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

幾人進入客廳後,分賓主位置坐下,陶商隨即爲諸葛玄介紹道:“陶某攜丹陽郡校事府主事郭嘉,冒昧前來拜見諸葛公,因事緊急,事前不曾知會,還望諸葛公勿要怪罪。”

郭嘉在一旁聽的一愣神?

丹陽郡……校事府主事?這小子給自己封的是什麼名頭?這是個什麼鬼差使?

諸葛玄笑呵呵的衝着陶商一拱手,道:“陶府君客氣了,府君大駕,老夫未曾遠迎,多有失禮,說勿要怪罪的當是老夫纔對。”

陶商回禮笑道:“諸葛公海內賢能,衆所周知,您從荊州回了徐州,怎地也不派人知會我陶府一聲,也好讓晚輩早點過來跟你請教學習。”

諸葛玄呵呵一笑。

他暗道老夫又跟你不認識,你跟我有什麼可學習的?虛僞。

心中想法如此,老頭面上卻是笑道:“老夫疏忽了,日後再有閒暇回徐州時,老夫自當謹記府君的教誨。”

陶商也不多墨跡,直接把事帶入正題。

“諸葛氏乃是琅琊大族,我父子久有傾慕之意,只是琅琊郡現在與彭城多有不通,晚輩此來,乃是奉家父陶使君之命,有意請諸葛公入駐彭城,並擔任要職,爲徐州一方之地謀福?不知諸葛公可有意乎?”

“這個……”

諸葛玄沒有想到陶商如此直接,上來就要請自己去彭城任職,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的好。

在他旁邊,早有諸葛瑾笑盈盈的替他叔父回答道:“陶府君的美意,家叔着實是心領了,只是家叔前日已經得了後將軍之信,其意是他願意向朝廷表奏,請朝廷敕封家叔爲豫章太守,若是有朝廷的名詔,這陶使君的好意思,我叔父只怕是……”

陶商眉頭一皺,暗道諸葛玄果然是和袁術有些瓜葛。

袁術那老小子的手夠快的啊,那邊剛表奏孫堅爲豫州刺史,私任了吳景爲丹陽太守,這邊又要拉攏諸葛玄替他鎮守豫章,他是真的想把荊、豫、揚三州都吃了不成?

還有這個諸葛瑾,年紀輕輕的,也不是什麼善茬,把袁術擺出來壓自己不說……還用“朝廷敕封”這四個字來擠兌自己。

他話裡話外沒有明說,但意思卻很明顯了。

若是朝廷真任了諸葛玄爲豫章太守,那諸葛玄便是和陶商一樣,都是一郡之長。

如此,陶商也就沒有必要在諸葛家的面前裝大尾巴狼了。

話裡藏針的,有點討人厭。

“諸葛兄這話不對。”陶商笑盈盈的道:“你說欲要表奏,那就是還沒有表奏,既然袁將軍只是有意向,還沒有施行,那就說明諸葛公現在去彭城之舉還是使得的。況且,就算是袁將軍表奏諸葛公爲豫章太守,朝廷之意若何,咱們誰也說不清楚不是?”

諸葛瑾見陶商言辭犀利,微微一笑,也不反駁。

陶商心下暗歎……果然是涵養很好啊。

諸葛玄“咳嗽”了一聲,打着哈哈道:“多謝陶使君和太平公子的美意,只是老夫年紀大了,諸葛氏的雜事又過多煩忙,使君麾下都是能人,老夫平庸之才,怕是挑不起什麼重擔的,況且老夫現有意要舉族南遷,怕是要拂了公子的美意了。”

陶商眉毛一挑,道:“舉族南前,怎麼,諸葛公是覺得徐州不夠好嗎?”

