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

當日夏侯惇慘敗而回,赴許昌見曹操,他自縛去見,伏地請曹操將他處死,曹操與夏侯惇有同宗之親,見狀怒火先就消了一半,他令夏侯惇起來,又令人替他鬆綁。夏侯惇道:“諸葛亮用兵如神,享中其計,致大敗而回。”

曹操道:“諒這諸葛亮寂寂無聞,草野村夫而已,僥倖取勝,不足爲憂。我決親統大軍,先取荊州,再克江東孫權。”

曹操當即下令,調動大軍五十萬,分作五軍,第一軍由曹仁、曹洪統領;第二軍由張遼、張郺統率;第三軍由夏侯淵、夏侯惇領兵;第四軍則由於禁、李典統率;第五軍由曹操統率,五軍兵力,均達十萬人,又令許褚率三千精騎,作先鋒直插荊州。

曹操將屆出兵之日,赴許昌依附曹操的名士孔融,向曹操勸阻,說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宜征伐,曹操不聽,孔融被逐出,不由嘆道:“以此不仁伐至仁之師,怎能不敗?”

曹操獲悉,認爲孔融在他出師前競作此不吉祥之語,大怒道:“你咒我必敗,我先要你滿門皆滅。”

於是,孔融及二子,以及家小百餘人,竟被曹操下令斬於市示衆,以示警誡。

曹操斷然下令,大軍出發,浩浩蕩蕩,殺奔荊州而來,天下莫不震動。

荊州百姓,因懼曹操血屠徐州的殘暴,均驚恐惶惶,擔心大難將至了。

就在此時,劉表在荊州襄陽場中,病況果然漸沉重。他忽心有所觸,自感時日無多,又擔心曹操來犯,荊州無人可抵禦,便派人赴新野,召請劉備趕赴襄陽城。

孔明聞訊,主張劉備儘快去襄陽城,在劉表去世前,搶先佔先機,以免荊州落入蔡氏族人手中,新野方面,則由他和趙子龍負責鎮守,防範曹操的進攻。

劉備於是不敢再猶豫,由關公,張飛二人親自護送,趕去襄陽。

劉備等抵襄陽劉表府衙,劉表臥在病榻上,執着劉備的手道:“我已病人膏盲,知不久於人世了,今唯有託孤於賢弟,我的兒子無能,恐不能繼承荊州大業,我去世後,賢弟可助則助,若不可助,則請賢弟自爲荊州之主。”

劉備心慌意亂,忙道:“劉備自會竭力匡扶劉琦賢侄爲荊州新主,豈敢自領荊州?兄長放心好了。”

劉備話音未落,蔡瑁已疾奔而進,說曹操親統五十萬大軍,已殺奔荊州而來,新野首當其衝,請劉備立刻回返新野佈防,劉表一聽,登時手足發顫,作聲不得。

劉備見情勢危急,也不敢再逗留,只好率關公、張飛二人,連夜馳返新野。

劉表被曹操進犯荊州的消息,嚇得吐出大口鮮血,他已知面臨最後關頭,於是秘密寫下遺囑,令劉備佐長子劉琦爲荊州新主;又派人緊急召劉琦趕回,接掌荊州。

不料劉表的一舉一動,均已被蔡夫人嚴密監視,她獲悉劉表秘密遺囑內容,不由大怒,下令關上內門,由她胞弟蔡瑁,及心腹張允二人把守,任何人不許再內進。

劉琦在江夏接報,知父親病危,連忙趕回襄陽。但在內堂大門前面,被蔡瑁率兵擋住,以舅父的身分斥道:“公子奉命鎮地江夏,責任重大,怎可擅離職守?若東吳趁機攻犯,則公子錯失大矣!你若進去見主公,必惹主公生氣,加重病情,你罪大也。快返回江夏去吧。”

劉琦心性懦弱,又毫無主見,一聽便無可奈何,只好在內堂門外,大哭一場,然後便上馬返回江夏去了。

劉表在病榻上,盼劉琦到來,但直等了半夜,仍不見劉琦進來。他心知必是蔡族中人作梗,但他此時連起牀亦不可能,身邊連一個親隨也沒有,一切均已被蔡夫人姐弟二人控制,他還有什麼辦法?到第二天五更時分,劉表又急又痛,大叫三聲“我死不瞑目。”便就此逝去了。

