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功成名就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常理!

建安二十七年春,秦王秦成,攜百萬雄兵,橫掃六合,一時間所向披靡!魏將於禁反戈,刺死張郃,打開函谷關,拱手讓出洛陽城,藉此機會,秦成三路大軍合圍,魏王曹丕驚嚇過度,墜城而死,魏尚書令陳羣令諸臣開城獻降,同年冬,遠居鄴城的曹植,在其軍師司馬懿的鼓動下,放棄了負隅頑抗的打算,讓出王位,懇請歸降!至此,天下九州,再次匯聚在秦王麾下!

建安二十八年春,秦王秦成親臨皇位,祭拜天地!

許昌城內,中央大街早早就被穿着光鮮地禁衛軍士兵封鎖了整個街口。在新修建的皇宮門口,一排又一排身着銀白色鎧甲的禁軍手持利劍,如釘子般站得筆直。在他們身後裝飾了五彩繽紛的鮮花,堂下聚集着近百名隨軍征戰的老將和來自各處的士族名流。

大廳內同樣佈置得堂皇華麗。巨大的枝形吊燈懸掛在高高的殿頂,五千多盞遍佈各處特製的彩色蠟燭將整個大殿照耀得金碧輝煌,紅色的珊瑚絨地毯從門口一直鋪到了高臺前。

在天下人矚目下,秦王秦成身穿龍袍,在皇宮內誦讀文書。秦成摒棄了諸臣建議國號爲“秦”的說法,而是執意使用“漢”爲國號,年號:平靖!史稱後漢!立國都於許昌城!

正所謂,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秦成此番的決意,也是爲了給諸葛亮、趙雲等人一個交代,這兩人雖然輔助與秦成,但是對於漢室依然有十分深的感情。當初秦成承諾過,天下一統後,若劉備之子是明主賢君,自己可以讓出王位,但是此時的劉禪已經盡顯懦弱之相,根本不是明君所爲,諸葛亮等人早也沒有輔佐其上位的期望。

一切,都已經順理成章!

當祝融親自捧着鑲嵌着璀璨的夜明珠的皇冠,將其戴到秦成頭頂之時,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新的王國,就此,正式誕生了!

中原大地持續了幾十年的動亂,再次匯聚於一統。

秦成冊封曹植爲陳留王,曹彰爲琅琊王,加上孫權的烏程王,共分封王位三人,又娶曹操之女金鄉公主爲妾,用於籠絡曹氏之心。立長子秦睿爲太子,爲皇位繼承人!

王位冊封完畢,開始對於征戰天下的諸多屬下論功行賞!

冊封龐統爲右丞相、諸葛亮爲左丞相,由兩人攜手,共領國事。

魏延因功勳卓著,冊封爲大司馬,領兵事之權,位列三公之上!

封趙雲爲大將軍,領軍事之權,位列三公之上!

司馬懿屢次助秦軍度過危機,秦成思索了一番,最終將司馬懿任命爲太尉,領軍事,居於三公!

陳羣因獻許昌城有功,被封爲司徒,掌民政,居於三公!

黃權守衛後方,被封爲司空,掌水土之事,居於三公!

蔣琬因長期教導秦睿、秦佑,被秦成封爲太傅,位同三公,視爲帝師!

高順被封爲驃騎將軍,馬超被封爲車騎將軍,兩人皆是金印紫授,位同上卿!

沙摩柯爲龍驤將軍,龐德爲虎威將軍,主對外兵事,僅次於車騎將軍!

劉巴爲太常,主管社稷、祭祀,位列九卿!

費禕爲太僕,主管戰馬與畜牧之事,位列九卿!

董允爲廷尉,主管訴訟斷案、牢獄之事,位列九卿!

鄧芝爲大鴻臚,主管對外事務及少數民族事端,位列九卿!

張鬆爲宗正,主管皇族事務,位列九卿!

李恢爲大司農,主管國家財政收支,位列九卿!

李嚴爲少府,主管國家財政細則,位列九卿!

陳到因護衛有功,被封爲執金吾,位同九卿,統領禁衛,負責許昌城治安!

