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政教合體

光陰荏苒,轉眼便到建安十二年。

這一年,大漢各地喜訊頻傳,人民生活安定,國家更見富強。

皇帝在去年喜得一位皇女的情況下,今年又添了兩個健康的皇子,據說當時兩位妃子在分娩的時候,都是由女神醫趙愛兒親自接的生,足見皇帝與皇叔劉和之間關係的和睦。

皇帝喜得龍子,天下鼓舞,在兩個皇子滿月的時候,劉協在宮中擺出儀式,請皇叔劉和親自爲他的孩子剪掉頭上的絨毛,以此祝福兒子能夠健康成長。

此時的大漢皇叔劉和,已然是七個兒子,九個女兒的父親,而最令人稱道和羨慕的是劉和的子女沒有一個先天不足的,也沒有早夭的,個個都像茁壯的樹苗一般,一年年的好像比賽一般長着個頭。劉和的大兒子劉襄已經年滿十六歲,不僅勤奮好學,而且武技精湛,更難得的是他像父親劉和與祖父劉虞一樣,有着一個寬厚仁慈的心。劉襄從少年時代便被劉和定期送到農村之中耕作,送到邊塞軍營裡面鍛鍊,因此在他身上看不見富家貴公子的那種蠻橫與驕奢,卻能看到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這無疑也給劉和的衆多子女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劉和養育子女有方,自然令大漢衆多崇拜他的“粉絲們”又多了一條可以模仿的地方。大家心想:咱當不成令人敬仰的大元帥,咱多生幾個有出息的兒子總沒問題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在兒子滿月時還當衆宣佈了他和他的子女從今往後信奉天正教,成爲天正教的忠實信徒的消息。皇帝的這個講話,毫無疑問是承認了天正教在大漢成爲國教的地位。

隨後不久,朝中一些重量級的大員也向外公佈了自己作爲天正教信衆的身份。接着,各州郡的地方官員和軍中將領紛紛公開表示自己加入了天正教。

此時的天正教,在天正道核心團體成員們的暗中組織領導之下。已經在中原地區和黃河以北有了很好的羣衆基礎,發展成爲國教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爲從一開始劉和就把這個教派的教義和宗旨制定的嚴謹而又不違揹人性,還博採了其他宗教之長,不排斥先進的科技和文化,所以不論是身份尊貴的士大夫,還是目不識丁的底層百姓,大家都能發自內心的去理解和接受。說白了,劉和處心積慮搞出來的這個糅合了宗教外殼、政黨內核以及學派聯合等多種因子在內的天正教,絕對是對抗外來教派,限制皇權無限擴大

。彌合社會階層裂隙,確保文明傳承延續的終極大殺器。

原本的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着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開始失去魅力,董仲舒爲了迎合皇帝專權而搞出來的那套“獨尊儒術”的玩意開始遭人質疑,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中以嵇康、阮籍爲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便是魏晉風度的化身,他們聚在一起,談論玄道。被時人稱之爲“清談”或“玄談”。

劉和正是準確地把握了大漢思想領域開始轉變的脈絡,把儒家追求修心治國,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其他雜家崇尚學術精研的核心本質融爲一爐。又採取了後世極爲強大的政黨發展和組織方式進行傳播和擴大,現如今更是把至高無上的皇權也加以利用,如果這樣還不能佔領大漢的思想陣地。劉和真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才能讓這個國家在經歷數百年發展之後還能保持完整和統一。

隨着天正教的不斷髮展壯大,在各州郡的城市裡面,在每個鄉的集鎮廣場旁邊,在每個村的公祠附近,各地開始修建天正堂,堂中供奉天正主神之位。劉和借鑑了後世三大宗教之中在阿拉伯世界廣爲流傳的那個宗教的做法,要求天正教信衆不得爲天正主神鵰塑和繪製神像,而天正主神只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在世間具體的樣子千變萬化,並無固定的形象。

因爲天正堂中並無神像,所以寬敞的廳堂內只擺着一些供人們盤膝而坐的蒲團,信衆們每到一個星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第七日的早晨,就會在天正堂內聚會,高聲誦讀一部名爲《至正如心》的經文。經文誦讀完畢之後,大家還會談論一些關於朝局時政、關於新技術、關於地理髮現等話題……在信衆們看來,當着天正主神的面談論這些話題,不僅顯得正大光明,沒有結黨營私、密謀組織的嫌疑,還能互通有無,達成思想上的統一共識,實在是再好不過。

給信衆們提供一個集會的地點,一種定期舉行的儀式,這是任何帶有宗教色彩的組織凝聚人心的做法,劉和只是把這其中的奧妙講給徐邈聽,大漢首任文宣部長官便能心領神會,立即將之精心包裝一番,然後向天下各地推廣。

試想一下,當一種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先進性的思想同時藉助了皇權與神權的力量向外擴散時,會產生怎樣可怕的力量?而當這種思想逐漸爲民衆所接受和認同,並且潛移默化的融入到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之中後,又會對整個大漢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