諸葛玄擺了擺手,道:“徐州怎會不好呢,琅琊陽都乃是我諸葛氏的立族之地,諸葛氏焉能輕易捨得?只是家兄有遺願,言之諸葛氏興旺之氣乃在南方,需南移方可旺族,茲事重大,老夫不可因一人之喜好而斷了家族的前程,故而只能忍痛背井離鄉。”

說到這,便見諸葛玄重重的嘆了口氣,哀怨道:“對此,老夫也很是無奈啊。”

陶商心中不由的冷笑。

這老頭真能糊弄人,連風水氣運都搬出來說事。

按照你這種說法,你們諸葛氏是前朝皇室還是上古魔族?

陶某乾脆找人替你們修一座王陵成不成?

“諸葛公,按照你這種說法,這事當真是沒得談了?”陶商心中不滿,但臉上卻笑了,但笑容中已經多了幾分危險的陽光意味。

這是他開始準備挖坑的節奏。

諸葛玄不瞭解陶商,特別是此老此刻還被許子將的十句金評所誤導,以爲這小子真是如朝廷所敕封的那樣,是一位人如其名的太平公子。

風評誤人啊!

“老夫等人心意已決,還請陶府君多多體諒老夫的難處,待老夫將族人遷畢之後,定將親往前往彭城,向陶公子負荊請罪。”

陶商心下冷笑,面上卻表現的很是和善。

他笑盈盈的看向身邊的郭嘉,道:“奉孝還有什麼要跟諸葛公說的嗎?”

郭嘉適才一直聽着兩人的談話,此刻見陶商詢問自己,隨即清了清嗓子,就要出言相勸。

他很想告訴諸葛玄叔侄一句——快跑吧!你倆危險了!還在這嘚瑟!

“奉孝既然沒什麼要說的,那我倆就權且告辭了。”

郭嘉一窒,不爲人察覺的飛快的撇了撇嘴。

你既不打算讓郭某說,那還問我幹甚?

諸葛玄心裡沾點虛,見陶商和郭嘉要走,隨即起身相送。

來到府門口,陶商轉身對諸葛玄拱手道:“諸葛公不必遠送,陶某權且告辭。”

諸葛玄很是侷促不安,露出一副頗爲惋惜的表情:“陶府君,你看這事鬧的,老夫我着實是慚愧之至,等我諸葛氏的遷移事畢,老夫自當親往彭城,向陶使君和太平公子請罪。”

陶商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諸葛公不用灰心,事情還沒有到最後,此時言之鑿鑿,還爲時尚早,陶某有預感,咱們馬上就會再見的,權且告辭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只把諸葛玄和他侄兒諸葛瑾弄的心下忐忑莫名。

這小子表面上雖然一副和善之相,可是怎麼聽他的話中之意,好似是在說:今兒這事沒完!

送走了陶商和郭嘉,諸葛玄不淡定了,急忙領着諸葛瑾回到正廳商議對策。

“謹兒,事情好像有點不太妙,怎麼好端端,陶使君父子卻是把咱們諸葛家給盯上了呢?”

諸葛瑾雖然只有十八歲,但沉穩老成,分析起事情來也是頗有頭緒。

“叔父,侄兒看那陶商的意思,似乎是頗不甘心的,眼下是多事之秋,如今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咱們還是趕緊開出路引,火速南遷,以免再生變故。”

諸葛玄顯得略有些遲疑:“那陶商表面上雖然客氣,但言辭之中卻頗具鋒芒,他會不會阻攔咱們南遷?”

諸葛瑾尋思了一下,搖頭道:“這一點叔父經管放心,咱們諸葛氏好歹也算是琅琊士族,頗具名望,陶商若是要扣下我們,必須得找個合適的理由,可是我諸葛氏多年來奉公守法,毫釐稅務不欠,又不曾欺辱平民,他若想扣下咱們怕是沒有理由,陶商若執意用強,那陶氏在徐州士族之中也必將是多了一份惡名,這一點,想必便是其父陶使君也斷斷不會允許的。”

諸葛玄聽到這,方纔放心了一些:“咱們在琅琊的田地處理的怎麼樣了?”

