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

驀地一道金光,熾烈威猛,形如金龍,從南宮朱雀位疾射而出,在九霄旋舞。陡地一化爲三,分射西宮白虎、東宮青龍、北宮玄武,霎間天際虛空,星斗搖曳,急劇晃動,隨即玄武、白虎、青龍諸星先後黯淡無光,再而沉寂;九霄天際,四面八方,唯剩金龍飛舞,十分威風……此時,天際西面蜀國成都丞相府內,天機傳人——蜀國丞相孔明,仰望天際虛空,目睹星斗異象,不由長嘆一聲,感慨說道:“乾坤浩瀚,天機如輪,旋轉運動,不可逆抗,……如此天象,乃我三度目睹,看來三分天機大勢,果然已開始向天機一統運動了。”

這一晚蜀相諸葛亮,爲商量南征的軍機大事,與他的兄弟輩人物趙子龍、蕭侯儀、諸葛慧、雕雪等,徹夜長談。到子夜時分,丞機府觀天台上空,突然出現異象,孔明目睹之下,不由一陣感慨。

雕雪見孔明神色有點悲涼,便安慰道:“孔明師哥,師父不是早有判斷,說你我均爲三分天機大勢中人麼?而三分天機大勢,終已演進到鼎峰境界,這與師哥的艱苦努力導引密不可分,如今既已達巔峰境界,師哥亦因此而無憾了啊!何必爲此而耿耿於懷?”

孔明尚未有所表示。諸葛慧卻道:“不然,雕雪姐姐,二哥的心思你明白嗎?他是慨嘆他數十年的努力,雖已令三國鼎立,但是他在隆中向劉先主提出的攘除奸兇、與復漢室的大計,卻與他判測的天機運行大勢漸生矛盾,一分已漸向一統演進,他的一番努力、一番心血,眼見即將付諸流水,怎不令他感慨?”

蕭侯儀一聽,忙道:“如此麼?那日後主一統天機的人是誰?”

諸葛慧笑道:“師哥!這等天機玄幻之事,怎的問我?一代天機隱俠龐德公老前輩又已潛隱不出,當世中呵,能回答你的疑問的,便只有一位天機傳人,你爲甚不向他求教?”

蕭侯儀立即醒悟,轉而向孔明焦切地問:“諸葛大哥,……那一統天機的人到底是誰?”

孔明見在座的均是天機勢格中人,他亦不打算隱瞞,微嘆口氣,但然說道:“日後到底誰主一統天機,目下我尚未能最後判斷。但依據天象異兆所示,一統之天命,卻統非時下鼎立的魏、蜀、吳、……又按天象所兆,最強大的魏國,反而最先被一統天命所屬之人克滅,接而纔是蜀、吳兩國。……”孔明如此判斷,不但蕭侯儀吃驚得一陣發呆,趙子龍目中神光閃的,就連對天機異兆略窺一二的雕雪和諸葛慧,亦不由失聲同時叫道:“師哥!

二哥!那一統天命所屬之人到底是誰?……”孔明目注趙子龍一眼,他心中雖已有所窺悟,但尚未能最後確判,既然如此,他也不打算明示出來。他忽然問趙於龍道:“子龍弟,弟媳司馬芝近日可好?”

趙子龍在幾年前從洛陽返回成都,便與司馬芝正式結爲夫婦。夫妻二人,因多年前在武夷山已有五鳳朝陽龍氣神交之緣,因此二人十分甜蜜恩愛,趙子龍出外鎮守邊關,亦將司馬芝帶在身邊,二人可算已達形影不離的地步。但此時趙子龍卻沒有攜司馬芝一同前來丞相府,孔明若有所思,忽然問起司馬芝的近況。

趙子龍一聽,虎目中神光不由又一閃,他向孔明附耳悄聲道:“大哥!芝妹她已有八月身孕了。……因此小弟不敢讓她再奔波勞頓。”

孔明不由欣然笑道:“原來如此!子龍爲甚不早對我說?

