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急赴彭澤

孫策並未在銅陵鎮待多久,相比於鐵礦和銅礦,孫策更關心的是即將到來的荊州戰事。

於是乎,孫策在將魯肅升任爲宛陵郡太守,並將幕府參軍馬忠調任爲宛陵郡郡丞之後,便急匆匆的奔赴彭澤縣而去。

幕府參軍馬忠被升任爲宛陵郡郡丞,倒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但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

誰讓人家有個好爹呢?

畢竟,在天朝拼爹的傳統自古有之,源遠流長。

馬忠作爲馬日磾的兒子,即使他能力不怎麼樣,孫策也要給馬太傅面子。況且,說句實話,馬忠的能力也還算可以,算是中上之姿。

離開了銅陵鎮,孫策帶領大軍沿長江,一路向西。

8月3日,孫策至彭澤縣。

陰雲密佈,狂風怒吼,孫策剛到彭澤縣,便下起了大雨。

這場大雨來的有些不是時候,這樣的天氣狀況下,孫策自然無法檢閱大軍,也無法直觀的去看一看徐盛、周泰、蔣欽和孫瑜編練的6000水軍。

孫策並不懷疑這幾人的練兵水平,只是無法親自看上一眼,孫策心裡總有些不踏實。

說實話,水戰並不是江東軍的強項。

尤其是在面對長沙太守黃祖麾下善戰的20000水軍,孫策更沒有什麼太大的把握。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一次即將到來的大戰,江東軍註定是處於守勢的一方。

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孫策認爲水軍應該已經可堪一戰了,起碼作爲防守的一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不足。

孫策的自信,一方面來自於對徐盛諸將的信任,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對馬鈞的信任。

就在孫策攻伐廣陵郡之時,孫策將幕府司船長史調往了彭澤都督府。

馬鈞之所以被調往彭澤都督府,自然是因爲他曾經和孫策探討過的輪船。

原來,就在孫策征戰廣陵郡之時,馬鈞對於輪船的研究基本成功了。

孫策仔細看過馬鈞送來的輪船模型。

與孫策想象的不太一樣,但是卻更加的有效和實用。

馬鈞送來的是兩種輪船模型,一種是拿艨艟改裝的輪船,一種是拿樓船改裝的輪船。

艨艟在水戰中的作用主要是快速衝刺,近距離破防和交戰。馬鈞改裝後的艨艟更像是一種裝甲輪船。

艨艟並不大,體型呈狹長狀,行進速度極快。

馬鈞爲了提高艨艟的戰鬥力,在船上覆蓋了一層厚木裝甲,裝甲上開了兩排孔,多達二十個。

這兩排孔既是射擊孔,在近戰時也可用長矛刺殺。

當然,這樣的設計,自然會大大削弱艨艟的速度優勢。

孫策一看這模型,就知道馬鈞必然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和設計。只是一直無法解決船的速度問題。

畢竟水戰中的速度是極爲重要的,裝甲再厚也會被破開。

而孫策提出的帶着輪子的戰船的想法,一下子便讓馬鈞找到了解決裝甲艨艟動力問題的辦法。

用輪子來推動戰船行進,效率顯然要比槳更好一些,同時也更加隱蔽和安全。

朦朧輪船的內部大概需要二十個操輪手,通過船內的木柄及一系列傳送裝置來轉動船外的輪子,以推動戰船行駛。同時船體外的輪子也被厚木裝甲所遮擋,一方面是爲了保密,另一方面則是爲了保護輪子不被破壞。

而樓船改裝後的輪船,威力會更大。

與艨艟的體型狹長不同,樓船高大,乃是內河霸主,載人幾多,行進速度也不夠快。

樓船原本就附有不少裝甲,再加上勿需近距離作戰,因而只加裝了輪子和一些新式的武器裝備。

馬鈞雖然是幕府司船長史,可是他同樣還有改進升級江東軍軍備的任務。

而樓船上加裝的新式武器裝備正是馬鈞的大作。

改進版的投石機,船頭弩機和拍杆。這三樣新式武器,將會大大提高江東水軍的戰鬥力。

改進版的投石機和船頭弩機都是遠程武器,也符合樓船的作戰需求。

之所以是改進版的投石機,主要是因爲之前的配重式投石機體量太大,且操作方式不適合在船上進行。

改進後的投石機不是配重式,變成了扭力式。

扭力式投石機,依靠扭絞繩索產生力量彈射。

彈射杆平時是直立的,杆的頂端是裝彈丸的勺子或皮彈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裡。

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彈袋裡放進彈丸。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恢復到垂直位置將彈丸射出。

