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迭變叢生

自進入中平六年以來,我就加強了對京城探子的偵緝力度。我讓胡氏兄弟加派十數名的探子潛入京城,以糜家商鋪爲接應點,每五日一次的快馬情況呈報;如發生重大事件則隨時要快馬急報。進入三月以後,京城內波詭雲譎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大將軍府的動作、閹宦的反應、兩宮的意向、百官的動靜、聖上的病情、民間的議論等等不一而足。

每天,我同徐庶、郭嘉、程昱、陳羣等聚在陶府的書房、分析着、討論着,以確定下一步的應對方略。老陶謙已經基本當起了甩手掌櫃,府衙的事他基本上已經不過問。但京城朝廷發生的大事他還是很上心的,經常前來參加議論。他必竟是出任了幾十年的大漢臣子呀!能不關心朝廷的動態嗎?

徐州軍的軍力經進一步的整訓,已經更加的強悍。兵刃、鎧甲及其它的軍械均經過改良、翻新後又重新裝備了軍隊。琅琊的流民招收已達近三十萬之衆,已趨飽和狀態。其中挑選出近六萬地青壯組成了預備兵團,調霍峻爲統領,邊訓練、邊實行軍屯;太史慈接任了步軍統領。又調孫乾赴琅琊,協助臧霸實行民屯、並管理地方。

九江的水軍已初具規模,甘寧也終於接受了招攬。現招募水軍約有一萬五千人,大小船支已造出數十艘,正在進行摹擬實戰訓練。邊讓也接受了我的建議:徵僻魯肅爲九江別駕兼水軍都督,甘寧、蔣欽爲副都督;周泰爲步軍校尉,統領九江步卒。

青州刺史田楷、北海太守孔融曾數次聯合至函徐州,拜謝前次青州管亥之亂之時徐州的及時援手,並誠請相結脣齒之盟。我與徐、郭、程、陳等相商並稟報老陶謙之後回覆:徐州已與九江有盟約在先;如結盟,當聯合九江四家共同結盟爲宜。以四位高參的觀點:如結盟,必以徐州爲主,此乃提高聲望、擴展影響及勢力的良機。田楷和孔融當即回覆:接受了徐州的建議,並約時間派代表赴徐州會盟。我通知邊讓後,即約定了由老陶謙主盟的時間。三方各派代表到了徐州,舉老陶謙爲盟主,簽署了守望相助、共同進退的盟約。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現在各方大吏均根本無法預測以後天下大局的走向,現在也只好儘量的依靠在相對強勢的一方,藉以尋求自保。

所謂天下本無事、慵人自擾之;這一年間徐州亦發生了兩處判亂。平定後,除丹陽外州府對所屬郡國的控制力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其一,下邳國富戶闕宣,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家兵佔領了下邳城,自封爲天子;被趙雲提一千曉騎一日蕩平。臨淮梟賊笮融入廣陵劫掠,廣陵太守趙昱領兵拒之大敗,趙昱被殺害。東海屯軍的徐盛就近得報後,率兩千車兵護衛(車兵已增至五千),經一日夜急行趕到廣陵,略息即率軍偷襲,傷笮融並盡虜其衆,笮融逃往江東。我薦徐盛兼廣陵太守,車兵移住廣陵,以御兩淮和江東;另由糜芳率兩千步兵接防鹽場及駐防東海郡。

經老陶謙分別與糜竺、趙雲商定:我與糜貞、陶應與趙晴定婚,待選好良辰吉日即成親。

京城傳回來急報:靈帝薨,大將軍何進攜甲兵入宮,柩前立太子辯爲少帝,何太后垂簾......。何進欲誅除十常侍,張讓求何太后得保。郭嘉長嘆曰:";大變起矣!吾等易早作籌措。";我點着頭說到:";無妨,當順勢而行可也。";

六月,廢董太后並遷董太后出京,董太后被鴆殺於途。大將軍何進密招天下各鎮大吏領兵馬進京進京以除閹豎,徐州也同時接到了密函。我立即招徐、郭、程、陳等前來商議;老陶謙自帝薨以來,由於心情悽戚而臥病在牀。故而,我並沒驚動他,待有決定再通報他不遲。

衆人到來後,郭嘉就首先開言:";變生矣!然我等離京途遙,鞭長莫及爾。";徐庶接着郭嘉的話茬兒說到:";當整兵以防不測,並加強偵緝,隨時密切注意着朝廷的變化。";

我忍不住問道:";以各位之見,我等當如何回覆和大將軍之密函?";陳羣馬上開口說到:";以羣之見,當回覆說:徐州正調集各處軍兵,不日即往京城。實則安兵不動,要靜觀其變。";程昱扶着頭說到:";昱已計算過,京師周邊各鎮,快馬可在三、五日即達。以昱思之,現必已有達者矣!我等靜觀雖顯被動,然去更無益。豈不聞:出頭之椽先爛乎?";

我不由的寬慰的笑了。心中暗想:我知道歷史走向尚且罷了,這幾位就象親眼看到了一樣。高才就是高才呀!就接着問到:";以各位之見,何人當先往之?";郭嘉搶先笑道:";非董仲穎莫屬,丁建陽當次之。";徐庶也說到:";庶亦作如是之想。其二人麾下皆鐵騎,且離京城僅咫尺之遙;此其一也。其二,董卓一向野心頗大,卻出身低微,爲士族所不容;爲提聲望必會奮而往之。丁原雖名爲幷州刺史,然所轄僅一郡之地(河西)。爲取名望及進一步控制幷州,亦必心急前往。";而程昱,陳羣也點頭認可。我放心的總結到:";既如此,就煩長文先生修書,派人送往京城大將軍府,商即把我等之議報予父親。";