諸葛瑾恭敬的回覆:“基本都處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族中的老宅,尚未有人接手。”

“不賣了!”

諸葛玄做下了最後的決定:“老宅暫且封存,等翌日有機會再做變賣不遲,即刻命令族中人,收拾行囊輜重,三日之內務必南下,咱們得趕緊走,別給陶氏找到機會,挑出咱們的毛病。”

“諾。”

……

……

諸葛玄和諸葛瑾商量三日之內遷移,陶商和郭嘉那邊也沒閒着。

“你得趕緊想想辦法了。”郭嘉摸着光潔的下巴,若有所思的道:“今日你與諸葛玄一談,已是把這老頭弄的驚了,如郭某所料不錯,三日之內,諸葛老頭必舉族南遷!就算田宅處理不完他也會遷!”

陶商聽了不免有些憋氣:“諸葛氏若要南遷去豫章郡,會走哪條路?”

郭嘉閉着眼睛尋思了一下,慢悠悠的道:“這個好說,他南下最好走的有三條路,但西面那條經過開陽,郭某料定諸葛玄不敢,中路那條經過郯縣,而丹陽精兵和泰山軍則是在郯縣演武,也是多事之地,所以說他目前最好的選擇,就走東路的厚丘。”

陶商鼻息粗重的以拳擊掌:“那我就在派兵在厚丘截住他們!”

郭嘉呵呵笑道:“你當是在劫持郭某呢?我一個外地的旁支寒門子弟你欺負欺負就算了,他諸葛氏可是你們徐州的本地士族,你毫無理由的把人家扣下,回頭事情傳到了彭城,你陶氏在徐州士族中的風評就臭了!那些士族首領不說,你爹第一個就得揍死你。”

陶商皺了皺眉,不爽道:“怎麼,我這麼大一個郡守,徐州長公子,還是太平公子,還動不得他諸葛老頭了?”

“你現在記着你是太平公子了?你幹那些腌臢事時怎麼不記?”郭嘉略帶調戲的笑道:“其實也沒什麼難的,郭某適才是說你不能毫無理由的把人扣下,那你找個合適的理由把他們扣下不就得了?”

陶商尋思一下,輕道:“找什麼理由比較合適?”

郭嘉把兩隻手一攤開:“當然是他們諸葛氏犯法的事了,只要是犯了法,你陶氏身爲一州之長,自然又權將諸葛氏扣下拿問,正所謂名正言順。”

陶氏又問道:“那諸葛氏會犯什麼法?”

郭嘉慢悠悠的道:”偷稅、瀆職、不尊古禮,什麼都行,挑毛病你不會?……再說這種事你應該到漢律裡去翻,而不是問我。”

陶商聞言豁然開朗,對許褚言道:“打聽一下陽都縣府在什麼地方,咱們去一趟……調查諸葛家的犯罪實錄!”

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計未來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十五章 狄道女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六百五十七章 斷指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計毒施毒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舅與甥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八百九十七章 洛陽克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九章 懲戒與收買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橋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八百二十一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零六章 混淆視聽第二百九十六章 曹丕進關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三十六章 戰華雄第五百四十三章 落雹阻戰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八章 樹立軍威第七百七十四章 茅房殺弟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能成功的談判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四百零三章 結爲兄弟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七十三章 夜行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川張任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六十五章 徐州真正的大佬第八百七十五章 驚 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河北餘孽第三百七十二章 昌 豨第五百七十章 麴義背袁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二百四十四章 張仲景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六百零一章 訪百越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允修仙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匈 奴(二合一章節)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代祖孫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劉備VS陶商第八百四十三章 董卓孫女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八百五十章 武陵蠻夷第三百八十三章 諸葛連弩第一百三十六章 郭大的疑心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公之女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六十三章 河北人的行動第四十一章 斬華雄第八百五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五百六十三章 龍鳳再鬥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二百零四章 錦帆對虎癡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