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煮酒論英雄

“孟德兄,讓你久等了。”李王來到曹操身前,拱手客氣了兩句。

曹操起身還禮:“煮酒需要火候,也需要時間來熬煮,李州牧來的正是時候。”

李王要主導此次交談,自然要步步緊跟:“孟德兄見外了,今日你我二人談論天下之事,便沒有皮囊在身,當敞開心扉,赤誠相見。”

曹操讚了一句:“如此,那我們便以好友相稱,對了,世人只知李老弟姓名,卻不知表字,這是爲何。”

李王訕笑一聲,這倒不是作假,他穿越而來,哪有表字:“自西漢王莽篡權以來,天下單名的風氣盛行不衰,但姓名之事,乃是爲圖方便,又何必在意,孟德兄就叫我李老弟便好,聽起來也親切。”

曹操哈哈一笑:“李老弟真乃實誠人也,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曹操試了試酒溫,爲李王添了一盞溫酒,繼續道:“當年盟軍伐董,齊聚虎牢關,茫茫十八路諸侯,卻只有你李王當得起世之大賢一名。”

李王輕泯了一口老酒,咳嗽了一下:“那時候袁術一門,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四世之間,便出了三位凌駕九卿之上的三公,如今袁術更是從南陽太守直接晉封爲揚州牧,可當得起大賢一說?”

曹操不屑:“袁術其人,陰險狡詐,圖一時利益,枉顧天下厲害,盟軍時既爲糧草總管,卻小肚雞腸,扣押孫堅等勢力的糧草,導致盟軍險些瓦解,若不是董卓突然伏誅,此時司隸百姓,天子文武恐怕仍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欺世盜名之輩,怎能甘當世之大賢。”

李王一怔,不對勁啊,這不是被曹操牽着鼻子走了嗎,前世劉備不就是一問一答,弄得束手無策,險些被曹操發現。

“如此說來,莫非我真如孟德所講,乃當世大賢?大英雄?”

曹操一愣,沒想到李王臉皮也這麼厚,一時間被他的不按常理出牌弄了個措手不及。

李王見他愣在原地,接着道:“大賢者,舉世有功爲下乘,平世有功爲中乘,只有爲民爲人做實事,有擔當,方爲當世大賢,否則只追求口頭言談,無異於紙上談兵,孟德兄以爲如何。”

曹操答話,感嘆道:“李老弟此言大善,天地同被,又有幾人能赤城面對天下人。”

李王接話道:“事無大小之分,救火無分貴賤,昔日董卓被斬殺陣前,蔡邕感念其提拔之恩,哭暈在天子鑾駕前,招來殺身之禍,不做作,知恩圖報,是爲天下大賢,北海孔融,年幼之時便懂得讓梨,此爲大賢,你曹孟德,以身涉險,謀取董卓信任,圖謀將其殺害,此也爲大賢,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能將天地掃清,不至於被利、欲、仇、恨矇蔽雙目,皆爲世之大賢。”

曹操仔細咀嚼李王的話,雖然有些鑽牛角尖,但也不失其道理。

“李老弟所言正是此理,但人有七情六慾,又豈是輕易就能撇下。”

李王先是深有同感的點頭,在之後又搖了搖頭:“市井之民皆爲利益往來,但有的人用雙手雙腳謀取出路,有人的卻整日遊手好閒,是非論斷孟德兄與我也難以分辨。”

說着二人之間有些沉悶,端起酒杯相撞,一飲而盡。

十二月初,飄起了小雪,點綴着蒼莽的神州大地。

“孟德兄,我幷州降雪也在一二月份,沒曾想這雍州之地,提前瞭如此多的時日。”

李王指的是四季更替,乃是不變的常理,暗喻這個天下已經到了更替的時分了。

曹操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我聽裴行儼講過,李老弟與奉孝交談時,曾說過一句話,‘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此言大善,但我數日仔細研讀咀嚼,發現李老弟說的是文人,卻沒有提及武將,不知可有下文。”

李王點頭道:“爲將者,沙場殺敵,懸着腦袋求取功名,戰至深處,只求埋骨沙場。”

李王沉思了一下,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曹操除了是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歷史上最頂尖的詞人騷客,被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打動,一時間竟無法開口。

“自****以來,春秋戰國經歷兩百年,合併爲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祖起兵於市井,與高門大閥的項羽共爭天下,無人能看得起高祖,但高祖勵精圖治,愛民如子,最終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可悲可嘆。”

曹操低着頭,轉動着手中的酒杯:“李老弟是說英雄遲暮?”

