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龍將入世

戰爭的勝負,往往在於主帥一念之間的決策。

曹操當時的決策,便非常關鍵,因爲袁、曹兩軍的對壘,已到了勝敗轉折的關頭,亦是最艱苦的時刻,誰能堅持下去,誰便會爭取到主動權,若曹操放棄官渡,退守許昌,便會造成先退而勢屈的不利局面,一退即潰,將給袁紹捕捉而聚殲的機會,後果是十分可怕的。

而袁紹方面,在戰役考量上,袁紹僅僅實施正面突破,不知採取戰役、戰術上的迂迴、包圍、奇襲等計謀,調動曹軍脫離既設的堅固陣地,以求合圍聚殲,造成兩軍相持對壘的局面。這種相待對壘局面,對於與後方脫離,運輸線過長的袁軍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只要運輸線或糧草出現危機,袁軍便必敗無疑。

袁軍這等不利,袁紹軍中並非無人預料得到,在少年時曾與曹操爲同伴的許攸,作爲袁紹的謀士,便曾於官渡兩軍相持不下的關鍵時刻,向袁紹獻計道:“曹操兵少,今日已傾全力以抗拒我軍,許昌留守兵力必虛。若派軍輕騎突襲,則許昌必可攻陷,攻下許昌,便可以奉迎天子以擊曹操,軍心大振,曹操必敗無疑,就算未能攻下許昌,也必令曹軍首尾難顧,疲於奔命,則曹操亦必敗也。”

不料袁紹不但不聽,反懷疑許攸受了曹操的賄賂,故意使計,騙他進軍許昌以殲滅。當下袁紹怒斥許攸道“你心懷不軌,與曹深交,故獻此奸計,本當斬你人頭,今暫且寄於頸上,待我生擒曹操,再一併斬你祭旗,你快走,今後不許進我營帳。”

許攸所獻之計,分兵突襲許昌,是一條令曹軍分兵變弱。

更易被袁軍各個擊破的妙計,因許昌是漢獻帝所在的都城,許昌被襲,不論是否被攻陷,對曹操均是一個致命的重創。

此時曹操僅佔挾天子以命諸侯的天時之利,絕不容有失,曹操非救許昌不可。如此一來,曹軍在官渡預早建立的堅固防線,便必因分兵變弱,以至必被袁軍攻陷,官渡防線一破、許昌被圍,則曹操便大勢去矣。

但袁紹於此關鍵時刻,卻因許攸是曹操少年時代的好友,懷疑他與曹操通謀,不但斷然拒絕,而且將許攸怒斥逐走。袁紹這等多疑寡斷的性格,便把他的十萬大軍及他本人辛苦創立的基業斷送了。

許攸一怒之下,投奔官渡曹軍。

曹操聞報許攸來降,他正解衣歇息,也來不及穿鞋子,光着腳便奔迎出來。遠遠的見到許攸,曹操便撫掌大笑道:“君遠道而來,我大事可成了。”因爲曹操深知許攸甚有計謀,又熟知袁軍的內情、兵力部署,有許攸來助,曹操便如虎添翼。

破袁軍有望了。

曹操甚至向許攸下拜,令許攸也受寵若驚,慌忙雙手扶起曹操,連聲道:“您是漢朝丞相,我一介布衣,怎敢承此大禮?”

其實此刻曹操所迎,所拜的,並非許攸,而是他那正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業而已。

許攸受曹操如此厚待,大爲感動,很快便向曹操透露了袁軍的一個致命弱點。

原來早在半月前,袁紹爲求正面突破曹軍的官渡要塞,已命淳于瓊率兵萬人,從河北運了一大批糧草到來,屯積於袁軍官渡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當時許攸亦曾建議袁紹派將率軍駐紮於糧庫外面,以防曹軍的偷襲,但袁紹以爲,曹軍被他攻打半年之久,已疲於奔命,哪有餘力偷襲?若分兵守糧,則正面攻打官渡曹軍的兵力,便會削弱,因此竟拒絕了許攸的建議。

曹操又知許攸曾獻計出奇兵偷襲許昌,以令曹軍首尾不能相顧,卻被袁紹拒絕,曹操不由仰天嘆道:“若依你之計,曹操死無葬身之地了,袁紹剛愎自用,拒此妙計乃天要亡他埃”許攸被曹操的真誠感動,便決然的向曹操獻計道:“曹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草已盡,十分危急。袁紹的糧草物資,均屯積於烏巢,守軍防備並不嚴密。若派精兵突襲烏巢,出其不意斷其糧草,則不出三日,袁紹必敗。”