徵南之行,我另選他將,你留在成都照應吧。”

趙子龍慨然說道:“不然!無國豈有家?如今我國正處危急關頭,魏、吳兩面方定,南面後方諸侯又反,叛蜀擾民,趙子龍怎可因小私而忘大公。”

孔明心中不由一動,暗道:我曾判料,司馬芝既然是司馬懿的胞妹,司馬懿必已承納司馬氏武夷山含笑春花大龍脈的地力,則司馬氏一脈必奇貴無比,甚至是日後來統天命所屬的人物,可惜未能確判。如今子龍和司馬芝的血脈已將臨世,子龍身潛五風朝陽龍氣,司馬芝則部分承納含笑春花大龍脈的地力,他二人陰陽相匯所生的血脈,必定非同小可,或許是日後的天機勢格中人呢……孔明心中轉念,便向雕雪低語了一句,雕雪欣然笑道:

“原來如此,師哥放心,我必定好好照料司馬芝,讓她平安順遂,早產磷兒。”

諸葛慧見孔明三人神神秘秘的,急道:“二哥!雕雪姐姐!子龍哥哥!你三人到底密議什麼?快說出來聽聽埃”她情急之下,就連剛纔的一統天命到底屬誰的疑念也忘記追問了。

孔明和趙子龍均含笑不語,這等兒女秘事,出自他二位一代將相之口,的確有點尷尬。

雕雪見諸葛慧情急的樣子,心中又好笑又氣,笑道:“慧妹!這等事你日後自會明白,屆時再告知你好麼?……”她附耳對諸葛慧說了一句什麼。

諸葛慧俏臉不由一紅,瞟了蕭侯儀一眼,又羞又喜的嚷道:“雕雪姐姐!這與侯儀師哥有相干麼?……”話未說完,她已羞不可抑,不敢再追問下去。

第二天早朝,孔明即不顧徹夜未眠,上朝面奏後主劉禪,自請親統大軍,征伐南蠻,平定叛亂。

後主劉禪一聽,即惶然道:“相父啊,東有孫權,北有曹丕,均虎狼之輩,向我虎視眈眈,相父遠去千里,教我如何面對?”

孔明道:“主上放心,東吳與我國新盟,料無攻蜀之心,且我已留嚴顏在白帝城鎮守,足可抵陸遜也。曹丕新敗於江東,銳氣已喪,短期內必無法出兵,我又調派馬超替趙子龍把守陽平關,曹丕也不足憂。臣此番平南,乃爲北伐中原作準備,以報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情。”

劉禪在孔明面前如對父親劉備,他也並無什麼主意,見孔明堅決要統軍親證,便無奈的說:“朕年幼無知,但憑相父裁決便是。但請相父早去早回,免朕掛念。”

孔明正欲向劉禪謝恩拜辭,卻見諫議大夫王連出班奏道:“不可!不可!丞相去不得也!”孔明微笑道:“王大夫,爲甚去不得?”

王連焦慮的說:“南蠻乃不毛之地,瘴疫流行之鄉,丞相乃朝廷棟樑,怎可犯險親征?

萬一有甚閃失,蜀國危矣!諒甫蠻孟獲等區區毛賊,派一大將征伐足也。”

孔明卻斷然說道:“南方之地,土民尚未教化,不宜力壓,而應以攻心爲佳,且南方乃蜀川后營,後營不穩,即蜀川不固,乃蜀國心腹之患也,因此我不得不去,豈能轉遣他人?王大夫不必憂慮,我一切自會妥善處措也。”

王連見孔明爲鞏固蜀國後方,不惜犯險,率軍親征,心中又敬又佩,但仍擔心道:

“雖然如此,但請丞相千萬保重,切勿因小失大也。”

孔明亦知王連是出自一番好意,便含笑點頭道:“放心!

放心!我自知重任在身,亦知本命,怎會置大局而不顧呢?

