是隨意,不過神色上卻甚爲引贊,實則正是在推崇孫兒的學術。

去年閒暇之餘,祖昭爲方便背誦儒家十三經,於是專門講最熟悉的詩經和論語做了一些筆記,一是斷句,二是適當的釋意。實則都是在這兩本書上直接記錄,根本沒有獨立成書,也從沒想過將其公之於衆。

“哦,是嗎?”陳縣君顯然的看向祖昭,饒有興趣的問道。

“晚生不過是妄自菲薄,區區鄙陋之見,豈敢貽笑大方?”祖昭說道。

“陳縣君,若是信任,還請爲昭兒以經學入名吧。”祖舉拿起茶勺舀了一勺熱滾滾的茶水,爲陳縣君的茶碗斟上。

“還是子正公了解祖公子,那此事就這麼定下來。下月初我便邀請縣裡三老耄耋共議此事,若無意外,下個月月底可以將公文呈報到郡裡。”陳縣君果斷的說道。

“請恕晚生無禮,也請阿公三思。晚生經學淺薄,若以經學入名,只怕未必能有十足把握。晚生倒是對明算或有幾分心得,不能說有多麼出類拔萃,但較之經學相信會更有幾分把握。”一番尋思之後,祖昭猶是說道。

“明算?”陳縣君有一些詫異。雖然之前祖舉已經提到過明算,但本以爲只是隨口說說。明算不僅複雜困難,而且又是歷屆察舉最冷門的科目,縱然得以出衆被錄選授官,那也只能當一輩子屬官,毫無仕途前景可言。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選科。

“這小子自幼便會算術,家中賬務往日需要七、八人連算多日方能理清,但小子一人只算了兩天便整理的清清楚楚,差無分毫。家中許多先生、賬目都說小子敏捷靈光,倒是一個有天資的奇才。昭兒,你可想清楚了嗎?”祖舉前半句話自是在給孫子添光,而後半句話明顯帶着告誡之意。可見他不希望孫子選擇一個沒有前景的仕途。

“當真如此奇才?”陳縣君頭一次聽說祖昭還有這般能耐,甚至都有一些半信半疑,以爲是祖舉爲了推舉孫子而故意誇大其詞。

早在秦朝時期就有了九九乘法表,但一則古人學習機會不多,二則歷來又以詩書禮儀這類學術爲主導地位,自然不是那麼容易接觸算術。更何況九九乘法表只是基礎算術,單靠乘除法並不能解決所有數學問題。祖昭多多少少懂得一些諸如多元方程式之類的代數運算,處理賬務理所當然高人一等。

比起經學,算術不需要牽扯那麼多大道理。再者幾千年之後的經學依舊是以古代大儒思想爲主體,實在無法變出更多新花樣。

除此之外,眼下他最希望是留在郡縣之中謀一份官銜地位,既然郡府已經傳出有計曹掾史空缺,哪怕不是什麼有前途的吏職,但好歹也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並能直接與郡府建立關係。

“經學博大精深,晚生縱然僥倖錄選只怕也不得服衆,更何況屆時郡府面前對答,稍有差池反而遭人笑話。明算之術重在技法,只要根基紮實,認真細心,哪怕有所差錯也不至於丟人現眼。”祖昭很是認真的說道,表面上這番話是說給陳縣君,實則卻是在回答祖父的話。

祖舉沉思一陣,最終蹙着眉頭緩緩點了點頭。

第38章第39章 ,出將而入第117章第42章第22章 ,夕陽西下第11章 ,新羅之豫第54章 ,策定新規第22章 ,靈帝駕崩第95章 ,英雄不善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70章 ,夜下出城第42章 ,事急而行第8章 ,餘孽風波第124章 ,殺公孫第77章 ,火燒糧草第26章 ,裡應外合第13章 ,二月十一第62章 ,糧草問題第36章 ,郡地有議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47章 ,以正軍紀第27章 ,決堤洪流第8章 ,餘孽風波第57章 ,情話第42章第22章 ,夕陽西下第28章 ,黑箭之兇第30章 ,對衝之下第106章 ,強權至上第31章 ,配置人才第47章 ,以正軍紀第41章 ,無可說服第94章 ,遼東冤案第81章 ,研究水車第21章 ,滋生事端第78章 ,暗夜追擊第63章 ,大雨阻軍第30章 ,鄰縣探查第35章 ,一事而起第14章 ,發展貿易第57章 ,火計之計第91章 ,流寇至外第122章 ,劉虞聽計第28章 ,勢如破竹第10章 ,新有挑戰第89章 ,*之擒第26章 ,冷麪銀槍第12章 ,動員勞力第12章 ,背後故事第117章第47章 ,以正軍紀第83章 ,一起上路第77章 ,火燒糧草第89章 ,*之擒第58章 ,全軍追擊第44章 ,戎裝出討第49章 ,絕塵而去第91章 ,流寇至外第16章 ,城下一戰第16章 ,河東之想第35章 ,故我忠臣第19章 ,飛鴿傳書第100章 ,以正威名第91章 ,大戰在即第7章 ,察舉提拔第61章 ,捕殺賊酋第95章 ,英雄不善第61章 ,捕殺賊酋第17章 ,馬騰叛亂第12章 ,背後故事第95章 ,兵臨城下第65章 ,趁火殺人第90章 ,義釋文丑第119章 ,三路奔襲第1章 ,遼東第5章 ,涿郡盧家第34章 ,潛行夜談第45章 ,聚圍四方第19章 ,路遇折返第105章 ,陳宮妙計第28章 ,黑箭之兇第52章 ,遭遇黑箭第70章 ,野獸戰術第90章 ,義釋文丑第64章 ,首戰必敗第72章 ,辛氏秋白第20章 ,何進召見第13章 ,海蠣產品第71章 ,神模驅獸第102章 ,欲更帝位第84章 ,再回徐無第51章 ,夜騎搏殺第26章 ,冷麪銀槍第79章 ,昌城叛亂第20章 ,公孫小半第74章 ,急轉而變第71章 ,餘有予魚第78章 ,暗夜追擊第124章 ,殺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