曹操一聽,不由大喜,暗道:此計正合我出奇制勝之法。

於是不理部分幕僚的反對,決心夜襲烏巢。他留曹洪、荀攸堅守大寨,親自率領精銳騎兵五千人,使用袁軍的旗號,利用夜晚悄悄從小路去偷襲烏巢。

半夜到達後,曹操卻下令圍攻放火,袁軍守烏巢將領淳于瓊只好退入營壘堅守。

曹操夜襲烏巢的消息傳到袁紹處,謀士沮授勸袁紹速派兵救援。袁紹卻企圖以進爲守,他對他的兒子袁譚道:“即使曹操奪我烏巢,我卻奪其大營,曹操又有老家可歸嗎?”袁紹決定,派張郺去攻打曹軍官渡大營。

張郺甚有智謀,主張先救烏巢,道:“曹操親率精兵攻襲烏巢,烏巢守軍必定不敵,若烏巢被破,我軍糧草盡毀,軍心必亂,則大勢去矣,請先去救援烏巢。”

謀士郭圖卻附和袁紹,道:“攻打曹操的大營,勢必迫使曹操引軍回救,如此則烏巢之圍自解也。”

張郺一再申辯,力主先救烏巢,袁紹後來採取折衷辦法,決定依然派主力大軍,由張郺率領,進攻曹操的大營,而派小部輕騎去救援烏巢。

張郺無奈,只好率三萬大軍,前去攻打曹軍的官渡大營,但曹軍官渡大營十分堅固,張郺屢攻不下。

另一面,曹操在烏巢,正全力攻打淳于瓊,忽報袁紹的輕騎已逼近,有將領請求分兵阻擊,曹操卻毅然決然說道:“不可。先集中全力攻陷烏巢,待敵軍到達我軍背後,再來報告吧。”

曹操指揮將士,拼命衝殺,終於大破袁軍,殺了淳于瓊,把烏巢的袁軍糧草物資,全部燒燬。

烏巢糧草被毀的消息傳到前線,袁軍將士知糧草已斷,軍心動搖,內部立刻分裂,謀土郭圖主張先攻曹操大營,爲推卸罪責,競惡人先告狀,向袁紹進讒言道:“張郺對烏巢之敗幸災樂禍,出言不遜,辱罵主公。”袁紹大怒,欲殺張郺。

張郺十分氣憤,下令將進攻曹軍的器械全部燒燬,向曹操投降。曹操乘勢出擊,袁軍大敗,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僅帶了八百親兵逃返河北。

在曹操夜襲烏巢的當晚,本來被袁紹拘禁于軍中的謀士沮授,仰觀天象,忽見大白星逆勢而行,直犯鬥、牛二宿,光華灼灼、嘯嘯銳鳴。沮授見狀,暗道:大白逆行而犯鬥、牛,乃主北面之主必遭敗亡,景象已呈凶兆,我等的奇禍到了,亡在旦夕,我的屍首也不知落於何處?

不久袁紹果然兵敗如山倒,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沮授本人,亦被曹軍俘虜,因欲逃走而被殺。天象之奇,玄妙萬分。

此次大戰,曹操在兵法上起碼有三點優於袁紹。其一是出奇制勝,曹操抓住糧草是雙方勝敗的關鍵,不惜冒險夜襲烏巢,而袁紹不知防範,用錯兵力,以至烏巢彼毀;其二是英勇果決,曹操在夜襲烏巢未克,袁紹的援救輕騎逼近時,並不驚惶失措分兵阻擊,而是集中全力,且先行攻陷烏巢,取得決定性的戰役勝利;其三是捕捉戰機,曹操善於捕捉戰機,敢於向敵之軟腹命脈處出擊,而袁紹卻錯失戰機,在大好優勢下,不敢奇襲許昌,直擊曹操的軟腹命脈之地,令曹操得以集中全力,於官渡要塞捕捉夜襲烏巢的戰要。

天機運勢的演行軌跡,兵法人謀的優勝,造成了三國官渡之戰的結局,曹操以三萬兵力,一舉戰勝袁紹南攻的十萬大軍,令袁紹全軍覆沒。

官渡之戰後,曹操己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局,袁紹在河北只剩下殘餘勢力,曹操採用了郭嘉“急之則相保、緩之則內亂生”的分析,故意在大軍壓境,圍而不攻,任由袁紹的諸子自相殘殺,到時機成熟,即逐一擊破,在六年間共進行了黎陽、鄴城、南皮、幽州、壺關等五個戰役,均大獲全勝,袁紹在北方的青、翼、並、幽四州,全部落人曹操的手上。

至此,大一統的曹魏之國,已雄武地呈現於中華九州的大地上了!