我此去多則半年,少則三月,必凱旋而歸。”

孔明返回丞相府,即升立帥座,自登帥位,召集文武百官聽令。

孔明第一個選用的,是吏部尚書蔣琬,任蔣琬爲帥府參軍。將琬原來是荊州劉表的一位寫文書的小吏,入川之後,任一縣官。孔明知他“爲政以安民爲本,不以修飾爲先”,十分欣賞,認爲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材”,即破格提升他爲吏部尚書,成爲朝中位居掌衆官吏的要職大臣。孔明此行南征,又特意任蔣琬爲帥府參軍,日夜留在他身邊,以便他熟悉軍事戰略,顯然,孔明此時已有選定治國文臣接班人的深意了。

孔明又任趙子龍、魏延爲統軍大將,總督各路兵馬。以王平、張翼兩人爲副將,協同趙、魏領軍。而諸葛慧則已女扮男裝,以帥府侍衛的身份,留在孔明的身邊護衛。

此時,堂上的蕭侯儀,眼見孔明已委派各將,即沒他的份兒,不禁大急,他忍不住一步跨前,高聲道:“丞相!各人皆已身負重任,怎獨缺了我蕭侯儀呢!難道我只能當帥營的一名侍衛嗎?”

孔明微笑道:“蕭兄弟一直不肯從軍,因此亦無軍職,我不敢委以重任。”

蕭侯儀慨然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小弟自與關將軍臨危之際結爲兄弟,爲繼承義兄的遺志,不能不參與復興漢室的大業,而丞相平南乃爲北伐中原、復興漢室作準備,我又怎可置身事外呢?”

孔明微笑不語。趙子龍素來甚喜蕭侯儀,又知他因天賜奇緣,在白帝城的地穴之中悟創了猴拳九式,其後,更獲關羽傳授他青龍偃月刀法,甚至將青龍偃月刀授予他,對他更爲欣賞。

趙子龍向孔明含笑道:“丞相,蕭兄弟的武藝材幹,均足以勝任徵南之戰。”

孔明欣然一笑,目注蕭侯儀,道:“蕭兄弟,你願意任何軍職?”

蕭侯儀深知孔明任人唯賢,決不以親疏遠近爲依據,更不以個人恩怨爲標準。他想了想,便慨然說道:“丞相,徵南之戰,尚缺一位前部先鋒,若丞相認可,我願以代先鋒之職,參與徵南之戰。”

孔明又含笑道:“蕭兄弟,先鋒之職,乃一軍之鋒箭,十分關鍵,爲甚自稱代先鋒呢。”

蕭侯儀肅然說道:“小弟初次正式從軍,不應僭越先鋒之位,因此願以代先鋒之職,獻先鋒之力。”

孔明十分欣喜,他本來便有培養蕭侯儀繼承他的戰陣兵略的深意,正好利用徵南的實戰機會,讓蕭侯儀艱苦磨練。

他此時再無猶豫,決然說道:“好極了!既蕭兄弟有此大志,足可勝任前部先鋒一職!

但軍有軍現,不可違逆,我便任你爲前部代先鋒領軍出征吧。”

蕭侯儀肅然道:“是!未將尊命。”

孔明當即又下令道:“蕭將軍,我即授你先鋒印,速去換上戰袍盔甲,赴校場侯令。”

蕭侯儀一聲“遵命”,疾奔而出。孔明亦與趙子龍等大將,移駕往點兵校常不一會,孔明已手執帥旗,登上點兵校場帥座,他身後佇立女扮男裝的諸葛慧等數十名相府親兵。

校場上,趙子龍、魏徵、王平、張翼等大將,全副盔甲戎裝,統領十萬大軍,肅立待命。

就在此時,一員戰將已風馳電掣而至。只見他坐騎赤兔千里馬,全副銀袍盔甲,手執一柄寒光閃閃的青龍偃月刀,目中神光的的,十分威武,嚴然是一代虎將關雲長再度降臨人世。

這員戰將驟馳而至,在點將臺前滾鞍下馬,向臺上的孔明俯身參拜道:“未將蕭侯儀,恭領丞相令旨。”

孔明身後的諸葛慧,不由芳心欣喜,暗道:我這侯儀師哥,終於從一位頑皮的猴兒,一躍而成爲一代虎將了!有他助力,二哥的勝算必又增添幾分矣!

