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車騎將軍

就在這時,公孫治語氣認真的問道:“若如大公子所言,太平道是爲一大隱患?”

淳于沛嘆息一聲,緩緩說道:“我玄菟郡各縣時有上報,各縣太平道信徒與日俱增。以往是一月相聚一次,舉辦法事,以符水診病。如今卻是時隔幾日便有聚集,人數衆多,着實教人深憂不已。不過,即便如此,過往幾年裡本郡倒是也沒發生過大的事故,要說太平道能掀起天下動亂,恐怕還需要更多證據。”

他頓了頓,似乎是察覺到在場衆人的反應,於是又補充道:“無論如何,我等邊地,還是要多提防胡賊犯境。若是有人暗地裡勾結胡賊作亂,必然防不勝防。此次太平道與胡賊串氣一通,多多少少算是一個警告了。”

祖昭不覺得公孫治的話與淳于沛的話是一併的,淳于沛的認爲顯然還是受玄菟郡本地境況的影響,玄菟郡人口稀少,相對太平道徒也是有限,所以最大的威脅還是屢屢犯境的異族。

祖舉在淳于沛說話時倒是擡眼了一會兒,然而臉色依舊嚴峻,儘管並沒有表達太明確的意思,但給人的感覺依然是更偏向自己孫兒這一邊。

公孫贊和張南各有不同程度凝思,單憑百十來人的賊亂就要牽扯出那麼大的隱患,聽上去確實有些危言聳聽,但他們不得不對祖昭多方面的分析感興趣。太平道是福是禍姑且不說,只說近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餓殍滿處,着實已顯險象。引古鑑今,也能知道大災之後必生大亂,因而不得不謹慎小心。

公孫瓚早先聽說過祖昭師從盧植,可以是他的同門師兄弟,哪怕祖昭中道輟學,盧植門生的名分還是能佔得上邊。既然同是仕族大家,又是同門師兄弟,他心中還是十分欣賞祖昭。

片刻之後,張南不動聲色的說道:“實則,此行郝大人與公孫大人是同路,而在下前來卻是受了涿郡府君大人之託,昨日傍晚進城,今日一早方纔與兩位兩大相遇,結伴同行到訪。涿郡與冀州相近,而太平道發源於鉅鹿,因而涿郡受其影響頗深。說來,本郡府君大人正是憂感太平道蠱惑人心,恰聞貴地事故,特派在下前來了解詳情。”

祖昭早料到張南應該跟公孫瓚、郝延二人沒有關係,論官職甚至都不能與公孫瓚、郝延同位列席。聽得張南這麼一說,他倒是覺得對方應該瞭解太平道狀況的人。

這時,祖舉接着張南的話做了一些補充,說道:“昭兒,涿郡太守溫大人是德高望重之人,昔日你父親還曾專程登門造訪,與溫大人算是有所結交。其實溫大人同樣很是擔心民間亂象,希望在瞭解令支一案之後,能呈書使君大人,詳諫利害。”

祖昭知道祖舉這是在提示自己,他搜尋記憶,隱約記得“這位溫大人”名叫溫恕,字泰喬,當年父親與之交往那會兒,溫大人剛剛上任宗正,後來父親病亡時溫家還曾派人前來瞻吊。溫恕確實是一位頗有品行的名士,若非當年黨錮之嫌,這會兒理應已是位列九卿了。當然,除了溫恕本人之外,他的兒子溫恢亦是三國時期一代名臣。

張南接着又道:“不瞞諸位,涿郡郡內太平道徒雖無大亂,卻屢生小滋。那些自稱上師的道人假借符水治病,病癒則謂之靈驗,不愈則謂之不誠,籠絡人心、四處招搖。最初還算好,看病救人不圖利益,如今隨着信徒日益增多,少不了有招搖撞騙之人藉機耍詐,聚衆斂財。本郡溫大人對此很是堪憂。”

祖昭正色說道:“溫大人有此遠見,真是欣慰至極。此次若是單純毛賊倒也罷了,可在下帶領本莊義士與賊人交戰時,卻遭遇整齊有序、陣型嚴謹的一隊胡騎。縱然勾結胡賊起事,那也理應是尋常牧民,故而讓在下深感此事別有蹊蹺。”

公孫瓚與郝延對視一眼,二人面色有不同程度的關切。

早先張南雖不是很看得起祖昭,畢竟什麼“龍城飛將”的名聲讓他感到很浮誇,然則這次又大破賊衆,官文上都奏名斬殺賊人逾九人,年紀輕輕有這樣的勇武,不得不刮目相看。聽完祖昭的話,他湊起眉頭,肅然追問道:“當真如此?”

祖昭不改色,說道:“我祖家同去百餘子弟皆目睹,絕不敢有絲毫大話。”

張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公孫治長嘆一聲,憂心忡忡的叨唸道:“當真是多事之秋。”

過了一會兒,祖昭又用凝重的口吻說道:“不知郝大人、文喬兄長可有聽說過慣用黑箭的胡人?”此事他早先已經對祖父說過,只不過並沒有刻意強調當日那黑箭賊的體態形貌,因而就算祖父祖舉很是有疑惑,也沒有太把這件事想得複雜入裡。

此時祖昭又提及黑箭賊,祖舉臉色不由怪異起來,目光深沉的盯着祖昭。

公孫瓚、郝延、張南三人面面相覷,多是疑惑之色。

良久一陣,郝延擰着眉頭張口說道:“祖公子所說的黑箭,可是指羽箭全身塗黑?”

