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周家大院

孫策看着這隆重的架勢,嘴角邊露出了一絲微笑。

不過孫策倒是沒有說什麼,只是和周尚一同走進了周家大院中。

孫策如今見過不少的高門大院,豪宅別業,除了自己住的吳侯府外,恐怕也就是這周家大院能夠被孫策看上眼。

至於什麼吳郡四姓的宅子,雖然也不錯,不過總是少了幾分格局和氣度。

尤其是這氣度,沒有幾代高官顯貴,是養不出來的。

如周氏這般,出過兩代三公的高門貴姓,那氣度格局自是不同。

吳郡四姓雖然累有2000石,可是家族中畢竟沒有出過三公一般的人物,所以在這格局和氣度上就差了一籌。

要說吳郡四姓中,陸氏和顧氏的宅子算是比較不錯的,佔地廣闊,用料精細,設計也算講究,傢俱裝飾也均是一流。可與周家大院的古樸大氣比較起來,倒是有種暴發戶的感覺。

整個周家大院佔地極爲廣闊,各種建築都極爲古樸大氣,帶着一股子厚重的氣息。孫策明白,這種氣息來自於周氏淵源的傳承。

只有經過上百年的積澱,纔會有這樣的氣息!

周尚之所以要帶着自家子弟出城迎接孫策,爲的便是將自家子弟引薦給孫策,好爲家中兒郎某個出身。

周尚相信,孫策不會拒絕自己。

如今孫策治下十二郡之地,需要太多的官吏。這天下,可不是誰都能做官的,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做官的!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縣長,民不過萬戶,也需要各種各樣的知識!

首先,你得要識字,否則你連公文都看不懂,還怎麼辦公?這第一點,就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了做官的可能。

其次,你得要懂法,你要是連朝廷的律法也不明白,還怎麼判案?

第三,你得要會算數,要不然連衙門裡的賬本也看不明白,就很容易被胥吏所矇蔽!

第四,你不能是個文弱書生,這個時代講究的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要的是文武全才。比如說曹操這樣的,就是典型的文武全才。雖說縣裡有縣尉,郡中有都尉,可如今天下動盪,作爲長令郡守不懂軍事,只怕也是不行。

以上四點,第一點要求是基礎中的基礎。只要你識字,就能在衙門裡某個差事,文書啊,胥吏啊等等。

在滿足第一點的基礎上,其餘三點中也有一點滿足。不錯,這樣的已經能夠做官了,當然只能是做縣丞、縣尉之類的微末小官。好在,這也算是有個官身。這就完成了從吏到官的轉變。要知道,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這個轉變。

如果在滿足第一點的基礎上,再滿足兩點。好的,你可以做縣長或者縣令了。

如果四點全部滿足,那麼恭喜你,可以做到郡丞或者郡都尉之類的職位了。如果幸運的話,做一郡太守也有可能。

當然,如果你對哪一點特別精通。好了,你是個人才,可以進入幕府,或者做太守了。

如果精通兩點或者三點,沒錯,你可以成爲諸侯的軍師或者謀士了!

以上的這些,都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規則。

而究竟能做到什麼位置,或許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潛規則。

比如說你的出身。

如果你出身士族,那麼恭喜你,你會比別人多很多機會,在你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可能被舉爲孝廉,從此八成會一路順風,青雲直上的做到太守或九卿,至於三公則要靠機緣。

如果你出身豪強,那麼你雖然沒有士族的機會多,但也會有一些機會,不過太守或九卿恐怕就是你一生的頂點,當然如果是你人才中的人才,爬到更高的機會也是有的。

可如果你出身草根,辛辛苦苦的讀書,悟性也不錯,但機會卻少得可憐,甚至沒有出仕的可能。一旦出仕,也是從微末做起,終其一生可能也做不到太守。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

除了出身,長相也很重要,起碼不能太難看,否則沒人願意做你的舉主。

這些規則和潛規則,事實上就是一道深深的鴻溝。

這道鴻溝,隔開了士族和寒門。

不過倒也正常,如今這個時代裡,能夠讀得起書,起碼也算是個地主豪強。而如果才學極好,那九成九是出身於家學淵源的世家大族。

不是說寒門裡沒有人才,只是出現人才的機會比較小。

因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後天的教育和努力纔是最重要的!而寒門恰恰在教育方面是最大的短板。

周尚之所以如此篤定,就是因爲他對族中子弟很自信。

周氏的族學,在整個淮南都是極爲出名的。

周氏子弟裡,識字是必須的,即使是那些家境較差的偏房庶枝,也必須入族學開蒙識字。子弟中較爲優秀的,則會進一步進行教育資源的傾斜,以爲家族培養人才。

除此之外,周尚當然明白孫策麾下的各種矛盾和利益糾紛。

僅僅是廬江郡內的博弈,周尚就看的分分明明。想要制衡吳郡四姓,怎麼能少了廬江周氏?