孔明肅然的微點頭,道:“蕭將軍!速歸先鋒隊列,聽我令旨。”

蕭侯儀此時軍職在身,絲毫不敢怠慢,立刻奔入在校場上肅立待命的先鋒陣列。

孔明見三軍齊備,便一躍而起,挺立點將臺上,向三軍兵將公開宣示此戰的目的及意義,以激勵士氣,在孔明簡單扼要的闡釋下,三軍將士,很快便領會了孔明的作戰意圖。

原來蜀國治下的南方四郡,包括越雋、益州、永昌、洋柯,地跨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貴州西北部一帶地域,是西南夷族爲主,雜少數漢人聚居之地,夷陵戰之後,南益州郡的地方大軍閥雍閻,越雋郡的高定,洋柯郡的朱褒,永昌郡的孟獲等人,欺蜀國危機四伏,先後出兵叛亂,攻打蜀州的邊關,上述四郡,均位處蜀國的後園,後園不穩,蜀川搖撼。因此要穩定蜀川,徵南之戰勢所必行。

孔明道:“諸位已明大勢,南人未加教化,未悉大漢天威,因此我以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望諸位體察我意,不可妄殺,能降則準其降,能放則放,以服南人之心,令其永不復反。”

孔明開誠佈公,將他的戰略意圖、用兵之法,一一向三軍將士闡明,極大地激勵了三軍的士氣。三軍將士均轟然響應道:“我等謹遵丞相令旨。”

孔明微一點頭,又決然說道:“我已令鎮守棗道(四川宜賓)的大將馬忠,向東南進擊洋柯郡的朱褒;令鎮守永平的大將李恢,向益州的雍閻發動進擊;以牽制叛軍的兩翼,然後我軍主力,出成都南進,插入卑水北岸,渡江擊越雋郡的高定、再擊叛軍主力雍閹、孟獲,然後三軍會合於益州郡,一舉平定南夷之亂。”

孔明十分信任他的三軍將士,將他的作戰方略,公開闡述,三軍將士因而信心大增,士氣備添,轟然誓應,願爲國爭先效力。

孔明也毫不猶豫,下令三軍即日出發,開始著名的徵南之戰。

徵南之戰,孔明以兵分三路,兩翼進擊,牽制南夷叛軍的主力,然後集中主力,作中線突破的戰略,運用得十分巧妙,因而亦十分成功。

不到十日,孔明統率的蜀軍主力,便抵達滬水(即金沙江)北岸後,即經安上(四川屏山縣),沿江西上,向集結於旄中(四川漢源縣)、卑水(四川昭覺縣境內)等地,築堡壘防守的高定叛軍,突然發起猛烈進攻。

高定的南夷軍猝不及防,蜀軍已天降神兵,根本無力抵抗,不到三日三夜,以蕭侯儀爲前部先鋒的蜀軍,便攻陷高定盤踞的越雋郡城,高定本人亦在混戰中被殺。

此時,高定的部下,力爭奪南夷叛軍的地盤,殺死叛軍主帥雍閻,但在南夷百姓中享有甚高威望的孟獲,卻以副帥的身份,接掌南夷叛軍的兵權,率叛軍在滬水以南繼續抗擊蜀軍。

另一方面,東路的馬忠軍,己擊敗洋柯郡的朱褒叛軍,收復了洋柯郡。

南路的李恢軍,進至雲南昆明時,由於兵力薄弱,被南夷叛軍以當地的夷族部落,四面包圍,進退不得。雖然如此,但也因而牽制了部分南夷叛軍的兵力,因此,接任南夷叛軍主帥的南蠻王孟獲,能夠調動的兵力因此而削弱,無力與蜀軍的主力對抗。

半個月後,孔明爲徹底平定南夷的叛亂,率軍從越雋郡以南,渡過波濤洶涌的滬水,進入人煙稀少,視爲瘴疫之地的南中山區。

南蠻王孟獲,率南蠻七十二洞洞主,統近十萬兵力,迎戰蜀軍,蠻兵作戰均十分英勇頑強,可惜南蠻軍不曉兵略陣法,被孔明連施妙計,五度擊敗南蠻軍,南蠻王盂獲,亦被蜀軍擒捉五次,均被孔明以禮相待,放他回去,整頓兵馬、再戰蜀軍。