另一方面,當日投在袁紹軍中的劉備,因已與關公、張飛失散,手下無兵無將,根本不被袁紹放在眼內,當劉備得知關公的消息後,預料剛愎自用的袁紹,必敗於善於用兵的曹操手下,便先謀退路,趁袁紹命他率兵偷襲曹操的後方時,趁機溜走,不知所蹤。袁紹當時雄心勃勃,一心要消滅曹操,一統天下,因此對劉備的遁逃,只是輕蔑的罵了一句:“敗軍之人,留此又有何益。”根本不以爲意。

而此時關公已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奔波,抵達北方的一座小城。沿途又收降了周倉,以及義子關平等人。小城原來已被張飛佔領,他當日與劉備在徐州失散後,帶着一千兵馬,無處容身,便乾脆攻下一座小城,暫且居祝張飛初時懷疑關公已反叛了劉備,大怒欲殺關公。後來獲悉真相,才向關公大哭迎接,拜伏於地。不久,劉備聞訊,趕來小城,桃園結義的劉、關、張三人,歷盡劫難,終於又再度重逢聚首,兵馬合計有四五千人。

這或許是三分天下的天機大勢演行的必然結果。因爲當時若劉備失去關公、張飛二人之助,就有如失去左、右手,根本不可能立足於天地之間,也根本不可能再走向創基立業的坦途,三分天下的奇格,也就不會發生了,這便是天機大勢演行的奇妙之處。

與此同時,在南面的長江一帶,曾得歷代傳國玉璽,其祖墓被天機隱俠龐德公判斷爲赤龍地脈的孫堅、果然難以抵禦赤龍地脈的殺氣,在攻打荊州時,被據佔荊州的劉表部將黃祖一箭射死。孫堅的長子孫策,懷着爲父報仇的決心,投靠到袁術手下,攻打劉表。後來又以助袁術平定江東爲藉口,從壽春出發,沿途招兵買馬,到安徽的歷陽時,兵力已達五、六千人。此時周瑜亦帶兵前來投奔孫策,孫策如虎添翼,於是大舉向長江東南面進軍。

孫策一路上勢如破竹,擊敗江東的衆多割據諸侯,先後佔領會稽、丹揚、吳郡、豫章、廬陵、廬江等六郡廣大地域,統稱爲江東。

孫策文有張昭、張溫、張肱等人爲謀士,武有周瑜、程普。

黃蓋等爲大將,割據江東,聲勢浩大。就連曹操在當時因正與袁紹爭鋒,也不得不主動與孫策交好,將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爲姻親之好。更表奏朝廷,封孫策爲奇都尉、會稽太守。不過,孫策向曹操求封爲大司馬時,因威脅到曹操的丞相地位,便遭堅決拒絕了,孫策因此大怒,常有襲擊許昌的念頭。

曹操聞悉,便利用吳郡太守許貢,挑起孫策與許貢的矛盾,孫策把許貢殺了,許貢的親隨爲替許貢復仇,亦把孫策暗算重傷。

孫策臨危,把江東交託其弟孫權。孫策對孫權道:“論舉江東之力,與天下爭鋒,於戰陣之間決戰取勝,你不如我;舉賢任能,使之盡心竭力相助,以保江東,則我不如弟,你須繼承我志,於江東好好幹一番大業。”孫策不久便去世了。

孫堅、孫策父子二人,均抵受不住其祖宗赤龍地脈的熾烈殺氣,均先後夭亡,而孫策死時,更僅得年二十六歲。

孫權接掌江東,時年僅爲十八歲。江東人心不穩,有人懷疑孫權的能力,有人更欲另尋新主。幸得張昭、周瑜等人的全力輔佐,江東的局勢才漸漸穩定下來。孫權也果然十分善於用人納材,連諸葛亮的兄第諸葛謹以及魯肅等人,亦於此時先後投奔。武將呂蒙、甘寧等人,亦投到孫權的旄下,孫權終於在江東站穩了腳根。

