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劉虞聽計

公元一九五年八月,祖昭率領大軍突破袁紹的第一道防線,對其形成包圍之勢。袁紹不得已多次向曹操發出求救信號,可是曹操一直以中原戰事吃緊未有,不予以幫助,而是圈袁紹與祖昭何談,然後退回渤海,以圖後進。

得不到曹操的幫助,袁紹心中甚怒,大罵曹阿瞞無情無義。不過袁紹畢竟是兵多將廣,雖然被祖昭突破的第一道防線,不過卻依舊有能力和祖昭一戰。只是他是遠程進攻,糧草後備不足,所以難以和祖昭打持久戰、又加上之前的潰敗,士氣不振,若是依舊不退兵,那麼敗局已經定。

不過他不服氣,在沒曹操的幫助下,爲了證明他不會輸給祖昭,依舊命令軍隊和祖昭對峙,並謀劃着一場突襲之戰,力圖一戰而敗祖昭大軍,繼而奪下整個遼東。

有人向袁紹建議,可以聯絡西川的劉虞偷襲祖昭後方,這樣他首尾不能兼顧,到時候他一定會分兵抗拒,這樣他的戰鬥力就減少了一半,要從正面戰場打敗他,那也不是什麼難事。袁紹採取其建議,立刻修書一封,命人帶給西川的劉虞。

且說信使進入西川之後,立刻就被人帶去見了劉虞,知道是袁紹派來的人,劉虞心中也是一驚,這袁紹爲了突然會派人來見自己了,聽說他在遼東和祖昭決戰,後來失利,不會是想要來求助自己的。

招謀士而問曰:“我與袁紹素無往來,他今日遣使而來,必定是向我求救的,衆將有什麼建議或者是良策啊?”

從事魏攸說道:“袁紹與祖昭在遼東對決,逐步失利,現在正處於兩相對峙的局勢,他派人來,一定是想要主公出兵攻打祖昭後方,這樣前後夾攻,祖昭必然不能首尾兼顧,到時候必將潰敗。不過祖昭軍隊糧草蟲族,軍隊準備屬於當今天下最精良的,要和祖昭對決,縱使我們前後夾攻,也不見得能輕易討到便宜。”

“那當如何?拒絕袁紹麼?”劉虞問道。

魏攸搖頭道:“其實主公心中早有自己的想法了。祖昭奪取幽州大權,將我等逼入西川,現在正是出兵討伐他奪回幽州的時候,只是若是我們這樣做了,最終的好處,只怕會是其他人得了。”

劉虞對於祖昭不可謂是不恨,不過他最恨的還是公孫瓚,若是說奪權,這還得怪公孫瓚,祖昭之後奪取幽州,其實是從公孫瓚手中奪取的,不過他知道祖昭這人野心勃勃,只是讓公孫瓚打頭陣做替死鬼而已,遲早他都會奪取幽州大權的。自從劉虞退守西川之後,已經沒有了什麼野心,他只想固守西川,保得後人有一個地方,所以所有的設備都是加強在固守上,其中許多通道更是被毀,防止外敵入侵。

不過此刻機會來了,他自然也有想法要東進,能奪回幽州進而和天下抗衡,這自然是最好的,只是自己現在的實力,真心不能和其他羣雄爭霸。可是若是真能奪得遼東,那麼事情就不一樣的。

“那我們到底是要答應袁紹的請求呢還是要拒絕他?”劉虞問道。

魏攸道:“主公,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出兵,不過最好能再聯繫一個人,讓他也出兵,到時候也不至於袁紹倒戈白白利用了我們,我們可以利用那個人的勢力牽制袁紹。”

“你說說的是什麼人?”劉虞問道。

“就是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孟德。”魏攸說道。

聽到這個名字,其他人不禁也是大聲的議論起來,曹操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他對於權力的看重甚至還在祖昭之上,而且現在他控制着天子,許多諸侯都必定是聽命於他,只有祖昭兵強馬壯的,倒是敢和曹操抗衡,可是這兩人偏偏就沒有打起來,雖然不說聯盟,兩人都是像是心有靈犀一般,專注於攻打其他的勢力,似乎就是要等到最後他們兩人一決雌雄一般。

如果現在能說法曹操攻打祖昭,那麼將兩大陣營牽扯進來,這其中局勢的風雲變幻更是難以預測,不過若是曹操肯出兵,那麼祖昭倒是一定會失敗的。

對於魏攸的這個提法,半數人表示贊同,半數人表示反對。贊同者認爲現在是奪取幽州的最好時機,到時候祖昭敗了,就可以和袁紹、曹操兩人三分幽州,然後成相互牽制和抗拒之勢,而且他們退而有西川,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好事。可是反對者卻認爲,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固守西川,不要參加他們的戰鬥,這樣坐山觀虎鬥,到時候就算不能漁翁得利,起碼也不會讓自己損失什麼。若是參與其中了,很多事情都難以確定。