另冊封王雙爲護國將軍、張任爲鎮國將軍、郝昭爲護衛將軍、于禁爲統軍將軍、曹休爲魏國將軍、曹真爲龍躍將軍,官居二品,兩千石俸祿。

又冊封馬岱、王平、吳懿、吳蘭、廖化、張翼、孟達爲上將軍,官居從二品,一千五百石俸祿。

封馬謖爲尚書令!領文官之事,行言事之權,官居從二品,一千五百石俸祿。

一番老將分封完畢,秦成看着麾下幾員躍躍欲試的小將,也一一分封!

封義子姜維爲爲司隸將軍,負責監察京畿地區的兵事治安,位高權重!

封鄧艾爲驍騎將軍,銀帶青授!

封王虎爲徵虜將軍,銀帶青授!

封孫八爪爲平寇將軍,銀帶青授!

其餘諸多文臣武吏,均一一封賞!一時間,軍心民心,皆向後漢!

秦成稱帝后,效仿兩漢時期的輕徭薄賦政策,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又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取消郡內每年徵兵訓練時的都試

,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將所有的軍權都收歸中央所有!

爲了吸引更多的寒門學子,秦成在許昌興辦國學,重開學院,不分門第,擇優錄取,爲後世的英才齊出,百花齊放的場面做出了鋪墊!

一番功績下來,整個後漢如同新生一般,軍民齊心,如臂使指!

後來其子秦睿遵循秦成的政策,整個後漢幾十年內,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發展,連帶繪畫、書法等都有長足的發展,史書將這幾十年稱爲“平靖之治”!

......

歷史的車輪,始終在不停的轉動着!

平靖十年,右丞相龐統離世,由費禕接任!

平靖十五年,左丞相諸葛亮、大司馬魏延、驃騎將軍高順等人先後離世,漢帝秦成感傷良久,後來鬱鬱不樂,最終染病在牀。平靖十六年,漢帝秦成以身體抱恙爲由,移居別院,其子秦睿接任漢帝,改年號爲嘉平,這就是後世的漢文王!

嘉平十年,秦成此時已經年過六旬,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是也已經滿頭銀髮。

年紀越大,就越念舊。秦成此時居於許昌城外的一處山脈,樹木濃郁,名爲具茨山,也稱始祖山!據說當年黃帝曾居住於此。

有相士稱此處有龍騰之相,秦睿特意派遣工匠數千名,專門在山中爲秦成修建了一處別院。四周有禁軍一千人常年護衛。

春末夏初,山中也有些燥熱之氣!

秦成剛剛吃罷早飯,正在樹蔭下乘涼之時,突然門外傳來求見之聲。

聲音有些沙啞與蒼老,語調的頓挫間有些熟悉,但是卻想不起來是誰,這些年,一個個伴隨自己征戰的老將慢慢老去,新老交替,爲了避免給秦睿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秦成都沒有主動接見過以往的老臣,這處別院,除了長子秦睿與幾個子女來看望,基本上很少見到老面孔了。

屋外的房門慢慢被打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顫顫巍巍的走了進來!

身材修長,臉龐有些乾枯,只有眼睛之內,依然閃爍着精光!

秦成看着他,一個模糊的輪廓依稀出現在腦海中。

“是你!竟然是你這個老傢伙?”秦成半晌才反應過來,他似乎等待了幾百年一般,許久才喊出來人的名字:“司馬仲達!你總算來了!”

這個讓秦成反覆思索,甚至有時候糾結到難以入睡的老臣,如今,終於再次走到了自己的面前!

