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一氣袁紹

李進這一衝陣不得了,直接與常遇春打了個照面,沒有猶豫,二人同時舉槍廝殺。

亂軍中將軍是最好認的,畢竟普通兵卒只能身着皮甲,而將軍卻能穿戴渾鐵打造的甲冑,這就有點顯眼了。

“錚”

一聲嗡鳴,正是二位的長槍有了第一次接觸,常遇春一擊下縱是使出了全力,還是虎口被震得發麻。

李進沒有給他考慮的時間,握住長槍的手一鬆,罩向常遇春,順勢握住長槍的尾端,扭身一掃,差點將常遇春連人帶馬擊飛。

常遇春是有苦說不出,李王麾下的猛將多不勝數,但他們都有畫像被通傳,這李進也不知道哪裡鑽出來的,竟讓自己毫無還手之力,疲於防禦。

“親衛,速來助我。”

根本不容他停頓,李進鋪天蓋地的招式再次襲來,常遇春只好呼喊一旁的親衛快來救助。

“哈哈哈。”李進纔不管來的是誰,只管殺敵,李王可在後方看着,只要表現好,到時候受封將軍,也好日後重回故里,光宗耀祖。

其實李進如此效忠李王,很大的原因是因爲李王陰差陽錯下拯救了乘氏縣,那日袁尚本要大軍征伐乘氏縣,爲文丑復仇,但李王突襲陽平,自己也隨同前往,袁尚無法分兵乘氏縣,而隨後袁尚便在鄴城被燒得屍骨無存,間接幫助了乘氏縣的鄉民。

只是與描述不同的是,陽平失利後李進並未前往薊縣,反而是回返了乘氏縣,在其兄的勸說下,這纔在此役重返李王麾下,爲其殺敵斬將。

李進一連斬殺十數名親衛,常遇春被他的武藝嚇得心肝俱喪,喊道:“世間竟有如此猛將,撤軍撤軍。”

其實並非常遇春怕死,而是他功利心極重,如今尚未建功立業,怎能死去?況且此時見到他前世也從未見過的猛將,怎麼不慌。

大將慌忙逃走最是影響士氣,常遇春慌不擇路的逃走後,剩下的騎兵再無一戰之心,趕馬就走,但還好消極情緒只出現在這一方,否則引起大軍譁變也不無可能。

李進趕馬欲追,被李王叫住:“窮寇莫追,如今我軍人數處於弱勢,不能貿然追擊。”

李進應諾,一行人重返高坡,賈詡、沮授等人趕忙迎了上來,好些人趕緊拍馬屁,什麼主公威武一類的都聽出老繭了,要是後世隨便來個段子手,都能將馬屁拍的上天。

李王對賈詡道:“按說袁紹應該已經接到了館陶失陷的消息,爲何遲遲不見敵軍慌亂?”

賈詡搖頭道:“縱然是敵軍聽到這消息,也不會通傳全軍,反而會閉口不言,就當沒發生,以求之後補上。”

李王眉頭一勾,看了看廝殺不停的大軍,良久後道:“再等下去我方傷亡將會增大,不能等了,鳴金收兵,按照之前的吩咐撤軍。”

銅鑼的脆響在四面八方,接到信號的幷州軍趕緊使出全力逼退敵軍,隨即如同潮水一般向後退去,口中高聲呼喊着什麼,起先還只是小規模的喊聲,到了後面聲音鋪天蓋地,唬的敵軍一愣楞的。

“袁軍糧草盡毀,我等不殺肚餓之人。”

“袁軍糧草盡毀,我等不殺肚餓之人。”

聲音此起彼伏,遠在另一方的袁紹大驚,從車架上站起,正好看到幷州軍井井有條的撤退,忙而不亂。

確實如賈詡多言,袁紹已經收到了趙雲叛變,奪取館陶的消息,怒不可遏的同時,也在與麾下謀士商議補救之方。

從平原運糧少說也要一週的時間,本軍糧草就算省吃儉用也只夠五日用度,畢竟二十餘萬大軍,三日的口糧足夠一郡人口近一月的用度了。

此刻敵軍竟然山呼袁軍糧草斷絕,怎能不讓袁紹火氣上涌?

“哇”的一聲,袁紹吐出一口黑血,一陣頭暈目眩,軟倒在地上,看來是急火攻心,鬱結難解造成的。

謀士武將大驚,袁譚一把將其扶起:“父親,你可要挺住。”

袁紹幽幽睜開雙目:“是我們小瞧了李王啊,沒想到一切都是他的苦肉計,如今我軍糧草斷絕,兵卒譁變在所難免,如何殺敵?”

