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

這事其實對他呂布來說,是一次恥辱的經歷,不過這一事的參與者甚衆,更有不少旁觀者,幾乎沒有一個是站在他這一方的,這對呂布的震動非常大。有所期盼的呂布,今後應該以此爲鑑,不會在任意行事了罷?

這事罷了,陳翎心知爲呂布不喜,故而連夜趕路,攜着一家老小,倉皇一般的出奔幷州。

自此之後,這鄴城有事無事還是不要回來的好。

至幷州,周泰、陳震等聞之,皆來迎候。

此事雖然幷州人衆等不知曉,但無論如何俱隱瞞不過,就在殿堂之上,陳翎將此事娓娓道來。

將事情說罷,周泰、陳震震撼不已,而高覽、張郃等面如土色。

陳翎做出此等不忠不義之事來,雖名謂兵諫,實則與謀反無異!

自此幷州一干文武,爲呂布視做爲忤逆之輩,再無進晉之可能。

吶吶欲言中,陳翎早覷得如此,左右一顧言道:“爾等不必爲難,若想歸鄴者,我不會阻擋。”陳翎如此說罷,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再開口言道:“欲想歸鄴者,可當堂做出決斷,今後既非敵仇,又非…”至交好友,四個字陳翎實在有些難以啓口,嘆了一聲,拂袖正待自個轉入內堂而去。

辛毗爲人老成持重,其兄爲呂布處決之後,每每念及此事,便自以爲爲呂布所不喜,故而與此刻站出身來,向着陳翎躬身一禮,問道:“君侯,今後有何計較?”

古來能夠有此氣魄者,皆非平常之輩,辛毗心念或許陳翎早有心自立,故而如此探詢言及。

陳翎呵呵一笑,重新跪坐回原位,對於辛毗心中所思,早有意料,乃搖頭答道:“以大事爲重,天下一統是我之願也!”

辛毗聞之,料錯了陳翎之意,以爲陳翎真有此心此氣概,乃面露喜色言道:“君侯有此大志,不才區區辛毗隨尾驥左右。”

辛毗如此這般一言行,又聽得陳翎之言意,周泰、陳震兩人自不必多說,殿中衆人中,除去張郃臉露爲難之色,審配亦在考量之間,餘下賈逵、郝昭

、王昶等俱願同留在幷州,而不願歸鄴城。

賈逵爲陳翎所發掘,始有這般機遇,能得領一州之地治轄,故而不願去鄴城,任憑呂布聽用。

而郝昭、王昶兩人自覺尚年幼,必然會爲鄴城衆所輕之,故而亦留在幷州。

薛蘭是久隨陳翎的匠作將領,與陳翎在一起的時日,比之在呂布帳下做事,覺得輕鬆很多,故亦留了下來。

由此,幷州上下,自陳翎之下,有陳震、周泰、高覽、辛毗、薛蘭、賈逵、郝昭、王昶等此數人,張郃、審配兩人,亦在自我的寬慰之後,加入進來。

幾乎原封不動的幷州一干人等,並無一人離開此處,去往鄴城,反而時隔不久,柳毅、公孫羽這兩員爲呂布所輕之大將,從鄴城出投幷州而來。

龐統於旁看着陳翎收攏一干將帥人心,敬佩不已,對其將己視做是此事之因,而不加責怪、惱怒了。

現在陳翎緣由呂布之因,走上這麼一條分庭抗禮的道路,實際上很艱難。

昔日高祖麾下韓信等人皆有過此遭遇,高祖建立朝代之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爲楚王。

之後被人告發謀反,貶爲淮陰侯。

再之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這是否同樣彰示着陳翎會有同樣的結局,龐統不知,是故纔會敬佩不已。

這是狠人吶!

不禁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自此之後,陳翎幾乎就是另成一系,名義上雖然依然是呂布麾下重臣,但實際上與呂布一軍有着迥然不同的區別。

陳翎走上這麼一條道路,無論出於何心何意,都與呂布有着莫大的牽連,這一事亦可看作是溫侯呂布這一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亦可看作是另外一個走向天下大一統的前奏佈局。

就看將來的結局如何,才能見分曉了。

這一在龐統看來,能改變天下大勢的事件,在當世諸侯之間,並未引起甚大的反響。

反而因呂布短暫的被囚禁

了起來,河北的諸般事項,在慢慢的跟隨着諸葛亮的心聲而啓動。

呂布在時,無論如何,有些大事總得需要通過他的首肯之後才能實施。

而如今,身爲呂玲綺夫君的諸葛亮,實際已經操控着整個河北局勢,無論是遠在幽州,還是濱臨渤海的青州,甚至是陳翎之幷州,亦在大勢面前,同樣跟緊了諸葛亮的步伐,向前移動着。

時至建安八年春,修整了一年有餘的河北,重新開啓戰端,分三路軍勢,攻入徐州、兗州境內,以及爲局勢所改變,亦一直爲呂布漠然不顧的司隸。

不管陳翎在之前的事情是對是錯,但他對統一天下的心,並沒有改變多少,知之甚詳的諸葛亮在出兵之際,亦令幷州將卒出壺關,借道河內,攻入司隸。

司隸內其實只有一個城池可攻征伐,就是往昔的東都洛陽。

要攻入洛陽城中去,就必須取得虎牢關、汜水兩關中的任何一關在手,不然大軍被擋在關外,是不能夠攻入其中去的。

而若想取得這兩關在手,前期的準備就必須周全,不然臨陣之時,無攻城器械用,只能徒呼奈何。

心憂南華之使命,又有呂布這樣的君上在,陳翎全然已經沒有了顧及之意,生怕到時候真的會被阻截在虎牢關前,遂暗中偷偷煉製火藥,以供使用。

不過此事說來也巧,就在陳翎按方抓藥,逐步實驗使用之際,自鄴城來了一人,自言可偷過虎牢關而不必與守關大將廝殺。

原本陳翎嗤之以鼻,誰敢大言不慚,這般誇誇其談?

待來人稟報上來之後,方纔知曉這人竟是從那邊曹操新投過來的楊修。

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楊彪之子。

楊修爲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被推選爲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楊修就是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楊修,亦也是被曹操視爲肉中刺,眼中釘的那個人物。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一十五回 經典太平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六十回 左右爲難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回 棋逢對手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一百四十二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二百八十五回 纏綿入骨正文_第五百九十一回 大戰將起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