“主公,老夫來的,還不算晚吧?”司馬懿雖然老邁,但是依然頭腦清晰,根本不像這般年紀應該有的樣子。

“不算晚,不算晚!坐下吧!這些年,你過的可好?”秦成看着司馬懿,呵呵一笑。因爲司馬懿功勳太大,秦成根本沒有辦法將其誅殺,所以在位的時間,一直在變相的削弱他的權利,連帶退位後,自己也交待秦睿,不要放一絲權利給司馬懿,將其束之高閣。司馬懿也十分識趣,對於秦氏父子的安排言聽計從,從未有絲毫反抗。所以,慢慢的,秦成也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但是,就在他認爲司馬懿將死之際,他竟然主動來看望自己。看着司馬懿的眼睛,他隱隱約約覺得,此人如今,一定不會平白無故前來 天空中突然有些陰霾,秦成的衣衫無風自動,似乎有一個天大的陰謀,正在慢慢的浮出水面。

“主公,仲達這些年過的如何,難道主公不知嗎?你我都已經是快要入土之人,事到如今,老夫也不想在等待下去,那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往事,難道主公還不願對老夫直言嗎?”司馬懿看着秦成,似乎有滿腹的話語想要說出。

“曾經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往事?仲達,你,到底知道些什麼?”秦成聽完,心中猛地一震,他平靜了幾十年的思緒,竟然被司馬懿簡單的幾句話打斷,秦成擦拭了一下額頭的細汗,依稀覺得自己抓住了一些東西。

“主公,你並不屬於這個時代!老夫說的可對?”司馬懿臉色突然大變,他直直的盯着秦成,好像生怕會消失一樣。

這句話如果別人聽到,肯定會哈哈大笑,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難道是別的時代?

但是秦成沒有笑,他好像突然找到了一個知己一般,這個秘密隱藏了幾十年,猛地被人識破,竟然有種解脫的感覺。秦成淡淡的點了點頭,這個秘密,除了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知道,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他都沒有透漏過半分,那麼,司馬懿,是從何得知的?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哈哈哈......”司馬懿看到秦成點頭,竟然瘋癲一般大笑起來。

“仲達,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竟然能一直忍到諸葛亮、龐統、魏延、高順等人都死後才找過來我,看來你籌劃很久了啊?”秦成慢慢坐下,端起身邊的一杯茶,飲了一口,等待着司馬懿的解釋。

“不錯,老夫自然很久就已經知道了,本來早就想來找主公討個說法,可恨那諸葛亮!”司馬懿狠狠的咬了下牙齒。

“諸葛亮如何了?”秦成聽到司馬懿這般憎恨諸葛亮,有些疑惑。

“昔日與孫權大戰之時,我爲魏軍軍師,曾斬殺了甘寧等大將,並且俘虜了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此事主公可有印象?”司馬懿慢慢說道。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好隱藏。

“恩,記得!”秦成回憶了一下,魏吳的九江之戰,直接導致了東吳覆滅,這樣的大事,秦成還是記得的。

“其實諸葛瑾一直在我手中。在諸葛亮死之前,我曾找過他,想用諸葛瑾來要挾他,讓他和我一起共謀大事,不料諸葛亮竟然不顧其兄長死活,斷然拒絕。老夫擔心計劃敗露,只得與諸葛亮約法三章,只要他不言語我想要謀逆之事,我保他兄長善終!”司馬懿自詡老謀深算,不料還是栽在了諸葛亮的手裡。

“那你現在怎麼來了?”秦成有些釋然,難怪司馬懿寂靜了這麼久,原來是諸葛亮的計謀。他的約定,是以諸葛瑾的壽命爲前提。如果諸葛瑾能活的比司馬懿時間更長,那麼司馬懿自然就沒有能力去謀逆了!

孔明,你是不是早就看出了司馬懿的不臣之心,竟然到死的時候,還在維護着後漢的安危!想到這裡,秦成心中竟然有些莫名的感動。

“如今諸葛瑾總算死了!死在了我的前面!所以我就來了!再不來,恐怕老夫也要歸天了!”司馬懿大笑起來,有些時候壽命這東西,還真的很玄妙。他不是沒想過違反約定,但是詭計如諸葛亮這般,豈會不留後手,萬一有一些什麼遺言之類的東西交給子嗣,豈不是自己要再等十幾年,他已經害怕了諸葛亮,爲了穩妥,他寧願熬死了諸葛瑾再行謀逆之事。

“那你現在是有很大的成算了?我很想知道,你的勝算出自哪裡?”秦成收起笑容,冷冷的看着司馬懿。雖然自己已經退位,但是,事關子嗣後代的安危,他不能袖手旁觀!