孟獲被第五次放回,他盤踞的南夷之地,已被蜀軍攻佔大部,他無奈只好退到一個叫“銀坑”的老巢部落,蒐集各路夷兵,準備再與蜀軍死戰。

銀坑是孟獲的老巢,亦是南蠻王的王宮所在。山中築有宮殿樓臺,多爲竹木結構,雖然比不上中原宮殿的華麗,但在南夷之地,銀坑宮卻已是首屆一指的建築物。山上又盛產白銀,族人在山中挖石,以火焚煉,可獲甚爲珍貴的銀。這是南夷之地,與中原漢族交易的最珍貴物品。

銀坑宮三面環江,分別是滬水、卑水、若水,三江匯聚,一面通向山地,地理形勢十分險要。而且這是盂獲可以踞守的最後陣地,他已退無可退了。

孟獲在銀坑宮中,召集最親的族人商議,孟獲嘆道:“我五番受蜀兵折辱,必誓死以報!你等有何高見?”

在場的均是孟獲至親的族人,有人一聽,立刻道:“大王,我向你引介一人,必可生擒蜀軍諸葛孔明。”

孟獲一看,原來是妻弟牛洞主,他問牛洞主道:“牛弟所說何人?”

牛洞主道:“此人乃木鹿洞主,他精通法術,能驅虎豹,身藏青蛇惡蠍,觸之即死,無人可以抵敵!若得此人相助,必可擊敗蜀兵。”

盂獲一聽,大喜道:“既有如此高人,我當親往求他相助!

便銀坑宮地勢險要,你與朵思洞主,須小心防備蜀兵。”

當下朵思洞主和牛洞主答應堅守銀坑宮。盂獲即與其妻祝融夫人一道,率數千蠻兵,前去求請木鹿洞主相助。

此時,孔明的大軍,已逼進到銀坑宮城的十里。孔明見銀坑宮城三面環江,一面通向山地。便令趙子龍、魏延兩將,同率一隊精兵,先行從陸路作試探性的進攻。

趙子龍、魏延率精兵馳近城下,城上蠻兵弩箭如雨,一發十枝,箭上有毒,中箭者必死,趙子龍不想士兵無謂犧牲,便率軍回營,將銀坑城陸路一面,守衛十分嚴密的敵情,呈報孔明。

孔明接報,即騎上戰馬,由趙子龍、諸葛慧護衛,親赴銀坑城郊高地,觀察地形。

回到軍營,孔明即下令道:“三軍後退十五里。”趙子龍、魏延等大將,領令各率大軍後退到城外十五里之地,紮下營寨,按兵不動。

銀坑城上,蠻兵見蜀軍慌慌張張後退,均大笑相慶,以爲蜀軍必因畏懼毒弩箭的厲害,不敢逼近了。因此安心下來,夜間亦不作防備。

一連五日五夜過去,蜀軍果然按兵不動,毫無動靜。

到第六日黃昏時分,山地四野,忽然颳起陣陣勁風,呼嘯作響,掩蓋了兵馬行走的聲音。

孔明忽然升帳,向三軍下令:“軍中每人速備衣物一塊,丁方三尺,限一更時分備妥,缺者立斬。”

三軍將士,均不知孔明的用意,但深知他用兵鬼神莫測,又以軍令傳下,不敢有違,迅速準備丁方三尺的衣物,十多萬蜀軍,均每人一幅,誰也不敢怠慢。

到一更時分,孔明又傳令道:“三軍將士,以丁方三尺衣物包土,每人一包,缺者軍法治罪。”

三軍將士中,有跟隨孔明多年的老將、老兵,開始醒悟,孔明必定又在用計破敵,於是立刻帶頭以衣包土,十多萬蜀軍,每人一包,甚爲熱鬧。但夜風甚勁,一切聲音均被嘯嘯風聲掩蓋了。

到二更時分,孔明突然下令:“三軍將士,依前鋒、中軍、後軍次序,將所包之土,帶到銀坑城下,由低向上擺放。擺得越高者有賞。”