周家大院的中心,正堂裡,孫策與周尚相對而坐。

案几上擺着兩杯剛剛泡好的六安瓜片,還嫋嫋的冒着熱氣。

“伯符,老夫給你引薦一下我廬江周氏的幾位年輕俊傑如何?”周氏一捋長鬚,開口說道。

孫策聞言,一笑,心中暗道,這恐怕就是周尚今日的重頭戲了!

只見孫策點點頭,說道:“策正想要見識一番!”

很快,門外便走進來三位年輕人。三人一進門,便齊聲說道:“拜見吳侯!”

這三人年齡約莫都是二十出頭的樣子,與孫策和周瑜的年齡相仿,恐怕也都是周瑜的堂兄弟之類的。

孫策看着三人,心中暗暗點頭。

首先這精氣神就不一樣,三人都是相貌堂堂,眼神明亮,面帶笑容,果然不愧是世家大族裡調教出來的子弟。

只見周尚微微一笑,開口說道:“這三人都是公瑾的從兄弟!”

孫策微微頷首,果然不出他所料。

“這是犬子周璋,字公玉,熟讀經義,通曉律法。”周尚指着中間一人,開口說道。

孫策聽了,微微頷首,卻沒有搭話。

周尚倒也不急,又指着周璋右側一人說道:“這是公瑾從兄周暉,字公晨,喜讀兵法和春秋。”

孫策一聽,來了興趣,隨口對門外的淩統說道:“公績,給他拿一本《孫氏兵法》來!”

很快,淩統便將一本嶄新的《孫氏兵法》送到了周暉手中,周暉接過書,心中激動不已,興奮的說道:“多謝吳侯賜書!”

孫策點了點頭,卻沒有多說什麼。

“這是公瑾從弟周晟,字公旺,通宵算學,喜好《九章算術》。”周尚指着最後一人開口介紹道。

孫策聽了,微微一愣,這年頭,喜歡數學的人可不算多啊。

4、十六少年去江都71、被改變的歷史49、諸郡雜事22、臨湘之戰(一)9、下無錫33、武漢三鎮的設想70、聲東擊西158、末路78、兩個姐夫59、衣帶詔事泄43、血戰柴桑(一)35、孫權的恨意87、三大工程70、平山越(十二)37、兵圍秣陵62、平山越(四)64、郭嘉被俘78、殺奔襄陽7、黑衣魚服親衛軍10、善斷出衆魯子敬58、山越戰事(五)137、淮南大都督府7、引兵北上戰廣陵(五)117、淮南戰事(四)26、蠢蠢欲動曹阿瞞(二)124、馮方女78、殺奔襄陽17、應對49、血戰柴桑(七)16、全據吳郡9、下無錫79、徐元直自西而來11、此處當有寒山寺8、引兵北上戰廣陵(六)16、討逆將軍烏程侯孫59、奇怪的海賊60、平山越(二)52、猛人張翼德23、臨湘之戰(二)80、建安二年34、步練師18、孫伯符大破祖郎(一)28、騎兵來了143、書院考試(一)27、巡視海鹽縣(一)35、劉琦大豐收97、視察秣陵縣(二)60、海賊紅鬍子84、薦才35、孫權的恨意97、棱堡計劃39、銅陵鎮165、陳公臺船中對49、血戰柴桑(七)70、平山越(十二)24、臨湘易幟20、沔口水戰(二)17、應對30、淮北混亂戰不休(四)12、兵圍吳縣73、坐不住的馬日磾159、奪城和逃亡62、平山越(四)105、濡須都督2、毗陵城(二)4、火燒下雉城69、返回吳縣14、吳郡四姓6、青山有幸埋英雄100、羣聚觀江閣(一)94、翩翩貴公子13、長沙戰事69、平山越(十一)5、毗陵城(五)70、秣陵書院142、亂平13、江東孫郎美名揚64、郭嘉被俘108、建安二年的消息7、蘄春城降105、鄱陽水軍13、長沙戰事59、奇怪的海賊6、引兵北上戰廣陵(四)36、倒黴的蔡瑁89、孫伯符升官加爵28、孫策大軍回江都15、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三)71、平山越(十三)31、烈火焚江31、廣陵張子綱2、龐季王粲扶柩來52、視察會稽郡(二)13、長沙戰事3、順水直下向富春56、自薦枕蓆60、海賊紅鬍子83、人獸相搏55、家事10、善斷出衆魯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