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

袁紹突然問道:“顯甫,你說說,將來我們袁家打下了偌大的基業,你想不想來繼承它?”

袁尚心中一驚,不知道袁紹是否在試探他,要是換做以往那可以隨便應對,但經過父子間一番談話,袁尚發覺自己並不能完全摸透袁紹這個叱吒一時的諸侯了。自我看

袁尚心思急轉,答道:“父親,您正年富力強,是領着我們開創基業的時候,繼承不繼承的事現今說得爲時過早。並且該誰來做,父親心裡也明白,定會選個可以將家業發揚光大的人。”

袁尚並不正面回答,而是將問題推回給了袁紹。袁紹神情有些激動:“我並不是嫡子,但有哪點比不上袁術那廝?就是這嫡長的破規矩,這些年來,袁公路處處欺壓我頭上!”

袁尚大驚,他想不到袁紹竟將內心的不滿發泄出來。袁紹似乎也意識到言語過激了些,他頓了頓道:“我是說,要不是我自個的奮鬥,還有你叔父的提攜,就沒有今天我們的家業。你說的對,要選個能將袁家發揚光大的人,而不是所謂的破規矩。”

袁紹嚴肅道:“你是三兄弟中最有才幹的,也是最有孝心的一個。老大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可以安守一州之地,卻不能將門楣光大。但是最近有人不斷提出立世子的事,極力推你大哥上去。”

袁尚知道始終是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來的,到時候除了跟自己有糾葛的逢紀、審配,其他人都會中立或力挺袁譚,說不定田豐這個儒家學說的衛道士也會贊成選袁譚。好在袁紹的個性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並不會太早立世子。

果然,袁紹安慰他道:“不過我把這個提議壓下了,你也不要問是哪些人的提議。正好你這次回援冀州,就立他幾個大功,好將那些人的嘴堵上。”

袁尚明白,袁紹喜歡自己,有心讓自己上位,但他對辛家、郭家那一黨也是倚重,並不會幫自己清除政敵。“我明白了,父親。母親我安置在樂成,你可以抽空去看看她,她很是想你。”

袁紹答應了聲,他對劉夫人喜歡中帶有點顧忌,劉夫人妒忌起來那可鬧得不可開交。袁紹雖然也豢養有小妾,但做這些事也儘量避開劉夫人。

щшш▲тт kān▲℃O

袁尚推辭了袁紹的挽留,堅持回城外營地。他別過袁紹,帶着一衆親隨出了城。

郭嘉策馬來到袁尚身邊,問道:“公子似乎多了不少心事,袁車騎可有讓你做什麼事?”

袁尚看四處沒有外人,就將袁紹父子間的問答輕聲講給郭嘉聽。

郭嘉點點頭,“公子答得好,有些事情要把握好尺度,您在袁車騎面前,首先是個體恤父親的孝子,其次纔是有幹才的兒子。而那些功績我認爲不當爭得太多。”

“怎麼不去爭了?我們來冀州不正是樹立威信的嗎?”袁尚問道。

郭嘉淡淡一笑,“要樹立威信那十分容易,殺幾個、幾十個、幾百上千個人,威信自然會來。而人心卻難以捉摸啊!”

“那我該如何做?”

郭嘉笑了笑,“也不難,您要處處爭先,要讓袁車騎跟所有人知道你的才幹。同時捎帶上其他軍中將領,將這些功勞全部推給他們。如此袁車騎自然知道你的能力,軍中諸將也會領你的情。到緊要關頭他們起碼也會保持中立。”

“那依現今的局面,我們該做什麼?”

“等。”

“等?等什麼,我們的青州軍嗎?”

郭嘉眯了眯眼,“公子你發現沒有,接風宴上郭圖沒有出現,而不論是逢紀先生還是袁車騎他們,不僅沒有催促我們青州軍,還絲毫沒有陷入困局的憂慮神情。”

“奉孝你是說父親他們有了對策,還正在實施之中。會是什麼計策?難道是……”

“劉虞!”袁尚郭嘉兩人同聲道。

“這一招倒是妙棋,坐山觀虎鬥。袁術勾結公孫瓚、陶謙,袁車騎就挑撥跟公孫瓚本就有齷齪的劉虞。不過公孫瓚的仇敵似乎還有鮮卑、烏桓人吧?”郭嘉笑道。

“公孫瓚雖敗給我們了兩局,但劉虞恐非公孫瓚對手,幽州雖出強兵,但劉虞招募的那些兵卒多少年沒有上過戰場了?劉虞本人又心慈寡斷,一旦遇到公孫瓚怕是兵敗如山倒。”袁尚擔憂道,歷史上的劉虞就是被公孫瓚以少數兵力擊敗的。

“劉虞‘雖爲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郭嘉念道,“當真是個仁義的好官吶,無怪乎各州百姓爭相投奔。”

“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袁尚也說道,“他倒是將幽州治理成堪比徐州的富庶之地。”

“胡人可是多年沒有侵犯幽州了,據說感激劉虞的德化呢,他可深得胡地邊民的心吶!”