這種扭力式投石機相比配重式投石機的射程要近一些,威力要小一些,但在水戰中利用的話效果也還可以。

這種投石機使用的是泥質彈丸,石彈太重不堪使用。

在孫策的設想中,水戰中的投石機,拋射燃燒的火油纔是最好的作戰方式。可惜到目前爲止,孫策尚未在江東發現石油。

弩機實際上就是一種放大版的弓弩,射程和威力更加大,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夠使用和發射。

一般來講,樓船上配置的弩機需要三個人一同轉動絞索,才能拉動弩弦。

弩機發射的是鐵質的長矛,威力極大,可以遠距離撕裂船體,堪稱水戰利器。但問題在於弩機每次發射的間隔時間太長,不好上弦。

而樓船上的拍杆事實上是一種近戰武器。

水戰中總會出現一些始料不及的情況,比如說巨大的樓船被大量艨艟和走舸所包圍。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拍杆進行攻擊。

拍杆實際上就是槓桿,一頭縛有重物,士卒以繩索拉住另一頭擡起槓桿,然後迅速放下,以重物砸船。

江夏郡和鄱陽郡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水軍的重要性,不管是黃祖攻打鄱陽郡,還是孫策攻打長沙郡,沒有強大的水軍是不可能的。

寬闊的長江水道和密佈的支流水網讓兩郡的地理極爲複雜。

柴桑和彭澤兩縣是扼守整個鄱陽郡的關鍵位置,這兩個縣城是長江水道與彭蠡澤交匯的兩個點。

控制了柴桑縣和彭澤縣,就控制了整個彭蠡澤。

控制了彭蠡澤,就控制了鄱陽郡。

因此,整個彭澤都督府的防禦重點也在柴桑縣和彭澤縣。

6000水軍被全部部署在了柴桑縣,而彭澤都督徐盛則帶領虎步營駐守在彭澤縣。

到達沒多久的陪戎中郎將周瑜和侍衛司校尉呂岱也暫時駐紮在彭澤縣。

(第一更)

77、女刺客事件(一)50、血戰柴桑(八)81、戰利品錦紗3、石炭油14、吳郡四姓42、劉繇去豫章158、末路36、倒黴的蔡瑁30、淮北混亂戰不休(四)145、書院考試(三)93、通風報信120、碰撞55、兼併豫章36、孫策西巡(一)94、翩翩貴公子36、樊能之死73、內衛司衙門50、孫策有女45、茅山叛徒名于吉146、書院考試(四)97、毒士7、引兵北上戰廣陵(五)80、彭澤都督32、熾焰焚城165、陳公臺船中對139、山越亂再起77、爲了吳侯3、順水直下向富春31、廣陵張子綱43、血戰柴桑(一)98、太史慈至濡須口20、戰會稽(二)18、美豔不可方物(一)129、巡視廬江73、內衛司衙門43、血戰柴桑(一)85、孫瑜勸兄49、血戰柴桑(七)72、關公戰顏良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59、奇怪的海賊71、被改變的歷史44、彭林與祖劍123、傳檄而定45、血戰柴桑(三)75、孫策大婚123、傳檄而定44、彭林與祖劍20、孫伯符大破祖郎(三)24、孫伯符大破祖郎(七)95、向北42、倒黴蛋寇封67、顧氏有女初長成57、兄弟91、許都來使45、憤怒的劉協4、毗陵城(四)102、觀江閣之亂(一)29、攻城難13、長沙戰事94、劫糧136、一曲梁祝動芳心150、各有所想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31、烈火焚江40、出城24、臨湘易幟132、周家大院133、皖縣喬氏15、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三)41、太史慈大戰小霸王63、悲劇的紅鬍子79、薄霧21、戰會稽(三)89、孫伯符升官加爵19、美豔不可方物(二)45、血戰柴桑(三)30、聽香水榭家宴1、伐楚43、進擊的寇封80、彭澤都督164、南歸103、觀江閣之亂(二)115、淮南戰事(二)8、有人自曲阿來15、襲擾襄陽63、悲劇的紅鬍子28、巡視海鹽縣(二)87、巡視秣陵郡47、血戰柴桑(五)98、滿寵90、兩道命令61、搶女人去36、倒黴的蔡瑁3、毗陵城(三)16、劉表受驚了56、山越戰事(三)84、薦才46、董貴妃和衣帶詔133、皖縣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