數日後,又接密探急報:";張讓等事急行險,招何進入宮而殺之。袁氏庶出長子司棣校尉袁紹聯合大臣,攜兵強行闖宮;張讓等挾天子及陳留王協出逃,被恰巧趕到的董卓等擊殺,十常侍均相繼隕命,董卓即攜西涼鐵騎入城。入城後,西涼兵燒殺擄掠、橫行街市,京城內人心浮動、局勢不穩;董卓行夜出晝入之計鎮攝住局勢。隨後,董卓就霸道的在朝堂之上妄言:欲廢天子而立陳留王協爲帝。隨後進京的幷州刺史丁原與之發生爭執,隨即發生火拼。

董卓巧施離間之計,丁原之軍中主簿呂布殺丁原,並挾其衆投降董卓。董卓再議廢立之事,袁紹與董卓發生爭執後亡出京城,逃往冀州的渤海郡;董卓終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爲獻帝。老陶謙聽後大哭、怒罵:";董卓逆賊!凌辱帝胄、恣意廢立。老夫必殺之!";我只好去安慰他道:我正在整頓軍備,聯結天下志士準備討賊。老陶謙聽後方止住悲聲。

又過去了月餘,徐州接曹操與袁紹聯合發來的矯詔檄文。我與諸將及謀士商議後決定:聯合邊讓、田楷、孔融四家共同出兵赴京討賊。這個主意乃是郭嘉所提出:聯四鎮之名,既可促進四鎮之間的緊密聯繫,又可大幅度的提高聲望。

同其它三方緊急書信商定:三方各出步兵兩千,徐州出騎兵五千;在徐州會合後,由我統領以四鎮的名義赴京討賊。其它三鎮的兩千步兵很快相繼到達了徐州,但在諸將看來:這六千步兵缺乏訓練、軍容不整、狀態低迷、兵甲破舊、兵丁老少不一,根本抵不上兩千徐州軍。怪不得以往要輸給黃巾賊?我安慰諸將說:天下兵卒如果都是如此,我徐州軍豈不就天下無敵了?其時,三鎮基本上已經是盡力的派來最好的兵卒了。邊讓派來了大將周泰,孔融派來了大將武安國,田楷派來了大將陳到;此三人均乃是對方的第一戰將。

實在沒辦法。我只得讓周泰、武安國、陳到把這六千步兵混編在一起,用兩天的時間加以整頓,挑出老弱留在徐州,待回來時再一起返回各郡;並決定兩天後就出發前往討逆。

兩天後,我以郭嘉爲隨軍參軍,讓典韋率二百鐵衛護衛中軍,率領趙雲的五千曉騎兵,周泰、陳到、武安國統領整頓後剩下的四千步兵,隨軍攜帶着糧草前往陳留而去;其餘的將領隨陶謙鎮守徐州。

第204章 甄府壽宴第116章 胡蠻勢竭第348章 玫瑰刺軟第108章 隴西戰況第161章 水戰報捷第311章 愣種運氣第249章 雄心不泯第24章 經略江東第275章 貂蟬湊趣第253章 老夫老妻第85章 縱論大局第229章 犁庭掃穴第43章 鞏固基礎第248章 燕趙豪傑第159章 挑燈夜戰第60章 雛鳳稚嫩第360章 進軍敵後第133章 湊足兩桌第79章 冤家聚首第177章 大漢皇叔第264章 嬌縱嬌娃第322章 人性剖析第288章 甄兮虞兮第91章 大喬湊局第148章 再會關王第122章 馬兒發威第201章 方興未艾第92章 遙望海疆第280章 鏗鏘北上第233章 骯髒交易第95章 籌婚鬧心第122章 馬兒發威第296章 寡嬸配侄第234章 丟卒保車第167章 斷炊絕竈第332章 家事國事第203章 名花爭豔第223章 王道霸道第370章 理智情感第184章 西行逸事第94章 周郎請戰第134章 豺狐天下第301章 豔極驚馬第204章 甄府壽宴第23章 終見毒士第98章 唯盡人事第65章 大戰蒼亭第191章 萬事撒手第256章 求醫取名第302章 溺盂亦秀第62章 黎陽城破第301章 豔極驚馬第209章 慰仙戲狐第35章 再入荊襄第165章 鬱悶張飛第101章 臥龍初現第256章 求醫取名第116章 胡蠻勢竭第339章 驅虎吞狼第300章 人性拉攏第365章 不跑不行第221章 逃跑專家第169章 二張默契第154章 擒將換將第364章 就讓你跑第58章 大戰將起第236章 心潮翻涌第370章 理智情感第350章 月亮明珠第208章 真情告白第185章 老將嚴顏第238章 造人工程第114章 不約而同第6章 縱論世勢第207章 王加九錫第221章 逃跑專家第367章 夷女多智第300章 人性拉攏第247章 修身齊家第221章 逃跑專家第41章 無奈被算第177章 大漢皇叔第300章 人性拉攏第107章 西征之始第90章 缺月騎陣第339章 驅虎吞狼第357章 非君不嫁第62章 黎陽城破第232章 詭異密函第76章 幷州之戰第277章 流水落花第42章 以璽換利第175章 稚女多才第187章 巫山雲霧第14章 返徐聚力第357章 非君不嫁第192章 昭然若揭第235章 佈局域外第139章 驕兵悍將第347章 人倫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