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

麴義六月降溫侯呂布,七月初至倭國。

陳震、呂岱聞報,傳麴義入見。

麴義離開安德之時,呂布、陳翎各有寄語,讓他告知陳震、呂岱兩人。

此時麴義並無官職在身,只待河北戰局明朗之後,再委以重用。

從青州至倭國一路行來,麴義對於溫侯所治轄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人事方面,確如外間所傳言的那般,陳宮是呂布的軍師,陳翎是呂布重臣,諸葛瑾是呂布心腹,陳震則是陳翎至交好友。

雖然高順、李封等將語焉不詳,但麴義還是從中覷得早期陳翎、陳震兩人,對是否忠心侍奉溫侯這個問題上,有着各自的異同處。

陳翎自遇呂布開始,便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跟隨其後。

陳震是陳翎的好友,在伴隨着陳翎一路走來的同時,他沒有向溫侯效忠,而是選擇了準備爲其門下吏。

這一請求爲陳翎所拒絕,據李封所述,陳震忠恪有才幹,陳翎不忍其僅僅爲一門客,乃推辭之。

麴義聽罷,心中暗暗稱奇。

當時陳震只是一剛及弱冠的少年郎,何以得陳翎如此重視?

懷着這樣的心思,麴義昂首度步進入殿中。

倭國風貌與中原不盡相同,顯得格格不入,麴義一時不能習慣,但執掌權柄者乃是呂布帳下重臣、大將,無疑就是號令一方的封疆大吏。麴義不敢怠慢,緊走幾步上前,不待分辨清楚上首兩人面容,便參拜言道:“麴義參見‘九州’令、橫江將軍兩位大人!”

陳震、呂岱兩人見麴義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有大將之相,心喜之,陳震出口言道:“聞麴義將軍以不足千人之兵勢破公孫伯珪數萬軍馬,名傳環宇,乃當世名將,如此重禮,實不敢當,快快請起。”

麴義聽聞陳震誇耀自己,心中榮莫大焉,捋須自得言道:“公孫瓚自恃文武才力,小覷河北諸雄,直顧驅軍大進,乃有此敗,非我之能也。”

界橋大戰之時,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

,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

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爲先鋒,以強弩千張爲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麴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

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

陳震聽聞麴義之語,呵呵一笑,與呂岱相視一眼,請其坐下相談。

陳震、呂岱兩人身處倭國,對中原之事雖然有戰報來稟告,但皆非詳述,乃向麴義問起。

麴義將溫侯呂布數次征戰,時至攻克安德,自己敗軍脫戰,爲呂玲綺所擒拿一一講來,說到最後,麴義面紅耳赤,有些郝顏。

呂岱見之,撫言道:“主公之女呂玲綺,其勇武不在我等之下,軍中止有張遼、許褚等數將能與之敵,麴將軍不必在意。”

麴義聽罷,這才消了羞愧之意,向呂岱拱手致謝。

麴義自不知呂岱如此說道,其實就是已經看穿了他首鼠兩端的習性。若不是這樣,呂岱只會出言勸勉麴義忠心自家主公呂布,而不是提及麴義敗在呂玲綺手下一事了。

隨着談話繼續,三人相投融洽,麴義向陳震、呂岱兩人言道:“臨行之前,主公吩咐於我,令某轉告兩人大人,中原戰事頻繁,用需無度,奪取河北一地之後,與曹操再啓戰端就在眼前,等到那刻,青州入不敷出,惟有依靠兩人大人籌措了。”

此乃正事,陳震、呂岱兩人不敢放肆,斂身拱手齊聲說道:“謹遵主公之令,不敢懈怠!”

麴義點頭,算是代主公呂布受了陳震、呂岱兩人之禮。

說完這事,麴義心下躊躇,治中陳翎所託之

事,不便向呂岱告知,麴義暗歎一聲,只得另找機會,再向陳震稟知了。

當下麴義就在陳震、呂岱兩人的安排下,居住下來,直至青州來使,令陳震、呂岱帥軍出征遼東。

此時麴義已經見着徐和,通過徐和此人向陳震說明了陳翎所託之事,這纔有了陳震、徐和兩人與呂岱爭搶出兵之權,誰留駐,誰渡海征戰。

陳翎現在身處的亂世,並不是那個熟悉的三國,而是被他攪渾的亂世。

在這個時代,陳翎已經沒有了先見之明,僅僅有的優勢,就只有知曉哪位將領是爲名帥,哪位將領是猛士,哪位智者乃是深謀遠慮之絕代軍師。

其餘的就是比起其他人來說,見識更爲寬廣一些,知道除了中原之外還有其他地方王國。

三韓是馬韓,辰韓和弁韓,這三地加一起,人口總數估計也就幾十萬,不到一百萬的樣子。樂浪郡人口也就二十五萬,同樣的地理環境,同樣的轄制範圍,三韓人口總計就算翻倍,也不過是五十萬而已。

如此一地,在佔據倭國‘九州’之後,是否再開疆闢土一下?

這個問題,陳翎一直自問着,最終沒有答案,也就讓麴義轉告陳震,任由他自決。

陳翎是忖着自己乃是外來者身份,不是本世界之人,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上,攛掇着衆人征戰中原之外的區域,而是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發現,引導他們去理解,引導他們爲此做出決斷。

倭國是如此,三韓也是這樣,待到將來,可能還是這般。

陳震會如何做,不得而知,麴義知道的是,在陳震聚集兵勢的同時,自己被任爲大將,訓練倭國士卒,出征遼東半島。

調撥糧草,整備軍資,耗費時日,待等上船出海,來至半島,已經是八月了。

此刻距高覽被公孫度兵圍汶縣有近一月,距陳翎出塞也有半月之餘。

三方軍勢合圍幽州遼東,在時間上有了前後差別,造成的結果是…

(本章完)

正文_第五百三十九回 混戰廝殺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百九十一回 大戰將起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八十六回 應者雲集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七十二回 偶遇華佗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二百一十三回 天下大變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回 天災之年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二百八十五回 纏綿入骨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