劉表剛逝,蔡瑁便一手操縱,立蔡夫人的親子劉琮爲荊州新主。蔡氏族人,分統荊州軍權,荊州實際上便落人蔡族人之後了。

不久曹操大軍已逼近荊州,蔡瑁、張允二將,竟力主將荊州獻給曹操,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荊州劉表舊臣雖有人反對,但立刻被蔡瑁殺了,其餘尚有誰敢抗拒?於是蔡瑁即令劉琮寫了降書,派人送到進抵宛城的曹操。曹操自然喜出望外,答應只要劉琮投降,便封他爲荊州牧。

不料蔡瑁派出的送降書人宋忠,在回來的途中,被關公截獲,得知荊州已生驚變,連忙將宋忠提去見劉備。

劉備獲悉一切,不由又驚又恨,但又無可奈何,孔明道:“如今唯有搶先一步,率兵攻入襄陽,取佔荊州,主公爲荊州之主。”

劉備猶豫道:“但劉表已立遺囑,令劉琦爲荊州新主,我於此時捉其子而奪其地,天下人必認劉備乃忘恩負義之徒了!我怎可爲之?”

孔明不由微嘆口氣,心想:荊州先前不趁劉表意動時佔取,便已失先機,此時曹操大軍壓境,取之已無益,的確會令人誤會,則便失人和了!他心中有點煩躁,不由道:“但若曹軍攻到,卻如何是好?”

劉備長嘆一聲道:“事已至此,悔之已晚,不如放棄新野,退入樊城堅守吧。”

孔明正沉吟間,探子人報,說曹操大軍,以許諸爲先鋒,曹洪、曹仁統率十萬兵力,已逼近新野前沿陣地博望坡了!

劉備不由大驚,忙道:“既新野難守,不如立刻撤退城中,軍民到樊城堅守吧。”

張飛一聽,大急道:“兵馬撤退容易,但若帶上城中民衆。

行動遲緩,只怕未到樊城去,半路便被曹軍追到了,不如拋開城中民衆,迅速退入樊城去。”

劉備道:“新野百姓,隨我多年,我怎可一朝拋棄?若如此,我必大失天下民心矣。”

孔明一聽,不由暗暗點頭,心想:“劉備所慮,雖有迂腐之失,但他目下處境,唯一可爭取而自重的,便只有人和之優勢而已,的確不能失去。否則若荊州兵敗,劉備便難於天下立足了!看來唯今之計,只能暫時的不以勝負爲意,以爭取天下民心的依附爲先。”

孔明主意已決,他不再猶豫,決然說道:“新野的確宜棄不宜守,但也不能輕易放棄,須於新野重挫曹軍的銳氣,以利於我軍從容而退。新野城中的百姓也不宜拋棄不顧,宜讓其隨我撤退爲上策。此舉唯有甚大風險,甚至招致我軍的重大損失,但最終卻能贏得天下民心的歸附,爲日後的創業進取大計奠定基矗因此我的安排,其中的難處,衆將均須體會,不可執着於暫時的勝負,而須着眼於長遠的未來。”孔明於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意詳盡論析他定計所據的戰略大策,以便激勵諸將奮戰決心。

張飛自新野一役後,對孔明己傾心拜服,他一旦向誰拜服,便必誓死忠心跟隨,決無反悔,因此他剛纔雖情急之下,主張拋下新野百姓,以便輕身撤退,但聽孔明這一番論述,卻不由又真心信服。孔明話音剛落,他便高聲叫道:“先生不必多說了!張飛誓依先生之計行事便是。”

關公此時亦含笑點頭道:“先生不必猶豫,但有安排差遺,我等皆莫敢不從。”

孔明欣然一笑,他深知情勢危急,已不容他稍有猶豫遲緩,便決然的下令,派人到城中張貼文告,向城中百姓曉諭道:“無分男女老幼,但願意跟隨劉玄德退的,即於今日下午動身出發,不得自誤。”又派孫乾往漢水河邊調撥部分船隻,供城中百姓逃難撤退所用,再派人將城中各官吏家屬,由糜竺護送,先行赴樊城。