“感化夷民?”袁尚冷笑道,“劉虞恐怕就要敗在其懷柔之上了,幽州北接胡地,南臨冀州,實在是征戰之地。北地的胡民,一時的懷柔可能令他們歸心,但是狼崽終究是狼崽,長大還是會咬人的!”

“公子是不贊成劉虞的平胡策略了?”

袁尚看向北方,“可惜我們被公孫瓚牽制,想要出兵薊縣援助也無能爲力。不過劉虞的安民懷柔之策是否正確,拭目以待就是。”

■■■

長安北宮,主殿。

十二歲的劉協坐在龍椅上,他神色疲倦地望着底下一干大臣。這一年多來的朝政,無非是衆大臣將幾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搬弄來搬弄去。他只需在郭汜、李傕首肯後說一聲“甚合朕意,允。”

郭汜、李傕兩人各自站在左右兩邊,兩人關係已經大不如前,分權對抗的意味即使是劉協也能看出一二。

樊稠、楊奉、徐榮、李儒、賈詡等人也都分列郭李兩人下首。而以太尉楊彪爲首的一干老臣,雖然官位顯赫,但毫無實權,他們不得不縱容郭汜、李傕兩人決斷一切事務。

楊彪出列,將兩份表遞給劉協,並說道:“這頭一份表是襄賁侯、幽州刺牧劉虞上的,闡述了這兩年在幽州任上的政績。陛下,您看是否該派一位大臣前去嘉獎,以示聖恩呢?”

劉協不敢回答,而是看向郭汜、李傕,“揚武將軍,揚烈將軍,兩位看可否嘉獎劉虞?”

“這分封嘉獎功臣的事,陛下您看着辦就行。”郭汜說道,此事無關痛癢他懶得去管。

李傕想想,覺得是拉攏劉虞的機會,“臣也附議,臣舉薦光祿卿黃員代表朝廷前去幽州。”李傕舉薦的自然是他心腹。

楊彪心中一驚,他本意是趁機派一員老臣藉機去聯絡劉虞,讓他來勤王護駕,“揚武將軍,這光祿卿乃警備官員,封賞大臣大鴻臚,或大鴻臚屬官才適合。”

“是啊,這封賞之事還是給大鴻臚去辦吧。”郭汜陰陽怪氣道。

李傕心中惱怒,但朝堂上太尉楊彪跟郭汜都開了口,他不好獨自辯駁,也就忍了下來。

楊彪暗地裡高興,接着道:“這第二份表,是青州北海太守孔融上的,舉薦袁尚,袁顯甫爲青州刺史。”

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袁家、袁尚”這兩詞在西涼軍中是絕對的忌諱,長安朝廷因爲是郭汜、李傕兩人把持,所以也盡力迴避袁家這個敏感的字眼。

這份表一上,朝堂衆臣像炸開鍋般,在底下議論紛紛。郭汜、李傕兩人對袁家說不上什麼恨意,還正因爲袁尚的緣故,他們纔有今日掌控朝堂的榮耀地位。但他們打着爲董卓復仇的幌子,袁家自然成了敵人。

劉協一聽到袁尚的名字,頓時來了精神,“上面怎麼說?袁顯甫他怎麼到了青州?”

楊彪拱手恭敬道:“去年,袁尚領兵擊敗了公孫瓚所置青州刺史田楷,佔據了青州全境。”

劉協聽到袁尚的消息,高興道:“允了,冊封他爲青州刺史。”

“慢着!陛下,您怎麼可以加封刺殺董太師的元兇呢!”一個文吏站了出來。

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十二章 會盟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十五章 謀奪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二章 驚鴻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十三章 討伐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九十章 盜掘第三章 佈局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章 洛陽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章 洛陽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三章 佈局第九章 逆施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