對於要固守西川的看法,魏攸冷笑着予以反駁,他說,現在天下諸侯都在爭奪天下,最終圖謀控制整個大漢江山,等外面天下一統之後,西川自然就是他們最後的討伐之地,到時候西川還是難免會被衆軍攻打而面臨威脅,不如現在主動出擊,壯大自己的勢力,到時候還可以一爭天下,就算不能,也讓西川事態得意緩衝,不至於直接被人攻打。

主張偷襲和主張固守的人彼此都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都是一半一半,沒有哪一方的聲音要高一些。不過魏攸深得劉虞的信任,所以就劉虞而言,他自然是主張出兵的,不過也不好明着表態,最終商議無過,遣退衆人,約定第二天再詳細商議。

晚間,信使親自去見魏攸,他知道魏攸是現在劉虞身邊說話最有分量的人,只要能說服了魏攸,到時候他一人之力,就可以讓劉虞否定其他人的看法。這信使不是別人,乃是袁紹手下的第一謀士田豐,鉅鹿人士,在袁紹反客爲主多的翼洲之後,成爲了袁紹身邊很重要的一個謀士,被任命爲別駕,袁紹對他非常的信任和看重。這次親自派田豐來,就是怕劉虞堅持固守西川而不出兵,所以希望他施展他的才華讓劉虞出兵。

卻說魏攸也早就聽聞田豐之名,知道他是袁紹身邊的第一謀士,現在見到他來,也是以禮相待、接着田豐入內,分主次坐定之後,田豐直接誇獎起魏攸來,將魏攸的才華誇獎了一通,又說劉虞身邊有他這樣的謀士,真是一大幸事。

魏攸知道田豐這麼說,無疑就是想要讓他勸說劉虞出兵,笑道:“元皓休要這等誇獎我了,我只才華,和你相比,實在是不足一提。其實我也是建議主公和貴軍聯手的,只是現在有一半人在反對出兵,主公也有些猶豫不決。若是能說服他們,那麼主公必然同意聯手的。”

田豐問道:“那反對之人,何人最甚?”

魏攸道:“此人是西川本土人士,姓劉名賓,算是西川元老,他一直主張固守西川,主公被公孫瓚逼之時,就是他帶着軍隊前去援救,進了西川后燒燬棧道,讓公孫瓚的軍隊無法突襲,這才能安然退身。所以現在主公對於他的意見,也是不敢輕易的否定,你若是能說服他讓主公出兵,那麼其他反對之人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強勢的聲音了。”

田豐聞言,心中一算計,這劉賓是西川人士,他想要固守西川而不圖謀他地,也算是有他自己的見解,而且現在天下局勢,固守比出兵似乎看起來確實要保險一些,不過終究是守得了一時卻守不了一世。於是讓魏攸帶着,一通前往求見劉賓。

那劉賓聽說是魏攸和田豐來了,知道是來勸說他的,倒是也沒有要拒絕他們的意思,而是讓人將他們帶了進來。他和魏攸雖然在政見上相左,不過同時爲了劉虞和百姓着想,所以私下裡倒是交情頗好的,並沒有因爲政見的不同而鬧矛盾。

接着魏攸和田豐之後,雙方彼此客套一番,劉賓對他們也是以禮相待,命人端來酒水,分主客坐定之後,邊喝酒邊談論事情。未等魏攸和田豐開口,他就盡說固守西川的好處,還說袁紹現在和祖昭對抗,實屬不合適宜的舉措。袁紹雖然兵多將廣,可是祖昭的軍力也不容小視,這種時候應該是讓曹操和祖昭先打起來,等他們雙方都消耗得差不多得時候再出兵方爲上策。要不然這樣打來打去最終只能是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得力利益。

田豐先是對劉賓的看法表示贊同,可是他話鋒一轉,說現在祖昭勢力日益擴大,已經霸佔整個幽州,甚至已經征服了北方的新羅、烏桓等國家,建立了強大的後方基地,而且一直在圖謀其他地方。如果現在不聯合起來先將其消滅掉,那麼他接下里可能最先要進攻的就是西川。因爲祖昭這個人對於後方基地的建設是很看重的,他在進攻的時候,早就想好了退路,到時候也不至於自己兵敗之後就沒有什麼東山再起的資本。

