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孫策的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4月10日,大漢安東將軍孫策與僞仲國皇帝袁術交戰於九江郡滁河南岸。

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仲軍與吳軍的大營都已經忙碌開來。

大營里正在埋鍋造飯,筆直的炊煙冉冉升起,滁河南北一片鳥語花香之色,看上去美麗而又靜謐。

然而,這樣的靜謐不會長久,美麗也不會永固。

或許戰場上的廝殺和吶喊也是另一種美,然而戰爭的暴力美學永遠只會出現在畫家的紙上,樂師的琴上,史家的筆上,卻永遠不會出現在戰士的身上。

在戰士的眼中,戰爭只有殺戮!

殺戮顯然不是美的。

沒有人是天生的殺人狂魔,沒有人天生熱愛戰爭,每一個走上戰場的士卒都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爲了混口飯吃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這沒有什麼值得鄙視的。正所謂亂世人不如太平犬,何必呢?

也有人是爲了在戰場上博得功名以升官發財榮歸故里,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運氣。也許你武藝高強,力能搏虎,可是戰場上向來不是一個人的舞臺。一支暗箭便可以要了你的小命。

當然,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時間去思考爲什麼走上戰場這種哲學問題的。

即使是兩方指揮官袁術和孫策,也沒有空去瞎想。

當兩軍士卒飽食過後,很顯然,戰爭即將開始了。

兩軍士卒中,有的人目光堅毅,有的人目光渙散。他們有的人知道自己爲了什麼,有的人卻只是習慣使然。

爲了活命,爲了升官,亦或是不知道爲了什麼!

在兩軍將領的指揮下,滁河南岸出現了兩個龐大的軍陣。

好在這裡地形平坦,屬於平原地區,這般陣勢也擺的開。

仲軍靠河,背水一戰。

陳蘭、雷簿兩人面色陰沉,頂盔摜甲,身騎戰馬,持刀握槍,在仲軍大陣的最前方。這二人是袁術最不放心的,自然要放在前面來消耗孫策的力量。

這兩人各自率領本部5000兵馬,猶如兩個拳頭一般,擺在袁術大陣的最前面。

往後,纔是袁術真正的大陣。

紀靈手持三尖兩刃刀,全身披掛整齊,騎在一匹棕色寶馬上,眼神堅毅。這人身材魁梧,毛髮濃密,人們稱其爲“虯髯將軍”。

紀靈身後是排列整齊的10000大軍。

再往後,則是張勳的一萬大軍,袁術正是親自坐鎮張勳軍中。

張勳一身精良的鐵甲,鑌鐵大槍在手,胯下是一匹少見的魁梧戰馬,稍稍落後袁術一個馬步,跟在袁術身邊。

張勳的眉頭微皺着,說實話,他並不希望和孫策作戰。一來,二人是昔日好友。二來,他很清楚孫策的能力。他並不看好這次戰爭。

可是袁術又對其有知遇之恩,張勳實在不忍離去。看着袁術有些虛浮的身影,張勳心中暗歎,若是這一仗真的敗了,說什麼也要護着他回到壽春城。

袁術今天的精神不錯,甚至有些神采奕奕。

似乎人們到了生死關頭之時,總能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力量和無可匹敵的勇氣。

袁術的後方,是由楊弘和黃猗統領的一萬後軍。

萬一事有不諧,這一萬後軍便是袁術脫離戰場的保障!

隆隆的戰鼓聲終於響了起來,兩個大軍陣的後方,各自都豎立着近百面戰鼓,赤着上身的鼓手,露出身上健壯的肌肉,雙臂揮舞着鼓槌,冒出如蚯蚓般虯結的血管。

那鼓槌似乎是踩着節奏,每一下都敲擊在巨大的牛皮鼓面上,又彷彿是敲擊在士卒的心上。

那戰鼓聲就像是興奮劑一般,每一下,都讓戰士們的心中涌起無限的勇氣與豪情!

戰!戰!戰!戰個痛快!

殺!殺!殺!殺個舒服!

