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計將安出?

鮮于銀是昨日才返回薊城的,因爲擔心趙雲和鮮于輔相繼前往馬城之後,劉和身邊沒有武將調用,所以他這次返回的比較匆忙,並未按照預定的計劃將薊縣西南的幾個產糧大縣全都走上一遍。

也是因爲他急着返回薊城,否則真有被張飛追殺的危險。

按理說,鮮于銀出去的時候身邊帶着五百騎兵和一千五百步兵,不至於怕了只帶五百騎兵的張飛。可問題就在於萬一他覺得自己兵馬數量多,卻不知道張飛的個人武力之厲害,衝到前面去跟張飛單挑,到時候一個失手,就會變成張飛蛇矛下的冤鬼。

正在府裡休整的鮮于銀,聽說劉和喊他有急事,趕緊整理裝束,隨劉和派來傳話的衛兵一同前往州牧府。

騎馬走到半道上時,鮮于銀正巧看見了李嚴坐在施轓車上,於是打招呼:“正方,你這是在忙碌些什麼事情?”

李嚴回答說:“公子命我詳細統計城內各種商鋪的數量、規模和經營門類,我剛剛忙完北面的半個城區,現在準備往南城那邊去。”

“先不要忙這事了!公子緊急召見我,恐怕有重要的事情,你跟我一起回府吧!”鮮于銀說道。

李嚴看看跟在鮮于銀身後的府中衛兵,於是點頭同意,讓車伕改變方向,跟在鮮于銀後面一起回了州牧府。

鮮于銀和李嚴趕回來時,只見府中議事廳內已經聚集了趙該、齊周、劉放等人,大家的臉色都不怎麼好看。

待衆人都落座之後,劉和開口說道:“剛剛接到涿縣送來的急報,言稱公孫瓚麾下別部司馬、安平相劉備的義弟張飛,帶着數百騎兵衝進涿縣,殺了縣令及縣裡十數個官吏。”

鮮于銀一聽,急忙問道:“何時發生的事情?這個張飛爲什麼殺官?”

趙該替劉和回答說道:“便是鮮于都尉率隊進入廣陽城前後,那張飛殺官的原因,倒是與你有些關係。張飛便是涿縣張家莊人,他聽說你帶着士兵破了他家莊門,還殺了十幾個人,強行奪走了一批糧食,是以從安平趕回涿縣進行報復。”

鮮于銀怒道:“竟有這等不講理的人?有種衝我來呀!殺個縣令和十來個小吏,算什麼好漢!”

劉和安慰鮮于銀說:“明輝,先不要急躁。對於你帶着士兵強行從張家莊徵糧一事,我們認爲並沒有做錯。如果不嚴厲懲罰這些抗糧不交的豪族,我們的將士在前線吃什麼?地方上這些豪族大戶只在乎自家利益,卻從不想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我今天讓人將你喊來議事,主要是想提醒你,今後務必要提防着那個張飛,若是在戰場上相遇,萬萬不可與他單打獨鬥,最好是藉助於弓弩手的集中速射對其進行壓制,藉助於長槍兵的抵死反抗阻礙他的動作,堅決不能讓他衝到你的身前來!”

見劉和說的一臉嚴肅,鮮于銀點點頭,然後有些不解地問道:“公子從未見過這個張飛,爲何對於此人這麼忌憚?”

劉和翻個白眼,慢悠悠地說道:“如果我告訴你,張飛此人的勇武與趙雲相仿,而他還有一個義兄名叫關羽,比他還要厲害幾分,你覺得自己有把握跟他正面硬拼麼?”