祖昭答道:“正是。郝大人可有所聽聞麼?”

郝延臉色猶豫,說道:“幾年前我在隴右時倒似是聽過一些把羽箭全身塗黑的傳說,但好像不完全是指胡人,當地那些人所說的大約是指西涼人。十多年前但凡箭法超羣者,都會在自己的箭上做一些特殊的標記,有人用硃砂染紅箭羽,也有人用塗料刻在箭頭。把羽箭全身塗黑同樣是有過的,可惜當時只是隨意聽聽,並未放在心上,因而多有記不太得。怎麼,此事與令支縣一案有關麼?”

祖昭點了點頭,他將祖父和文縣尉當年所遇到的黑箭羌人一事簡要敘述了一下,又把自己當然遇到黑箭賊的經過說了一遍。言罷,他又說道:“這些胡人神出鬼沒,時而還藏身於漢境,眼下線索不多,或許可以由此入手。”

衆人聽得這話,都覺得很是驚奇。

公孫瓚疑惑不解道:“祖老將軍那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這會兒豈能是同一羌賊?”

淳于沛也跟着說道:“或許只是巧合罷了。”

祖昭淡然笑了笑,欠身說道:“在下也只是知無不言。”

郝延正色道:“無論如何,令支縣一案非同小可。我等必會如實稟告張大將軍。”

一旁張南同樣莊重的點了點頭,不容怠慢的說道:“待回到郡中,在下同會如實彙報於本郡府君大人。”

祖舉慨然說道:“既如此,那還有勞諸位大人了。眼下天色已晚,不如就在莊上留宿一宿,今晚設宴爲幾位大人接風。”

衆人虛禮推辭了一番,最後紛紛答應下來。

【溫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任揚州刺史,後遷涼州刺史。溫恢在史書《三國志》中與漢末揚州刺史劉馥、兗州刺史司馬朗、幷州刺史樑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曾爲雍州刺史)等六人合爲一傳。此六位刺史被陳壽評爲當時所有州刺史中“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的典範。】

第62章 ,糧草問題第18章 ,西涼之禍第25章 ,縣令之豫第9章 ,安陽張氏第5章 ,涿郡盧家第30章 ,對衝之下第37章 ,公孫家意第54章 ,善後之後第126章 ,刺殺郡守第65章 ,大軍休整第33章 ,回程路上第105章 ,陳宮妙計第31章 ,漢境胡人第17章 ,馬騰叛亂第16章 ,河東之想第23章 ,以武立威第53章 ,勇猛非凡第76章 ,縣府公示第90章 ,賊酋王政第30章 ,舌戰都尉第31章 ,漢境胡人第60章 ,削鐵如泥第98章 ,城門失陷第81章 ,神醫華佗第65章 ,趁火殺人第54章 ,折米而戰第19章 ,路遇折返第8章 ,夜幕殺人第54章 ,善後之後第113章 ,活捉敵將第80章 ,郡南之亂第26章 ,世道不平第9章 ,又見黃巾第24章 ,不分伯仲第20章 ,公孫小半第84章 ,再回徐無第20章 ,何進召見第97章 ,獲勝之餘第127章 ,與之結盟第86章 ,引經據典第25章 ,縣令之豫第35章 ,故我忠臣第45章 ,猛將入營第82章 ,新鮮吃法第26章 ,冷麪銀槍第65章 ,血戰之際第49章 ,短兵相接第6章 ,航海之想第17章 ,糧草之困第14章 ,公孫客人第30章 ,對衝之下第92章 ,破竹之勢第11章 ,新羅之豫第72章 ,殺有餘辜第81章 ,神醫華佗第27章第1章 ,寒風襲來第94章 ,令支之亂第48章 ,大戰紀靈第88章 ,四散斥候第119章 ,三路奔襲第77章 ,胡姬請纓第83章 ,故人來見第51章 ,一酒一言第13章 ,海蠣產品第16章 ,張預求救第8章 ,餘孽風波第17章 ,糧草之困第27章 ,連夜追查第46章 ,田豫田憲第80章第120章 ,巧佔幽州第75章 ,預備義舉第24章 ,不分伯仲第16章 ,張預求救第71章 ,圍追堵截第26章 ,裡應外合第11章 ,徐無之議第24章 ,局勢扭轉第36章 ,助公孫瓚第26章 ,裡應外合第110章 ,鮮卑大將第12章 ,背後故事第50章 ,功變爲過第54章 ,善後之後第107章 ,徵高麗第76章 ,一有失誤第95章第33章 ,四月之初第115章 ,病魔襲軍第69章 ,火軍埋伏第9章 ,決死一搏第33章 ,回程路上第81章 ,縣內一劫第23章 ,夜路之變第5章 ,想即刻做第27章 ,連夜追查第45章 ,聚圍四方第3章 ,徹夜難眠第24章 ,將軍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