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

周泰射死張飛,川軍擁塞通道,進退不得,死者大半。

前軍潰兵逃回報予李嚴知曉,李嚴大慟掩面而走,竟不來搶回張飛的屍身,直接率殘兵退去。

戰至拂曉時分,遺留在此的川兵幾乎被周泰、魏延兩人全部砍殺,僅餘數百人在周泰的監押之下擡埋着戰死兵卒的屍體。

一日一夜未曾閤眼,周泰、魏延兩人極其疲憊,不過念及此刻身在險地,不敢就此放鬆警惕,乃依然各自把持着武器來回約束着衆人,以待倒下的袍澤身歸黃土之後,便兵向涪縣,從此地繞回綿竹關。

至於糧食,死傷這麼慘重,還怎麼搶城掠奪?

不復此念,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原本要爲萬餘大軍準備的糧草,如今則不需要了。

人少了,多餘出來的糧食可以分發給還活着的將士,綿竹關糧草雖少,但支撐着十天、半月還是能夠辦的到的。

至於以後,…

周泰還未曾想通徹這個問題,便聽得哨探左近的一小校打馬回來急報言道:“將軍,自德陽那邊來了一支軍勢,看似…”

不待這人把話說完,周泰吃驚站起身來,攙扶起此人,催促問道:“可曾看清楚是何人的兵馬?”

“這…”這名小校遲疑了片刻,憂中帶喜着報道:“似乎是張任將軍的旗幟。”

周泰一震,接着一愣,然後哈哈大笑起來,向着陪侍在左右的魏延說道:“看來不止僅只有我一人不辨東西,還有此等不明戰事的糊塗探子。”

聽得周泰這話,面前這小校漲紅了臉,竭力辯解道:“將軍,小將看覷得清楚,確是張任將軍的旗幟,非是小將信口開河。”

周泰怒哼了一聲,擡腳就踹了過去,喝道:“既然是張任的軍勢,如此你便代本將軍去迎那行軍司馬吧。”周泰說完此話,轉身過來向着魏延說道:“江州已經多日未有消息傳過來,不過那法正、黃忠兩人一文一武能抵禦住子儀,想來不凡。”

聽得周泰說到這裡,魏延連連點頭,稱道:“那黃忠常先登陷陣,勇冠三軍,確非能以老邁而輕之。”

“而那法正,暫思經算,睹事知機,更是一個陳平、韓信之流的人物,不可小覷。”聽得魏延這話,周泰頷首讚賞,望向那倉皇而去小校的背影,又展目四望,心中暗道了一聲苦也。

能夠陣斬張飛,是一件大功,可就是如此一場勝仗過後,自己所餘的兵卒已經不滿千餘,僅剩下數百。

不管來人打的何主意,自己已經無法與他周旋,念及此周泰苦悶的開口言道:“文長,準備一下,你我就此撤軍罷。”

魏延微一點頭,就下去號令衆人加快手腳,在敵軍來臨之前,從速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見魏延知兵,周泰心中稱讚了一聲,移步前路而去,雖然不相信那小校之言,但若是真的呢?

就算不是真的,親自去看上一眼,總比他報來的清楚一些,這般想着,周泰不顧疲勞,

一路小跑,就上了一土坡高處,然後向前瞭望過去。

這一支軍勢的確像極了陳翎麾下的將卒,他們所持有的將旗,他們所穿戴的甲冑,亦是陳翎麾下那般的制式,若不是知曉陳翎兵力與法正相差無幾,幾乎不可能在區區數日間攻下江州,周泰在此境地之下,真會以爲是援兵到了。

不過當自己派遣出的那小校,一路縱馬迎上去,無人阻擋,反倒是一陣陣的喝彩聲隱約傳來,周泰心中迷惑了起來,難道說陳翎真的攻下了江州,如此自己纔會在此誤打誤撞遇上張任所率的一軍?

“將軍,將軍…?”身後魏延的話傳來,周泰聽而不聞。

看周泰不語不答,魏延心中奇怪,亦登上土坡來觀來軍。

張任這一員大將,魏延是認識,但現在他所率領的將卒已經全部換上了晉軍服飾,遙遙眺望中,魏延不能看的清楚。

在他心中,與周泰的心境差不多,實在不敢相信,在周泰兵出綿竹關數日之後,陳翎便攻取了江州。

“是真的嗎?”周泰充滿疑惑的問話傳來,魏延不答,他只是極力在仔細觀察着。

若是弄錯了敵友,尤其值此自己一軍兵不過一千之時,無論遇上劉備麾下哪一將,兩人想再次彷如前者逃遁,很難。

若是真的,那就不妨事了。

那就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剛斬殺了張飛,便有援軍抵達,看來劉備的氣數已盡,老天也要他滅亡啊,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也是能夠憑此出人頭地。

李嚴爲何不搶回張飛的遺體就走,這是因有飛馬來報言道:“廣漢陷落,敵酋陳翎驅軍大進,成都隨時都有被攻克的可能!”