孔明對關公道:“雲長率一千兵馬,到白河上游埋伏,須帶備布袋,內裝沙土,先堵截白河之水;待明日三更後,但聽下游人喊馬嘶,便取起布袋,放水向下遊淹去;同時順勢殺將下來,接應下游之軍。”

關公領令,毫不遲疑,疾步而出,率一千兵馬,依計先赴白河上游去了。

孔明又道:“翼德帶一千兵馬,於白河博陵渡口埋伏,此處水勢最緩,曹軍被淹,必由此而上岸,即可乘勢殺敵,不得有誤。”

張飛見孔明重用他,心中十分高興,他向孔明大叫:“先生放心!翼德必將曹軍殺個鬼哭神號。”說罷即疾步衝出,率兵去了。

孔明又對趙子龍道:“子龍引軍三千,分作四隊,自率一隊伏於東門外,其餘三隊分伏西、南、北三門,預先於城中屋宇上面,埋藏硫硝等易燃之物,曹軍入城,必佔據民房休歇,且明日黃昏之後,必有大風颳起。待大風起時,便令西、南。

北三門伏兵,射火箭入城。待城中火勢熾旺,便於城外吶喊助威,曹軍必心虛膽怯,倉皇逃奔,你親守之東門可留一條通道,待曹軍由東門逃出,便於東門外隨後追殺,不可戀戰,天明即立刻收軍,與關、張二人會合,撤往樊城!子龍,你明白其中的要旨麼?”孔明未了,忽地問了一句。

趙子龍深知,這是義兄特地向他傅授用兵之法了,他微一沉吟,即含笑道:“子龍明白,此乃軍師火燒新野之計也。”

趙子龍說罷,即轉身疾出,到城中佈置指揮埋伏,準備施行孔明火燒新野的計策。

孔明又令糜芳、劉封兩將,帶二千軍馬,一半持紅旗,一半持青旗,於新野城外鵲尾坡屯駐,但見曹軍追到,紅旗軍在左,青旗軍在右,一齊走動;曹軍必生疑心,不敢追來;二人但見城中火起,便可追殺敗兵,然後即往白河上游接應,糜芳。

劉封二人,亦領令去了。

孔明分調佈置妥當,即向劉備道:“主公可與我到城外鵲尾山腰守候,阻緩曹軍入城的時間,亦令其心煩意亂,以利趙子龍施計。”

劉備見孔明只留下他的師妹雕雪在身邊,隨行的兵力亦僅得五百,不由有點擔心,對孔明道:“先生乃軍中棟樑,卻只留五百兵力,更無大將守護,萬一有失則我軍亡矣。”

孔明一聽,從容一笑,並未答話。他身旁的雕雪不由格格笑道:“劉將軍放心吧!我師哥他若非爲保存新野百姓生命,及爲劉將軍的創業大計,他孤身一人啊!就算曹軍百萬,又能耐他何也。”

劉備並不知道,孔明身負天機門的天機無爲絕頂神功,就連他驚爲神將的趙子龍,亦曾仰賴孔明施展神功救助呢!

他因此一聽雕雪所言,還以爲雕雪是女娃兒的心性,說笑而已,但又自知兵力薄弱,爲挫曹軍,爲保百姓,孔明亦只能如此不顧自身安危佈置了。

劉備不再多說,與孔明、雕雪一道,隨後撤出新野,登上城郊北面的鵲尾山腰,密切監視城中及城北的動靜。

此時,曹仁、曹洪所率的十萬大軍,已逼近新野前沿陣地。前面十里,便是鵲尾山,依山而進,便可直搗新野,根本再無險可守了。

前面的三千先鋒精騎,由曹操的虎將許褚率領,一路向鵲尾山風馳電掣奔來。到中午時分,已殺到鵲尾坡前。

在鵲尾坡奉令埋伏的糜芳、劉封二將,即令二千兵馬,各打青紅旗,招展揮舞,其狀十分詭異。

許初因知夏侯惇吃過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大虧,他雖然勇猛,亦不敢大意,連忙下令道:“不得再進!前面必有伏兵。”