李王搖頭,笑道:“非也,項羽本就是將才,而非帥才,當得起天下英雄之首的名頭,但他高估了自己,以帥才自居,平白丟了許多性命;而高祖深詣爲人處事之道,乃是行世之英雄,纔會得到諸如三大名將和初漢三傑的助力,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韓信棄項羽而投劉邦便是最好的證明。”

曹操面色如常,感嘆道:“李老弟世之大才,操拜服。”

李王一喜,看來曹操有被自己說動的趨勢,趕緊添油加醋道:“再看當今天下,天子蒙難,各方太守州牧擁兵自重,天子號令更是不尊,唯有孟德兄與我尚能輔佐身側,其餘人皆爲欺世盜名之輩。”

曹操心底一驚,李王這話說出來就等於給他標上了英雄之名,如果傳出去,不說天下爲敵,至少有半數的諸侯都會心生不滿。

“李老弟此言差矣,平原太守袁紹,雖然是庶出身份,但其理念出類拔萃,也由此獲得了好多將士的附庸,先後剪滅冀州黃巾,又作爲伐董盟軍的盟主,比之我曹孟德不知英雄了幾倍。”

李王心底偷笑,你個老狐狸,要不是我的出現改變了局勢,你來年就會接受郭嘉的進言,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還跟我玩起了明哲保身?

“孟德兄言不符實,袁本初偏居一隅,乃是明顯的陰險之人,前不久胡編亂造,尋了個子虛烏有的罪名,偷襲冀州牧韓馥糧倉,夥同渤海太守公孫瓚侵吞冀州半數土地,實乃欺世盜名,竊國之賊,麾下將士,多耐其門庭根深蒂固的原由,說他小人尚且是誇讚於他,更遑論英雄之名。”

曹操仍舊不甘心:“那幽州牧劉虞,皇親國戚,治下民風淳樸,更與異族交好,止戈於北方,親民儉樸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可當得起英雄一說。”

李王不屑道:“昔日幽州牧對我有提拔之恩,但我二人今日言談卻不用避諱,這幽州牧劉虞思想頑固,妄想與異族化干戈爲玉帛,無異於紙上談兵,豈不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劉虞尚在人間,若來日撒手歸天,異族必定舉兵叛亂,屆時整個北方將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他只顧眼前利益得失,卻不思長久之計,也當不得英雄之名。”

“烏程侯孫堅,起兵於黃巾之亂,直至董卓禍亂宮闈,每戰先鋒,勇猛可比淮南王英布,立下赫赫戰功,其人也剛直不阿,可謂英雄。”

李王嗤笑道:“孟德兄說笑了,孫堅其人確實剛正不阿,但所謂過剛則易折,從他迴轉江東之後,打壓士族,縱容其子孫策妄動兵戈,打着報仇的名頭兵出秣陵,向北進軍與袁術廝殺,弄得民聲載怨,而這天下****,他便爲首當其衝的罪魁禍首,擾民之人怎當得起世之英雄。”

第七十章 黑石第二百九十四章 孫尚香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病小痛第四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技能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進的數值第三百四十章 給衆女安排第一百八十二章 師師的簡單想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二百三十二章 馬岱撞上老將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生擒悍虎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傑第二百三十五章 小喬的柔弱第四百五十六章 子龍來勸說第五百三十八章 神話中人第八十六章 避而不戰第五百四十章 陣前賜婚第一百六十六章 困守土垠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舉攻城第九十五章 姐妹情深第三百二十三章 再見伏壽第三十九章 雙虎酣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二十章 沙盤第四百三十四章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肺腑之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虎威猛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創世第三百九十三章 鄒夫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吃了敗仗第二百零九章 繃緊的局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綢緞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災人禍第五百章 繳獲戰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益州捷報第一百七十六章 逼讓帝位第十章 少年周瑜第二十六章 袁氏結怨第三百二十三章 再見伏壽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聞軍務第三百六十八章 巧言善辯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後的商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狹路相逢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府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術的意圖第三百二十五章 豪氣干雲第三百二十四章 封王第四百零二章 礦山坍塌第十二章 再興屠董,權限等級第八章 虓虎避退第三百七十一章 消息到了第六十五章 冀州暗流第一百七十六章 逼讓帝位第一百二十章 濃情蜜意第七十章 黑石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近首陽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雙技能第三百零五章 看透了本質第三百章 孫氏大悲第二百九十九章 勸降第十一章 再興神勇第一百零一章 平衡攻守第三百一十九章 殺機隱現第四百四十八章 追責第三百八十八章 與愛妃交談第八十二章 責問第三百五十七章 下令開溝渠第一百五十七章 虎威猛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各有敵手第四百七十五章 烏巢有問題第四百零二章 礦山坍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互有準備第一百七十三章 走投無路第二十三章 攻伐壺關第五百八十八章 來看你第三百九十五章 爲孫策設計第二百零三章 意外的人品爆發第二百五十六章 棋逢對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有良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下令開溝渠第二百二十八章 陳到求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永遠的秘密第五百八十八章 來看你第二百七十五章 步步算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殺殺殺!第二百九十章 二喬昏睡第八十四章 劉岱出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達戰書,約戰霸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後三昭第五百一十九章 時間正好第六十二章 復活碎片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第三百零七章 一聲炮響第三百三十五章 劉基遇上陳宮第三十章 聲淚俱下第四十二章 馬騰憂慮第二十一章 破解難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狹路鬥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銅雀第三百零一章 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