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兩日之後,平剛縣太守府上空的烏雲總算有了淡化。

天氣已然轉暖,正如同郡府目前的局勢一樣。

兩日前的大戰,一擊擊潰圍困城池的黃巾軍賊衆,不僅如此,還在作戰中斬殺了賊酋於滬。那日夜戰,最後關頭不僅是因爲文丑、韓當等人的騎隊成功突入,在南邊城樓上的一些官兵也趁着城外黃巾軍轉移之際,主動殺將出城,於黃巾賊後方一陣掩殺,徹底打亂了黃巾首尾的陣勢,因此所奠定的,並非只是東北城門外營壘作戰的大獲全勝,而是直接導致了黃巾軍滿盤潰敗。

今日的平剛縣城內格外有了人氣,那些在封城期間閉門不出的人家,總算能夠輕鬆的出現在大街小巷,開始爲日後的生計着手忙活。

城中各處兵營依然不能消停,人們來來往往,或者拘押俘虜,或者搬運屍首,又或者是搶救傷員。哭聲、嚎聲隱隱得還處在和平的背後。

太守府爲了慶祝解圍平亂的大功告成,再一次連擺宴席,邀請所有參與作戰並獲得卓越功勳的將士赴宴。城中的糧食似乎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豈不說封城的危機已經解除,兩日前晚上的那次作戰,又從黃巾軍那裡搶得不少糧草。然而,就在祖昭、祖陵等人從城外駐地進城的路上,卻看得到一些觸目驚心的景象。

路過城郊的一處小巷子,巷子裡倒着七、八個身影,面黃肌瘦,氣若懸絲。

而在巷子的另外一頭,還有幾個衣衫襤褸的婦人,正在從一些破敗不堪的狼藉中搜尋着什麼。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放佛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任何敢聲張的意思,連忙將那些東西藏在爛不成樣子的衣衫之內。可是很快便讓人發現,其他人一擁而上,掙扎扭打一通,只不過所有人的動作是那麼有氣無力。最終將那衣衫之內的東西搶了出來。

原來,僅僅只是一些髒兮兮又殘破的爛果子。

祖昭沒有多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只是默默的記在了心上。

他深知,黃巾軍圍城的時間雖然不算太大,也就只有二十來天。可郡府早在圍城之初便囤積糧草,所爲“囤積”,也就是要求城中各家各戶上繳定額糧草,以供守城之需。如今戰亂已過,然則無論是太守府還是縣府,任誰都沒有考慮過將之前蒐集上來的糧草返還百姓。

有時候,很多事就放佛是“天註定”一般,但細細想來,包括如此大規模的黃巾起義,也絕非是空穴來風。

祖昭一行抵達郡府時,大殿上早已雲集了許多應邀前來的將士。

除了郡北各縣義勇頭領人物之外,還有許多官兵將領。文丑、周治、田楷等人自然在其內,郡府和縣府的一些官吏同樣在場。祖昭等人到場後,先向衆人一一問禮,隨後在郡府小吏的指引下,於郡北義勇諸人落座在一起。畢竟義勇之士多是白身,與地位上少不了跟那些正兒八經的將領有所差異,所安排落座的位置也處於殿堂的下方。

未幾,郡府大公子劉成與幾名郡中屬官到場。

劉成神清氣爽,久違的笑容掛在臉上。他在官腔官調講了一番話後,便邀請衆人移步到中庭進入宴席會場。

畢竟是大戰剛過,此番邀請的又多是武夫,故而宴會並沒有佈置的那麼富麗堂皇,甚至都沒有鼓瑟笙簫的伴奏。大老粗們自然不會講究那麼多,辛辛苦苦鏖戰半個多月的時間,等得就是今時今日能吃一頓慶功宴,並期盼着能獲得保奏功賞的許諾。

在劉成的招呼之下,宴會正式拉開帷幕。

僕從們將一盤盤美味佳餚一一送上,這些佳餚自然比不上以往宴會的規格,但相對於連續十多日省吃儉用來說,今天已經算得上是十分豐盛了。宴會就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進行,衆人相互推杯置盞,觥籌交錯,肉香四溢。

祖成、祖陵等人倒是沒有太多心思,與其他人一樣一番大吃大喝。

唯獨祖昭臉色沉重,只是慢慢的酌飲。

位居上座的劉成在三巡酒後,帶着微醉的神態開始向到場賓客一一敬酒。

本以爲劉成的敬酒順序,必然是由首席再到末席,尊卑高低一順而下。哪裡知道,劉成舉起酒杯站起身來時,卻是徑直的走下主席,來到位於末席位置的祖昭面前。宴席熱鬧的聲音有了幾分消停,許多人的目光皆跟着劉成挪到祖昭這邊來。

祖昭擡眼看着劉成,在尋思了一陣後,方纔站起身來。

劉成笑呵呵的將手中酒杯對向祖昭,開懷的說道:“祖義士,這第一杯酒,我是一定要敬你。若非是你與郡北義勇趕來馳援,郡府今日還不知會是什麼樣子。再加上帶領義勇收復夕陽,一戰斬殺賊酋張玩,不可不謂是大功一件呢!”