許褚領三千精騎,停駐下來,他自己單人匹馬,馳回前軍大營,向前軍主將曹仁稟報。

曹仁心思比許褚細密,他微一思忖,即判斷道:“敵軍只旗而不見兵,乃疑兵之計也。諒無埋伏,許將軍可速進新野,我當隨後接應。”

許褚便馳返鵲尾坡,領兵殺了進來,他馳抵林下,發覺持青紅旗的敵軍已不見了。這般阻緩一下,天色已近黃昏日西斜了。

許褚心中又急又怒,他正欲領兵再迸新野,忽聽鵲尾山上,有人大吹大擂,響徹四野。他擡頭一望,只見山頂紅旗遍佈,紅旗簇擁中,又有兩把青羅傘,下面二人,正是劉備、孔明,二人正對坐飲酒,簡直不將許褚放在眼中似的。

許褚不由大怒,令兵追上山來,山上打下木石,死傷不少,前進不得,許褚只好退下山來。

此時天色已晚,四野開始黑沉下來。曹仁的前軍三萬,已推進到鵲尾坡了。曹仁見天已黑沉,便令許褚先行直撲新野,就近紮營歇息。許褚領令而去。曹洪隨後亦馳上前軍,與曹仁一道,率前軍五萬向新野疾進。

曹仁曹洪率軍進抵新野城下,十分順利,毫無阻滯。近前一看,只見新野四座城門洞開,曹軍一擁而入,城中竟空無一人。

曹洪對曹仁道:“此必劉備、諸葛亮勢孤計窮,荊州又已向我投降,劉備無兵可用,只好帶着百姓逃竄去了!且他帶着衆多百姓平民,行動必定遲緩,我軍大可先在城中作營,歇息一晚,明日再追上去可也。”曹仁心中雖然有點不安,但亦自負轄下有雄兵十萬,劉備、諸葛亮便有三頭六臂,僅憑他的萬餘兵力,如何可以抵禦!因此也同意曹洪的建議,先在新野城中略作休整,歇息一宵。況且許褚所率的三千先鋒,也不知突進到何處,在新野駐札,待與許諸會合,再作進擊較爲穩當。

此時曹軍的確已人困馬乏,接令於城中駐紮歇營,均不由大喜,紛紛進佔民房,燒火造飯填肚子去了。曹仁、曹洪二人,亦在新野城中府衙安歇。

當晚初更時分,果然天氣突變,颳起狂風,城中飛沙走石,將士紛紛躲進屋內避風。

此時趙子龍埋伏於城樂門外見狂風驟起,不由嘆道:“義兄竟知天文地理,連風起亦可預測,真絕世高人也。”

趙子龍毫不猶豫,即依孔明的部署,下令南、北、西三城門埋伏的士兵,將火箭射人城內,燃點城中民房屋頂的硫硝火物。

立刻,火箭劃破黑暗的夜空,如電光火閃,紛紛向城中民房屋頂射去。

此時,在新野城府衙中,曹仁、曹洪因白天行軍疲勞,已入夢鄉了,守門的兵士卻然忽闖進內堂,報說城中失火。曹仁道:“不必驚慌,此必是兵士煮飯時,不小心遺下之火,速加撲滅便。”

說時,又接幾起飛報,幾乎遍及城中各處地方。曹仁這才驚惶,急令將士上馬衝出新野時,滿城已被大火燒紅了。

南、西、北三城門的大火熾烈,根本無路可逃。

曹仁、曹洪大駭,慌忙率軍在城中左衝右突,希望尋一條逃出火海的生路。聞報城中東門無火,曹仁、曹洪急奔東門,後面的兵士亦隨後潰逃。

曹仁等率城中的潰逃曹軍萬餘人,剛逃出東門。背後忽然喊殺聲起,一員英武將軍率軍從背後掩殺而來,正是劉備的大將趙子龍。曹仁等將領心膽俱寒,哪還敢回身接戰?只顧向城外狂奔。趙子龍追殺一陣,殘數千曹軍,又忽然於黑夜中隱退。