祖昭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而且現在有陳宮、陳有志和蘇德這等曠世奇才的輔助,又有大將趙雲、張遠、張預、于禁等人,如果他們要進攻西川,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西川軍隊完全就不可能抵抗得住。現在袁紹和祖昭對抗,一時間緩解了西川的危機,如果袁紹一旦勢力而退守渤海的話,那麼祖昭畏懼於曹操的勢力,自己不會再選擇突進,他很可能派人攻打西川,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後方基地。

現在祖昭被袁紹大軍牽制,是西川偷襲其背後的最佳時機,現在祖昭的大軍和大將全都在正面戰場,後方只有儒將蘇德看守,陳有志雖然文武全才,不過他兵力不足,自然能以看劇西川的大軍,到時候只要奪取遼東,祖昭受到前後夾擊,必然打敗,他走投無路,只能選擇退居北方其他小地方。

而那時候,劉虞可以奪回幽州,進而控制整個遼東地區,這何樂而不爲呢。現在遼東是最富裕的一個地方,得了遼東,就等於是得了半個天下。只要劉虞現在出兵,緩解袁紹的危機,也是對袁紹有恩德,到時候兩軍聯手,進而攻擊曹操,再圖東吳,這樣天下半壁江山,進落入劉虞之手,身爲漢室宗親,對於劉虞而言,這是他的使命所在。

若是他之意味的固守西川,就算祖昭不出兵攻打西川,時候大漢疆土落入祖昭或者曹操之手,他作爲一個漢室的後代,難道不覺得臉上無光,愧對祖上麼。現在有機會奪回疆土,爲什麼就不能出兵呢,這是對先輩們的心血的一種漠視,不是一個漢室後裔所應該有的行爲。

田豐這番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的劉賓啞口無言,最終同意一通勸說劉虞出兵,共謀遼東,到時候滅了公孫瓚和祖昭,也算是報了他們以下犯上之仇,最重要的是如田豐所說,將先輩疆土保住,不至於落入他人之手。

至於以後和袁紹的對陣,這是以後的事情,當務之急就是先奪回幽州,滅掉祖昭。田豐終於說服了劉賓,第二天陪着他們一同見了劉虞,細說出兵之事。劉虞知道田豐才智冠天,也是以禮相待,一則是向袁紹示意良好的信號,二則也標榜自己禮賢下士。

既說服了劉虞出兵,田豐說要將信息儘快報回給袁紹,不宜久留。劉虞等人也不留他,讓其回去讓袁紹做好前後夾擊的準備。不過田豐在臨走之前告訴劉虞,祖昭雖然大軍在正面戰場,不過這人詭計多端,手下謀士個個都有通天之才,讓他進攻的時候不可不小心,免得中了祖昭的埋伏。若是到時候偷襲成功,不可貿然前進,一定好配合着袁紹的步伐而動。

劉虞口中答應着,心中去沒怎麼將田豐的話記住,他認爲田豐這麼說無非就是要讓袁紹也分一杯羹,不要讓他一個人獨吞了幽州和遼東。那幽州本就是他的地盤,現在有機會拿回來,爲什麼還有分袁紹一份呢。到時候袁紹在正面戰場交鋒,縱使得勝,也是元氣大傷,不可能在和他較量,自己何不快速的奪取幽州,爲何還要等這他們的步調而行。

待得田豐走後,劉虞立刻就整頓兵馬,命鮮于銀爲先鋒,尾敦爲副將,帶着八千精兵先行,他自己親自帶着五萬西川之大軍進發幽州。大軍浩浩蕩蕩,直取涿郡。

在正面戰場和袁紹對峙的祖昭,召集衆將領商議,要如何一舉打敗袁紹。有人擔心袁紹聯合曹操夾擊祖昭,這個時候和袁紹對決實在不是什麼好的事情,不如先謀而後動,先行退守。

祖昭卻說,他知道曹操這人,素來看不起袁紹,現在他真在和中原各勢力交戰,一定無心幫助袁紹,就是答應了也只是口頭的答應,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不過他倒是有些擔心西川的劉虞,如果袁紹派人讓劉虞出兵攻打後方,這個時候劉虞很可能是會出兵的,到時候背腹受敵,軍隊必然會緊張,從而無心抗敵,那時候倒是真有些不妙,問衆人有什麼計劃可行。

陳宮道:“現在我軍和袁紹在對峙,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眼中,如果我們派軍隊回援的話,一定被袁紹知道,那麼他一定就會乘機攻打我們,這樣對我軍實在是不利。”