“我擦!”鮮于銀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趕緊將嘴閉上。這句粗口,是鮮于銀在南陽時跟劉和學的,現在越用越順口,簡直有些“出口成髒”的味道了。

趙雲的勇猛,除了劉放之外,廳內其餘幾人都是親眼見識過的。如今聽大公子說忽然冒出來的這個張飛居然這麼厲害,衆人都是表情奇怪地看着鮮于銀,心裡想的卻是這次鮮于銀也算命大,逃過了一劫。

“唉,可惜我手下只有一個趙子龍啊!如今馬城方向形勢吃緊,我也不好將趙都尉調回來對付張飛,不知大家可有什麼高招?”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陷入沉思,無人急着開口。

大家都明白,張飛殺官這件事情,不僅性質十分惡劣,而其涉及到劉虞與公孫瓚今後如何相處的敏感問題。

往小了說,州里怎麼也要給被殺縣令和官吏家眷們一個交待,這些人可是因爲徵糧的事情被無緣無故地砍了腦袋,要是不能妥善處理,今後誰還敢爲州里做事?

往大了說,張飛是劉備的下屬,而劉備又是公孫瓚的下屬,如今公孫瓚的屬下帶着兵馬衝進劉虞的地盤內殺了劉虞治下的官員,這已經屬於十分嚴重的挑釁和示威行爲,足以讓劉虞發起一場針對公孫瓚的大戰!

然而,以幽州目前的形勢,劉虞根本無力同時在東西兩線,或者南北兩線發起兩場戰事。一個軻比能,已經讓州里覺得有些疲於應付了……

但是,就這麼忍氣吞聲地不了了之麼?且不說被殺的縣令和那些官吏家眷們會怎樣的失望,僅對剛剛返回幽州的大公子而言,這口氣能咽得下去麼?如果劉和不做出表態和舉動,今後州里的百姓會如何評價?

人們會說:看啊,劉大公子其實也就是個色厲內荏的慫貨!依仗着老爹撐腰,在冀州時好不風光,如今老爹去了前線,他卻連公孫瓚麾下一個小小的都尉都沒有辦法!

那麼,鼓動公子糾集兵馬殺進安平,找張飛報復?且不說薊城現在只剩數千兵馬,其中還以步兵爲主,勉強做到自守已屬不易,哪裡還有多餘的兵馬供劉和調遣?就算有兵馬可用,誰來領兵?公子剛纔可是說的明白,殺人的那個張飛勇猛堪比趙雲,在他身後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義兄撐腰,尋常將領前去,不是找死麼?

大家想到這些,心裡一陣糾結,都覺得今天這個主意不好出!

一段難受的沉寂之後,李嚴開口說道:“公子,卑職以爲當務之急是立即委任得力的官員前往涿縣安撫人心,彈壓心生不滿的豪族大戶,避免民變發生。同時,派人將遇害官吏的親眷接到薊城來,好生撫卹安慰,莫要寒了人心。”

劉和點頭,皺眉說道:“這兩件事情確實拖不得,不知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劉放忽然想起一人,說道:“不知公子是否記得趙都尉離開雍奴時,曾經帶走了一個縣中的小吏,名叫馬臺?”

“聽子龍談及過,有些印象,不知這個馬臺如今何在?”劉和看看李嚴,詢問說道。

李嚴回答:“趙都尉離開薊城時,你曾讓我給丁況安排尋人的任務,後來丁況便聯繫上了馬臺,帶着馬臺一起出了容城,他臨走時還特意向我報告過此事。”

劉和麪色微緩,點頭說道:“哦,是這樣啊。丁況這次倒是會辦事了,知道拉上馬臺更容易一些。”

想到丁況這次是去尋找孫禮,劉和心裡頓時好受一些。只要孫禮能來,劉和手中的武將就多出一個可以機動的,那麼就可以派個人陪同韓珩同往遼東,然後從遼東帶回來一個更猛的武將。今後若是對上了桃子三兄弟,或者對上袁紹手下顏良、文丑、麴義等將領,劉和手下有趙雲、太史慈、孫禮可用,也就不怕吃虧了。

