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上黨,布大軍

“你就是荀諶荀友若?”

李王揹負着手,居高臨下的看着一個瘦弱的中年男子,系統很自然的召喚出來了。

“叮咚…荀諶,數值:統率45,武力52,智力92,內政88。”

果然是一流的智謀型人才,前世程昱在曹操帳下,連連拿了五人做比方,荀彧荀攸也在其中,這荀諶也緊隨其後被提及,足見其本事並非演義誇大,加上他遊說韓馥,口才也屬一流。

只是讓李王想不明白的是,爲什麼這樣一個一流人才,在袁紹麾下卻進入不了四大謀士之列,莫非跟田豐一樣受到排擠?

按說這也不可能,袁紹的眼光並不差,田豐也是他放低姿態才答應出仕的,而審配和逢紀只能算二流謀士,爲了穩固麾下的牢固,袁紹纔沒有讓田豐進入四大謀士的門檻,而荀湛衷心袁紹,與郭圖等人都有來往,不至於在袁紹後期默默無聞纔是。

李王想不通就不想了,淡然道:“荀友若,我就不和你繞彎子了,如今袁譚需要給薊縣百姓一個交代,授首伏誅是難以避免,我念你是許縣豪強士族,可願到我麾下效力?”

荀諶呵呵一笑:“袁公離去,郭公則尚且敢於追隨其英魂,而今袁公子還未離去,我怎敢不以死報效?”

李王點點頭道:“不錯,但你可知道,所謂的氣節就是一句笑話,爲人者死要死的壯烈,活也要活得精彩不是嗎?”

荀諶嘿笑道:“東鄉侯此言在理,荀諶願爲袁公子陪葬,可夠壯烈,可夠衷心?”

李王一愣,罵道:“你個二比,重點是後面一句好嗎。”

荀諶也愣了愣,二比是什麼?拱手道:“我荀諶自認一生足夠精彩,先是爲袁公謀取了冀州,隨後步步緊隨袁公步伐,不曾背離,笑看長刀斬蠻賊,如今末路,死而無憾。”

李王看到他此時還能笑出聲,也是好一陣鬱悶,半晌後扔出兩封信箋道:“這裡有兩封信,分別出自荀彧和荀攸之手,封皮我未動過,你好自爲之吧。”

說完李王直接離去了,常遇春咬牙看了眼荀諶,又望向李王的背影,心裡像是下了什麼決定,趕緊追將出去。

“東鄉侯稍等。”常遇春喊了一聲,李王頓時將腳步頓下,不過身體卻沒有轉過去。

常遇春拜服道:“東鄉侯,常某人心有志向,奈何苦無平臺一展生平,某如今幡然悔悟,願跟隨大人在帳下效力。”

李王聽完後沒有猶豫道:“宗望,此人便予你爲馬前卒,之前的身份盡數革去,若有軍功,折半後再行封賞。”

“末將遵命。”

完顏宗望也跪在地上應諾,直到李王離去才起身,他知道常遇春此時必定患得患失,完顏宗望沒好氣的踢了腳常遇春:“起來吧,主公此意實則是在磨礪你,只要你憑藉折半的功績也能高升,他日必定能獨自掌控大軍。”

常遇春這才鬆了口氣,他最怕的就是李王以後顧忌自己降將的身份,不得重用。

中興元年七月初一,袁譚在薊縣百姓的憤怒中,被剁成了肉泥,這也在向天下昭示,新漢朝廷成立數月,便被李王的戰車摧毀,此役結束,正式奠定了李王坐擁並、冀、幽三州的事實。

李王留下張郃暫時統管幽州兵權,幽州牧一職需要朝廷晉封,再此之前,則由右北平郡參事海瑞暫領。

在回上黨的路途中,李王責令侯君集爲渤海太守,同治河間國,公孫越爲鉅鹿太守,與其兄公孫範同治中山國,剩餘郡縣,諸如安平、趙國,皆劃歸常山太守郝昭治理,至於鄴城則被李王一言劃了出來,不再由魏郡直屬,改爲上黨親自過問並修葺。

大軍行至清河,太史慈領授將令,帶着張清、張順還有逐命軍一道,領了三萬將士,分道走高唐,直入濟北,在黃河之濱駐紮大軍,與青州和兗州的軍事部署隔河對望。

直至七月中旬,李王才順利回到上黨,百姓夾道相迎,一片繁華。

李王感受到百姓深深的信任,索性翻身下馬,步行回府,一路上對熱情的民衆都報以一笑,甚至有一些少女秋波暗送,李王都一一笑納,心底暗爽。

李王早早遣人回了上黨,召集將士到州牧府一敘,主要就是爲了戰後的一些安排,雖然李王已經做出了大概的指示,但畢竟還有許多的細節需要定奪,這也是沒有人出城迎接的原因。

“恭迎主公大勝歸來。”