祖昭不冷不熱的笑了笑,擡了擡手中的酒杯,說道:“大義之事,男兒故不能辭。此次能爲郡府效力,僥倖擊退賊衆,實乃在座諸位合力之功勞,在下絕不敢託大!”

劉成笑道:“祖義士果然是謙虛之人,年紀輕輕,有這般勇武,也有這般胸懷,當真是我右北平郡之萬幸。來,這杯酒我先請了。”他說完,一仰頭,將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祖昭沒有遲疑,同樣喝下了這杯酒。

劉成在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緩解酒的烈勁兒之後,他又說道:“之前車騎將軍欲拿祖義士去問話,無非是一些莫須有的猜疑罷了。如此祖義士不僅聚義護郡,又斬殺賊酋張玩,此等種種,足以證實祖義士清白。但管放心,昨日我已修好書信,如實呈報祖義士之功績,明日便快馬發往郡府。”

祖昭欠身謝道:“多謝大公子成全。”

一旁,祖成、祖陵、韓當等人無不舒心。尤其是祖成,甚至還感到大喜過望,就此來看祖昭不僅不會有事,極有可能還會就此獲得一份功勳和官秩。

待到劉成說話這番話,欲轉身返回坐席時,祖昭忽地又開口說道:“請恕在下冒昧,望大公子能答應在下另外一個請求。”

劉成饒有興致,回身問道:“哦,是嗎?祖義士但管直言!”

祖昭不動聲色,不亢不卑的的說道:“城中受困多日,難民無數,如今城垣解圍,還請大公子能開倉放糧,賑濟內外難民,一則就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二則緩解民間怨氣,三則也能樹大公子之威名。”

劉成臉色沒有太大變化,儘管祖昭說得似乎很有道理,又或許是他此時此刻酒勁上頭,只是輕描淡寫的應了一聲道:“嗯,此事有理,過幾日我必會親自督辦。”

言罷,他頭也不會,邁步回到上席的區域。

祖昭望着劉成的背影,心中也沒有太感到失望,反而對這位郡府大公子有了更確鑿的認識。這兩天他聽祖陵等人業已提及過,關於劉成強令周治率軍突圍前往漁陽郡求援一事,看來劉成對張純信任有加,這等偏執而又不分局勢的人,根本不是領導郡府的材料。他對開倉放糧一事無非是出自道德觀和正義感使然,至於劉成願不願意做那是另外一回事,自己自然不會爲了這件事跟劉成發生爭吵。

幾日後,在文丑的倡議之下,郡府展開了收復昌城、廣城兩縣的軍事行動。

祖昭等郡北義勇自然是隨同郡府官兵一同前往。

從郡府敗退的黃巾軍賊衆,很快退回到郡南,依舊爲禍一方,而且仍然還有近五千之衆的人數。只不過經過郡府的戰敗,不僅元氣受創,人心渙散,更是損失了近半包括糧草、軍備在內的軍事物資,全然成了起義之初的那一股戰鬥力極差的農民原形。

三月初,官軍發起了對廣城的作戰。這裡畢竟是右北平郡黃巾軍的賊窩,仍然雲集了黃巾軍敗退下來的大部分兵力。文丑帶領的官兵有兩千餘人,算上郡北義勇的一千餘人,在人數上仍然不及黃巾軍。不過論士氣、裝備和質素,自然要遠遠超過一幫烏合之衆。

到三月初七,圍攻廣城不到五天,黃巾軍潰不成軍。廣城城垣自遭到黃巾軍破壞之後,一直未曾重新修葺,此次攻防作戰,黃巾軍無險可倚,全然是憑藉正面對衝的作戰硬生生消耗到現在。士氣每況愈下,損失每日加劇,早在破城之前,許多黃巾黨徒已經心灰意冷。這種心灰意冷並不等同於破釜沉舟,而是一種麻木不仁!

攻破防線之後,文丑在次日一早便展開了大屠殺。他對黃巾軍的仇恨與日俱增,哪怕最近十多天的戰事日趨順利,然而有些奇恥大辱是終身難忘,再加上天生的一副暴脾氣。祖昭對於屠殺行爲沒有全然的憐憫,卻也絲毫不感到支持,參與黃巾起義者多是一些窮苦老百姓,就如同解圍後的郡府城中的一些淒涼情景一樣,只不過有些事自己無從干涉,另有一些事就目前而言又頗爲重要,故而睜一眼閉一眼。

收回廣城後,廣城縣的人口驟然下降,全城處於一片蕭條之中,大街上處處能看到一些屍體和血跡。一些衣衫襤褸、愁楚滿面的老百姓,拖着疲憊不堪、瘦弱無力的身軀,遲緩的清理着街道,然而一切看上去是那麼的緩慢和疲軟,放佛這些老百姓隨時都會摔倒在地上,從而變成那些屍首之一。