後世的腳盆國,在發動那次震驚世界的蛇吞象大戰之前,便是先將皇權神化,把腳盆國的八字鬍皇帝稱爲天皇,號稱是叉照叉神唯一在世間的代言人,然後將舉國百姓皇民化。接着,腳盆國的天皇又把武士道殘忍嗜殺的那些暴虐因子灌輸給全體皇民,然後愚弄所有人說只要是爲天皇和國家盡忠,那麼不僅死後可以入那個罪惡神社成爲所謂的神明,而且他們生前所犯下的任何罪惡也不用受到懲罰。搞完這些把戲之後,腳盆國的一些野心家又炮製出“八紘一宇”的大便思想,向全體皇民灌輸整個藍星都應該沐浴在叉照叉神的神光之下。所謂的“八紘一宇”。跟我們所說的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其實差不多,區別就是一個強調所有的一切歸於叉照叉神,而另一個強調所有的一切歸於天子

腳盆國把皇權跟神權融爲一體,再把武士道摻入進來,然後以“八紘一宇”的狂妄思想鼓動國民,最終形成的便是可怕的軍/國主義。劉和不會把大漢帝國朝着軍國主義的邪路上帶,但是爲了大漢在精神上保持旺盛和強大,卻要極力推動皇權與神權的合流,進而使得以農耕文明爲主體的大漢朝在未來面對遊牧文明和西方的海洋文明時。具有強烈的還擊和反噬能力。

劉和清楚的記得,中華後世的許多朝代,都是因爲信封佛教而導致國家上層建築集體陽痿,官員們不去思考如何振興國家,強大軍隊,卻是天天吃齋唸佛,嚮往着死後能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國家不被侵略成性的遊牧民族屠戮纔怪。而作爲本土生長起來的道教,因爲從一開始便追求的是個人超凡脫俗。對於政治表現的冷淡迴避,更是無法支撐起一個大帝國的存續。在這個時空,劉和不可能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那種太過超前的東西拿出來,只能通過這種迂迴的方式爲華夏打下一根堅實的信仰和思想之根。

到了這年年底的時候。中書令兼荊州牧劉表感到自己的身體日漸衰弱,他或許是出於想能多活幾年的目的,又或者是想在死後靈魂能夠歸於天正主神的懷抱,總之他也開始信奉天正教。

信奉了天正教的劉表。向朝廷和洛陽的天正殿同時上表,要求返回洛陽,朝廷和教殿同意了劉表的請求。委派賈逵前往襄陽接替劉表出任荊州牧之職,同時任命趙雲爲荊楚總督,率軍進駐荊州。

ωωω _Tтka n _C〇

劉表麾下大將黃祖不服劉表的決定,在趙雲率軍抵達襄陽之前起兵造反,結果被部將魏延斬殺,黃祖之子黃射在混亂之中逃往江東。孫堅得知黃祖造反不成,黃射來投,二話沒說,讓人砍下黃射的頭顱送往襄陽。

賈逵本爲文臣,後來統率申息軍,如今又轉爲文官,自然是輕車熟路。他抵達襄陽之後,先後拜訪了蔡瑁、蒯越和馬良等人,安撫衆人一番,對這些人在荊州的任職並沒有立即進行調整,依舊按照劉表離開時的人事安排進行運轉。趙雲作爲賈逵身後的最大後盾,前來荊州時,劉和讓他帶着幽燕軍、申息軍、振勇營和振威營,可謂兵馬雄壯,不懼任何一股勢力。

魏延殺掉黃祖之後,很快掌握了黃祖的部隊,他本就是劉和當初佈置在荊州的一枚暗棋,如今劉和的大軍前來,他自然是立即旗幟鮮明地表示了效忠。

劉表麾下還有文聘、黃忠、霍峻、劉磐等幾員大將,他們在劉表離開荊州之前皆已接到劉表的書信,因此對於朝廷派人前來接管荊州的軍隊並不像黃祖那般牴觸。令文聘和黃忠等人沒有想到的是,趙雲來到荊州之後,不僅沒有收繳他們手中的兵權,反而宣讀了劉和給他們提升軍職的消息。文聘、黃忠、霍峻被升爲正二品的將軍,劉磐和魏延升爲從二品的將軍,其中文聘和黃忠各自統率三萬兵馬,魏延、霍峻和劉磐則各自統率兩萬兵馬。

如此算來,劉表離開襄陽時,向劉和上交了至少十二萬的兵馬,如果再加上趙雲帶到襄陽來的八萬精銳部隊,整個荊楚之地便集結了二十萬大軍。

荊州劉璋和江東孫堅在得知荊州駐守了二十萬重兵之時,只能用寢食難安,憂心忡忡來形容。此前的反抗者像劉備和曹操,已經成了枯骨,難道還要反抗?只是,不反抗,難道也要學劉表,交出手中兵權,前往洛陽受制於人?

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124章 慎重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288章 處置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276章 插翅難逃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527章 借給張燕一把刀第276章 插翅難逃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97章 危急關頭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22章 怦然心動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41章 公子來信第369章 故人相見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210章 圍剿暗流第282章 完婚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51章 牛皮吹的很大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286章 追!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123章 大掃除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54章 慾壑難填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262章 藍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157章 後怕第436章 勸說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99章 引狼入室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97章 危急關頭第203章 環環相扣(中)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259章 萬勝驍騎衛第386章 河東危急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17章 大俠之威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77章 虓虎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