隨着張居正當先拜倒,後方將士也跟着跪在地上。

李王道:“大家都起來吧,隨我進府。”

數月不見,張居正額頭上彷彿多了一些皺紋,李王心酸的拉起張居正的雙手,一併往議事廳走去。

李王高坐堂上,張居正因爲年過五十,加上近來爲了改革變法的章程弄的有些疲倦,李王特地爲他設置了一張凳子,允許他坐於一旁。

李王掃視了一下滿堂將士,賈逵、諸葛瑾赫然在列:“大家都已經看過我的調令了吧,不知道大家可有意見?”

李靖拱手道:“主公的兵馬調動各方面都考慮進去了,但近日黃河以南的司隸範圍,總有兵馬調動,暗中向官渡集結重兵,我建議主公在平丘增設一營兵馬,防止有人突然來犯。”

李王杵着眉道:“與我軍勢力接壤的幾個諸侯都有兵馬調動的跡象,但如今我軍新獲大勝,正是士氣高漲的時機,那些人也不敢在此時亂來,況且劉岱孔融多有畏懼,不用放在眼裡,倒是那曾經的安定太守朱元璋,不得不防。”

周瑜趕緊出列,興奮道:“主公,如今趙將軍收復鉅鹿有功,可抵去之前罪過,此時何不令他爲主將,在晉陽以西的交界處駐紮,我也可隨同大軍一道出發。”

周瑜的心思李王怎麼不懂,安於幕後始終沒有直面沙場來的爽快,周瑜這是耐不住寂寞了啊。

李王淡笑道:“公瑾的提議大家以爲如何?”

趙雲拱手道:“末將倒是無妨,但公瑾初回幷州,不及車馬勞頓,何不在幷州稍加休息,待來年再到我帳下出謀劃策?”

周瑜呵呵道:“子龍就不要在勸了,我意已決,望主公應允。”

第四百章 荒唐稱帝第四百零六章 求援楊再興第二百零六章 暗害趙無雙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孫末路第五十八章 軍中宴席(第二章求收藏推薦)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助馬超第二百七十章 張布獻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孤軍入蜀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能的宗望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人論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對付北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章 小將有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瞞天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追責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封文書第一百零三章 冀州變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怪物出場第四十四章 西涼孟起第三百三十二章 合力戰元霸第四百章 荒唐稱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悄然深入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虜的本錢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誇大的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打聽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中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銅雀春深第三百四十章 給衆女安排第九章 曹操送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星象的可信度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災人禍第二十三章 攻伐壺關第五百章 繳獲戰氣第二百四十七章 持天子詔書第二百四十章 叢林遇險第四十二章 馬騰憂慮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瘦無雙第三百八十二章 上黨求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顧將士性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雙雙被剋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傑第三百零六章 出營對壘第六十五章 冀州暗流第三百零六章 出營對壘第九十九章 武比第四十二章 馬騰憂慮第四百六十四章 得見援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過小勝第一百五十二章 棲鳳灘第四百七十七章 力擒二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陳到求師第四百七十二章 烏騅馬龍息第五百三十七章 陛下救我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傑第一百零八章 不應該出現的人第六十六章 流民之禍第三百六十八章 巧言善辯第七十五章 代領印綬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封文書第三百二十章 十三位巨頭第四百九十九章 創世第三百七十六章 狹路鬥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勢取沛縣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入得銅雀臺第一百七十二章 徐無山白蛇第十一章 再興神勇第二百三十章 兩枚錦囊第五百零三章 打通四層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柔第一百三十二章 倒戈相向第五百六十一章 國之根本第二百零四章 論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柔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有良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連誘戰第四十六章 陰謀詭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曹操的考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二百八十一章 陷陣之志第三百零八章 糧草阻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三十八章 意志消沉第四百七十七章 力擒二將第五百六十一章 國之根本第四百八十九章 蠶絲第一百九十四章 異象突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五行生剋第一百零三章 冀州變故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人論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敗後賞罰第一百四十九章 斷絕情義第三百零四章 陽明先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雙雙被剋制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天聖武第一百四十三章 演技爆棚第三百零七章 一聲炮響第一百四十九章 斷絕情義第二百六十章 李進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