袁譚咬牙道:“鉅鹿郡距離我們陽平並不遠,何不向公孫瓚借樑,只要度過三日所需,我親率大軍收復館陶,平原的糧草必定能按時到達。”

袁紹虛弱的揮手道:“公孫瓚剛愎有餘狡詐不足,此時我軍向他借樑,他必然搖擺不定,貽誤大事不說,還會致使我軍出現傷亡。”

郭圖看到袁紹有一種英雄遲暮的疲態,悲悽道:“主公何不就此退守陽平,再遣大軍收復館陶,催促平原糧草加急趕來。”

袁紹推開袁譚,就坐在地上道:“也只有如此了,傳我令,全軍退守陽平,糧草用度三頓並做一頓吃,令平原清點糧草,分批送來。”

李王整頓好大軍,就看到袁軍緩緩後撤,雖然看不清兵卒的面容,但從他們慌亂的步伐中看出,自己的計謀恐怕已經引起了敵軍的騷動。

李王可惜道:“要是我有一萬騎兵,就此衝將過去,敵軍豈不是潰逃的更快?”

沮授聞言,拱手道:“主公何必計較微末的得失,況且主公愛民,便讓敵軍自生自滅便是。”

李王哈哈大笑,傳令道:“敵軍再不敢來犯,張郃聽令。”

張郃拱手道:“末將在。”

李王道:“令你統率全軍騎兵,讓侯君集配合你統籌,走濟北攻伐高唐,屆時你二人分兵兩路,一路守衛高唐,一路暗伏在陽平到平原的路上,大軍路過可放其離去,其餘情況你可自行決斷。”

“末將領命。”

一個小將這時候牽馬給張郃,此人正是李通,李王也沒在意,只有等他多磨練,再抽調到核心任用。

“太史慈何在。”

太史慈單膝跪地道:“末將在。”

“命你統率大軍在陽平外二十里處紮營。”

“末將領命。”

李王接着又對王浩明、蒲飛等將領有了命令,自己卻打算領藍劍親衛和一萬大軍開赴館陶,支援趙雲。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下令開溝渠第三百三十六章 迷失方向第一百九十三章 江東猛虎初長成第一百四十章 飛燕之魅第三百五十四章 猛虎藏身第四十三章 強攻高平第二十四章 互有死傷第一百七十三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第二百零五章 牧府變故第五百三十六章 抵達虎牢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三百三十章 七絕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軍相接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近首陽山第三百五十章 烈女也有化開時第三百四十七章 原來是她第三百六十七章 解君愁緒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王的愁容第四百八十章 殺曹操還是救曹操第一百九十章 蔡琰的意圖第三十六章 郭嘉之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鄒夫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後的商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力戰當世一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孔融遞交降書第三百六十九章 樹旗反叛第五十九章 曹操設宴第七十五章 代領印綬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傑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瘦無雙第三百九十一章 洛陽朝堂第二百一十九章 颯沓如流星第三百四十五章 入得銅雀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軍相接第一百三十二章 倒戈相向第二百二十章 孤狼戰四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舉攻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臣之心第八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零六章 求援楊再興第三十三章 平原甄宓第三百八十八章 與愛妃交談第七十八章 水軍都督第五百七十八章 火人第二百一十章 衆將齊聚第四百零八章 給個教訓感謝兄弟們的陪伴!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術的意圖第四百一十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二十九章 倭國的消息第二百九十九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七章 詭異的投石車第二百三十章 兩枚錦囊第十八章 太行山險第四百五十一章 逼迫劉璋第八十九章 黴運和好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猛將交鋒第八十三章 夏口戰役序幕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臣之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諸葛亮來信第一百零四章 綦毋懷文第五百六十五章 春節聯歡晚會……第四百三十六章 無雙戰氣的屬性第一百一十七章 永遠的秘密第二十八章 官道奪糧第三十六章 郭嘉之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鄴城第四百零一章 悲劇的徐榮第一百零一章 平衡攻守第四百四十三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二十四章 封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賈詡的大禮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寅顧慮戰子龍第一百九十章 蔡琰的意圖第三百七十八掌 兵者,詭道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第一百九十五章 星象的可信度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陵散第三十七章 毒士賈詡第四十五章 劫營奪糧第三百三十三章 各有敵手第三百六十五章 終將雲開見日明第三百章 孫氏大悲第四百二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一十七章 惜才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不遠送第四百五十九章 雙雙被剋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與愛妃交談第三百二十九章 率部救援第三百七十八掌 兵者,詭道第四十二章 馬騰憂慮第五百一十八章 拖住敵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交戰驚變第四百零二章 礦山坍塌第十八章 太行山險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戰封神?第一百零二章 小三英,戰馬超第五百六十章 可以做點文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烏巢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