孫氏祖宗赤龍地脈的王者之氣,終於在孫權這位第四代孫兒身上旺發出來。孫權的運命演變,也開始進入三分天下天機大勢的演行軌跡中了。

而三分天機大勢的另一主角人物劉備,此時卻仍處於向天機演行軌跡邁進的艱難時候。

在黃河以北的一座古城,劉備終於與失散多時的關公、張飛二人會合。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連同關公的義子關平,部將周倉,以及劉備的幕僚孫乾、簡雍、糜竺、糜芳等人,帶着匯合的兵力亦達四、五千人。這一干人等,便成爲日後劉備創天下的本錢了。

經一番商議,劉備深知,他目下唯一可以投靠的,便只有分屬同室宗親的荊州劉表。於是便率衆離開古城,一路轉向東南,向荊州進發。

人馬行進間,前鋒周倉忽然帶傷奔回,報道:“前面伏牛山間,有一英雄少年,與我一言不合,打將起來,我與數十親兵,皆非其敵手。”

關公大奇道:“此處荒僻山野,何來這般武藝高強之士?

不可與之硬拼,待我前去觀看。”

關公騎赤兔馬、飛奔前去,只見一位少年俠士,十分英武,手執一柄寒光閃閃的寶劍,身側各有一男一女,男的是一位年方十四五歲的大娃兒,七分似人,三分如猴;女的卻俏麗如仙,笑意盈盈,令人目睹心曠神怡。

關公一見少年俠士,似曾相識,不知在何處見過,但身形與臉貌均已不同,因此不敢魯莽,按下青龍刀,和顏向那少年俠士道:“少俠爲甚打傷我的部將?”

少年俠士尚未答話,那七分似人,三分似猴的娃兒已尖聲道:“這位紅面大哥哥,剛纔那位黑麪大漢前來,說我是猴兒託世,我便加敬他一句‘黑蠻降生’,彼此扯平罷了!不料他竟欺我年少,持槍刺我,子龍哥哥,欲勸解平息,反被那黑麪大漢一槍刺來了!激怒了我子龍哥哥,這黑麪大漢自然吃虧溜逃啦。”

關公一聽,心中不由又好笑又好氣,暗道:這必定是周倉武功平平,若換了三弟張飛,這一場惡戰便必驚天動地了!

接而心中又不由一動,暗道:這猴兒口中的子龍哥哥,怎地如此耳熟?莫非真的是三年前的那位少年將領麼?

於是關公在馬上向那少年俠士拱手道:“請問少俠,是否名喚‘子龍’?”

那少年俠士卻仍認得關公,向關公欣然一笑,拱手還禮道:“關將軍一別三年,不認識我趙子龍了麼?”

關公一聽,果然是三年前曾助救徐州陶廉的公孫贊部將趙子龍,不由大喜,連忙滾鞍下馬,與趙子龍執手相握,道:“原來是趙將軍!但不知趙將軍爲甚競以民間俠士勁裝打扮呢?”

少年俠士果然是趙子龍,他見師門之事已了,便欲赴義兄諸葛亮隆中之會。天機僧和獨臂神尼,均認爲趙子龍也屆參與天機大勢演行的時候,便允他下山。更讓他帶同師妹司馬芝、小弟笑猴兒二人一同下山歷練,三人一路向荊州隆中進發,恰好在此遇上同樣欲赴荊州的劉備兵馬了。而那少女,便是司馬芝,那三分似猴的大娃兒,自然便是鬼靈精笑猴兒了。

當下關公連忙告知劉備,因爲他知道劉備與趙子龍一見如故,十分掛念。

劉備聞訊,急忙飛馬上前,又連忙下馬,與趙子龍殷殷相見,猶如兄長見了小弟似的。

劉備問起趙子龍的去向,趙子龍把三年來的歷練,簡單的說了,又道:“子龍正趕赴隆中義兄之約呢。”

劉備一聽,忙道:“子龍的義兄是誰?能否向劉備引見?”

趙子龍知義兄諸葛亮淡泊名利,一派仙人奇格,未知他的心思之前,不敢隨便暴露他的來歷,便淡淡的一笑道:“義兄乃世外之人,無意惹塵世紛爭,小弟不便泄露他的行止,請劉將軍原諒。”

劉備一聽,不便勉強,只好退而求次,忙道:“既然如此。

暫且不提罷了。但子龍既是赴隆中之約,恰好與我同路,何不一同前往呢?”

