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楓橋

楓橋距離吳縣並不遠,往北不過七八里地罷了。

楓橋是一座單孔石橋,因橋邊多種楓樹,因而稱楓橋。

此時楓橋南邊已經安下大寨,兩萬人的營寨佔地極廣,嚴輿不過是個武夫,所以每日衆軍的吃喝拉撒都壓在了張毅一人身上,搞得他焦頭爛額,極爲不爽。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段話:“當日白虎聞策兵至,令弟嚴輿出兵,會於楓橋。”

如今的場景,與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倒是如出一轍。

不過孫策大軍尚未趕到楓橋。

孫策待程普後軍到了毗陵,便將各種物資移交給長史張昭和倉曹從事魯肅。

然後,孫策便領中軍至無錫縣與陪戎校尉周瑜、揚武校尉韓當匯合。

對於戰後投誠的無錫縣令郭普,孫策隨意勉勵了一番,對於此人,孫策是不太放心的,只是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接替他,也只能讓這郭普暫時繼續當下去。

過無錫,南行3日,大軍終於到了楓橋。

大軍警戒,安營紮寨,孫策與衆臣在大帳中議事。

正議事間,卻見有一侍衛司親軍來報,說敵軍主將嚴輿橫刀立馬於楓橋之上,大聲喊罵,前來邀戰!

孫策輕笑一聲,罵道:“這嚴輿還真是不知死活!”

過了一會兒,孫策又想起自己前世孤膽英雄的經歷,不禁有些熱血沸騰。

“這樣,我便去會他一會好了!看看他到底有幾斤幾兩!”孫策笑着起身。

衆臣皆隨孫策起身,就要往帳外去。

恆階雖覺不妥,只是孫策積威甚重,他也不太好去勸諫,只得爲難的去看了一眼張紘。

隨軍的一衆文臣中,只有張紘官職最高,張昭雖然是孫策帳下文臣第一人,卻還在毗陵整理物資,督運糧草。

張紘朝恆階點點頭,朝孫策開口說道:“主公且慢!”

孫策聽得身後有人說話,扭頭一看是從事祭酒張紘,便知事情不妙。

孫策卻只能笑眯眯的說道:“子綱先生有什麼要說?”

卻見張紘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正色道:“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繫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

孫策一愣,緩緩開口說道:“先生之言,猶如金玉!”頓了一下,卻又說道:“策唯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肯用命耳!”

孫策緩緩踱着步子,想了想說道:“我等先出去看看這嚴輿,至於出戰之事,便讓文向代勞吧!”

徐盛聞言一喜,大聲道:“謹遵主公之命!”

張紘和恆階聽到孫策如此一說,也是點點頭,算是認可。

陸昭看到此情此景,對於孫策及諸位同僚,認識也更深了一些。

出得營寨,孫策騎馬而行,左側是祭酒從事張紘,主簿恆階,功曹秦鬆,參軍陸昭一衆文官,右側則是虎步校尉徐盛,陪戎校尉周瑜,揚武校尉韓當,侍衛司軍司馬孫輔,徐琨,李襄諸將。

孫策身後便是7000侍衛司親軍以及韓當麾下的500騎兵和1500弩兵。

孫策遠遠看去,果然見一人正橫刀立馬於楓橋之上。

那人一身華麗甲冑,頭盔上的紅纓隨風飄揚,騎在一匹高大的遼東馬上,手中橫拿着一把大刀。這人正是嚴白虎之弟,嚴輿。

嚴輿的身後是一萬大軍,已經列陣停當。

孫策笑了笑,看向一旁的周瑜問道:“公瑾,鄧當和孫海那邊準備好了嗎?”

周瑜輕笑着說道:“都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擊!”

孫策點點頭,對徐盛說道:“文向,出擊吧!”

徐盛拱手道:“末將領命!”隨即,拔出長刀,大聲一吼,“虎步營,隨我出擊!”

“出擊,出擊,出擊!”士氣高昂的虎步營士卒大吼三聲,緊隨其後,衝殺出去。

嚴輿見徐盛拍馬而來,大刀一橫,便與之戰成一團。

嚴輿的武藝還算可以,不過與徒手搏虎的徐盛相比,就要差得多了。

不過十來個回合,嚴輿便有些撐不住了,心中暗罵徐盛怪力!

強忍着又是幾個回合過去,嚴輿腦門上已經留下豆大的汗珠。

這一邊,孫策看嚴輿已經快支撐不住,便接過一個侍衛司親軍遞來的令旗,輕輕揮動。

三下過後,便是兩支響箭射出!

楓橋兩邊,驀然之間,各自突出了數十艘走舸,那兩邊打頭之人,正是侍衛司軍司馬孫海和鄧當二人。

這走舸,乃是一種輕便快速的戰船。在《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曾提到:“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說的正是這種戰船。

二人手下兩千士卒,正是站在走舸上,各自手持弓箭,朝岸上拋射。

密集的箭雨讓嚴輿的一萬大軍不斷後退。

嚴輿見此大怒,這些廢物,難道要把老子扔在這石橋上不成?