吳軍的大陣很是簡單,侍衛司校尉宋謙和潘璋各領本部人馬在最前方,他們的任務是撕開前面陳蘭和雷簿的陣型。

往後是孫策與淩統率領的500親衛軍,太史慈也帶領虎賁營的1000騎兵護衛在側,他們的目標就是撕開仲軍大陣,殺出一條血路,鑿穿它。

其餘兵馬統一歸周瑜調遣,破開哪一處大陣,便會有一名軍司馬或校尉率領千人或兩千人衝過去繼續鑿穿。

吳軍的陣型是爲了進攻,仲軍的陣型則以防禦爲主。

當晨曦漸漸散去,太陽散發出越來越熱的光芒時,戰爭終於開始了。

宋謙和潘璋各領本部人馬,已經於陳蘭、雷簿二人的兵馬衝撞在了一起。

陳蘭與雷簿的兵馬雖然有數量優勢,可士卒的精銳程度卻遠遠不及宋謙和潘璋率領的侍衛司士卒。

精良的皮甲,鋒利的環首刀,悍不畏死的勇氣,這就是侍衛司士卒。

孫策眯着眼睛,看向前方的戰場,身上的明光甲有些沉重,不過對於孫策來說這不算什麼。絲綢內襯的紅色披風,極爲顯眼,紅色的盔纓,紅色的槍纓,還有血紅色的戰馬。一身的紅色,就是爲了讓士卒們看到,他們的將軍,他們的吳侯,與他們同在!

九曲霸王槍在孫策的右手中緩緩轉動着,槍頭尾部的紅纓,無風自動。孫策似乎能感到槍身上傳來的嗡嗡聲,彷彿是一種極爲飢渴的慾望,又好似是馬上能夠得到滿足的歡暢。

這或許是孫策的錯覺,不過在孫策的眼中,此時的九曲霸王槍彷彿有了靈性一般,或者說這杆槍本身就有靈性。

當然,也有可能,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孫策心中的臆想所帶來的幻覺。

不過,孫策很快就沒有興趣在想下去了,他現在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揮動手中這杆飢渴的九曲霸王槍,殺敵殺敵,去讓飢渴的槍飲血!

“衆軍,隨我殺敵!”孫策將手中的九曲霸王槍一抖,紅纓飄飄。

“殺敵,殺敵,殺敵!”1500騎兵的齊聲高喊,很快匯聚成了滾滾鐵流,向前衝去。

仿若一支鋒利的鵰翎箭一般,孫策便是這支箭的箭頭!

淩統和太史慈,一左一右,護住了孫策的側翼。

此時的兩人緊張萬分,從事祭酒張紘、軍師郭嘉和徐庶已經叮囑過二人不下百次,寧可他們死,也要保證孫策活!

揮舞着雙劍的淩統,神色凝重;手持大戟的太史慈,眉頭緊皺。

碰撞開始了。

107、回秣陵5、毗陵城(五)72、關公戰顏良53、視察會稽郡(三)5、劉表的應對46、董貴妃和衣帶詔72、關公戰顏良163、呂布之死63、悲劇的紅鬍子116、淮南戰事(三)92、袁公路僭越稱帝113、滿載而歸的海軍96、視察秣陵縣(一)99、毗陵農事45、憤怒的劉協18、漁鹽之利(二)72、郭奉孝車中對25、孫伯符大破祖郎(八)19、戰會稽(一)106、戰前瑣事164、南歸39、銅陵鎮92、縣尉郭英24、隱士和屠夫57、山越戰事(四)28、淮北混亂戰不休(二)76、顧曲周郎15、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三)99、毗陵農事11、圍魏救趙之計65、平山越(七)10、激烈交鋒15、襲擾襄陽62 、甘糜二夫人50、牆頭草陳登95、風雨欲來風滿樓47、刮骨療傷真勇士80、建安二年131、廬江周氏39、龐氏叔侄27、巡視海鹽縣(一)102、臨海的茶42、戰起94、劫糧101、會稽的船6、初見甘寧94、翩翩貴公子101、會稽的船113、滿載而歸的海軍20、下邳來人82、享用戰利品37、霍峻投降83、人獸相搏39、陳橫之死28、淮北混亂戰不休(二)44、血戰柴桑(二)53、視察會稽郡(三)97、視察秣陵縣(二)14、江表虎臣徐文向13、江東孫郎美名揚36、樊能之死98、滿寵63、說客徐晃39、陳橫之死115、淮南戰事(二)97、毒士13、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一)67、顧氏有女初長成34、劉表要練新軍63、悲劇的紅鬍子31、廣陵張子綱105、鄱陽水軍25、孫伯符大破祖郎(八)121、兵圍壽春2、投石車101、會稽的船11、此處當有寒山寺24、臨湘易幟29、淮北混亂戰不休(三)54、山越戰事(一)26、蠢蠢欲動曹阿瞞(二)121、兵圍壽春54、回秣陵120、碰撞21、挺進沙羨65、殺雞駭猴35、公瑾子敬同來助44、長沙的人事任命65、後宮的糾葛50、孫策有女164、南歸10、引兵北上戰廣陵(八)111、孫權府上158、末路24、無堅不陷張文遠(三)38、救人53、粗中有細17、應對56、山越戰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