於是十多萬蜀軍,將所攜土包,爭先恐後,奔到銀坑城下,由低往高,擺放土包。因越高者有賞,因此人人爭着往高處擺放。不到一個時辰,土包便積壘成一個土山,直抵城樓之下。

就在此時,孔明的軍令又下:“前軍登土山入城殺敵,先登城者有賞。”

前軍代先鋒蕭侯儀接令,即親率三千精兵,攀登土山。

蕭侯儀一馬當先,施展輕功,在土山下一躍而上,飄落城樓上,青龍偃月刀四面一揮,把城樓上尚在夢中的蠻兵斬翻。

蜀軍一擁而上,迅速攻佔城樓。打開城門,蜀軍如潮涌入城中。

守城蠻兵正在夢中,毫無反抗之力,不到一個時辰,蜀軍便攻陷盂獲的王宮所在地銀坑城,負責鎮守的朵思洞主,亦在亂中被殺。

盂獲的妻弟牛洞主,狼狽逃出城外,蕭候儀接報,正欲親去擒捉。卻突接孔明傳令,不必追擒牛洞主,任他逃奔而去。

牛洞主狼狽萬分,逃抵木鹿洞,向孟獲哭訴,銀坑城已被蜀軍攻破,孟獲眼見他的老巢被攻陷,不由十分驚惶,幾乎絕望。

就在此時,有蠻兵探子飛報:“蜀軍已跟蹤牛洞主蹤跡,追到木鹿洞地域,紮下營寨,退路已斷。”

孟獲接報,不由絕望的嘆道:“孔明用兵,鬼神難測,我等決無取勝的希望了……我的王宮被佔,退路又斷,如之奈何?”

此時,他的妻子祝融夫人卻傲然笑道:“夫君不必難過,勝敗乃兵家常事,我願爲夫君打一次勝仗,以振我軍士氣。”

孟獲大喜,他深知夫人武功超卓,善使飛刀,百發百中,連他亦望塵莫及,她既然肯出手與蜀軍一戰,必可打一場勝仗,令南夷軍轉危爲安,再求得木鹿洞主出動獸兵相助,說不定會反敗爲勝。他當下忙向夫人致謝。

祝融夫人毫不遲疑,立刻披掛上馬,率一萬蠻兵,浩浩蕩蕩,殺向蜀軍的營寨。

正行進間,有一隊兵馬攔住去路,爲首二員大將,正是王平、張翼。

祝融夫人毫不畏懼,手執的丈八長槍一擺,蠻兵立刻分作兩路。她伸手一拍坐下戰馬,挺槍便向張翼衝來。

張翼見她是一員女蠻將,心中不以爲然,也沒盡全力,舞刀與她虛鬥了數回,卻見祝融夫人似氣力不繼,撥馬便走。

張翼大笑道:“喂!這員女將,我不殺你,快下馬投降吧!……”說時拍馬追了上去。

不料張翼話音未落,在前面飛奔的祝融夫人,突地從背上拔出一柄飛刀,左手向後面的張翼一甩,飛刀快如閃電,直奔張翼的面門。

張翼大吃一驚,忙伸手去接擋,不料祝融夫人發出的飛刀勢沉力猛,已貫注內力,張翼把握不住,飛刀射向他的左臂,他立刻身受重創,翻身落馬,蠻兵一擁而上,把張翼生擒。

王平見大勢不妙,策馬上前搶救,慌急之際,坐騎卻被蠻兵的彈馬索彈倒,王平一跤跌翻馬下,亦被蠻兵生擒活捉。

蜀兵見兩大將均被蠻兵所擒,不敢接戰,慌忙奔回大營,向孔明呈報。

祝融夫人也不追趕,自知兵力薄弱,見好即收,押解張翼、王平兩將,返回木鹿洞孟獲營地。

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七章 天機真傳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六章 再窺星斗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三章 頓悟天機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十三章 頓悟天機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師門奇緣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三章 逆反天機 陷入絕境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三章 天機連環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五章 龍脈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