曹仁、曹洪率殘兵潰逃之際,糜芳又引一軍追到截殺一陣,曹軍潰逃更慌。四更時分,劉封又率軍殺來,曹軍又被殘滅一部分。

曹軍潰逃了半夜,人困馬乏,將士大半焦頭爛額。不久奔至一道河邊,是新野城郊的白河,此時河水不深,曹軍將士不管許多,紛紛下河飲水餵馬。人嘯馬鳴,響徹十里內外。

就在此時,關公在白河上游埋伏,依孔明之計,先用布袋裝土,堵住河流水,因此白河下游之水便少了大半,河水變得甚淺。此時突聞白河下游人嘯馬鳴,關公即下令軍士抽起布袋,水流滔滔,向下遊沖流而下。

曹軍大半均在白河下游飲水,上游洪流突然洶勇而至,把曹軍人馬淹入洪流,死傷甚衆。曹仁拼死逃脫,引殘兵敗將向水勢緩慢處的博陵渡潰退。

而張飛率一千軍埋伏於博陵渡口,早已等得不耐煩了。

他一見曹軍果然潰退到此,不由欣喜的大笑道:“孔明算無遺漏,洞天徹地,真乃用兵奇才也。”他毫不遲疑,即率軍殺出,大叫道:“曹軍之賊,快納上命來。”

曹軍無人敢於接戰,四下潰逃。

張飛沿下游向上遊追殺,殘曹軍數千,殺得十分痛快。

半路忽有一員猛將殺到,原來是曹軍的先鋒許褚。他率領三千精騎,左衝右突,在半路卻迷了途,直到夜深,才知曹仁在新野城中被火燒,慌忙引軍來救。張飛正殺得性起,迎着許褚便大叫道:“來!來!我先與你大戰三百回合。”許褚張飛鬥了數回合,也不敢戀戰,奪路走了。

張飛依孔明之計,也不迫趕,先到鵲尾山,與劉備、孔明會合,一路沿白河向上遊進發,到達上游,糜芳、劉封已依計安排好船隻等候。孔明便下令登船,向樊城方向疾駛。

新野一役,又將曹操的前軍曹仁、曹興的十萬大軍打得大敗,曹仁、曹洪收拾殘餘兵馬數萬,在新野城郊駐紮下來,派曹洪去向曹操彙報新野慘敗之事。

這是繼夏侯惇之後,曹軍第二次償到諸葛亮的厲害了。

曹操聞曹洪報告,不由又驚又怒。咬牙道:“這諸葛亮何許人也?用兵如此絕毒?我誓要生擒此人,以祭我戰死士卒。”

就在此時,許褚亦趕到曹操的中軍大營,拜見了曹操,說起諸葛亮的用兵厲害,許褚若有所悟的說:“曾在鵲尾山上,遠望那諸葛亮與劉備在一起,此人風采英姿,令我憶起當年的一位少年人來。”

曹操一聽,忙道:“那少年是誰?”

許褚道:“當年呂布奪了主公的青州,北面又被袁紹逼迫,處境十分兇險時,不是曾蒙一位自稱孔明的少年人相助,以“進而不攻、圍而不擊”的妙策,終於打敗神勇無敵的呂布嗎?而諸葛亮此人,甚有當年那少年英俠孔明的風采,我懷疑莫非諸葛亮便是當年的孔明嗎?”

曹操一聽,神色不由連變數變,心中又悔又恨又驚又奇,複雜之極,好一會,他忽地想起,徐庶曾在夏侯惇出師前,大讚諸葛亮,顯然徐庶深知這諸葛亮的來歷!便立刻道:“快!

快請徐庶進帳見我。”

徐庶被召了進來,曹操也不待他參拜,劈頭便道:“請問元直!那諸葛亮是否即孔明呢?”

徐庶微一怔,道:“諸葛亮字孔明,若依此來看,諸葛亮與孔明,其實是同一人也,丞相爲甚有此一問?”

曹操一聽,不由仰天嘆道:“我白白丟失一位曠世奇才也!實不相瞞,我早年曾獲少年人孔明相助,打敗呂布,我今日之大業,孔明之功不少也。可惜後來他不辭而別,我爲此而傷心了多日啊!我所慮劉備者,便是此人以仁義示世,甚得人緣,擔心如孔明這等曠世奇才,被他招納,則他便如虎添翼也!今日果然不幸而被我料中,孔明即今日的諸葛亮,我爲此將寢食不安也。”

徐庶默言不語,心想: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前因後果!

