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路遇折返

次日一早,祖昭一行人告別無終縣,沿着官道繼續啓程南下。

春日豔陽高照,西風徐徐,頗有宜人之情。

正當徐無義勇一面行軍,一面感受着這暖洋洋的天氣之際,在隊伍最前方探路的斥候忽地飛快折了回來,匆忙的向祖昭報告前路發現情況。祖昭當即示意身後隊伍暫緩前進,領着韓當、祖成與幾名親信扈從打馬奔到官道一側的山丘上,舉目向蜿蜒官道最遠處眺望。

“在哪裡?”

“就在官道上,差不多快出現了。”

未及,只見遠處官道與地平線相交的地方,果然浮現出一隊黑乎乎的影子,領頭的是七、八名騎着馬的人,隨後跟着的也有二十餘人徒步的人。因爲此時距離尚元遠,一時半會兒看不清楚究竟是什麼人或什麼樣的裝扮。

祖成從後方打馬上前,擰着眉頭說道:“這還騎着馬,肯定不是尋常人。大公子,您看,會不會是哪裡來的山賊草寇?”

祖昭緩緩搖頭道:“十之八九不應該是。光天化日,才這麼一丁點人,若真是山賊草寇豈敢如此毫無避諱的走官道?”

聽到祖昭的分析,其他人都覺得大有道理,於是心思上或多或少放緩和了一些。

略等一會兒,在一旁待命的斥候向祖昭請示道:“大公子,現在該怎麼辦?”

緩緩吸了一口氣,祖昭心中一番思索,他自然不可能就在這裡乾等着,於是吩咐道:“阿於,你帶幾個人到前面去看看。”

名叫阿於的斥候馬上點頭應道:“是。”

臨行下,祖昭又叮囑阿於等人小心一些,不要急着太靠前,待看清楚情況後再做決定。

隨後,他又讓祖成傳令尚在官道上等候的大隊人馬都打起精神,騎手全部排列好陣勢,步弓手則一律拉離官道,在附近丘陵上列隊站好,以便發生意外之時能夠立刻投入反應。

盯着阿於帶着三名騎士沿着官道一路小跑遠去,幾人的身影越來越渺小,亮麗的陽光鋪灑之下顯得是那麼幹燥和孤立。他們與官道遠方向這邊行來的那一隊人越來越近,很快,對方也發覺到這邊的情況,很明顯的放慢了行速,其中還有兩名原本在隊伍前面的騎士立刻調轉馬頭,向來時的方向快馬奔去。

雙方相距三十餘步時都停了下來,阿於向前方一衆人打了一聲招呼。後者很快也跟阿於說了一些話,隔着老遠望去原本有些緊張的氛圍,漸漸便釋然開來。雙方很快走得跟近了幾步,到最後直接是面對面交談起來。阿於甚至還向丘陵這邊指了指,並提示性的跟正在丘陵上觀望的祖昭等人一番搖手,告知並無大事。

看到這裡,李信徐聲說道:“看來沒什麼事了。”

祖昭微微頷首,說道:“走,上去看看。”

言罷,他勒轉繮繩,從丘陵上下來上到官道,招呼在官道和一旁丘原上靜候的衆人繼續前進。一隊人很快恢復隊形,浩浩蕩蕩的向官道另外一端而去。沒過多久,雙方人馬總算碰了一個照面。祖昭老早就在打量對方那隊人馬的樣子,爲首的騎士多是一些青年人,一個個勁裝打扮,配備有馬弓和長槍;而在他們身後徒步跟隨的人,則基本上是尋常打扮,一看就像是普普通通的鄉村農夫,不過他們依然人手一支武器,或長槍、或朴刀、或長鐮刀。

單單從這些打扮來看,倒也有幾分黃巾賊或者叛軍的樣子,只差沒有在頭上裹上一條黃頭巾或者衣衫更爲襤褸一些。

阿於打馬回到祖昭跟前,先行向祖昭等人介紹道:“大公子,他們是無終縣的義勇,剛從郡府那邊回來。”

祖昭眯起眼睛,立刻問道:“無終縣的義勇?剛從郡府回來?”

阿於點了點頭,他很清楚祖昭爲什麼會顯得有幾分驚訝,正如自己剛纔聽完這些人自報家門時一樣,昨日纔剛聽說無終義勇快到郡府,怎麼才過了一個晚上這幫人竟又從郡府回來了?莫不是郡府的困境已經解除?

祖昭繞過阿於,來到對面那些騎手的近前,先自我介紹了一番:“在下徐無祖昭,敢問諸君爲何又從郡府折返回來?”