“公子,卑職舉薦馬臺爲涿縣令。”劉放的聲音響起,將劉和的思緒從遼東拉了回來。

“呃,子棄曾與這個馬臺同縣共事,不知其品行和能力如何?”劉和問道。

劉放回答:“公子,馬臺在雍奴時,爲縣裡的議曹,雖然平時言語不多,但卻是個踏實勤勉之人,聽說他當初曾經悉心照顧過同鄉的老母,卻不願接受人家的感恩和回報。而且,馬臺在雍奴時,就對當地豪族大戶兼併窮苦百姓土地的做法十分反感,還特意向趙都尉提出過殺富籌糧的建議。卑職以爲,讓他前往涿縣,一定不會對那些心懷異心的豪族大戶手軟!”

一直沒有開口的齊周,聽了劉放這話,急忙阻止說道:“此事萬萬不可!公子不僅不能讓馬臺前往涿縣擔任縣令,像這樣的人,今後都要離他遠遠的!”

本來心中已經十分意動的劉和,看着齊周焦急的樣子,有些不悅地問道:“爲何不能讓馬臺出任涿縣令?爲何還要我今後都離他這樣的人遠遠的?”

齊周解釋說道:“公子,各縣的豪族大戶雖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對,可他們卻是幽州的根基,輕易動搖不得。這些豪族不僅蓄有家兵,多數還建有塢堡,一旦他們察覺到公子今後要派人對付他們,只怕幽州立刻就要亂起來,到時候內憂外患之下,形勢危矣!”

齊周說完,趙該點點頭,表示同意這個觀點。

劉和看看劉放,再看看齊周,忽然有種蛋疼的感覺。

一直輪不上插嘴的鮮于銀,這時候開口說道:“公子,我覺得咱們前怕虎、後怕狼的,還是因爲馬城的事情沒有解決。不如你去前線代替太傅大人返回薊城,我覺得治理內政這些事情,還是太傅大人更有經驗一些,而公子你在指揮兵馬作戰方面,天然就有悟性和才能,一定可以將軻比能和閻柔制服!”

劉和看看鮮于銀,不知道這貨究竟是在誇自己還是在貶自己。

“公子,屬下說的句句都是實話!難道你忘記了自己在三戶亭時的作爲了麼?當時你手下只有我和田疇兩個隨從,最後卻生生覆滅了昭家和景家,還在南陽留下了一支隊伍,換做別人,誰能做到?”

說這些話的時候,鮮于銀就差跺腳了。

廳中諸人,除了李嚴多少耳聞了當時三戶亭民變的事情,其餘人從未聽劉和提起這些事情,此時聽了鮮于銀的講述,頓時有種眼前一亮的趕腳。

鮮于銀說的沒錯呀!治理內政這種事情,貌似劉和這個愣頭青還嫩了一些,而打仗這事貌似劉虞又顯得有些不夠狠辣,如果將父子兩個調換一下,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大家於是一起看着劉和,眼中流露出來的是“就該你去”的表情。

劉和拍拍自己的腦門,鬱悶地說道:“好吧,等丁況回來,我就護送着第三批糧草前往馬城,將父親大人替換回來。”

PS:感謝書友們踊躍投推薦票,本書已經進入第二卷,熱血激盪的大場面即將接踵而來,親們,乃們準備好了麼?

第181章 洛陽之殤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157章 後怕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335章 西引北擾之策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章 夜幕殺機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85章 勾結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136章 分官咯第59章 嫌隙第321章 鬥嘴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29章 坐地分贓第72章 不同分工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520章 北方錢行(下)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35章 烈火燎原第134章 顧慮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76章 插翅難逃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63章 公子犯二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77章 春將近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86章 追!第335章 西引北擾之策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42章 高幹很生氣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59章 嫌隙第348章 大獲全勝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475章 常平倉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12章 較量開始第59章 嫌隙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341章 默契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17章 大俠之威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19章 見財眼開第5章 巧舌如簧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391章 折服(下)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493章 天正道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