“我已經說過,主公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秦氏父子,不能統治我們這個時代!這裡,是屬於我們的,是屬於司馬家族的!”司馬懿語調慢慢變大,最後竟然開始咆哮起來!

“此事縱使我承認了,也不過你我兩人知道而已,朝中大臣,憑什麼相信你的鬼話?”秦成搖了搖頭,他不相信自己精心選擇的後續大將會如此輕信司馬懿的鼓動。

“主公,你且看這是什麼?”司馬懿收起聲音,他從懷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絲綢包裹的物件,慢慢的放到秦成身邊的木桌之上。

這個物件不大,只有兩尺多長,方方正正,一寸厚度,猛地一看,似乎是一個盒子一般,難道所有的秘密,都藏在這個盒子之內?

司馬懿朝着物件弓腰施禮,忙綠一番才慢慢掀開絲綢。

微風飄蕩,絲綢順着司馬懿的手,慢慢滑落在地。一個硬件物品映入秦成眼簾。

“這是......”秦成眼睛猛地一痛,他震驚的幾乎要跳起來。征戰一生的他,在死人堆中尚且沒有膽寒,可是如今,面對司馬懿的一個物件,竟然驚慌失措起來!

風乍起,浮動着這個物品。

在斑駁的光影中,幾個鎏金大字如同金針,狠狠的刺扎着秦成的眼瞳。秦成慢慢的伸手,將這個物件捧在手中,感受着那許多年都未曾有過的質感,秦成兩道熱淚慢慢劃過臉頰,這是一個書籍物品,封面是硬質紙張,正書着幾個大字:三國演義!

司馬懿看着秦成的樣子,慢慢的站立在一旁,如同秦成一直等待着他一樣,他也在等待着秦成給自己一個答案。

當初靠着這本書籍,他已經聯繫了無數的朝中大臣,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推翻後漢輕而易舉!

因爲,你們,不屬於我們的時代!

秦成默默的翻開扉頁,看到一個醒目的標題:“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其下是一行行的宋體小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沒錯,確實是《三國演義》!

秦成合上書籍,細細的看着尾頁,幾個蠅頭小字,此時卻如同烈日一般耀眼:上海美術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原來,罪魁禍首竟然是它......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九章 城內失火第八十六章 重回廣安第六十章 退走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四十一章 名士法正第五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九十四章 義子第二十四章 雙英定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河北亂象第九十九章 成都鏖戰第三十三章 我叫孫尚香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七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九十一章 廣漢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馬超首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錘定輸贏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雪回家路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第一百四十七章 國事家事,孰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功成名就第一百八十七章 混戰第五十一章 兩軍匯合第五十九章 嚴顏的反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二章 一個怪老頭第七十五章 劍指雲南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敘舊憶往昔第二百一十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城求援第二百七十九章 功成名就第五十四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四章 深陷泥潭第一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二百零四章 陳兵邊境第二百五十五章 二曹反攻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之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延之威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二百三十七章 劍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略之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藏的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三十八章 秦成之志第二十七章 三大謀士齊出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分兩路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第三十九章 天妒英才第一百四十章 援助馬超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延之威第七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一十五章 漢中亂象第二百三十四章 襄陽易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難之際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佈防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二百四十一章 各自謀劃第四十三章 喋血成都第一百三十一章 馬超首敗第四十三章 喋血成都第一百零二章 裡外夾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十七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虎落天水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春爭奪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兵出新野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雪回家路第九章 東風到第一百四十章 援助馬超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虎歸位第一百八十四章 曹操上當第二百零九章 兩軍交鋒第七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三十七章 虎落天水第三十八章 秦成之志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上還是東下第三十七章 機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議東征第五十四章 城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延之威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下大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下大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一百六十章 人小鬼大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雪回家路第二百零六章 拉人下水第二百六十八章 未知的歷史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到了第五十一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場慘敗第二百一十四章 爭執第一百六十章 人小鬼大第一百三十五章 四處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