對面騎手隊列中越出一青年,客氣的向祖昭拱手行禮,旋即說道:“某乃無終高亥,早聞過祖大公子威名,今日得以相見,實乃榮幸。”

祖昭臉色淡然,他擡了擡還禮,繼續等着對方的回話。

稍微停頓了一下,那名叫高亥的青年接着說道:“祖大公子怕是有所不知,我等昨日下午已經到達平剛縣北境,並且還與俊靡馳援郡府的義勇碰頭。俊靡的義勇有五百之衆,要比我等早到一天,然則他們告知我等,說就在昨日凌晨時襲擊郡府的逆賊忽然增多,竟將郡府全城團團包圍,甚至還封鎖了附近好幾條道路。我們這些外縣義勇根本無從進城。”

沒等祖昭開口說話,緊跟着祖昭一起上前來的李信聽完高亥這番話,臉色不由大變,搶縣追問道:“什麼,賊勢忽然擴大?究竟能擴大多少人,居然能包圍郡府?”

高亥嘆了一口氣,搖着頭說道:“我等原本也是不相信的,後來還專門派了好些人馬前往郡府周邊打探,可是……唉,所有派出去的人馬回來皆說,附近道路早有逆賊盤踞設卡。我們有兩個人還被賊人發現,是負傷而歸。他們打聽過郡府附近的百姓,都說郡府一夜之間來了有兩、三千的增援,早把城池七處城門全部堵死。”

李信詫異不已,很想再反駁幾句,希望高亥的話是錯的,或者是道聽途說的。他着實不曾料到,自己跟祖昭從郡府出來還沒八天的時間,大前天郡府派人來的通報也沒說發現有增援的賊勢,這纔過去多久,剛帶着援軍趕來,郡府已然深陷重圍了!

他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祖昭,心中既希望祖昭能在這個時候拿出一個決定性的主意,同時也擔心祖昭會跟無終縣的這些義勇一樣,大難臨頭之下索性先撤回自保。

這時,沉默片刻的祖昭忽地開了口,向高亥問道:“正因爲郡府被圍,你等就自行撤回來了麼?”他的語氣很冷,帶着三分透入骨髓的責問之意。

高亥等人怔了怔,彼此面面相覷一番,臉上隨即露出不同程度的不悅。他們不管祖昭到底想要怎樣,大家萍水相逢,自己對其已經足夠尊重,其對自己竟是這般煞有其事的一副高高在上之態,年輕人的心氣豈能容得下來?

第50章第103章 ,董卓禍亂第8章 ,明經算術第92章 ,正面決戰第72章 ,殺有餘辜第32章 ,計劃安排第74章 ,冀州之急第60章 ,削鐵如泥第38章第125章 ,勁敵第17章 ,糧草之困第71章 ,神模驅獸第27章第15章 ,小小較量第58章 ,新式軍服第102章 ,欲更帝位第11章 ,新羅之豫第40章 ,連夜銬問第56章 ,空空如也第76章 , 無名小卒第65章 ,大軍休整第42章 ,事急而行第48章 ,衝鋒陷陣第90章 ,慘烈之死第37章 ,公孫家意第31章 ,官勇之火第27章 ,決堤洪流第79章 ,昌城叛亂第31章 ,官勇之火第71章 ,餘有予魚第108章第103章 ,董卓禍亂第47章 ,以正軍紀第37章 ,公孫家意第112章 ,雙雄爭鋒第37章 ,公孫家意第61章 ,硬上弓第128章 ,官渡之戰第27章 ,決堤洪流第93章 ,志在四方第71章 ,神模驅獸第100章 ,堂上制壓第16章 ,河東之想第77章 ,胡姬請纓第103章 ,董卓禍亂第34章 ,郡北之惑第47章 ,策而後行第46章 ,田豫田憲第58章 ,公孫伯圭第73章 ,太守遭遇第25章 ,縣令之豫第2章 ,從容而去第112章 ,雙雄爭鋒第91章 ,大戰在即第5章 ,想即刻做第95章 ,英雄不善第9章 ,安陽張氏第124章 ,殺公孫第69章 ,爭執上下第30章 ,舌戰都尉第103章 ,董卓禍亂第61章 ,捕殺賊酋第45章 ,初識名女第22章 ,不喜不怒第29章 ,侄輩遊繳第120章 ,巧佔幽州第31章 ,漢境胡人第120章 ,巧佔幽州第90章 ,慘烈之死第64章 ,首戰必敗第71章 ,餘有予魚第48章 ,大戰紀靈第105章 ,陳宮妙計第67章 ,甲士文丑第83章 ,一起上路第81章 ,縣內一劫第92章 ,再次進言第9章 ,安陽張氏第42章 ,事急而行第63章 ,田楷李信第40章 ,擒賊擒王第97章 ,鮮卑之猶第59章 ,蒲元識水第6章 ,航海之想第36章 ,桃李不言第18章 ,西涼之禍第57章 ,火計之計第7章 ,察舉提拔第8章 ,明經算術第61章 ,察舉方正第67章 ,救場第52章 ,四面圍攻第60章 ,削鐵如泥第99章 ,大起大落第33章 ,四月之初第89章 ,*之擒第92章 ,破竹之勢第105章 ,陳宮妙計第45章 ,聚圍四方第2章 ,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