到中旬,文丑方纔起兵開向昌城縣。

事實上昌城縣早已混亂一片,儘管從郡府討回來的張玩舊部仍然盤踞於此,可因爲廣城黃巾軍派人求援時,無人做主,也無人願意出戰,眼睜睜的看着廣城攻破,昌城這邊自然是人心惶惶,徹底失去繼續頑抗的心力。

文丑大軍長驅直入,那些叛賊大多丟掉衣衫和兵刃,裝成是尋常老百姓,期待着能躲過一劫。哪裡知道文丑進城之後,根本沒有放過這些人的意思,竟下令全城搜捕,要求各里里長列出曾參與叛亂者的名單,少於十人便殺里長家一人。在這樣的恐嚇之下,各里里長無可奈何,只能將曾參與叛亂者供出來,甚至有的里根本沒有十個叛亂者或者根本就沒有叛亂者,只可惜文丑根本不聽任何解釋,並當場處決了一個里長。

正是這樣的高壓,許多里長只能任意列出無辜的人名。

才過了兩天,本來安然的縣城頻頻爆發動亂和逃跑。

爲此,祖昭專門找到文丑,強烈要求文丑撤銷之前下達的逼供命令。

文丑起初並不原因,甚至還遷怒於祖昭。

祖昭根本不懼文丑,義正言辭的道:“常言道,*,如今城池已破,百姓馴服,正是百廢待興之際,文都尉卻下達如此不合常理的命令,當真是要讓昌城縣的百姓再造反一次麼?就算要懲治叛賊,以儆效尤,取其一二也就算了,何苦連坐甚廣,莫不是要讓那些無辜的老百姓也被逼的造反不成?全縣人口不過八千戶,每一里殺十人,五千數的叛賊能有多少牽連其中?如若文都尉執意如此,那此事我便如實上報到郡府和州府,倒要看看文都尉你激起的民憤如何向上面交代!”

在這番長篇大論之下,文丑着實感到了一定壓力,縱然他對祖昭氣得牙癢癢,也不敢輕易亂來,只能在次日解除了之前的命令。然而即便如此,在已經收上來的名單,他照樣下令全數捕獲,擇日相聚城頭全部斬首。

【北京電視臺跟組時遇到一個京劇美女,雖然化了京劇妝,但那一雙眼神實在太勾人,感覺能夠過一輩子。可惜啊,人家下午三點鐘就殺青了。唉唉!】

第110章 ,鮮卑大將第58章 ,公孫伯圭第69章 ,火軍埋伏第25章 ,縣令之豫第50章 ,功變爲過第37章 ,定罪叛將第2章 ,從容而去第30章 ,鄰縣探查第23章 ,以武立威第7章 ,察舉提拔第59章 ,動盪不安第62章 ,對太守話第2章 ,從容而去第75章 , 擂臺選將第88章 ,強力戰力第1章 ,遼東第12章 ,好弓善射第38章第99章 ,大起大落第53章 ,賊亂平第78章 ,縣府一聚第51章 ,夜騎搏殺第40章 ,擒賊擒王第72章 ,殺有餘辜第80章 ,郡南之亂第60章 ,縣牢線索第62章 ,平亂受封第3章 ,胡馬犯境第75章 ,預備義舉第57章 ,火計之計第57章 ,情話第84章 ,北地有狼第108章第78章 ,暗夜追擊第80章 ,新夜第4章 ,李信帶信第2章 ,從容而去第120章 ,巧佔幽州第21章 ,娛情於義第30章 ,鄰縣探查第114章 ,去而復返第90章 ,慘烈之死第121章 ,本初再戰第124章 ,殺公孫第73章 ,蓄養商資第74章 ,自有風範第98章 ,和睦相處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32章 ,計劃安排第79章 ,昌城叛亂第17章 ,糧草之困第18章 ,無終之夜第29章 ,侄輩遊繳第108章第10章 ,新有挑戰第81章 ,神醫華佗第38章第89章 ,繁安有賊第42章 ,事急而行第49章 ,雙將爭鋒第13章 ,二月十一第8章 ,夜幕殺人第89章 ,細細之鹽第5章 ,想即刻做第13章 ,光和七年第70章 ,千斤大魚第47章 ,正面交鋒第88章 ,故技重施第5章 ,涿郡盧家第92章 ,正面決戰第7章 ,又一公孫第2章 ,從容而去第22章 ,靈帝駕崩第112章 ,雙雄爭鋒第2章 ,從容而去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5章 ,初識名女第14章 ,漁陽張純第65章 ,血戰之際第39章 ,韓當夜訪第54章 ,折米而戰第104章 ,刺殺未成第9章 ,安陽張氏第56章 ,各有計謀第107章 ,徵高麗第11章 ,山野村夫第109章 ,火燒洞甲第98章 ,和睦相處第6章 ,郡府一見第41章 ,預下計劃第73章 ,蓄養商資第36章 ,桃李不言第39章 ,油有皮甲第8章 ,夜幕殺人第22章 ,不喜不怒第20章 ,高奐之怒第49章 ,絕塵而去第86章 ,點破破綻第73章 ,最後進攻第28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