略一思量,嚴輿心想,反正抵擋不住這有些怪力的徐盛,暫且退兵,固守營寨再說。

一念至此,嚴輿使出吃奶得勁,用力擋住徐盛一擊,隨後拍馬便逃。

徐盛大怒,手中長刀一揮,對身後的將士怒吼道:“隨我殺敵,莫跑了嚴輿賊子!”

鄧當和孫海二人見敵軍退後,很快便命令士卒登岸,結成方陣向前推進。

這方陣以50人一排,排成20排,第一排的箭射出之後,迅速從側翼退後,第二排遞上,開弓射箭,如此連綿不絕,猶如箭雨。

當然,這方陣有很大的缺陷,方陣兩側缺乏足夠的防禦,不過對於嚴白虎手下盜匪一般的軍隊來說,倒也無所謂了。

嚴輿本打算回營固守,卻不料手下這羣廢物,一看自己後退,整個兒崩潰了。

孫策見此大喜,手中大槍一揮,大聲喊道:“衆軍出擊,今日便滅此僚!”

整個大軍士氣大振,韓當手下500騎兵一馬當先,朝敵軍衝殺過去。

周瑜手下的陪戎營也是不甘落後,殺敵在前。

其餘諸如李襄、孫輔、徐琨也各自率本部兵馬衝殺。

嚴輿見整個大軍已經崩潰,本想去把軍師張毅一起帶上逃走,卻見大營一片混亂,只得帶了數十個親衛騎兵向吳縣逃去。

不少士卒看見主帥一逃,更是毫無戰意,許多士卒都向吳縣逃奔,更多的士卒則跪地投降。

也是孫策的名聲太好,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孫策從不殺俘虜,那還逃個什麼勁?

大營之中,花貓張毅知道自己的這次任務完成了,一日前,嚴白虎剛剛派人運來不少錢糧,想必吳郡四姓必然是大出血,傷筋動骨也是難免了。

作爲一個優秀的密探,張毅自然不會留下絲毫的破綻,此時亂軍之中,就是離開的最佳時機。

約莫一個時辰後,整個戰場已經塵埃落定。

孫策並不急於派大軍軍兵圍吳縣,他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清理繳獲,看押俘虜,安定軍心,當然還要犒賞全軍。

距離孫策大營不遠的地方,花貓已經換了一身裝扮,又看了一眼大營,他緩緩轉身離去,開始迎接他的新任務。

(第二更,不好意思,今天家裡停電了,晚上加更一章)

162、死生18、漁鹽之利(二)85、孫瑜勸兄15、馬日磾持節慰關東31、廣陵張子綱62、臨危不懼朱休穆114、淮南戰事(一)150、各有所想78、兩個姐夫57、豫章夜話12、兵圍吳縣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146、書院考試(四)52、血戰柴桑(十)106、宛陵山越事13、驚慌失措嚴白虎81、誰能想到71、被改變的歷史136、一曲梁祝動芳心64、無奈的關二爺11、此處當有寒山寺12、兵圍吳縣130、秘密21、戰會稽(三)62、平山越(四)82、一死而已94、翩翩貴公子73、派系69、白馬78、女刺客事件(二)50、孫策有女64、平山越(六)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57、兄弟89、孫伯符升官加爵23、無堅不陷張文遠(二)20、孫伯符大破祖郎(三)45、血戰柴桑(三)151、朦朧夜72、關公戰顏良26、羣賢畢至87、三大工程164、南歸41、太史慈大戰小霸王37、孫策西巡(二)130、秘密12、夜襲鄂縣15、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三)36、孫策西巡(一)6、引兵北上戰廣陵(四)26、羣賢畢至59、衣帶詔事泄146、書院考試(四)36、樊能之死63、悲劇的紅鬍子62、臨危不懼朱休穆41、戰前150、各有所想62、臨危不懼朱休穆95、風雨欲來風滿樓72、關公戰顏良26、羣賢畢至78、女刺客事件(二)82、朝貢天子84、再見趙靈兒95、向北36、孫策西巡(一)111、孫權府上36、倒黴的蔡瑁105、濡須都督34、楚王好細腰74、荊州戰起32、大發神威太史慈32、大發神威太史慈42、戰起43、進擊的寇封60、海賊紅鬍子41、龐統偷聽11、引兵北上戰廣陵(九)45、血戰柴桑(三)17、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五)20、孫伯符大破祖郎(三)125、壽春宮中156、下雪了82、一死而已11、接風洗塵孫郎宴151、朦朧夜28、騎兵來了56、去陽羨看看62、平山越(四)96、陸康之死57、兄弟167、襲許之謀16、全據吳郡42、倒黴蛋寇封92、城破身死124、馮方女120、碰撞99、毗陵農事152、我要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