許褚見曹操爲孔明如此感嘆,不由大叫道:“主公放心,劉備和孔明已逃到樊城,樊城離新野不遠,許褚願率精兵三萬,直搗樊城,將劉備和孔明殺了,主公豈非可以安寢無優麼?”

曹操卻不以爲然的嘆了口氣,道:“劉備有負於我,殺其今不足惜,但孔明我有負於他,我豈忍殺之?況且如此曠世奇才,又怎可輕易毀掉呢?好不教人爲難也。”

曹洪道:“主公既不捨殺孔明,如今我大軍壓境,劉備僅憑萬餘兵力,自知必難堅守樊城,不如派人前去,向劉備招降,瞧在孔明的臉面上,保存城中軍民的生命,更封劉備高官厚爵,他必心動矣。”

曹操一聽,欣然點頭,對徐庶道:“我本欲以大軍踏碎樊城,但爲顧及城中百姓生命,願招降劉備。公可前去樊城,告訴劉備,若肯來降,前罪一概赦免,更可封官進爵,保其榮華富貴。他若再執迷不悟,我必屠盡城中軍民,踏開樊城!公願意去嗎?”

徐庶的母親,已因被曹操所逼,自殺而死,徐庶已發誓,今生不爲曹操謀一策了,但此時爲樊城百姓生命擔憂,只好答應往樊城一行。

徐庶抵達樊城,劉備、孔明親自接見,三人敘舊,均十分感慨。

徐庶對孔明道:“曹操已醒悟,當年曾助他大敗呂布的少年人,便是今日助劉公的諸葛亮了!曹操因此甚有招納孔明你之意呢。”

劉備一聽,不由大驚道:“曹操當日已令我失元直你,今日又要我失去先生麼?若失去先生,則如斷劉備命脈,乃天亡我劉備也。”

孔明淡然一笑道:“我少年時,之所以助曹操打敗呂布,不過欲藉曹操之力,解救東平島無辜百姓生命罷了,並非欲圖甚榮華富貴,當年如此,何況今日呢?曹操殘暴,驕狂日甚,絕非明賢之主,我又怎會受其招納呢?元直欲作劉備的說客,只怕是白走一趟了。”

劉備一聽,這才以手加額喃喃道:“先生明志,有如賜劉備重生www.Freexs.Cc之機也!蒼天佑我。”

徐庶微笑道:“我亦知曹操所以派我前來勸降,目的乃在孔明公之故,而收買人心,因曹操已知孔明公當日舍他而去,乃因曹操殘殺徐州百姓之罪孽也,徐庶之所以前來,不過是爲告知一事。”

孔明含笑道:“元直兄欲告何事?”

徐庶道:“曹操已部署五十萬大軍,準備分作九路,先填平白河,再攻樊城,樊城無險可用,只怕已難守祝曹操若攻陷樊城,必大開殺戒,樊城軍民必遭其屠戮,因此孔明公宜作萬全之策。我來此目的乃在於此,說完只怕便須趕回去了。”

劉備忙道:“元直難道不可以留在樊城,助劉備一臂之力嗎?”

徐庶長嘆一聲道:“我母已因我之故自殺而死,我已抱恨終生矣。若我不回,曹操必遷怒於樊城百姓,屆時徒增殺戳而已,徐庶因此不得不回。我身在曹營心在漢,誓不爲曹謀一策。況且劉公有臥龍匡助,勝我多矣,何愁大業不成?徐庶告辭了。”

徐庶離開樊城,返回曹中軍大營。徐庶來見曹操,說劉備並無投降之意。曹操大怒,下令大軍即日進攻樊城。曹軍五十萬,浩浩蕩蕩殺向樊城。樊城軍民,聞訊皆驚惶不已。

劉備問計於孔明,孔明道:“樊城無險可用,軍民驚恐,已失半志了再無可能堅守了。可速棄樊城,取荊州襄陽重鎮,整頓兵馬,方可再戰。”襄陽距樊城僅五十里,是劉備目下唯一可以最快退人的防守據點。

