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凌霄閣

李王的車駕來到鄴城時,已經是九月中旬,距離約定的九月十八日之期僅有七日,百姓們聞訊而來,夾道十里路相迎,以表達對李王的尊敬。

李王自然不能將姿態放的太高,遠在二十里路時便下了車駕,徒步回到鄴城與路過的百姓寒暄一番,這纔在將士們的拱衛下進入鄴城。

只是李王沒有想到,這一次自己召開金蘭會的消息傳出後,張居正也率領上黨大批文武前來,也不知有何意圖。

其實不只是張居正,就連周瑜作爲一軍統率竟然也寫信給李王,懇請暫時將兵馬大權交給副將,自己則回來觀禮。

李王索性大手一揮,對於這類要求,全部允了,至於這金蘭會看似是召集天下士族共商大事,實則是李王下的一盤棋罷了。

衆人陸陸續續來到凌霄閣,別看如今鄴城還在修葺,但大部分的工事都是在擴大建設,就是爲了達到系統下達的要求,按照這個進度來看,想要在三年之期內將鄴城建設成之前的兩倍繁華,應當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是李王鑽了系統的空子,否則投入人力再多,也不可能在三年內建設並擴大。

這凌霄閣李王很少過問,如今已然建成,才明白是多麼的震撼,不說誇大了,就在最上面一層眺望,整個鄴城沒有比它高的建築物,而且就目前爲止,除了銅雀臺之外,再無比它還宏大的建築。

整整一公頃的佔地面積,放在後世便是一萬平米,放成四方來講,縱橫一百米,足夠巨大了。

而在其上,共架設了三層樓閣,越往上越小,最頂層僅有兩畝地的範圍,也就是一千平米出頭。

當然,凌霄閣應李王的要求,並未四方建設,而是以圓形落成,這可是苦了那些工匠,這麼大的圓,別說是他們了,哪怕是讓賈詡等人來策劃,也是無比頭疼的事情。

但李王來自後世,怎能難倒他,不過略施小計,便將畫圓的問題給解決了,這些工匠一時間將其奉爲神明,就差沒有將他與魯班相提並論了。

李王此時不得不感嘆,華夏人民的創造力果真是無窮無盡,要知道這類疊層建築的出現,已經要延伸到千年之後,甚至更遠,沒想到此時竟被李王給逼出來了,想必後世在評論李王功績的同時,肯定會有些噴子拿這凌霄閣來說事。

跨入凌霄閣,入目處宛如迷宮,一排排石碑大小不一,但正是參差不齊,才別有一番厚重的韻味在裡面。

“肖健,男,幷州上黨人,祖籍平陽,生於漢熹平五年(176年),卒於中興元年討伐黑山賊一役,享年15,無兒無女。”

“王波,男,幷州太原人,祖籍中都,生於漢熹平二年,卒於中興二年討伐叛賊袁紹一役,享年19,無兒無女。”

“李宏,男……”

越看越觸目驚心,李王一顆心非常沉重,這些犧牲在不同戰役的將士,大半都沒有子女,甚至有的人家中僅有他爲獨子,但他們都犧牲了,爲了天下百姓,爲了大義,爲了開得太平,義不容辭的參軍征戰,無論是爲了功績還是李王撥下的俸祿,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

將髮髻取下,李王對這一塊石碑深深鞠了一躬,這不僅僅是李王對他們的尊重和敬仰,也是代天下人,感謝他們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

一塊石碑高越兩丈,正反兩面足夠五千人的名姓和簡要刻在上面,就目測來看,此時的凌霄閣一層,竟有不下五百塊石碑橫陳,這樣算來,大概能刻下二百五十萬人的姓名,但李王可不希望未來有一天,這裡的石碑滿布烈士的姓名,如果真有那一天,便是神州的悲哀……

轉身上樓,這一層便是刻畫忠正將領名姓和一些市井之人有功於一地的人名的地方,剛一上樓,李王就瞧見了令人傷感的東西。

王瑋,他竟然排在第一個,李王思緒翻飛,憶起那個執禮甚恭,數值達到86點的小將,忠君愛民,一路護衛李王不離不棄,但正是李王命他拱衛後防,卻葬送了他的性命,被石寶三招砍殺,悲乎,哀乎。