廣漢既然已經被攻陷了,那麼也不必去問江州如何了。

李嚴初聞此一消息的同時,又聽得前軍來報張飛陣亡,身軀一陣哆嗦,接着一顫,然後仰天大哭起來!

身旁的馬忠見之,連忙進言道:“將軍,大事爲重!你我且回成都再說。”

在馬忠的心中想到,張飛已經陣亡了,那麼張鬆的謀劃算是徹底的失敗了。不止是失敗了,還敗喪了主公一員大將,值此危難之際,先救援主公纔是最爲重要的事情。

至於過了這一陣,抵禦住陳翎大軍侵襲,主公是否會因此事而責罰自己與李嚴兩人,在馬忠的心間,都不重要了!

若是主公都不在了,還論什麼其他?

若是能救得主公生還,自己何惜此身相伴地下?

張飛只不過是先走一步,後來者,算上我一人也不算冤。

聽得馬忠的話之後,李嚴收斂起悲容,狠狠瞥視了一眼還在膠着戰鬥中的周泰、魏延兩人,引軍就退往成都去。

李嚴自不知自己這一無意中的行動,真的挽救到了劉備。

若是他不退,自落鳳坡的西北方向攻向周泰、魏延兩人,或許他能及時斬殺兩將,或許在周泰、魏延兩將的頑強抵抗之下,會拖延到張任帥軍抵達

若是前者還好一點,周泰、魏延身死當場,爲張飛報仇雪恨之後,在知曉有敵軍在前的境況之下,李嚴可繼續爲戰,亦可立即退兵。

畢竟,這是一場遭遇戰,並非是有預謀的大戰,在相互不知對方兵勢如何的情況之下,謹慎交戰一場後,退兵不會累及全軍。

可這樣一來,在法正、黃忠兩人剛剛丟棄了江州,惶惶退向成都之際,與張任同時進兵攻向成都的張郃、馬岱兩人,有誰去抗衡?

WWW▪ ttκǎ n▪ ¢o 法正、黃忠兩人敗退江陽,爲張郃、馬岱、張任三人帥軍一鼓攻陷,復又退向犍爲郡。

此際法正、黃忠兩人所帥的兵勢,已經不多,止有萬餘人,再加上因戰事不利,士氣一墮再墮,早不復之前能與張郃、馬岱爭雄的局面,就算退入到成都,心中滿是絕望之情的將卒,已不能擋士氣如虹,攻勢如潮的張郃、馬岱兩人。

至於若是後者呢?

面對周泰、魏延、張任三人,李嚴後果堪憂,不復贅言。

如此,待陳翎帥大軍抵達德陽之時,便得知這些消息,張飛死了,是被周泰萬箭齊發給射死的;李嚴、馬忠、張鬆等人俱棄守各郡縣,帥軍撤回了成都。

而那法正、黃忠兩人在據守了犍爲郡治所武陽數日之後,亦退向成都。

時至六月,除卻成都一城外,劉備已無尺寸之地。

加上張飛陣亡,戰事如此不利,劉備不堪重負,整個人垮了下來,病臥在榻。於此,劉備遂將所有的大事交付徐庶、法正、陳登三人相商之後處理。

而此時成都的兵力,僅止有三萬不到的人馬。

成都一名的來歷,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戰國時期,秦國先後兼併蜀國、巴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分天下爲十三州,置益州。

王莽改益州爲庸部,蜀郡爲導江,治臨邛。

新朝地皇五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爲“成家”。又改益州爲司隸,蜀郡爲成都尹。

時至如今仍爲蜀郡,劉焉爲“益州牧”之時,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爲州、郡、縣治地。

漢武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爲全國大都市,此時成都人口達到七萬六千戶,有將近四十萬人。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二百一十一回 班師回朝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四百八十七回 林中小憩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四百三十三回 斬將奪旗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二百九十六回 求取爲媵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五百一十一回 大戰之間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六百零六回 周瑜撤軍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三十七回 許褚一諾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二百三十九回 迴轉平原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三百零三回 或將遠遊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四百三十六回 家有三小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回 相敘戰前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一百六十八回 麴義被擒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一百五十九回 決戰城下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回 黃雀在後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四百三十六回 家有三小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二百六十五回 赤兔奮蹄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一百七十回 極智窮思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九十七回 太平道教正文_第六十三回 局勢變動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