從樊城南退襄陽,首先要渡過漢水,因此孔明吩咐,立刻多備船隻。然後再向城中百姓告示:“今曹兵將至,生死難料,孤城已不可久守,百姓願跟劉公者,便請立刻渡江往襄陽。”

此時樊城中,除了原來的居民,還有一大批從新野撤來的百姓,聞告示均齊聲大呼道:“我等誓死相隨劉玄德公。”

於是近十萬百姓,即日離城,扶老攜幼,拖男帶女,紛紛渡江,兩岸哭嚎之聲,震於四野。

此時劉備已在渡船上,望見百姓的苦況,不由大哭道:“因爲劉備一人之故,令百姓遭此劫難,劉備還有何顏面生存於世?”說罷竟欲投江自荊此時在劉備身邊護衛的雕雪姑娘,輕舒玉手,便把劉備扯住了,一面輕聲道:“鳳凰火浴然後重生www.Freexs.Cc,其中必歷艱難困苦,但歷劫重生www.Freexs.Cc,便成一飛沖天火鳳凰也。”

孔明亦在旁邊輕聲道:“百姓雖苦,但心甘情願,皆因畏曹之暴也,主公又何必自咎?日後大業有成,爲百姓創造一番太平盛世,豈非對百姓的最佳安慰嗎?”

劉備這才化悲痛爲力量,慨然說道:“劉備只要一息尚存,必爲拯世救民於水火而奮鬥!以報天下百姓相附我劉備之德。”

劉備船駛到漢水南岸,回頭望去,見有百姓未渡,便令關公指揮船隻,返回北岸,全部駛渡過河。

劉備帶着十餘萬軍民,抵達襄陽。襄陽城中的劉琮、蔡瑁、張允,因已降了曹操,不但不接納,反而亂箭射下,殺害了不少隨行百姓。

孔明見情勢危急,便對劉備道:“若攻襄陽,此時已力有不逮,曹軍隨後將至,亦無法阻擋。唯今之計,只好迅速南下,攻佔江陵立足,再圖大計。”

南面的荊州重鎮江陵,距北面的襄陽三百里,途中山水相連,路途難辛,劉備的兵馬,保護十數萬平民百姓,大小車數十輛,挑擔揹負者不計其數,一路南下,每日只行得十餘里,要抵達江陵,便須走二十多天。

關公、張飛、趙雲諸將皆向劉備道:“江陵要地,足可拒守,如今帶着十數萬平民百姓,每日僅行十餘里,何時方可抵江陵呢?若曹軍趕到,又如何拒敵?不如着百姓緩行,我軍快馬疾行,先取江陵爲上策也。”

劉備嘆道:“欲成大事者,必先以民爲本,令百姓心附於我,我又豈能棄之不顧呢?我誓死不棄跟隨我的百姓也。”

衆將無奈,張飛道:“孔明神機妙算,不如先問計於他。

若孔明同意,則哥哥必依從也。”

衆將於是向孔明請示。孔明微一沉吟即微嘆口氣道:“若棄百姓疾進,當可搶佔先機,攻取江陵,即得天時之機也。

但有得必有失,如此必夫人和,令天下百姓對我軍寒心。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則你等以爲,主公該放棄百姓而不顧麼?”

關公、趙子龍均若有所悟,沉吟不語。張飛卻性急,大叫道:“我也不曉什麼天時地利人和!但先生說如何,張飛誓死相從便是。”

孔明不由微微一笑,道:“目下之計,亦唯有舍小而取大我,以暫時的挫折,去換取日後的大成吧。”

當下孔明即令雲長率五百軍,往江夏,向鎮守江夏的劉琦求救,請劉琦速起兵乘船到東陵會合,又令張飛押陣斷後。趙子龍負責保護軍中老少,其餘糜竺、糜芳、劉封、周倉等將,負責照顧百姓。

孔明安排妥當,與雕雪、司馬芝兩女,留在劉備身邊,護送十餘萬百姓,一路南下,緩緩而行,每日也僅走十餘里路而已。曹軍隨時追殺到,形勢十分兇險。

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六章 再窺星斗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五章 師門奇緣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九章 洛陽秘辛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七章 天機真傳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