李進,轉眼李王又看到了此人,他何等風采,一人一槍爲李王斷後,殺得敵軍不敢追擊,之後更是回返戰場,爲宇文成都取得了時間,等同救了他一命,但令人悲痛的是他也戰死了,但卻不是堂而皇之戰死,乃是被袁術這個小人暗害致死,可嘆,可痛。

張郃同樣是一員忠正的將領,先奉沮授,不離不棄,後隨李王更是四方征戰,爲了給幽州爭取時間,率領一萬大軍強行出關,阻擋了敵軍的腳步整整十餘日,最終戰死,若非如此,完顏宗弼在幽州拿下的土地將會更加廣闊,也是功績卓絕。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出現在上面,一個個名字無比熟悉,伴隨着他們的身影出現在李王的腦海裡,從來不曾忘卻……

在上一層,格局頓時變了,第一層是石碑銘刻,第二層是將人物生平和事蹟藏於盒子裡,懸掛在頂上,成年人也要墊腳才能夠着,也算是李王對他們的交代,他們的功績不菲,作爲後人,自該仰望他們。

至於這第三層就不同了,一塊塊牛皮乾布懸掛在頭頂,李王尋找了半天,才發現了一個人被刻在牛皮上方,擡手親自將其取下,仔細觀看了起來。

“蔡邕。”

這是蔡邕的畫像,用牛皮刻印,再用桐油浸泡,祈求千年不朽,而下方自然也有一篇他的簡介,對其音律、文學、書法都有介紹,這一層僅有他一人,乃是李王親自點名要收錄的,否則依照之前的觀點,他是沒有資格進入這一層的。

畢竟這一層必須是要對百姓蒼生有傳道授業,有流傳千古的軼事才能被收錄的,而蔡邕確實有資格,但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

之所以李王點名他,也是佩服他的氣概,爲了董卓的知遇之恩,冒天下之大不韙痛哭失聲,被王允下了大獄,最終死在囚禁之中……

第四百四十七章 宴席風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脫出掌控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斷絕情義第三十三章 平原甄宓第一百六十三章 公孫越投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步步算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雙滿值第三百三十二章 合力戰元霸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人論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歸來的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天象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放棄虎牢關第三百一十七章 殺伐果決第七章 槍挑華雄,子龍楊威第三十六章 郭嘉之謀第三百五十九章 蜀道強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計劃即將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意圖何在第六十四章 種子到來第五百零四章 通天塔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神機者劉伯溫第四百四十八章 追責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子龍的心第三十九章 雙虎酣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分發計劃第二百六十五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六十五章 終將雲開見日明第二百零五章 牧府變故第一百三十一章 肺腑之言第四百零六章 求援楊再興第三百六十八章 巧言善辯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零三章 必須根除禍患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有殺招第一百三十八章 方傑力扛馬孟起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第四百四十三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三章 佳人練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第二十一章 破解難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居正危矣第三百六十八章 巧言善辯第四百九十二章 系統的補償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封文書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近首陽山第三百三十章 七絕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任務來襲第四十四章 西涼孟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邊關告急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過小勝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後的商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說中的偶遇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七章 吃了敗仗第四百零二章 礦山坍塌第四百零一章 悲劇的徐榮第四百一十二章 專業坑人的系統第二十一章 破解難題第二百一十二章 完顏兄弟第六十三章 佳人練師第四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言帝位第五百零七章 不敢妄動第二十六章 袁氏結怨第三百四十六章 旖旎的排場第三百六十七章 解君愁緒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虜的本錢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千將士的行蹤第五百七十章 意圖何在第五百一十三章 活捉第三百一十三章 綾羅第三百六十三章 對付北王第四十五章 劫營奪糧第二百零一章 民心可用第五十五章 猛將歸曹第一百零六章 士氣下滑第二百九十八章 勝卻無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爲孫策設計第十五章 周瑜定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迷霧重重第二百一十七章 惜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春深帳暖佳人期第三百一十二章 銅雀第五百一十章 勸說關羽第五百七十七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四十一章 轉機第三百三十章 七絕陣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有殺招第三百四十六章 旖旎的排場第三百六十三章 對付北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看似和諧第四百九十八章 爆發戰氣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去秋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