趙子龍見劉備意態甚誠,與關公、張飛等又一見如故,便欣然答應了。趙子龍此時也並未意識得到,他這一答應,他的運命,從此便直接捲入三分天下天機大勢的演行漩渦中了。

劉備當下又將戰馬、戰袍、銀槍,親手交到趙子龍手中,趙子龍無法推辭,只好披掛上馬,恢復當年的戰將身分。但司馬芝則堅決不肯披上戰衣,笑猴兒也不慣馬上征戰,因此仍作平裝打扮,劉備也不便勉強,任由二人的心意行事。劉備於此艱難時刻,無意中竟多了趙子龍這一員戰將,又知他武藝超羣,與關公、張飛二人亦不相伯仲,心中因而十分欣慰。

劉備一路人馬,向荊州進發,忽聞有大軍攔住去路,正是剛戰勝了官渡袁軍,空出手腳前來對付劉備的曹操兵馬。

劉備此時自負兵力有近四五千人,又有大將關公、張飛、趙雲、周倉等人,也並不如何驚慌。他下令軍分三隊,關公守東南角,張飛守西南角,他自己則和趙雲於正面立寨。

曹操親自率軍攻至。劉備於正面迎戰。曹操令許褚先出戰,欲向劉備施下馬威。劉備身邊並無大將,欲自行出戰,趙雲慨然道:“曹操欺人太甚,我代劉將軍先戰一陣。”

劉備道:“許褚乃曹操虎將,子龍小心。”

趙雲從容一笑,提槍躍馬,馳出陣前,迎住許褚便大戰一番,直鬥了三十回合,仍難分難解。

此時忽然殺聲大振,東南角上,關公衝突而來;西南角上,張飛引軍攻來。曹軍心寒,紛紛退卻,加之遠道而來,兵馬疲睏,曹操只好下令退軍。

劉備也不敢追殺,下令紮下營寨,待明日再戰。

第二天,劉備派趙雲先去挑戰,曹軍無一敢出應戰。雙方相持三日,曹軍毫無動靜,劉備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十分無奈。

此時忽報運糧軍被曹操圍攻,劉備大驚,連忙派張飛去救;又報夏侯惇率軍從背後偷襲,劉備只好又派關公率兵迎擊。兩人已帶走了二千兵馬,劉備的正面,只剩不到二千兵力。

就在此時,曹操派出許褚、于禁、李典等大將,率二萬大軍攻來,劉備知勢危,慌忙退走,但又無路可逃,正慌張之際,趙雲、司馬芝、笑猴兒等,已來到身邊。趙雲吩咐司馬芝、笑猴兒在劉備身邊護衛,他自提槍上馬,奮然道:“劉將軍不必驚慌,且跟子龍突圍。”

趙子龍一馬當先,衝殺出去,正遇大將許褚,兩人又惡戰起來。酣戰之間,曹操的另外二員大將於禁、李典亦率軍殺到,劉備只好回馬而逃,不久便與大隊失散,身邊只有司馬芝和笑猴兒二人跟隨護衛。

劉備正在荒野小路惶急奔走,前面一通鼓響,殺出一路人馬,當先一員大將,是新降曹操的袁紹大將張郺,張郺與劉備在袁紹軍中同受排斥,對劉備有點同情,並不想殺他,只大叫道:“劉備快下馬受降。”

劉備撥轉馬頭,往後奔逃,不料後面山腳又殺出一員大將,對劉備可並無半點同情,一言不發,挺槍躍馬,直刺劉備。

劉備近年屢遭重創,身心疲睏,此時但見曹操用兵如神,自己雖有關公、張飛之勇,竟仍處處受制,前後受敵,不由心灰意冷,仰天長嘆道:“大亡我也,事勢如此,爲免受辱,不如速死。”說時,手執的雙股劍一橫,便欲自荊司馬芝和笑猴兒二人,此時分別在左右護衛着劉備,見狀欲制止已然不及,笑猴兒心思靈慧,腳尖疾速向下一踢,一顆尖石便呼嘯而射,把劉備手中的雙股劍擊落。他閃電般一掠而上,拾起雙股劍交到劉備手上,尖聲叫道:“你這人好沒勇氣!怎的未戰便欲先死?我子龍哥哥九死一生,尚充滿鬥志,這纔有幸遇上那諸葛亮大哥哥,以無尚救助!你可知若要人救,必先自救的道理麼?”

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二章 無極天機第十五章 師門奇緣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三章 逆反天機 陷入絕境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六章 白兔龍脈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三章 逆反天機 陷入絕境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十九章 洛陽秘辛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五章 春花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