“依軍事之見,那當若何?”祖昭問道。

陳宮道:“劉虞這次必然出兵,那麼他一定是先攻下右北平郡,那裡雖然是幽州州府,可是我們沒有實質性的駐軍,接着他一定會涿郡和遼東郡,這是我們的重要城池,他們一定會選擇先攻克,到時候就能對我們形成對心理的威懾。如今蘇德守衛遼東郡,擁兵不到一萬,一定守不住的,而遼西的陳有志,一直髮展軍隊,如今主公出兵,也沒有動用遼西的軍隊,不就是要防止後方有人突襲麼。既然這樣,那麼就讓蘇德主動棄了遼東郡,然後與遼西的陳有志匯合。等劉虞奪取遼東郡之後,他自然不會圖取遼西的,一定是要進攻涿郡,因爲涿郡是一個很重要的軍事要地。這樣的話,可讓玄菟郡的公孫王或帶兵援助涿郡,而陳有志則盡舉遼西之兵前往涿郡,到時候前後夾起,劉虞必定有來無回。”

祖昭聽了陳宮的話,很是讚賞,立刻就命人帶着書信悄悄回遼東郡,讓蘇德在遇到劉虞軍隊的時候直接棄城,帶着軍隊前往遼西和陳有志匯合,同時通知陳有志秘密整頓軍馬,準備前往涿郡夾擊劉虞。同時又通知玄菟郡的公孫王或,讓其出兵與遼東至涿郡的途中截住劉虞大軍。

且說劉虞的先鋒軍隊一路攻擊,可謂是勢如破竹,絲毫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很快就抵達了又北平郡,與城外三十里處紮營,等待大部隊的到來。三日之後,劉虞大軍抵達,立刻就對右北平郡發動攻擊,很快就將其攻下。對部下嘉獎一番之後,一鼓作氣,直抵遼東郡。

大軍就在遼東郡城外東門處紮營,鮮于銀帶着軍隊與城下搦戰,蘇德堅守不出。劉玉軍隊日夜叫罵,限蘇德兩日內繳械投降,否則大軍破城之日,一定雞犬不留。

第110章 ,鮮卑大將第20章 ,何進召見第31章 ,配置人才第102章 ,欲更帝位第89章 ,細細之鹽第28章 ,黑箭之兇第91章 ,流寇至外第17章 ,糧草之困第10章 ,箭術之爭第88章 ,強力戰力第68章 ,戰敗和談第94章 ,遼東冤案第14章 ,漁陽張純第64章 ,郡府奇遇第93章 ,馬鈴幕下第15章 ,小小較量第78章 ,縣府一聚第90章 ,賊酋王政第46章 ,田豫田憲第84章 ,再回徐無第45章 ,猛將入營第65章 ,血戰之際第84章 ,北地有狼第54章 ,善後之後第84章 ,北地有狼第27章 ,連夜追查第34章 ,郡北之惑第34章 ,潛行夜談第63章 ,進退維度第64章 ,首戰必敗第23章 ,以武立威第30章 ,舌戰都尉第18章 ,無終之夜第1章 ,遼東第4章 ,以少擊多第123章 ,大退敵第52章 ,新有禍亂第14章 ,發展貿易第91章 ,大破妖法第69章 ,分兵追擊第55章 ,名家之後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5章 ,初識名女第34章 ,潛行夜談第73章 ,最後進攻第87章 ,千斤之火第71章 ,神模驅獸第48章 ,大戰紀靈第100章 ,堂上制壓第92章 ,再次進言第86章 ,引經據典第56章 ,兩縣之見第16章 ,張預求救第60章 ,清河決戰第72章 ,智取要計第26章 ,世道不平第43章 ,計策誘敵第80章 ,郡南之亂第70章 ,野獸戰術第67章 ,銷蝕硫磺第62章 ,糧草問題第89章 ,繁安有賊第31章 ,配置人才第125章 ,勁敵第64章 ,首戰必敗第69章 ,分兵追擊第99章 ,大起大落第71章 ,圍追堵截第15章 ,爲官爲財第11章 ,新羅之豫第53章 ,賊亂平第30章 ,鄰縣探查第32章第85章 ,訓練之日第71章 ,神模驅獸第57章 ,火計之計第66章 ,夢兆再靈第38章 ,事前約定第101章 ,尋找少帝第68章 ,一箭之記第35章 ,兩地之思第108章第56章 ,空空如也第72章 ,辛氏秋白第70章 ,野獸戰術第74章 ,自有風範第87章 ,千斤之火第19章 ,下自成蹊第12章 ,動員勞力第59章 ,車騎將軍第8章 ,明經算術第59章 ,蒲元識水第52章 ,遭遇黑箭第61章 ,硬上弓第11章 ,新羅之豫第4章 ,李信帶信第74章 ,冀州之急第44章 ,戎裝出討第96章 ,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